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走失的小酒馆》郭小东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郭小东,国家一级作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授。著有《1966的獒)、《风的青年时代》、《突破北纬十七度》等。获中华文学基金会庄重文文学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广东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四届、第七届和第八届广东省鲁迅文学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奖,广东省宣传文化精品奖,广东省文学评论奖等奖项。
《走失的小酒馆/红土地之歌》由郭小东所著,《走失的小酒馆/红土地之歌》收录了作者撰写的散文、游记等,真实丰满地再现了20世纪的知青历史与时代精神,抒发了作者对文学创作及生活的感情,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作家个人独特而深刻的生命体验。
无论我用什么方式,我都无法准确涵示这个人的生命能量。他始终以一种非常平淡极不传奇但是相当独立的状态,流行于那一方寂寞有些悍野缺少色彩的土地。他对于时代生活,对于社会变迁,对于自己的人生选择,永远取一种理想主义的憧憬,像一个纯真的快活的孩子,期望太阳、月亮、星星永远与自己同在一样地期望着奇迹的必然诞生。他永远极端地相信未来一定比现在好,横逆与艰难一定难以持久。因此,不管遭遇什么不幸与坎坷,他都不曾气馁。他已经是一个接近50岁的人了。可是,他依然像一个孩子那样,对生活充满着一种难以描述的激动情绪。好像生命于他是一口永不枯竭的泉眼,他得与这泉眼一样永生,一样旺盛。当我以由衷的敬意怀念这个人时,我自然也就觉悟到一种难以超越的精神境界对于人生全程的重要意义。并非所有的人生都能充分地体现这种意义。他是我们这一伙知青中最年长者。那时我15岁,他已经25岁,不属老三届。他是作为居委会派出的知青领队与我们一起到黎母山去的,他那时本可以归去却自愿留在黎母山知青农场,自然也就成了知青连的连长。因为患过肺结核病,1.8米高的个子瘦成一根电线杆,消瘦白净的脸上有一副深度的白框眼镜,走起路来轻飘飘的,像芦苇一般在风中飘摇。他是法定的知青领袖但是缺少领袖的神采。人们敬重他但却可随意地与他调侃。他并不在意,只是偶尔训斥几句,带着无限的笑意,于是训斥也便没有效果。只要有他在,大家必定快活,仅仅因为他是最没有师道尊严而且极富玩笑因子的人。他砍芭的动作、极为认真虔诚的表情以及对工作庄严神圣的理解,都处处诱发了顽皮且百无聊赖的知青们的恶作剧。烈日当顶,精疲力竭,他自己也累得半死,可全没有让大家休息的意思。于是有人捂住他的眼睛,大家一齐搔他,他狂笑着扭成一团直往草丛中钻,滚得一身泥一身芒刺。于是只好停工休息。知青们喊着“乌拉”把他抬起来,一齐跌滚进河里去,直泡到太阳落山。芭也不用砍了。那一年“文革”向纵深发展,大串联大批判如火如荼。知青们第一个反应便是回城里造反去。他劝阻无效只好尾随大流快快回到城里。时隔不久又统统被遣返回场,开始“一打三反”,“清理阶级队伍”。那天夜晚场部空地上点着大汽灯,白呼呼照出一片雪亮来。想不到今晚批斗的对象竟是他。1.8米的瘦高条被压成喷气式,由两个知青架出来,顶着他的腰要他跪。他扑倒在地,全场静默,只听得见蚊蝇扑灯和汽灯的嗡嗡声。我想他这回完了,芦秆一般的身子不消多少时间便折断无疑。只见他突如其来地挣扎着,大喊道:“我没有罪,为什么要我下跪?”他终于拱倒了两个压着他的知青打手,直挺挺地站起来。满脸的骄矜、愤怒和肃穆。所有的人都呆了。人们想不到他会作如此反抗,会有如此的力量。他最年长,返城造反的罪责都算在他身上。可是他自认没罪,他没有鼓动大家回城造反,事实是恰恰相反的。于是他坚挺地站立起来。他必须维护自己作为人的尊严。没有人再敢压住他。对他的批斗也奇迹般突然中止。想不到这个柔弱的人,却是一条硬汉子。这算得上是一个奇迹。此后,他便被流放到一处非常边远荒凉的山地苗圃去。每天从山坳的小溪中挑水上山浇树苗。一个人在山上搭了窝棚。他从此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