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漫漫诗词情》董晓玲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4 人气:

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作者简介】

董晓玲,大学老师,生于20世纪70年代。文字清雅,善于以诗词来诠释现代社会的爱与情。使笔如舌,手写我心,以才运情,怡然自得。著有《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编辑推荐】

董晓玲著的这本《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将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歌和他的人生经历相结合,一方面解读他的诗歌,一方面介绍他的传奇人生,用简洁、清雅的语言为读者描绘一个个诗中画境,让读者从中了解李白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语言意境,感受他的诗所表达的豪放不羁、飘逸隽永的情感。

【名人的书评】

【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漫漫诗词情的书摘】

轻舟已过万重山

荡一叶小舟,畅游江上。你随身携带的唯有一壶酒,一身蓑衣和一份潇洒闲适的情怀。你坐在舟前,将酒斟满,一半入腹,一半敬江。望着远方若隐若现的山影,听着岸边林内的猿声,风在你耳边呼啸而过,你听到的唯有大自然的低声轻吟。所谓 潇洒 亦不过如此了。

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这般荡舟而行?有人一帆风顺,轻松靠岸,收获财富与声望;有人总会触礁,伤痕累累的不仅是轻舟,还有身体和心灵,若继续前行,收获的也许是海阔天空,也许是更多的礁石:有人从不上岸,只随风而行,风吹往何方,自己便漂往何处。在这人生的航行中,有人始终微笑,即使面对风浪也一笑置之;有人愁眉苦脸,即便风顺亦烦躁不堪:有人无悲无喜,淡看千帆行过。

而在你的人生旅程中,你似乎总是带着一壶酒。你的目光始终停留在左右的风景和手边的酒樽上。做你的朋友必然是幸运的,因为你总有好酒喝,总能给人带来开怀的情绪;而做你的朋友又很倒霉,因为总要给你备酒喝。但相较起来,幸运总比倒霉要多许多。因为人们往往宁愿将珍藏的好酒送给一个潇洒自在的好友,也不愿将平凡之酿送给不懂喝酒的人。

那时的长安聚集着全天下的才子佳人,那里有最能醉人的酒、最美的女子、最甜美的荔枝和最精彩的故事。酒楼上,说书人舌灿莲花,为饮酒的客人讲述着古往今来的传奇故事。客人听故事入了神,桌上饭已凉,菜已冷,客人仍兴致勃勃听着书,而你对说书人口中的传奇丝毫不感兴趣,你在意的只是今日之酒为何比昨日又淡了许多。

这世上有几人甘愿长醉不醒,宁愿千金买酒换得一时痛快?你总是保持着令人钦羡不已的态度,当其他人灰头土脸地在仕途上攀爬时,你已荡着轻舟走遍千山万水。也许只有那繁华的盛唐,才能酝酿出这样的酒中之仙吧!

鱼玄机仍在怀念曾经的有情郎,公孙大娘的剑舞仍在绝艳天下,张旭的草书仍旧无人识懂,玄奘还在继续他的西域之行,奔腾在城外的千里马仍载着最新鲜的荔枝。而你,你的轻舟,已经驶过了万重山。

李白已是一位很难超越的诗神,一位出神入化的领袖。他的名字已构成唐诗的一枚标签。爱上他的诗就像生一场相思病,病中的你没有耻辱感,只有满足感。 别人很空虚,而我的心是满的……

爱上李白是那样自然,因为他的豁达、洒脱和对自由的追寻。一般人很难达到李白的境界,正因为如此,才会对这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无比崇敬。李白有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的豪情,有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的自信,有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的傲骨,也有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的张狂。

李白最大的魅力不是他的酒量,不是他的文采,而是他典型的性格:充满了对自由的热爱。他在历史的长河里成为一朵奇葩,他的典型形象屹立不倒。

唐诗之所以是中国文学史的一个巅峰,恐怕也源自它表现出的这种自由的精神。唐朝的诗歌拥有灵魂,不是徒具肉体的丰腴与语言的华丽。

李白不仅是我们民族的一个诗神,同时也是我们民族的一个酒神。一个会写诗的酒神,是诗神与酒神的结合体。他创造了自己的神话,也创造了唐诗的神话。也只有李白,才配称作谪仙。此曲只应天上有。这就是酒仙与酒鬼的区别、诗仙与平庸的诗人的区别。

李白立志从政却做了文人,大唐的庙堂少了一位宰相,中华的文坛却多了一位诗仙。天降谪仙,人妒英才,到底是幸还是不幸呢?

