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各奔前程》劳罕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劳罕,原名王慧敏,祖籍河南,生于甘肃,法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人民日报浙江分社社长,高级记者。多次获中国新闻奖,创作文学、学术著作多部。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长篇小说《各奔前程》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说连播节目中播出,并获年度节目制作一等奖。
这是一部反映大学校园生活的不可多得的长篇力作。
通过真实感人的故事情节和形象逼真的人物刻画,揭示了两代知识分子不同的心路历程,展现出社会转轨时期象牙塔中的骚动。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传播学院40年代毕业的三位中国留学生,一个曾雄心勃勃,力图“为万世开太平”,却一直在宦海中跌宕沉浮;一个在学海中艰难跋涉,虽学富五车,却因不谙“潮流”,*后在教改中败下阵来;一个做了一辈子的教育救国梦,却落得个家破人亡、抱憾终生。
90年代的一些研究生,有的终日在情场中寻求刺激;有的为入党、评优弄虚作假;有的为考试过关,不惜大施美人计。
更有的老师,为了混上一张文凭,花钱买学生的论文;为了评上职称,不惜编造子虚乌有的成果……
书中也不乏“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学界巨擘;不乏甘做人梯、火传薪尽的辛勤园丁;不乏端持操守、孜孜矻矻在书山中登攀的莘莘学子。
面对“海”的诱惑,教育向何处去?知识分子的心态如何?本书作了客观反映。一部新时期的《儒林外史》
学业,爱情,工作,前程……
面对诱惑和压力,要如何抉择,
才能无怨、无愧、无悔?
亦庄亦谐,荡气回肠;触动心灵,引发反思
本书创作时,手稿在校园中流传,读到的人无不废寝忘食,欲罢不能。有的寝室甚至制定了“时间表”,规定谁看几个小时,接下去传给哪个人。
一个网名叫弗弗西斯的读者,在小巷书店发现本书后,花了两个多月时间打字,将全文上传至网络与大家共享,并撰写《抄书记》记录此事。
一个在深圳打工的姑娘,一度对前途极为迷茫。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读了本书,决定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经过艰苦的努力,*终获得了博士学位。
跋:遇见劳罕
作为一个职业的读者,十多年来我一直保持着对宏大叙事文学作品的期待和敬意。当我们长期习惯于淹没在大量个人化、私人化、欲望化、非历史化、非崇高化的小叙事作品及海量玄幻、魔幻、言情、仙侠、灵异等类型文学中,再次遇见像《战争与和平》《追忆似水年华》《白鹿原》那样具有历史厚度、社会宽度以及人性深度的大叙事、史诗性的作品,将是一次多么美丽的邂逅。
与劳罕的作品相遇就是一种见字如面的邂逅,他的系列长篇小说无疑是建立在这样的文学坐标之上的,具有史诗情怀和批判现实主义精神,戳心灌髓的文字、荡气回肠的故事,堪称社会之百科全书。
作为一个出版人,认识劳罕像是挖到了一座文学的富矿。平素只知他是主流媒体的优秀记者、劳动模范,写了大量扎根社会、针砭时弊、成风化人的新闻作品,曾在人民日报社创下驻站记者1年内完成相当于25年工作量的纪录。让人惊讶的是他左手纪实,右手虚构,20多年来还默默坚持创作多部长篇小说、数百万字巨著,甚而至于长达10多年追踪174个义勇军家庭的口述史,其旺盛的写作能力直至今天仍处于*。让常人不解的是,这些作品长期以来竟被他束之高阁,鲜见外人。几年前我有幸成为他身边少数读者之一,立刻被其厚重坚实的笔力感染,偶尔夜深人静,他写到兴意盎然处会发几个片段与我共同阅享,构思之精妙让人忍不住抚掌击节。
