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天地民心》朱秀海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朱秀海,1954年出生于河南省鹿邑,当代作家,编剧,海军政治部创作室原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军事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笔会中心会员。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痴情》《穿越死亡》《波涛汹涌》《音乐会》《乔家大院》《天地民心》,长篇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天地民心》《波涛汹涌》《军歌嘹亮》《诚忠堂》等。曾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中国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
《天地民心》的主人公祁隽藻是晚清的贤臣名相。他四岁开蒙,六岁入家塾,读书过目不忘,被誉为神童。他二十二岁中进士,曾官至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正一品)。他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一生写诗近3000首。他还写下了古代农学专著《马首农言》。他以清朝“三代帝师”和“四朝文臣”的经历,谱写了一个中国文人的传奇故事。
清嘉庆年间,17岁的祁隽藻才华横溢。在经历了突如其来的家难之后,他开始思考如何为人、如何为读书人这一严峻的问题。通过跟随张观藜,年轻的祁隽藻树立起“以民为本”、“致君尧舜”、“使民小康”的人生信念,重回“科考”,*终金榜题名。在清王朝走向末路的时候,祁隽藻亲手处决了视为骨肉的贪官义弟;在暗箭密布的政治波澜中,他用性命保护情同手足的“钦犯”义兄;而在个人的心灵深处,他珍藏着终生的挚爱。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祁隽藻为自己的政治理念付出了他的全部——生命、爱情、亲情和财富,但他更看重的是“道”,这个“道”,正是天下良臣和文人志士们所共同追求的“道”,这便是“天地民心”!*著名作家朱秀海的《天地民心》是国內全面阐述中国传统
优秀政治文化尤其是民本主义光辉思想的鸿篇巨作
*看大清四朝名臣、三代帝师祁隽藻跌宕起伏一生,
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才是为官之道!
*电视剧《天地民心》荣获得第28届电视剧飞天奖
*著名作家朱秀海继《乔家大院》《城忠堂》又一长篇力作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祁隽藻
*《天地民心》描述了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四朝文臣”和“三代帝师”祁隽藻的传奇一生。
*章重聚首祁冯同忧国初定情真黛双换灯
1
公元1813年。元宵节之夜。
夜幕下的长椿街灯市仿佛是一片望不到边的灯笼之海。街道两旁鳞次栉比的商家门前,各种花色的节灯高挂低悬,流光溢彩;沿街临时搭起的灯山争奇斗巧。更有舞动的龙灯、虎灯、豹灯、象灯……穿街走巷,锣鼓喧天,笙歌震耳,一支支焰火争先恐后飞上夜空,炸出五彩缤纷的节庆之花,引得全北京城的红男绿女如醉如狂,潮水一般涌进涌出,笑语欢声,通宵达旦。
