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昭和十八年》全勇先 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5 人气:

精校修书

女生小小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昭和十八年》全勇先 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全勇先,男,1966年出生在佳木斯市,毕业于佳木斯市第二中学。1984年参加工作,历任北大荒文工团创作员,《三江晚报》记者部主任,黑龙江省作协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协主席团成员。现居北京,从事专业编剧工作,创作过多部电影电视剧本。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独身者》《雪狼》《霍尔瓦特大街》,中篇小说《妹妹》,短篇小说集《恨事》,剧本《悬崖》《母亲》《岁月》等。

【编辑推荐】

本书是全勇先的中短篇小说集,全勇先是国内著名作家、编剧,现居北京,其代表作有《悬崖》《雪狼》《昭和十八年》等,书中收录有《恨事》《妹妹》《怪人怪命》《行刑者的冬天》等。全勇先的小说中其实有很多东北的方言俚语,但读起来却是那么妥帖,丝毫没有刻意追求文化印记和独特风味的夸张。

【名人的书评】

很久没有读到这样的小说了,难以置信的残酷和不可质疑的真实,让人不敢面对又无法拒绝。——文化名人阎晶明我知道人类的精神是高贵的,而表现这些高贵是痛苦的;有时候人类的精神又是卑贱的,而表现这些卑贱同样也是为了体现高贵。——本书作者全勇先