近两年他开设了个人微信公众号,陆续与广大读者分享“义勇军口述史”的篇章以及长篇小说《方家旧闻》。于是,我又有幸见证了一个自媒体的奇迹——在没有任何推广背景之下,“劳罕”个人微信公众号仅靠口碑迅速传播,1个月之内达到篇篇“10万”阅读量,*阅读量的文章逾100万。职业本能催促我必须赶紧出版这些作品,尤其想让“义勇军口述史”在抗战胜利70周年推出。这已是他十年磨一剑的作品,他却回复还有些史实细节需要考证,这一句话就得费好几年工夫。《方家旧闻》(新书拟更名《汀州纪:方家往事》)我也希望尽快定稿面世,可他说“敬惜文字,再打磨打磨”。劳罕对待创作和治学的态度如此严谨,对待名利却极其淡泊。在文学IP热潮下,劳罕的作品在自媒体上的火爆使其影视版权受到资本追捧,但他近两年婉拒了所有影视机构。他总说,我有工资,生活有保障,还是专注把作品写好。
《各奔前程》是劳罕在研究生时代写的*部长篇,也是他中国高等教育“百年树人三部曲”(《汀州韵事》《各奔前程》《春露秋霜》)之一。这部当年以手抄本形式风靡大学校园的小说在他的作品中可谓*不宏大的,集中描述上世纪90年代初象牙塔内师生受到的商品经济的冲击,透过两代知识分子的命运沉浮,铺述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冲突与嬗变。但劳罕的视野肯定不会局限于此,动辄半个世纪的历史沧桑在他笔下几个片段、寥寥数人就可勾勒出来,不经意间写就一部新时期的《儒林外史》。
接下来要出版的《汀州纪:方家往事》《汀州纪:王家百年》均以鸿篇巨制纵贯百年,将历史内涵、民族精神、家国兴衰与个体命运紧密链接。劳罕的宏大叙事,总是穿越时间与空间,游走纪实与虚构,融合现实与浪漫,他写现实、抒理想,观社会、探人性,寻历史、咏诗情,在继承传统宏大叙事的古典崇高、史诗情怀的基础上,探讨一种更具人文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文化建构。
现实主义、历史空间和人文精神构成劳罕作品的三大养分,他以史家的修养和诗家的情怀著书立说,为历史存正气,为社会去苛弊,为世人弘美德。期待劳罕的系列长篇小说给中国当代文坛沉寂已久的“宏大叙事”带来新的可能,拓展新的空间。
郑重
(作者为浙江文艺出版社社长)
*章
郑掖教授考试作弊被当场抓获。
这一爆炸性新闻,惊呆了汀州大学传播系的每一个人。
郑教授是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兼传播系系主任。他素以学风严谨为人称道。作弊之于他,那真如冰之于火了。
“诬蔑!*是诬蔑!!”首先对这一传闻进行坚决抨击的是他的弟子们,“肯定是别有用心者在造谣。百分之百是造谣!”
然而,郑教授作弊却是千真万确的。
有关这一切,系党总支副书记、监考老师鲍仲良可以做证。鲍副书记还会连带说明:和郑教授串通作弊的,还有他的研究生窦争。
据说,郑教授在作弊被抓获时,态度还十分恶劣,猛拍桌子说这样的考试实在是荒唐之极,指责学校的形式主义走到了*。
他的这通牢骚,使正在考场巡视的一位常务副校长很是尴尬,当场愠怒地说:“你埋怨学校,学校又埋怨谁?其实,鬼愿意走这样的形式!可是不这样,你能通过验收?你能进入‘R工程’?你能为学校挣来五十万?……”
这一连串的反问,让郑教授——这位40年代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毕业的博士生,张口结舌……
“R工程”,这几年在大学校园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何为“R工程”?
