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戴望舒作品集》戴望舒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笔名艾昂甫、江思等。浙江杭州人。是中国现代*名的诗人,翻译家,因《雨巷》一诗成名,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1936年10月,戴望舒与卞之琳、梁宗岱、冯至等人创办了《新诗》月刊,这是中国近代诗坛上*重要的文学期刊之一,是”新月派”诗人重要的舞台。戴望舒精通法语、西班牙语和俄语等多种语言,一直从事欧洲文学的翻译工作,他是**将西班牙诗人洛尔卡的作品翻成中文的人。作品主要有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戴望舒1928年发表在19卷8号《小说月报》上的诗歌《雨巷》,为他赢得了“雨巷诗人”的美誉。其早期作品多表现在时代重压下低沉感伤的回忆,笼罩着清淡的忧郁和幻灭。“他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叶圣陶)诗人在艺术上追求音节的优美和音律的美,追求意象的朦胧美,进而探索散文化的自由诗体创作;后期作品倾向现实主义,自然明朗,基调明快。戴望舒*凡尼、郁苇编的《戴望舒作品集》精选*能代表戴望舒艺术水平的散文、诗歌及小说70余篇。
无匹的散文家阿索林,曾经在一篇短文中,将法国的书店和西班牙的书店,作了一个比较。他说:“在法兰西,差不多一切书店都可以自由地进去,行人可以披览书籍而并不引起书贾的不安;书贾很明白,书籍的爱好者不必常常要购买,而他之走进书店去,也并不目的是为了买书;可是,在翻阅之下,偶然有一部书引起了他的兴趣,他就买了它去。.在西班牙呢,那些书店都是像神圣的圣体笼子那样严封密闭着的,而一个陌生人走进书店里去,摩挲书籍,翻阅一会儿,然后又从来路而去这等的事,那简直是荒诞不经,闻所未闻的。”阿索林对于他本国书店的批评,未免过分严格一点。法国的书店也尽有严封密闭的,而西班牙的书店,可以进出无人过问,翻看随你的,却也不在少数。
如果阿索林先生愿意,我是很可以列举出巴黎和玛德里的书店的字号来作证的。
公正地说,法国书贾对于顾客的心理研究得更深切一点。他们知道,常常来翻翻看看的人,临了总会买一两本回去的;如果这次不买,那么也许是因为他对于那本书的作者还陌生,也许他觉得版本不够好,也许他身边没有带够钱,也许是他根本只是到书店来消磨一刻空闲的时间。而对于这些人,最好的办法是不理不睬,由他去翻看一个饱.如果殷勤招待,问长问短,那就反而招致他们的麻烦,因而以后就不敢常常来了。
的确,我们走进一家书店去,并不像那些学期开始时抄好书单的学生一样,先有了成见要买什么书的。我们看看某个或某个作家是不是有新书出版;我们看看那已在报上刊出广告来的某一本书,内容是否和书评符合;我们把某一部书的版本,和我们已有的同一部书的版本作一比较;或仅仅是我们约了一位朋友在三点钟会面,而现在只是两点半。走进一家书店去,在我们就像别的人们踏进一家咖啡店一样,其目的并不在喝一杯苦水也。因此我们最怕主人的殷勤。第一,他分散了你的注意力,使你不得不想出话去应付他;其次,他会使你警悟到一种歉意,觉得这样非买一部书不可。这样,你全部的闲情逸致就给他们一扫而尽了.你感到受人注意着,监视着,感到担着一重义务,负着一笔必须偿付的债了。
西班牙的书店之所以受阿索林的责备,其原因是不明顾客的心理。他们大都是过分殷勤讨好。他们的态度是绝对没有恶意的,然而对于顾客所发生的效果,却适得其反。记得1934年在玛德里的时候,一天闲着没事,到最大的爱斯巴沙加尔贝书店去浏览,一进门就受到殷勤的店员招待,陪着走来走去,问长问短,介绍这部,推荐那部,不但不给一点空闲,连自由也没有了。自然不好意思不买,结果选购了一本廉价的奥尔德加。伊加赛德的小书,满身不舒服地辞了出来。自此以后,就不敢再踏进门槛去了。
在文艺复兴书店也遇到类似的情形,可是那次却是硬着头皮一本也不买走出来的。而在玛德里我买书最多的地方,却反而是对于主顾并不殷勤招待的圣倍拿陀大街的迦尔西亚书店,王子街的倍尔特朗书店,特别是“书市”。
“书市”是在农工商部对面的小路沿墙一带。从太阳门出发,经过加雷达思街,沿着阿多恰街走过去,走到南火车站附近,在左面,我们碰到了那农工商部,而在这黑黝黝的建筑的对面小路El,我们就看到了几个黑墨写着的字:LAFERIADELOSLIBROS,那意思就是书市。在往时,据说这传统书市是在农工商部对面的那一条宽阔的林阴道上的,而我在玛德里的时候,它却的确移到小路上去了。
这传统的书市是在每年的九月下旬开始,十月底结束的。在这些秋高气爽的日子,到书市中去漫走一下,寻寻,翻翻,看看那些古旧的书,褪了色的版画,各色各样的印刷品,大概也可以算是人生的一乐吧。书市的规模并不大,一列木板盖搭的,肮脏,杂乱的小屋,一共有十来间。其中也有一两家兼卖古董的,但到底卖书的还是占着极大的多数。
P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