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四方街:一个家庭的抗战》张兴寰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张兴寰,1951年生人,曾在吉林省吉林市委宣传部、江城日报社等单位任职。所著长篇小说《新闻动物》获《小说选刊》第二届全国小说笔会一等奖。曾发表中短篇小说《司空的指头》、《第二种》、《享不了的福》、《刘二两》、《耄老孤征》、《梁树林》、《小凤》、《面包与灵魂》、《我是中国人》等若干篇。
这是一部以口述方式书写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一个名为四方街的镇上,以开大车店的刘家为中心点展开。主人公老爷子大半生苦苦经营,攒下了一份不小的家业,好日子却被入侵的外敌彻底毁掉了。这位充满民族气节,不甘当亡国奴,“除了正义、良心,啥也不信”的老人,冒着巨大危险,不畏严刑拷打,甘受牢狱之灾,长期坚持在暗中为抗联输送物质。他的儿子等亲属,包括伙计,也以不同方式与侵略者舍命抗争。出生入死十几年,终于迎来了光复的日子。作品虚构与真实交织、历史与现实交融,故事精彩曲折,人物形象饱满,节奏紧凑,既充分表现了中国人饱受苦难而不屈不挠的民族性格和爱憎分明、重情重义的优良传统,也深入刻画了日本鬼子扭曲变态、既凶残无道又鼠目寸光的可恶本性,充满了《满江红》的悲壮旋律。
目前市场上抗战题材的文学作品多从正面前线表现抗战者的英勇抗敌和无私奉献精神。《四方街》着墨于普通民众,以一个亲历者的视角,向今天的读者陈述一段打动人心的故事。宏大的历史场景、悸动的人性和隐匿的情感在小人物们的生活细节里一一展开,惜墨如金却真实、全面,记述侵略者的百般兽行,更刻画了亡国民众的伤心生活和他们的咬牙抵抗。
过完了生日,我和老爷子劝客人留下来,多住几日,这年头兵荒马乱的,聚在一起不容易。可是哪个也留不住。表琦和梁子要上课,我吩咐伙计套辆小马车送他们,天没亮就动身了,二婶也一道回去。我跟二婶说,有什么事马上告诉我,别发愁。二婶说,我知道,不找你们找谁。我把上衣兜别的钢笔送给梁子,梁子高兴地看着,不敢伸手接。那时自来水笔少,我给他的是一支金笔,很贵重的,跟了我不少年,是我心爱的东西。我说,梁子,拿着,好好学习,要有志向,有出息。老爷子披着衣裳出来送别,咧着嘴上前拍拍梁子,说声好小子。老姨也从家里赶来,递给二婶一包东西,说拿着,几个鸡蛋和饽饽,在路上吃。马车启程了,天色黑蒙蒙的,不一会儿就看不见他们了。吃过早饭,沟里舅家三口人套车告别了。舅妈说,我也想多住几天,没办法,忙秋啊,庄稼都站着呢。沟里舅说,秋收了,你们不下去看看吗,粮食“出荷”,再留下吃的和种子,就没你的了。老爷子说,那我还去干啥。大志牵着马车出了大门,三口人依依不舍地走了。木场舅也骑马走了,急匆匆的,回去忙开山。两位姑姑陪着老爷子,她们两家挨着,离四方街三十多里。她俩说晌午后走,天黑到家就行,陪老爷子,多陪一会儿是一会儿。刚吃过午饭,倒是老爷子撵她俩上路了,说要走早点走吧,不太平,得走白道。临走,老姐俩掉泪了,说,大哥,看你造得这个样子,叫俺心疼,你得说话算数,放宽心,好好活着。老爷子说,那是,那是,放心,放心好了。她俩是步行,我给拎着包,送了十里地。一路上她俩的嘴不停地说,说大哥多硬实、多精神的人,这两年颓歪了,啥病没有,就是心气不好,小日本闹的。