《R工程细则说明》解释如下:
“R工程”就是面向21世纪,在全国范围内争取建设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校10所。
过去我们的提法是:“建设一批重点大学”,而“R工程”的要求是“重点建设一批大学”。“重点”二字的位置不同,意义也不同。从客观上讲,“R工程”强调的是竞争,要打破一朝定终身的局面,要对全国所有的重点大学,也包括原有的重点大学进行重新评估。
……
重新评估,也就是要重新排定座次。这对任何一所高校来说,都是件非同小可的大事。
汀州大学虽有辉煌的过去——曾有“东方剑桥”之称,但走过近百年的风雨历程之后,在新时代的跑道上,这所蜚声海内外的名牌大学,则如负重的老牛,气喘吁吁了。
《R工程细则说明》中特别强调指出:
尽管出于历史因素,一些高校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但进入“R工程”的大学都要名与实符。对进入“R工程”的高校只重“表现”,不重“成分”。
能否保住百年不倒的牌子?也就在此一举。
所以,学校使出了浑身解数。
为了迎接评估,学校早在一年前就成立了“R工程”指挥部,由一位常务副校长亲自挂帅。学校赋予“R工程”指挥部以特权:可以指挥调动任何单位和个人。
校党委会议还做出决定:把“R工程”实施的好坏,作为考核专职政工干部业绩的重要标准。同时,对表现突出的院系予以重奖。
评估的内容重点是校园环境、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学校精神风貌四大项。
本学期开学一个多月来,学校基本上处于半工半读状态,粉刷房屋、修理门窗、清理校园……紧锣密鼓,风风火火。
久而得不到解决的问题,一下子全解决了。经年透风的窗户装上了玻璃,宿舍楼后小山般的垃圾被搬运一空,呼吁多年无人过问的洗澡间踏板更换一新。虽然夏天已过,蚊虫早遁,却莫名其妙地开始装纱窗。学校还为每个宿舍配上了做工精良、式样考究的字纸篓……
下一周评估组就要莅临了。
学校似乎进入了临战状态,全校停课。从校长、系主任到普通教师,从博士生、硕士生到本科生、走读生,从资料员、收发员到门卫、清洁工……层层发动,人人动员,一切工作都以“R工程”为中心。
“R工程”指挥部还专门从校车队调出六辆汽车,每辆车的前部装上四只高音喇叭,四周围上大红布幅,从早到晚在学校的各个角落巡回宣传“R工程”的重要意义。每个宿舍楼前也贴出了字体盈尺的倒计时牌:
距评估组检查还有6(5、4……)天!
个中的阿拉伯数字一天一换,俨然进入火箭发射前的倒计时。
政工干部一律住进学生宿舍,督促学生一天三遍整理宿舍和校园。
地板、天花板、墙壁以至于床缝、窗缝、门缝、书架缝,抹了又抹,擦了又擦,真可谓做到了至纤至细,一尘不染。风雨剥蚀的阳台,虽经反复擦洗依然改不掉斑驳陆离的容颜,学校规定:一律用白纸糊裱。
桌上铺了桌布,门上、窗上挂了帘布……
这段时间,学校附近大小商店的扫帚、窗帘布、胶水、图钉、油漆全部脱销。
传播系是汀州大学的“王牌”系。在学校以往的各项活动中(譬如政治学习、文艺会演之类),总是名列前茅。此次更不怠慢,由系党总支副书记鲍仲良老师亲自挂帅。
风传,鲍副书记即将被提拔为校研究生院党委副书记,校党委组织部正在对他进行考察。这次活动对鲍副书记来说,意义重大自不待言。
