精选《21世纪小说馆:那与那之间》李燕蓉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6 人气:

精校修书

女生小小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21世纪小说馆:那与那之间》李燕蓉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李燕蓉,女,1975年生,山西晋中人。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文学院签约作家。曾参加2007年全国青创会。2004年开始写小说,发表作品近八十多万字,作品散见于《十月》、《北京文学》、《青年文学》、《钟山》、《山花》、《山西文学》、《黄河》等杂志,并多次被《小说选刊》和《中篇小说选刊》选载。小说《那与那之间》获2005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短篇小说第五,被收录在《2005年短篇小说新选(专家年选)》和《2005中国年度短篇小说选》,2010年《飘红》获第五届“赵树理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编辑推荐】

《那与那之间》收录了李燕蓉的短篇小说9篇。作者由画家转而从事文学创作,使其作品充满了“文艺范儿”。她的作品让人有一种恍惚的感觉,仿佛不知不觉间会走进小说中人物的内心,与她们一同感知这个世界的芜杂和不可预知。作者认为人生永远不会像设计的那么有条理。所以在她的笔下,只需选取其中的片段,让人看到几个侧影,便像其油画创作一样,看似松散、杂乱的叙述中,蕴含着清晰的脉络。她用寥寥数笔,就简单勾勒出了人生百态。《那与那之间》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和全国百佳出版社出版发行。

【名人的书评】

《那与那之间》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作品9部。作者李燕蓉的小说内容大多为都市平民百姓描形造影,通过截取他们的某些生活片段,素描他们的某些精神活动,写他们的悲喜交加又得失兼备的生活向往、事业打拼与情感纠葛,把普通市民的日常化生活的真情实况原生态地呈现出来。她的小说具有毫不掩饰、表现充分的女性感觉与女性视角,刻画人物以精细见长。同时,又将这种女性视角与绘画造诣很好地结合起来,融为一炉,在叙事文笔上既细切有致,又有声有色,含而不露,意味悠长。

【21世纪小说馆:那与那之间的书摘】

这是一个令人激动、亢奋又无奈、伤感,一个“神马都是浮云”、令人无法把握和逆料的信息娱乐化时代;一个挟带着无以伦比的超能力量,真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便能瞬间瓦解和改变所需要的一切,令人百感交集却又身不由己,连真实的人生都能被摇晃的前所未有的浮躁时代。所幸还有小说——这个文学门类中最坚不可摧的艺术形式,依然用它对人生悲悯的宽容和抚慰,让人的心灵还能保有一丝清澈和真诚。虽然文学板块在信息浪潮的强烈冲击下,不可遏制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文学的真正重心和意义却是无法逆转的。小说是叙事的艺术,要有真实的情感和人生感悟。它所要传达的永远是应该直达内心的深刻的思想性,只有这样,小说才会具有永恒的生命力。新世纪的文学发展至今,已整整是第十个年头。面对纷繁复杂、剧烈变化的当下时代,小说家们无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文学创作挑战。怎样挖掘和表现当下社会情状下的真实生活和思想,是他们所面临和思考的。带着这样的使命和情感,我们策划出版“21世纪小说馆”系列。启动“小说馆”,力图囊括当下具有广泛影响力及切合当下市场因素的新锐作家和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以当下风格、当下气派和文学价值观上的当下立场,来展示历史进程、社会变迁、当下生存与现实画景,尤其是表现思想的表情、真实的人性、人民对生活的自己的理解和安排。挂一漏万,偏颇缺失也在所难免。但在当下的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下,这项文学工程将尤其警惕审美趣味的走低、语言的粗陋及想象力、原创力的匮乏,而特别倡导当代作家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对现实敏锐大胆的把握、对人精神深处犀利而透彻的挖掘、对当下国人复杂而多彩生活的表现、对未来乐观而坚韧的希望、以及对优美汉语言的精心重铸、传承启后。如此,这方“馆”将会是欣欣向荣的中国文学事业的一个缩影,是生机勃勃的转型期中国小说界的一件雅事盛事,其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相信只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日益彰显。静下心来,用一颗善感的心去阅读它们,去感受当下世相人生的脉动,则每颗心灵必多一份丰沛润泽。观照别人的人生心性,享受不可多得的愉悦,这或许是生命发酵的催化剂,生命便得以多出了酿造人生的时间。是为前言。