【昭和十八年的书摘】

很久没有读到这样的小说了,难以置信的残酷和不可质疑的真实,让人不敢面对又无法拒绝。作者坦然的写作姿态和从容不迫的叙述,就好像这些小说是不经意间写出来的,那种自然流畅的痛快却让人有不忍释卷的阅读快意。如此老道地向我们讲述人间种种“恨事”、“怪事”以及无颜面对的心灵细节的,却是一位60年代出生的作家。全勇先,一个独立行走在文学道路上的写作者,他的创作里没有别人的影子,他的小说也具有不可模仿的原创特征。我最早注意到他的小说源于一次偶然的阅读,短篇小说《恨事》的故事和讲述故事的方式让我产生一种阅读上的新鲜感。不久之后在书店里见到以此为书名的小说集,便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这时才发现,原来全勇先的小说世界如此纷繁,而我在任何一种新生代或先锋派的作家名单里,都没有见到过这个名字。全勇先小说至少有三种人生,回到历史,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伪满洲国的令人触目惊心的“恨事”,在他的笔下就有如一个亲历者在回味中的娓娓道出,已经除去了一时的愤怒火焰,而具有比战争本身更尖锐的沧桑感;直面现实,即使是最惨烈的人间故事,他都能够在一种平和、冷静的笔调中讲述出来,可他一点游戏和油滑都没有,他的责任感体现在,他以自己的冷峻告诉我们,这样的故事在现实中太多了,没办法大惊小怪;贴近心灵,在充满自叙色的人生故事中,让一种生存状态和灵魂挣扎的过程呈现出来,既没有粉饰堕落的造作,也没有放弃崇高后的无畏,他的姿态不是拷问式的咄咄逼人,而是一种平和的观察和缓缓流出。全勇先的写作姿态和心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即使对语言的处理也是如此,他的小说里其实有很多东北的方言俚语,这些语言和词汇已经在小说里起到营造氛围和保持文气通畅的作用,但从作家的创作来看,他并没有在意到它们的存在,它们甚至是在无意中不得被使用才出现的,所以读上去那么妥贴而没有刻意追求文化印迹和独特风味的夸张。《恨事》、《昭和十八年》以及《白太阳红太阳》,可以看成是历史或战争题材的小说,作为一名年轻的写作者,全勇先对题材的处理有一种亲历感。前两篇小说的叙述口吻都是第一人称,末一篇里的朝鲜兵英唤也同样身影逼真。《怪事》里的李满江虽然只是个赶了一辈子马车的人,却“摊上过一般人几辈子都没摊上过的事儿”,如果这事儿没有足够的传奇和惊心动魄,那就会显出少见多怪的浅薄。这个年轻时老实巴交的赶车人,无意间被卷入战争的残酷中,经历了一次生命和精神的冒险。他迷路后落入“胡子”“土匪”的手中,能放他一命已是万幸,回家后却遇到皮货商人“小张”,在一通称兄道弟的热乎后,他和苦大仇深的“小张”天然亲切。可这个白面书生的小子,原来是伪警察所的成员,竟然在得到他的指点后,带人把专打日本人的“胡子”连锅端掉了。其中的“王司令”原来正是赫赫有名的抗日英雄赵尚志将军。小说里的“我”始终是一个惊魂未定的旁观者,一个在茫然中被拉进其中的参与者,这个英雄被害的故事,在这样一种眼光和叙述基调中被处理得起伏不定,充满传奇。其中散发出的欺骗与被欺骗的气息,又为整篇小说注入特别的动感。让人一想起来就从“骨头缝往外咝咝冒凉气”。《昭和十八年》正好相反,抗日英雄常龙基(小说里叫常高丽)利用时机击毙日军高宫楠木实隆的故事,被一个亲历全过程的韩国士兵讲述出来,让一个本应进行宏大叙事的壮烈故事,浓缩在一个短篇小说的篇幅中,以一种回忆的语调更加切近地展现出来。不失英雄的壮烈,更添人间情味。《白太阳红太阳》则全面走近战争,展现一幅我们陌生的历史画面。作者本身具有的身份条件(全勇先是一位韩裔中国人)和环境背景(他生长在东北佳木斯),使他有可能描述一种我们十分陌生的战争故事。英焕是一名混杂在日本侵略军当中的朝鲜人,虽然都身披日本军服,其中的朝鲜士兵和日本人却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冲突故事。英焕的身份成为他人生悲剧里的主题,他是一个被抓来的朝鲜人,却是一个地道的“日本鬼子”,他出生入死都是为了逃亡,而结果还是以一个“日本军人”的身份终了军人生涯。他最后消失在人海中,一生的经历只有屈辱。这种荒唐的人生,它最终的罪人是残酷的战争和无人道的罪行。作者的基调不是控诉,却在平静与无声中传达出同样强烈甚至更为悠远的悲愤。