历史无法改变,我们是幸运的,正因为如此的命运格局,我们才得以见识李白的才华。

本书遵循史料的痕迹,还原李白的真实生活,将他的性格、他的诗作、他的爱恨都融进他的诗里,为读者勾勒出一个最真实的李白。

最后,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多位朋友和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一一向他们道谢,他们是杨莉芳、汪中生、何易、郭龙、杨帆、周婷、于梦汐、王爽、张振中、刘海鸥、袁芳、刘兴亚、陈钟谊、于艾华、李庆玲、刘成志、王沙沙、李维维。感谢各位不辞辛劳,利用业余时间协助创作,查阅资料,并给予指导。

此次游历,与其说是解放禁锢看风景,不如说是为了寻仙问道。李白一颗游侠之心始终不死,而在游侠的故事里,总少不了关于剑仙盼传说。李白腰佩宝剑,便是为了能够得到入剑仙之门的契机。所以他的足迹多是停留在了道观等场所。他去了许多地方,包括成都、峨眉山、青城,这一次游历让他开阔了眼界,让他看到了慢坡渡外面的风景,当然这些风景在他的游侠生涯中,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途中,他来到一个叫作戴天山的地方。戴天山又名大匡山,在绵州昌隆县西,这山中有一座大明寺。李白来到大明寺,在这里停留了许多时日。寺庙的气氛与环境很得李白的心,他喜爱在这样的古寺内读书。当寺钟敲响,他的心反能安静许多。在读书的空闲里,李白会走出大明寺,在戴天山上寻找求仙的道士——这才是他停留在此的真正原因。

正是春时,戴天山上的桃花正值盛开的时节。芬芳的桃花如同冬雪一般,花瓣随风而舞。天地之间被一片淡粉色填满了,这很容易让人想到,在桃源的另一边,有神仙在居住着。清晨,当山中的浓雾散去,桃花上沾着露珠,空气中的草香气使人心旷神怡。李白在这样的清晨离开了大明寺。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清爽的空气将李白的困倦一扫而光,他走出寺门,放耳听去,他听到不远处的泉水正汩汩流淌。这山中的泉水在春日里总是载着新落的桃花,将山上的愁绪带到山下,同时也带去了山中的清凉。几声飞鸟呜叫着在头上经过,山中的野犬不知遇到了什么,在那里叫个不停。这些来自大自然深处的声音,比城市中的嘈杂声要动听许多。

李白悠闲地迈着步子,当衣衫掠过一株桃树,几片花瓣连带上面的露珠都沾在他的衣襟上,但他无意将其拂下,只任由它们挂在那里,任由露珠渐渐浸湿了衣襟。他沿着山上的溪流向前行去,在寻访道士的过程中,他也同样享受着沿途的风景。渐渐地,清晨已过,他从清晨行至晌午,偶尔能够在树林深处看到麋鹿的出没。这麋鹿自然是道士所养,见到鹿,就说明快要到达道观了。可惜,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他听不到钟声,看来道士并不在家,这一次出访,算是白走一趟,要无功而返了。

李白来到道士所居之处,但见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在青气之间,野竹生长得很是茂盛,而遥望远处的青峰,其间飞流而下的瀑布很是优美。他询问了周围的许多人,想知道道士去了哪里,然而无人知晓。无奈下,他只好郁闷地倚在松树旁等待,但等待许久,道士仍未归来。

这一次经历,让李白在归去之后,写下了这首《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这诗中好似是在讲李白的一次求道失败的经历,但仔细看来,除了第四句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整首诗都在描述他一路上所见之景。他固然未能得见道人,但他感受到了 犬吠水声中 的意趣,看到 桃花带雨浓 的静美,望见了 树深时见鹿 的神秘,又在道士居所看到分青霭的野竹与挂碧峰的飞泉。就算李白说自己愁,但整首诗上,我们还是能看到,他在山中的惬意和自在。就算 不遇 ,就算 不闻钟 ,这仍是一首意境美好的诗,而并非愁绪之诗。

或者这便是李白的特点,哪怕结果再糟糕,他也能在沿途的风景中找到让自己开怀的事情。有些人活在终点,他们一生都在为那终点而奋斗,哪怕身处泥潭,哪怕身陷困苦,只要最后能够到达终点,那么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而李白是活在路上,他也有一个为之努力的终点,但当一路走过,那终点是否会到达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沿途上,他会挑选最心仪的路线。无论哪一种,无关对错,只不过活在终点的人总要苦一些,而活在路上的人,总要欢喜一些罢了。

P8-9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漫漫诗词情》董晓玲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