他的热情较以往任何一次活动都要高涨。他把大本营扎在了传播系研究生会主席邱锐的房间,每天总是*个起床,挨个叩响学生宿舍的房门。晚上,直到检查完*后一个宿舍才安寝。他终日抹布不离手,走到哪里擦到哪里。一天三顿饭也是在学生食堂打尖。真正做到了同吃同住同劳动。
对于学校的规定,他创造性地予以发展:不仅把学校一天拖三遍地板的要求扩大了一番,而且规定,墙旮旯处拖把拖不到的地方,必须用板刷一寸寸地刷。他从考古系借来考古用的刮刀,让同学们把墙上哪怕只有火柴头大小的黑斑全部刮掉。
系资料室玻璃橱里那些从不外借的港台版精装书,在他的指示下,被同学们搬来装点书架。
床上,不仅要求被子整齐,棱角分明,枕头置于被子上,还规定枕头和被子必须一律放在靠阳台方向的床头。被单不能打皱,不能放任何杂物——包括书。床下,*多只能放三双鞋,且皮鞋必须擦油,布鞋必须刷净。蚊帐一律除掉。
纸篓只能放在宿舍门前的右墙边,而不能放在左墙边。毛巾必须放在阳台门扉的背面,而不能放在正面。
他还从本科生那边找来一个眼睛好的同学,专司找蜘蛛的重任,每天早晚两次挨个宿舍寻觅蜘蛛踪迹……
鲍副书记每晚都要对宿舍进行检查验收。他拿了根*缠有白纱布的木棒,床底下、天棚上、墙角里……四处擦抹,凡有丁点儿灰尘的,必须返工重来。
为了进一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鲍副书记又制定了奖惩条例:评出两个“星级”宿舍,男女各一,分别给予重奖。并把大家在这次活动中的表现同评选优秀研究生挂起钩来。
这一举措,在传播系掀起了又一次竞赛热潮。
系研究生会主席邱锐为了本宿舍整齐划一,通过老乡关系从学校附近的驻军处借来了军用床单、军用被子。他还将床下的鞋全部放进了壁橱,将宿舍里的所有箱包暂时寄放在了老乡处。
系研究生党支部书记马宿草也不甘示弱,不但如法炮制,还接着翻出花样:从商店里买来花瓶置于本宿舍每个人的案头,又从宿舍楼后的林地里采来野花插于瓶中,于是整齐中便又弥漫出些生机来。
“星级”宿舍的评选在倒计时的第五天。女生“星级”宿舍的评选比较顺利,而男生“星级”宿舍的评选却遇到了点儿麻烦:有人提议邱锐的宿舍理应当选,也有人说马宿草的宿舍更不含糊。两种意见相持不下。
这时,马宿草笑眯眯地站起来说:“邱锐的房间确实整齐:被子棱角分明,被单平整无皱,床铺上下无任何杂物,书架上各类书籍的摆放整齐美观。这一切,完全达到了学校的标准。
“不过,如果能再多一点生活情趣就更好了——因为我们生活的环境毕竟不是军营,而是*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大学校园。所以,整齐却又不能拘束刻板,严肃中得透出点儿活泼……”
说到这儿,他顿住了话头,看了看大家的反应,又看了看鲍副书记和邱锐,这才带着歉意的口吻说:“也许我的话有些强人所难了。”
“对,对。马宿草房间那几瓶花,恰好弥补了邱锐房间的不足。”刚才就支持马宿草的人马上附和。
而刚才邱锐的支持者呢,现在则哑口无言。看来,马宿草的宿舍当选无疑了。
可就在鲍副书记要拍板时,邱锐的舍友窦争要求发言,他说:“马宿草宿舍摆上几瓶花,固然多了点儿生机,可学校的规章制度规定:‘要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R工程细则说明》第七页第三条中也要求:‘爱护花木树草,无任意损坏现象。’总不能为了增加生机,就去损坏花草吧?”