我惊讶于年轻的全勇先创作中的历史穿透能力,也为他把握题材和处理主题时的分寸和力度感到兴奋。他为自己小说里掺入的独特味道作了准确的搅拌,在并不卖弄的平淡中显示出老道和从容。他选择的战争事件其实足够巨大,但他的叙事角度却总是取其一端,甚至不是最重要的一端来展开,《昭和十八年》里的韩国老兵是一个参与围追常高丽的普通士兵,《恨事》里的李满江在谋害赵尚志将军事件中,是一个胆怯的旁观者,《红太阳白太阳》里的朝鲜人英焕是日本军人里的少数派或“另类”,正是通过这些卑小的人物,使那些具有历史性影响的重大事件涂抹上更多的人间色彩,读这些小说,如同听一个老兵讲自己的战争经历,总和图片说明及历史教科书有所不同,这种不同不是作者想在历史事件的评价上追求什么新意,而是使更加具有小说意味。一个英雄壮烈地死了,是一个故事,而这个英雄的壮烈过程引起其他人的惊恐、悲伤以及其他感情反应,使其成为小说情节。全勇先并不是专写战争题材的作家,他对民间生活的关注和感情投入同样体现在他的创作中。《牛叫》《狗娘养的盲流》《怪人怪命》在我看来应当是他从事小说创作的初步。故事相对集中,还不敢完全展开;语言也中规中矩,并没有漫延的想法。不过已经可以看出一点他小说创作的兴趣点。真正让我们看到全勇先写作实力的,是他的中篇小说《天上天下》。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家族情仇故事,张村长和他的儿子张大横横行乡里已非一日,李顺和他的父亲李幸福不过是其中最受欺压的一家人。李顺从小就生活在张大横的阴影下,他喝过张大横的尿,因为他不肯接受张大横的欺蛮;他尚未过门的妹妹被张大横们拉到县里作了结扎手术,因为李顺的媳妇躲避结扎回了娘家,他的妹妹于是大难临头。同是一片天,张村长和村民李幸福之间其实就是天上天下的差别。李顺最终还是毙命于张大横的屠刀之下,他的几个公安局的兄弟不得不抓了他。全勇先就此把李顺的父亲引上了一条“民告官”的故事套路中,最终的结局看上去还是亲者快,仇者痛的,张大横被枪决了,却发誓到了阴间也不放过善良的李顺。小说的结尾意味深长,被撤职的张村长坐着“公安”的吉普车为儿子上坟,李幸福路遇之后狠狠地来了一句:“‘反了你们这帮王八蛋’李幸福说,‘这是共产党的天下’”。在这篇小说里,作者始终给予张氏父子同样的故事地位,他们仿佛在一个舞台上表演,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画面,蛮横与懦弱,凶残与善良,嚣张与忍让,都向我们冲着脸走来,逼得人无处躲闪。全勇先小说的一切都建立在他的故事之上,没有更多的花样,这种看似简单事实上最为不易的小说作法,在今天这样的文学气氛中是十分难得的,主题不但没有先行而且也并不抢眼。成熟的叙事能力是全勇先小说最突出的特点,他那些故事有些漫不经心,想到哪儿说到哪儿的味道,四处铺陈。不过你不会感到零乱和庞杂,他有相对集中的人物和故事框架。对要表达的主题,叙述者几乎没有说过一句,正是在一系列极其日常化的故事里面,却隐藏着不可剥离的主题内涵,在全勇先的小说里,你不会看到一张急着要跳到读者面前的作者的脸,也没有任何我们并不稀见的拿腔作调,不管这种装腔作势是出于自命不凡的思想优越还是搔首弄姿的扮酷。全勇先似乎特别喜欢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中篇小说《行刑者的冬天》和《漫无边际》即是例证,他讲的故事具体逼真,并不想在每一个情节上都缀上主题的钮结,所以常给人一种“自叙传”的印象和感觉。即使象《无颜面对》这样以全知角度展开叙事的作品,语气和氛围中一样流露出非亲历而不可的真实感。全勇先的小说人物和故事几乎没有什么寓言和象征的因素,所以分析他的小说就有一种特殊的困难,《行刑者的冬天》里的“我”是个职业的行刑者,在这样的人物身上赋予点人生哲理的东西不但容易的,而且也是必要的,可他却坚持只讲故事,不讲“道理”。全勇先本色的小说笔法也许谈不上是什么创造,但在我看来却是今天的文坛上应当珍视和提倡的写作姿态。附记:作者在此有必要说明,这篇忝列为“序”的文字,其实作于2002年,发表于2004年的《小说评论》,那时,我和全勇先还互为陌生者。但阅读他小说带来的兴奋至今仍我妹结婚一年多了,她的那间小屋一直都没有动,那是娘留着给她回来住的。这回她跟人跑了,我娘还是谁也不让动,屋里的东西全都按原样儿摆好。