列位看官!这元宵节长椿街灯市当年乃是北京城的一景。原来北京城有个风俗,元宵之夜,无论王公贵族,还是草民百姓,亲戚邻里之间,都要相互给对方家的孩子送灯笼。元宵节夜,孩子们一人手中一只灯笼,满大街玩起“过家家”,男孩子将手中的灯笼送给女孩子,女孩子愿意收下,就是收下了男方的“聘礼”,如果她再把手中的灯笼与对方互换,彼此从这一刻就做了“夫妻”。因为是孩子们的游戏,大人们也不介意。但就有那在一年一年的“过家家”中长大的少年男女,长至彼此应当回避的年龄,仍然想着对方,到了元宵节这天夜里,仍要想方设法“逃”出家门,去一个地方与自己心中不能忘怀的人儿相会,再送一盏时兴的节灯给对方,对方若是接受了,那就是她或他接受了自己的爱慕之意;若对方不但接受,还将自己手中那盏同样买自长椿街灯市的节灯与自己互换,则等于双方已经私订终身,此时互换的节灯就不再是节灯,而是双方定情的信物,有了山盟海誓、非你不娶非我不嫁之意。
长椿街元宵节灯市所以会成为北京城*的灯市,成了情窦初开的京城少男少女这天夜晚趋之若鹜之地,自然有它的理由。长椿街地处南城,南城历来是京城穷人聚居之处,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就是在婚姻大事上,也没有达官贵人家那么多规矩。无数的穷人和他们将要长大成年的儿女多成就了长椿街灯市,而长椿街灯市则成就了无数的痴情男女的姻缘。久而久之,全北京的居民大都认为,元宵节之夜让自己进入婚嫁之龄的儿女在长椿街买一盏时兴的节灯,即使没有意中人可送可换,也可以讨一份吉利。这时的长椿街元宵节灯市,要想不名冠京师,要想不在每年的元宵节这天商家如云,游人如织,以至于肩摩踵接,挥汗成雨,已经不可能了。
长椿街灯市既然有了这样的名声,每年元宵之夜,自然成了各色人等盛装登场的舞台。痴情男女在这里悄悄相会,订下终身之约;成年人和还没到婚嫁年龄的孩子们赶来凑热闹,既是来看灯,也是来看人,因为在外人看来,每个在这天夜晚来到长椿街的少男少女似乎都有着特别的故事;谋利者来赶商机;京城之外的人赶来观国之光;当朝权贵乔装打扮,与民同乐。目的各异,却一样其喜洋洋。更有那些痴男怨女,或因关山阻隔,与意中人天各一方,元宵之夜仍不能团圆;或因父母作梗,虽与心仪的人同在一城,却咫尺天涯,不能相会。当此良夜,他们也会赶来长椿街灯市,买一盏节灯,或者带它去不远处的白云观上香,在月下老人座前祷告,求这位主管天下姻缘的神仙让有情人终成眷属,或者久久徘徊流连在街头,寄希望于万一,能与自己的意中人邂逅一面。当然也有地痞无赖,骗子扒手,江洋大盗,混迹于人群之中,匿影于灯海之内,或求隐身,或求一逞。这时就有一队队五城兵马司的官兵,如临大敌,在人群中穿梭巡查。一个兵走在前面,边走边敲响手中的大锣,高声吆喝:
“元宵佳节,严防匪类!军民人等,好自为之!”
人们看到官兵过来,纷纷躲避。人群中那几位身材健壮的汉子也急忙退到街边,隐在红男绿女之后。领头的壮汉虎背熊腰,彪悍勇武,尽管极力装出漫不经心的样子,但在他朝四外一瞥之间,眼里仍遮不住逼人的杀气。
官兵走过,又是他一个眼色,刚刚散开的众人复又聚拢,其中一个悄悄朝皇宫方向一指。领头的壮汉点头,低声说出一个“走”字,这一行人就迅速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
清嘉庆十八年元宵节的北京城,因为多了这一伙来历不明的人,突然就显出了一种意外的诡秘。
2
位于宣武门内四眼井街的祁宅书房此时却安宁得很。偶尔传来的鞭炮声,更衬出书房内的冷清。正在读书的隽藻意识到今天自己的心绪有点乱,他十六七岁年纪,身材高挑,面目清秀,眉宇之间透着一股掩饰不住的书卷气。眼前的书读不下去,他闭上眼睛,还是静不下心来,索性站起身走到窗前,朝宅后的小花园方向张望。片刻,他叹了口气,又反身去书橱里翻书。一本积尘很厚的书被他无意间随手抽了出来,隽藻心道:“这什么书呀?这么多灰!”忽地他眼前一亮,惊喜出声:“《唐末文选》——我还以为家里的书我都读完了呢,没想到还漏了这么一本!”他急忙捧书回到案前,忍不住又朝小花园方向瞅了一眼。