这一反击太有力了。马宿草一下子给打蒙了。采花时,他万万没料到:虽得之东隅,却失之桑榆。
自然,男生的“星级”宿舍,非邱锐的宿舍莫属了。
……
鲍副书记的这些措施,使传播系在“R工程”指挥部的三次检查中三次折桂。只要在*后几天中不出纰漏,传播系就能稳拿*。
岂料天有不测风云。
郑掖教授和91级研究生窦争双双考试作弊,使他稳拿*的梦境黯淡了不少。
郑教授这一作弊行为,发生在校“R工程”指挥部举办的“‘R工程’知识考试”时。
《R工程细则说明》要求:
进入“R工程”的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必须了解“R工程”的内容及意义。评估组检查时。要抽查50名师生员工。回答不合格,每一人扣0.5分。学校未进行检查考试的,扣除3分。
校“R工程”指挥部对这次考试特别重视,凡在校人员,从校领导到清洁工,无论哪个层面,均按名单抽考,并将考试成绩作为学校*后排定各系统名次的依据之一。
传播系郑教授和窦争被抽中参加了考试。
虽然考试提纲数天前已发到各人手中,但郑掖教授却无暇去看,因为这些天他正被系里的一系列事务搞得焦头烂额:
——一个本科生,深夜潜入汀州商厦的珠宝首饰柜为女友偷首饰,当场被捉。公安部门让系领导去领人。
——两个今年毕业的研究生,因分配指标被人挤占,吵闹着要求重新分配。
——大家公认功底比较扎实的几位教师,坚决要求调离。理由是已经结婚数载,仍住集体宿舍。
——系资料室反映,学校下拨的报刊订阅经费,因报刊涨价,远远不够。许多已订阅多年、极有价值的外文期刊,面临中断之虞。
——电视教研室,再次要求更新设备,摄像机老化,摄出的图像模糊一片。
……
考试那天晚上,他刚从系里回到家,就接到了晚上七点参加考试的通知。他饭也顾不得吃,匆匆赶到考场。
郑教授一生虽参加过无数次考试,但像今天这样的考试场面,他还是*次看到:
考生中,从年龄上看,有头发花白的耄耋老人,有稚气未脱的大一新生;从衣着上看,有西装笔挺的教授,也有衣衫不整的清洁工;从肤色上看,黄、白、黑、棕,样样人种俱全。
考场的气氛非常严肃,监考老师达六人之多。
郑教授对照准考证找到了自己的座位,他的研究生窦争恰好就坐在他旁边。师生同堂考试,他多少有点儿尴尬。
卷子发下来后,郑教授一看,更是哭笑不得:
l.学生食堂伙食应做到干饭()适合,稀饭()适合,面制品不()不(),()一致。主食品种早餐()种以上,副食中晚餐各()种以上。
2.校园蚊蝇孳生地()以下,鼠密度()以下。全校()以上的教室必须完全由学生打扫,墙面脱落及污损()以上为严重。
3.教室照明度要达到()Lux,宿舍照明度要达到()Lux,厕所照明度要达到()Lux,路灯照明度要达到()Lux。
4.对校园内安装、使用广播电视的4项规定为()、()、()、()。
5.校园治安的9个检查项目是()。
6.炊事员操作卫生的12个注意事项为()。
……
半个小时过去了,郑教授苦思冥想,无从下手。
窦争见老师额头冒汗,动了恻隐之心。趁监考老师不备,他探过头去低声说:“*题,干饭是软硬适合,稀饭是干稀适合,面制品不黄不酸,大小一致……”
就在这时,后面走过来一个监考老师,冷峻地盯着他们,厉声说:“你们二位可以走了。”“你们是哪个系的?”
……
郑教授和窦争非但没为传播系做出贡献,反被扣掉了五分。鲍副书记的恼怒就可想而知了。
评估组就要进校了。
学校的气氛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校事务处从市里的五星级宾馆“香格里拉”租来了数车卧室设备,将校招待所评估人员下榻的房间装点一新。同时,还租来了服务员和厨师。
洒水车连夜将校区大小道路统统冲洗了一遍。主要教学区和宿舍区的厕所也被重新打扫干净,并喷上空气清洁剂,派出专人守门,检查期间禁止使用。
各系还组织同学将校区内的烟头,如同地毯式排雷,仔细捡拾了一遍。各系的学生会、研究生会也组织了突击队,将各自包干区树上的枯叶摇落捡净,并在每棵树上挂了植物标牌。
各系的政工干部又召开紧急会议,非常严肃地重申了一遍注意事项。譬如,检查组问:
“你打的饭分量够吗?”
应该面带微笑,立正回答:“我特意让打这么少的。”
“你碗里怎么没肉呢?”
“刚才已被我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