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小说药丸》[英]埃拉·伯绍德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埃拉·伯绍德(EllaBerthoud),五岁时从德黑兰去往伦敦,旅途中靠在一辆Wolsey1300的包裹架上开始阅读生涯。此后十三年间在各种不合时宜的地方读过书,比如在滑雪缆车和蹦床上。进入剑桥大学就读英国文学专业之后,她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小说阅读中。
苏珊·埃尔德金(SusanElderkin),2003年被《格兰塔》(Granta)评选为二十位最杰出的年轻英国小说家之一。现从事小说写作,著有《日落巧克力山脉》(入围柑橘奖决选名单),以及《声音》(入围国际IMPAC都柏林文学奖长名单),同时教授写作、撰写书评。
两位作者二十五年前同为剑桥大学英文系同学,上学时她们便给彼此推荐各类小说,并相互交换,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同时积累了大量的阅读。
两人在阿兰·德波顿开办的“人生学校”负责书目治疗,为全世界客户开书目处方,经过五年“临床治疗”的累积,才有了这本独特的文学诊疗指南。
译者:汪芃,自由译者。曾获林语堂翻译奖优选奖。译有《大亨小传》(即《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什么法国妈妈可以优雅喝咖啡,孩子不哭闹?》《梦之湖》等书。
《小说药丸》对生理、心理的病痛一视同仁,因此从脚痛到心痛,各种药你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此外还有你可能遇到的各种日常烦恼,包括搬家、寻觅另一半到中年危机等,甚至重大的人生挑战也能找到药,比如生离死别、成为单亲父母等问题。从打嗝到宿醉,从害怕投入到缺乏幽默感,无论大病小病,找我们开药就对了。
我们相信小说是书目治疗中最纯粹且最有效的药,这个信念是建立在我们累积的临床经验之上,并有数不清的传闻佐证。有些小说的魔力在于故事情节,有些是它的文字以安抚或撩拨的方式治疗了心理症状,有些则是有角色身陷类似的困境,而他们所提供的某种想法或态度具有疗效。
由多年小说阅读经验书目治疗临床经验两千年文学史中的珍贵药材炼制而成的小说药丸;
人生疑难杂症全收录,另类文学诊疗手册;
对症下药,一盒起效。有病治病,无病强身;
乔伊斯止痛药、巴尔扎克香膏、托尔斯泰止血带、萨拉马戈药膏和佩雷克与普鲁斯特牌泻药……总有一款能治你。
这是一本医疗指南——不过稍微另类一点。
首先,本书对生理、心理的病痛一视同仁,因此从脚痛到心痛,各种药你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此外还有你可能遇到的各种日常烦恼,包括搬家、寻觅另一半到中年危机等,甚至重大的人生挑战也能找到药,比如生离死别、成为单亲父母等问题。从打嗝到宿醉,从害怕投入到缺乏幽默感,无论大病小病,找我们开药就对了。
不过另类的不只如此。我们开的药没办法到药店配,要到书店和图书馆找,或用电子书阅读器下载,因为我们是书目治疗师,咱们这行的药正是“书”,药材包含巴尔扎克止痛膏、托尔斯泰止血带、萨拉马戈药膏和佩雷克与普鲁斯特牌泻药。为了研发这些良方,我们爬梳了整整两千年的文学,寻找最一流的作者和最有疗效的作品,从公元2世纪阿普列乌斯的《金驴记》到阿莉·史密斯、乔纳森·弗兰岑等当代滋补品全数搜罗。