咱家家业不算小,也要完,地租不好收,买卖不好做,你还辞职回来了,都是小日本闹的。我说,说来说去,两位姑姑的心气和我爹一样,谁也别说谁。姑姑也见老喽,走路不如以前,脚步有些沉了,也要留心啊。姑姑说,说得倒是,可你爹是刘家的顶梁柱,他的身子骨要紧。客人都走了,家里一下子冷清下来。大车店的旅客也少了,都在忙秋,两面大炕闲了一半。木场舅留下一张单子,我照着购齐了。斧头、弯把锯、大锯、铁锉、牛铁掌、马铁掌、棉鞋、棉帽、棉衣、棉被等等,把杂货店堆满了,数棉服占地方,摞得老高,又打发人送到木场。每天吃过晚饭,我照常到上屋陪老爷子做功课。我给老爷子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姓赵,在日本留过学,日本话好,认识的日本人多,后来当上了县长。可是,跟日本人久了,更感到受歧视、受侮辱,内心痛苦极了。有一天开会,下面的人不多,他问,在座的有日本人没有?下面人说没有。没有日本人,他就憋不住了,发了一通议论。他说日本人口口声声讲“日满一心一德”,实际是叫咱们和他们一心一德,他们却不和咱们一心一德,要不怎么不让咱们吃大米饭呢?为什么日本人吃大米饭是生活必需,中国人吃大米饭是国事犯呢?下面的人一听都愣了,他不管,还讲叫我们供天照大神,老张家的祖宗,硬叫老李家供,行吗?他的话说到人心里去了,都默默点头称是。可是,虽然鬼子不在,汉奸却告了密。第二天赵县长被抓起来,撸掉了县长不说,还判了五年刑,罪名是与日本人不一心一德,对天照大神不敬。这事传开了,整个关外都知道。老爷子说,士可杀不可辱。那个赵县长感到屈辱,憋了多少年,实在憋不住了。也是没办法,说了招祸,不说还不得憋死。判刑,拘了人,拘不住心。小日本蠢啊,不是搞杀人放火的暴政,就是搞牛不喝水强按头的恶政,作死啊。老爷子问,这件事你打哪儿听说的?我说宪兵队的翻译是我的同学,叫刘聪,他爹是在县里开当铺的刘奸头,你认识。老爷子说,认识,刘奸头的儿子肯定说不出对“一心一德”不满、对天照大神不敬的话。做功课,除了我讲新闻,再就是引老爷子说话。他乐意跟我聊,聊了很多,排解内心的积郁,开开心。老爷子说,东北是个好地方,是块大肥肉,谁都惦记着。先是俄国人伸手,后是日本人过来,你是读过大书的,应该比我清楚。我说,中俄争端起源很早。俄国沙皇派人勘查,确认黑龙江左边有巨大经济价值,便派军队侵犯。初时大清国力尚强,接到边境告急,组织军队抗击,俄军屡屡进犯,屡屡失败,咱们未失国威。后来清王朝衰弱了,俄国人终于两次得手。一次是太平天国兴起,清王朝陷于内困,无暇东顾,他们打败黑河边境守军,签订了《瑷珲条约》,按这一条约划界,我国丢掉了60万平方公里国土,相当于一个半日本的面积。第二次是在八国联军掠夺北京的时候趁火打劫。清王朝与八国联军签订的《辛丑条约》,赔银四亿五千两,不仅数额巨大,而且是按中国人每人一两索赔的,故意羞辱。这等屈辱条约,世界史上绝无仅有。俄国人先是在黑龙江左岸驱逐原住中国人,继而制造海兰泡和六十四屯两起惨案,几天工夫杀害7000多中国人,黑龙江成了血河,尸体塞流,尸臭逼天。这两起惨案,震惊世界,只有清室不以为然。老爷子说,不错,说的这些我都听说过。P21-23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四方街:一个家庭的抗战》张兴寰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