宿藻提着一盏并蒂莲花灯向书房走来,就听书房内隽藻一个人正在拍案叫好:“好文章!太好了!……天之利下民,其仁至矣!未有美于味而民不知者,便于用而民不由者,厚于生而民不求者。然而暑雨亦怨之,祁寒亦怨之,己不善而祸及亦怨之,己不俭而贫及亦怨之。是民事天,其不仁至矣!”宿藻蹑手蹑脚地走到门口,停下脚步。他比隽藻小两岁,生性好动,顽皮机灵,与隽藻的性格正好相反。宿藻此时屏息静气,躲在门边站住,听隽藻继续自言自语,打算吓他一跳。书房内,隽藻又大声朗读起来:“天尚如此,况于君乎?况于鬼神乎?……”忍不住再次拍案,“不错,老百姓对天都这样,对待皇上和鬼神当然也会是这样!”他继续读下去,“有帝天下、君一国者,可不慎欤!”宿藻听得迷迷糊糊,忍不住一跳进了门,叫:“嘿!什么书呀,看得这么得劲儿!”隽藻吓了一跳,回转身,见是宿藻,摆摆手,道:“别闹别闹,这书有趣!”宿藻好奇地凑近前来,问:“五哥,到底什么书呀,让我也瞅瞅!”隽藻兴奋地把书拿给宿藻看,道:“好文章啊,没想到爹还藏着这样的好书不让我们看!”宿藻扳过隽藻的手来看书,道:“《唐末文选》,没听说过。这是谁的文章?皮日休,《原谤》——”隽藻这一会儿的心还在文章上,道:“六弟,你听这些话,太厉害了,太大胆了,太痛快了!”他禁不住抑扬顿挫地往下诵读:“呜呼!尧舜,大圣也,民且谤之;后之王天下,有不为尧舜之行者,则民扼其吭,其首,辱而逐之,折而族之,不为甚矣!”宿藻听得一头雾水,隽藻指着那段文章解说道:“皮日休是说,就连尧舜那样的圣君,老百姓还要说他们的坏话,后代的君王如果还不如尧舜,那么老百姓掐他的喉咙,揪他的头发,羞辱他,驱逐他,将他从龙位上拉下来,甚至灭掉他的家族,就一点儿也不过分了!”宿藻大惊道:“快住嘴,你要死了!”隽藻猛然意识到自己说了些什么话,不觉脸色大变。这时门外匆匆走进一位中年人,清癯消瘦,举止儒雅,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凛然之气,正是祁宅的主人、户部郎中祁韵士。兄弟俩急忙垂手而立,恭敬地唤道:“爹。”祁韵士拿过隽藻放在案上的书,微微变色,重新藏进书橱,生气道:“让你好好念书,你怎么乱翻,这种书也是你看的吗?”隽藻看着祁韵士,有些委屈道:“爹……”外面忽然传来老四成藻的喊声:“爹,隔壁冯伯伯看你来了!”祁韵士看了他们兄弟一眼,刚要迈步,又回头对隽藻道:“以后让你读的书你就读,不让你读的书不要乱翻!”说完就匆匆走了出去。
宿藻对隽藻做了一个鬼脸。隽藻脸上有点儿挂不住,扬起手要打他,看到宿藻手中的灯,岔开话题道:“嗬,这灯好漂亮!”宿藻一拍脑袋,道:“哎哟,看我,差点儿把大事忘了。小花园冯家后门那儿有人等你!”隽藻心中一震,口中却叱道:“胡说!”他半推半就地被宿藻拉出门外。这时,一个身穿重孝的姑娘用托盘端着一碗油茶正从长廊那端走来。她形容端庄,一身缟素,不知为谁穿着重孝。远远看见隽藻被宿藻拉出了书房,她忽然想到了什么,陡然站住,一颗心像是被人猛击了一拳,疼起来。
成藻提着一盏并蒂莲花灯兴冲冲地从大门外走进来,瞅见那姑娘,眼睛为之一亮,一跳站在她面前,欢喜道:“玉环妹妹!”玉环一惊,下意识地避在一边,道:“成藻哥,你吓了我一跳。”她不理成藻,端着油茶走回去。成藻是个实心的孩子,他喜欢玉环,今天特地从长椿街灯市为她买回了灯,她却不愿意接受。至于为什么,他不明白,因此心里也不快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