书目治疗早就以励志自助类书籍的形式风行数十载,但文学爱好者有意无意把小说当良药的历史已有千百年之久。下次如果你感觉需要提振精神或拯救情绪,就拿本小说来读吧。我们相信小说是书目治疗中最纯粹且最有效的药,这个信念是建立在我们累积的临床经验之上,并有数不清的传闻佐证。有些小说的魔力在于故事情节,有些是它的文字以安抚或撩拨的方式治疗了心理症状,有些则是有角色身陷类似的困境,而他们所提供的某种想法或态度具有疗效。无论通过何种机制,小说往往能将你传送到另一个生命,从不同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当你全心投入一本小说,读得欲罢不能时,你就能看见书中人所见的世界,触摸书中人触摸的事物,体会书中人体会的一切;你也许以为自己坐在自家客厅沙发上,但其实你的精髓——包括思绪、感官和心灵,早已翩然飞进另一个世界。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AndréGide)如是说:“对我而言,阅读一个人的作品不仅是理解文句的意义,而且是与他一同启程,并肩游历。”而在这样的旅程过后,归来的旅人和去之前早已不同。
无论你的疑难杂症是什么,我们的药都很简单:小说一本(或两本),按时服用。有些药能药到病除,有些则只有安慰效果,让你知道天底下有跟你相同处境的人。不过每粒药都能暂时缓解症状。
此外,我们的药有时以特殊形式服用效果尤佳,比如听有声书或与朋友一起朗读。如同其他药物,书目药丸也应完整服用方能发挥最佳疗效。除了各种药之外,我们也针对与阅读相关的问题提供建议,比如没时间读书的解决办法、失眠书单、人生中每个十年最适合阅读的十本书,以及最适合各个重大人生阶段的文学良伴,例如暂停脚步的间隔年适合读的书——或是咽下最后一口气前的读物。
愿你用了我们开的小说药丸和敷剂后身心舒畅——健康加倍,福慧双全。
网瘾
《索隆特狼》(WolfSolent)约翰·考珀·波伊斯(JohnCowperPowys)
如今我们成了什么样子?我们成了一支坐着的物种,数以百万计,会连续坐上几个钟头、几天,岁岁年年,独自一人喜滋滋地盯着屏幕,迷失在微不足道琐碎事实的幽冥之境,虽然不时起身吃睡、做爱或煮咖啡,但电脑和智能手机仍像警铃般召唤着我们回去上网,继续虚拟互动、更新动态、刷新网页,我们就像飞蛾扑火,抗拒不了这种诱惑—尽管眼酸背痛(参见:背痛),注意力也下降(参见:无法专心阅读),但有时屏幕上的生活好像就是比真实生活引人入胜。
这是最可悲的现代疾病,请你再脱离现实生活几个钟头,服用《索隆特狼》这粒良药。古灵精怪的约翰·考珀·波伊斯于1929年出版了这部神秘的小说,背景设在托马斯·哈代书迷都熟悉的英国西南部(这两位作家确实有许多相似之处),这部作品叙事稠密,但值得你花时间读。一旦发现波伊斯的作品有多精彩,保证你会想把电脑屏幕扔到最近的垃圾箱,然后整天与鸟儿和蜜蜂为伍,就这样过这辈子。
小说主人翁就是沃尔夫·索隆特,他是个不怎么起眼的三十五岁男人,五官生得“像地精似的”。他刚逃离伦敦,离开一份做了十年的枯燥教职,决心回到他成长的小镇,与自己“神秘低调的内在”再次连接。因为沃尔夫内心深处有个他自称为“个人神话世界”的地方,他会在这个神秘之境与自然相系。在火车上闻到多塞特郡第一股春日的早晨气息—稚嫩的绿芽、泥泞的沟渠,还有蓊郁河岸上的报春花之后,他的“真实人生”便重新开始。沃尔夫体验了他所谓从大自然汲取力量“舒展自己性格的微醺感”。
这儿的一切使人心驰神往,而且益发如此。沃尔夫来到多塞特郡,被恶霸乡绅厄克特雇用为研究员,并迅速爱上两个女人,一个是“令人魂牵梦萦”、能模仿黑鹂啼声的格尔达,另一个是和他一样爱书的克里斯蒂。沃尔夫设法同时经营他对两人的爱,并追逐那使他感觉活着的感官肉欲,无法抵挡大自然带给他的狂喜,通过沃尔夫的双眼,你将看见他人体内的动物能量。这绝对是重新探索如何在这世上生活的绝佳方法—身心投入,拥抱感官和性欲。或许你也能像沃尔夫,在繁花似锦、碧草如茵的环境中舒缓双眼、挺直背脊,更重要的是,让破碎的脑袋重组,恢复活力。