娘那么大岁数了,在外面干完了活,就回那小屋里老半天老半天坐着,一声没有,一动不动,谁喊也不动弹。我当时心里恨我妹妹,心想你还当我面起誓什么天打五雷轰的,你就不怕将来遭报应?再一个你骗我这个当哥的,你心里也没这个当哥的啊。也恨那个狗男人吉乃臣。我那天喝完酒,到她那屋里一顿乱砸,把那画也给扯了,我说:“打今天起就当老郑家,没养活过这个孽种。”那阵子我恨我小妹,小妹啊小妹,你也太狠了,跟了一个野男人跑了,家也不管了,爹妈也不认了,你让我们全家怎么在这悦来镇抬得起头来?后来,好多年就过去了,我妹一直没有消息。小日本投降了,东北光复了,全国解放以后,共产党得了天下了。清算的时候孙汉耆总算没什么民愤,改造了一阵子就放回家去了。现在都新社会了,我妹离家出走的事算不了什么了,她的做法还赶了时髦了呢。当初她要跟孙汉耆过下去,不就成汉奸家属了。我娘那时候身体就不行了,一天到晚坐在炕上,地都下不了。应了那句从前的老话,叫“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我估摸老太太活不几年了,心里就只想着一件事,就是把我妹找回来。我娘苦了一辈子,心里放不下的就是我那不听话的小妹妹,我想娘死的时候怎么也得让她闭上眼睛啊。我就专门去了趟奉天找我妹妹。这么些年过去了,我心里的火全都消了。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妹妹。她做得再不对,也是自己的亲妹妹啊。那几天在奉天,我找了几个从前的桦川老乡,四处打听我妹的下落,可是听到的人都和我说,这奉天这么大,这么多年了,两个大活人上哪儿找去。走在道上的时候,我就想我妹就活在这个城市里呢,要是能碰上她该多好。那些天我脑子里想的都是我妹妹,回来的时候,我在哈尔滨倒车,顺路就走到了东北烈士纪念馆。可是我做梦都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那天的事,就好像老天爷安排好了似的,我没想到我在这里能碰到我妹妹。那天我一进馆里,在最里头的一个角落里,冷丁一下看到墙上挂的一张大照片,我妹妹被镶在一个大黑镜框里,笑眯眯地瞅着我呢。我一下子想起她小时候和我藏猫猫时候的样子,她照片上那表情就好像是正从门后蹦出来,对我说:“哥呀,我在这儿呢。”当时我就哭了,我说:“这不是我妹妹吗?我妹妹怎么不叫香芝,不叫致民,怎么叫冷云了?”那天我抱着照片就哭了,纪念馆的工作人员还以为我受了感动,还扶我坐下,给我倒水啥的。我跟他们说这照片上的人是我妹妹,叫郑致民,不叫冷云。服务员给我倒杯水,说:“老乡,你认错人了。她叫冷云,是八女投江中的烈士。”我说:“你们听我说,我不是疯子,也不是精神病,这张照片我家里还有,是我妹在佳木斯师范念书的时候照的。”一听我这样说,那几个解说员就把馆长给找来了。他们看我真不是精神病,啥事都说得有鼻子有眼,当晚就把我留住了。几个月后,后来当了省长的陈雷专门接见了我,给我安排了城里的工作。他原来叫姜士元,是我妹在佳木斯念书时候的同学。还有他的夫人,当年的朝鲜姑娘李敏。他们见了我都掉了眼泪。后来我才知道,那个八女投江的冷云,就是我妹妹。我妹在佳木斯上师范的时候就加入了地下党,那个马成林、小杰子,还有那帮子平时在一起的小青年,都是抗日的地下党。吉乃臣是他们后发展的党员。我妹和他,当时并没有上奉天,而是投奔东北抗日联军去了。为了不连累家里,为了不暴露别的地下党,她和吉乃臣是按地下党的指示,以私奔的名义离开的。他们到了抗联第五军后才结婚,当时我妹妹化名冷云,吉乃臣化名周维仁,结婚两个月,吉乃臣就让鬼子给打死了。我妹妹后来生了个姑娘,三八年六月抗联西征的时候,托军部谢副官抱送给依兰土城子一位朝鲜族老乡家抚养。后来,听说抗联的冯仲云将军在解放后到依兰前后找了三年,也没有找到。那年月兵荒马乱,那地方又受过鬼子大扫荡,一个刚生下来两个月的孩子,怎么好找得到呢?我到过我妹牺牲的那条乌斯浑河,一看是条不太宽的小河岔子,我想我妹怎么能在这小河里淹死呢。后来那同志跟我讲说这“乌斯浑河”在满语里就是“凶猛暴烈之河”的意思。你别看现在它不宽,可要是到了涨水的时候,它水深流急,上百米宽。我听他们给我讲那天的情景。……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昭和十八年》全勇先 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