事物常常被意义和语境所覆盖。我们日常总习惯性地行走在这些所谓意义的光滑表面上。很容易就听到别人告诫我们:应该这样,不要那样,那样做是毫无意义的。真正的意义是什么样呢?绘画作为一种影像艺术是要去说明表现意义呢,还是应该把这些意义和语境从客观的周围全部剥除干净?我不想把人作为描绘对象,因为人本身带有太多的意义。那篇论文的开头是这样写的。原谅我只说这么一点点,论文有十几页,两万多字,我所能记住的也只有这些。因为绕口,一开始觉得很难记,但后来反而记住了。在一次座谈会上,它被复印了十几份分别发送到每一个到会者的手中。事实上复印的件数远不止那么多,据我所知,当时有许多人都看过,像看黄色手抄本一样,反复传阅。甚至内容都有篡改,人为地添加一些章节。我想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无非为了使这件事更离奇些。但绝对是真的,当时我看到的论文是他的导师刘传闻亲手复印的。在那次座谈会上我们还看到了他的毕业作品。通过多媒体完成的一些影像。说实话我不大能理解,好像那些影像源自油画布上的一些无规则色块,但我确实没看懂。虽然在当时,无论如何也不能这样说,此情此景下我所说的也只能是“惊讶、吃惊、出乎意料”之类的话,反正那样的话无所谓对错。他的那篇论文一直在否定意义这么一个说法,然而那天的座谈会还是给了他一个有意义的结论。我们详细分析了他的论文,他的指导老师刘传闻又给大家看了一些他以前的作品。那些油画都装上了很贵的画框,都是新装的。有一些画确实很有意思。有一幅,是那种灰白色调,一个窗户上那么放着几个破瓶子,感觉很好。我看比他的毕业创作好。我每天说那么多的废话。但我不是一个坏人啊,你说是不是?我从来没敢说自己好,我知道,我自己就是懦弱,真的就是懦弱。话还没说完庞鸣就趴在了桌子上,嘴里还在继续咕噜着。郝刚把杯子里的酒全都灌到肚子里。胃里热热的,像尿一样,连打的嗝都有一股尿骚味。庞鸣的嘴一直张着,桌子上已经积了一滩涎水,他像破了的塑料袋一样到处都扁塌塌的。以往他们的说话最终总会落在女人身上,那样多少会有个归宿。用庞鸣的话说,那温暖、滑润的子宫才是他该待的地方。不知道那些女人见了流着涎水的庞鸣会怎么样。他们两个扯了一晚上。瞎扯些什么,真是傻B。这也是庞鸣的话。现在很少听到他这么说了。进化了,就像数码宝贝一样,全都他妈的进化了。快两个星期了,郝刚还是不知道这篇稿子该怎么结尾,它的主题又是什么。许多时候过分地去细想一件事,会不由得陷入一些蛛丝马迹里,鬼影憧憧。自己原本认为正确的东西、想法,被一块一块肢解、消融;而另一些生硬的看似错误的没来由的东西,像街上横七竖八的楼一样立了起来。郝刚原本是有一些想法的。关于这篇文章的命题、立意都有想好的一套。但这么多天下来,来来回回的被那么多人的话语硬生生给湮没了下去。了解得越多越无从下手。光报纸就攒了一大摞,包括那个李操的论文,也终于找来了原稿的复印件。搞艺术的人真是神经啊,这么好的机会,应该说是机遇吧,眼看着就名利双收了,到头来却被他那莫名其妙的几句话活生生地葬送了。那天的新闻播了半截就插入了三次治性病请到光华医院的广告,再无下文。光华医院说,无痛人流,引进德国全新科技,简简单单只要两分钟,药到病除。多好,还无痕。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昙花一现的事不断地在铺天盖地的事件当中出没。郝刚那里就有出事当天的带子。他不止一次看过。李操周围挤满了记者,灯光闪烁,眼花缭乱。新闻主播响脆的声音像喊口号一样,明显地有别于往常。观众朋友们,我们一直追踪报道的我市青年油画家李操先生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下,在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勇于同病魔作斗争,在失忆了三十三天后终于又清醒了。接下来一些领导和相关人员依次作了讲话。讲话的人不少,时间也不短,看得出这是一些喜欢讲话的人。说得满面春风,兴致勃勃,井井有条。李操的康复让大家兴奋不已,一个个慷慨激昂,讲话持续了四十分钟,终于镜头又切换到了李操的病房。他在镜头里不停地吞咽唾沫,嘴张了几次,终于开口了。磕磕巴巴地说道,我没有失忆,我只不过搞了个行为艺术。万事开头难,李操在说出几个字后话语渐渐变得顺滑起来,后来几乎像抹了油一样变得爽滑无比。P1-3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21世纪小说馆:那与那之间》李燕蓉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