也可参见反社会、无法专心阅读
中年危机
《遇见野兔的那一年》(TheYearoftheHare)阿尔托·巴西林纳(ArtoPaasilinna)
你曾幻想驾着一辆引擎轰鸣的跑车奔向落日余晖,自豪地坐在皮革座椅上,手握硬邦邦、闪亮亮的变速杆吗?你曾色眯眯看着你的秘书,幻想她坐在副驾驶座上吗?别丢脸了,下次出差前,把这本薄薄的小说放进你的旅行袋,一旦中年危机来袭时就拿出来参考吧。
这部小说的主人翁是个名叫瓦特宁的记者,正面临典型的中年危机。故事一开始有两个“诸事不满、愤世嫉俗的男人”,一个是瓦特宁,另一个是他“将届中年”的摄影师同事。故事并未解释瓦特宁为何想离开他在赫尔辛基的家,带着一只野兔踏上冒险之旅,总之他就是这么做了。一切始于一次采访,瓦特宁和摄影师开车撞上一只野兔,瓦特宁下车查看,发现兔子断了腿,他忙着照顾兔子,车上摄影师问话他也不应,摄影师一个不耐烦便丢下他开车走了。瓦特宁毫不在意,反正他也不怎么想回赫尔辛基和妻子身边。
就这样他展开了一连串冒险,一路往芬兰北部走去,沿途打零工,奇遇不断。他曾卷入一场森林火灾;他曾和一个住在乡间小屋里的警长比邻而居,警长在一瓶伏特加下肚后,道出形象正面的芬兰总理曾经做过不为人知的丑事;他还曾因形迹可疑而遭逮捕,因为他拿个篮子装着野兔,然后在森林深处敲一户人家的门要求借宿;此外他历经数次严重酒醉(其中一次整整醉了八天),坐过直升机,追杀过熊,过程极为戏剧化。这趟欢腾的探险充满朝气、振奋人心,《遇见野兔的那一年》能让你感受梦寐以求的刺激,又不必亲身体验随之而来的毁灭。不过如果你深受鼓舞,决定不请你的秘书,而是带一只美丽的野生动物上路冒险,也不失为破解中年危机的好方法。
也可参见害怕衰老、老少恋、入错行、幽闭恐惧症、不满足、离婚、挥霍、年过五旬、年过四旬、追求幸福、打退堂鼓、不幸已婚
便秘
《项塔兰》(Shantaram)格里高利·大卫·罗伯兹(GregoryDavidRoberts)
有些小说会让你想沉淀保留,有些则会让你想彻底解放,澳大利亚前银行抢匪格里高利·罗伯兹所写的这部小说叙事不羁、篇幅宏大,描写极度穷困的孟买贫民窟,保证能刺激你肠胃蠕动。看叙事者的热忱口吻,看故事里贫民窟的蓬勃活力和乱无法纪,看文句倾巢而出仿佛举起这座两千万人的大城市,看那令人窒息的高温和肮脏梦想,看一片片的棚户区,居民的生活全在这些废弃物搭成的棚屋之间发生—饮食、抽烟、争吵、交媾、讨价还价、唱歌、刮胡子、分娩、嬉戏、炊煮、等死,一切动作都在旁人眼里进行。小说里还提到种种迷人的水果,诸如泡泡果、木瓜、释迦果、甜柠檬、葡萄、西瓜、香蕉、橘子和芒果等应有尽有,或许能发挥文字泻药的效果,松弛你的括约肌。更重要的是,务必看普拉巴克描述贫民窟男性居民每天的晨间“活动”:年轻男子和男孩们集体沿着防波堤蹲着,屁股朝海,气氛欢乐和谐,每个人都能任意观看别人进行得多顺或多不顺。身为小说叙事者的朋友,普拉巴克也催促他一起到堤防去:“对啊!他们都对你很有兴趣,你就像电影明星一样,大家都想看你怎么‘活动’。”
大伙儿一起在众目睽睽下露出屁股“活动”,请将这画面铭刻在脑海中,往后你只要一想到可以独自如厕便会心怀感激,而且会很想善用厕所。要是你等待已久的“活动”一直动不起来,这本门挡般的砖头书也是您如厕等待期的消遣逸品。
也可参见易怒
分手
《失恋排行榜》(HighFidelity)尼克·霍恩比(NickHornby)
就像无数情歌所说,分手很难。无论你是甩人还是被甩的一方,都不该独自面对,最好有个曾历经创伤、深晓失恋滋味(欲知详情请参见:心碎)的朋友在一旁紧握你的手。而我们想为你介绍的这位朋友名叫洛,他是尼克·霍恩比《失恋排行榜》中的音乐狂主角,这是一部向流行乐致敬的作品。在我们的“十大失恋小说”书单中(见后文),这部小说高居冠军宝座,尽管书中提到的黑胶唱片或许已经过时,但里头的经验、情感、教诲和真知灼见却历久弥新。
小说主角洛与同居女友劳拉分手后,为了把这次失恋想通,便回顾个人史上前五大难忘分手经历。例如十二岁的艾莉森·阿什沃斯给了他“第一次被甩”的痛苦,用莫名其妙的理由甩了他,下课拥吻的对象就从他变成凯文·班尼斯特;或是查理·尼科尔森带给他的屈辱,她跟一个叫马可的男人跑了。这部小说的每一页都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谁不曾像洛一样涌起一时的乐观呢?分手后,我们总会被半是解放、半是刺激的感受冲击着,但当意识到对方再也不会回到身边时,那股兴奋便流淌殆尽。此外,谁不曾揪心,听着《爱会伤人》《当你走过》情歌,一边纳闷情歌和情伤之间的鸡生蛋或蛋生鸡问题呢?洛从失恋学到血淋淋的一课是,分手不会因为经历多了就变得好过。这个三十五岁的男人哀叹:“不要想什么随着年纪大了,时间会改变一切,什么交往会越来越成熟,遇到的女人不会那么冷酷,什么人会变坚强,反应会更精确,本能会更敏锐什么的。”尽管如此,有了霍恩比的帮忙,我们仍然可以让这次失恋比上次好过一点。洛必须面对的课题是承诺(参见:害怕投入),而你看着他从逝去恋情中挑捡出尖锐碎片时,也能很快看出自己必须面对的课题是什么。比如你会像二十几岁的洛吗?当年他分手后的反应是辍学到唱片行工作。或者,你像年纪大一点的洛,因为老被拒绝而惩罚自己?然而其实你也在过程中伤了许多人的心。
这部小说传达的智慧无疑是男性观点,但所呈现的模式其实适用绝大多数的分手经历,借这些经历你也能更了解自己扮演的角色。比如女性读了能提醒自己,原来男性也会因分手难过得流下男儿泪;而被甩的一方读到小说里一个四十几岁女人的故事也会乐开怀,她因为丈夫跟女儿二十三岁的朋友私奔到西班牙而决定复仇,以50英镑的贱价抛售丈夫收藏的大批珍贵唱片。(但在效仿之前,请注意洛的反应高尚得不可思议,并请参见:一心寻仇。)
读读这本小说,从洛以及你自己犯过的错误中学习分手这一课:你是不是找了不适合的对象?是不是不够可靠、无法让伴侣依赖?或者,你的感情生活遵循了错误的轨迹?找到对的轨道,这将是你最后一次分手。
十大失恋小说
《失恋排行榜》(HighFidelity)尼克·霍恩比(NickHornby)
《以你的名字呼唤我》(CallMeByYourName)安德烈·艾席蒙(AndréAciman)
《故事的尽头》(TheEndoftheStory)莉迪亚·戴维斯(LydiaDavis)
《恋情的终结》(TheEndoftheAffair)格雷厄姆·格林(GrahameGreene)
《巴黎圣母院》(NotreDamedeParis)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
《绿衣亨利》(GreenHenry)哥特弗里德·凯勒(GottfriedKeller)
《我就要你好好的》(MeBeforeYou)乔乔·莫耶斯(JojoMoyes)
《勒诺·杜兰和哈罗德·莫里斯收藏的重要文物和私人物件,包括书、街头时尚和饰品》(ImportantArtifactsandPersonalPropertyfromtheCollectionofLenoreDoolanandHaroldMorris,IncludingBooks,StreetFashionandJewelry)利安娜·夏普顿(LeanneShapton)
《安娜·卡列尼娜》(AnnaKarenina)列夫·托尔斯泰(LeoTolstoy)
《如今世道》(TheWayWeLiveNow)安东尼·特罗洛普(AnthonyTrollope)
也可参见没胃口、离不开床、心碎、需要好好哭一场、相思病、悲伤、担心被“剩”、单身、心力交瘁
失眠
a.《睡眠之屋》(TheHouseofSleep)乔纳森·科(JonathanCoe)
b.《不安之书》(TheBookofDisquiet)费尔南多·佩索阿(FernandoPessoa)
我们偶尔都会失眠,但如果你夜夜难眠,可能会危及人际关系和职业生涯,同时也会让你日常表现失常。当失眠到这种程度,可能会陷入恶性循环,因为随着越来越疲惫,你会越来越火大,接着情况就火上加油。因为害怕睡不着的焦虑最让人辗转反侧。
许多失眠患者都靠阅读打发寂寞的夜半时光,我们大力支持,这种时候不看书确实很浪费(只要翻书时别吵到别人就好),但你必须挑对小说。比如乔纳森·科的《睡眠之屋》就是一部珍贵的工具书,有助于探索失眠,但请勿在晚间服用,除非你已经做好彻夜不眠的心理准备,因为这本小说的内容与书名不符,一点也不宁静祥和。请在白天清醒时服用此药,彻底分析天杀的失眠找上你的原因。
小说分成六部分,每一部分各代表睡眠周期的一个阶段,而故事描述的四个角色都有各自的睡眠问题,角色之间也略有关联。其中莎拉患有发作性睡病,她的梦境往往历历如绘,导致她分不清梦与现实。特里是个刚崭露头角的影评人,因为沉迷“美好得近乎天堂”的梦境,每天至少要睡14个小时。莎拉的男友格雷戈里成为一家睡眠专科诊所的精神医生,他把失眠视为一种必须征服的疾病,开始以自己为实验对象,进行失眠的科学研究。而罗伯特看似是四人之中最正常的人,却因为迷恋莎拉决心接受一种剧烈1当然,倘若你跟别人同床共枕,对方可能正是你失眠的罪魁祸首—无论是因为对方呼吸道共鸣声过大(参见:打呼噜)还是睡前对你说了某些话(参见:外遇、罪恶感、易怒、暴躁)。的改变,只为了进入莎拉的生活以及上她的床。
这部小说充满引人入胜的技术性细节,能使失眠患者深深着迷。书里列出许多实际可行的治疗方法,也许你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此外故事还引导你分析自己入睡前的幻觉,或一探自己发作性睡病的核心。在此重申:请勿在晚间服用,否则精彩的故事只会让你舍不得把书放下,硬撑着不睡。
辗转难眠的夜里,你该读的小说是《不安之书》。这是一部没有剧情的小说,虽然不太可能直接让你入睡(但还是有可能,我们稍后再谈),却可以帮助你进入睡前的沉静状态,催眠效果一流。《不安之书》是主人公索阿雷斯的日记,他在道拉多雷斯大街上的巴斯克斯公司担任助理会计,这份工作的“难度和午睡差不多”。关于单调乏味的生活,索阿雷斯在绝望之余却也甘之如饴,因为他明白自己所有的思想和感受都出自对这份工作的“否定和抗拒”,而他的思想和感受多么深刻!索阿雷斯的外表平庸至极,甚至他见到公司照片中的自己都惊惶沮丧,但他也是个梦想家,总是在现实与美好幻想之间奔忙。
索阿雷斯对自己的失望、他的耽于空想,以及他一再破碎的心,让读者很难不爱上这样一个角色。他沉静、低调、忧伤,无时无刻不昏昏欲睡,尽管他内心荒芜,却没有对喜悦免疫。索阿雷斯是无可挑剔的夜间良伴,他可以陪你一起熬过漫漫长夜,比如一同思考日常生活是否只是我们“梦境国度中的清醒失眠”,睡眠才是我们真正的存在。索阿雷斯经常思考睡眠这件事,事实上,他不太区分睡和醒这两种状态,因为他在日常生活中做着梦,睡时也生活着。此外他指出,睡眠状态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在所有文学作品中,这部小说的文字节奏最适合失眠时迟缓的步伐,如果你阅读时眼皮越来越重,不要紧,索阿雷斯不会在意,无论你在哪儿停下,都可以等明晚继续跟他对话,他会准备好下一个存在主义的问题,等着你。
也可参见忧郁、筋疲力尽、易怒、压力、心力交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