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2012中国最美的散文》蒋建伟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2012中国最美的散文》一书,系中国散文年会、《散文选刊·下半月》杂志社精选,蒋建伟先生主编的年度散文选本,旨在“繁荣当代中国散文创作,总结和梳理当年度最美的散文”。《2012中国最美的散文》精选了李存葆、梁晓声、余光中、王宗仁、阿成、莫言、余秋雨、苏童、林清玄、鲍尔吉·原野、林海音、林非、周同宾、蒋建伟、刘庆邦、阎连科、蒋勋、陈奕纯、王巨才、李国文、谢冕、李佩甫、柴静、李娟等作家的109篇散文。一文一哲思,篇篇求精彩,觅出百态人生中的一点美来。
《2012中国*美的散文》精选了李存葆、梁晓声、余光中、王宗仁、阿成、莫言、余秋雨、苏童、林清玄、鲍尔吉·原野、林海音、林非、周同宾、蒋建伟、刘庆邦、阎连科、蒋勋、陈奕纯、王巨才、李国文、谢冕、李佩甫、柴静、李娟等作家的109篇散文。
★★精品连环画:聪明的阿凡提:手工精绘连环画,《中国中小学美术》、《艺术沙龙》主编力荐!让你增长智慧,笑口常开!
★五星推荐点击:绘本中华故事传统节日、中国寓言(让孩子了解节日故事、成语中的寓言。中央美院绘本精华。国家十一五课题)
★经典绘本:西游记绘本:特邀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作者之一东瓜(吕克)执笔,图文并茂,重温经典故事!
★比利时国宝级童书:星期绘本——每天的“好奇”不一样!荣获比利时童书金狮奖、幼儿园普及阅读书目。徐鲁推荐、漪然审译
★韩国首尔艺术大学博物馆藏绘本:大艺术家中英双语绘本(*适合3-10岁亚洲儿童。艺术启蒙+中英对照+名画名著赏析。赠原版英文CD
渐行渐远的滋味李存葆古人谈滋味,通常是论诗说文的。在这里,我是专说舌与口的味觉的。“眼、耳、鼻、舌、身、意”,向被佛家称为罪恶根源的六根,要想修炼成佛,必须六根清净。作为一介文人,我食的是人间烟火,六根自是清净不了的。人有五官:耳、目、口、鼻、身。与这五官对应的是: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听觉、视觉、嗅觉、触觉都是见异思迁,随遇而安的家伙。耳可以被五音所乱,目可以为七彩所迷,鼻可以因香风所醉;人之身一遇舒适,也常会寡情薄义,乐不思蜀,飘飘欲仙。唯有味觉是恋栈原始,拒绝遗忘的。味觉是由分布在舌头表层的味蕾,在接受物质刺激时产生的感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滋味。在我的认知中,20年前,不管是乡下人还是城里人,人们的好胃口都是随着季节走的。在“非人吃食食吃人”的当下,诸多食品、菜蔬、瓜果,都溜走了它们的原汁原味。让我不妨在此充当-个齐鲁荷锄老汉和撒网渔翁的角色,去追寻舌尖上的记忆,呼唤舌尖上的故乡。煎饼·饼子·馒头一提及山东,外地人往往会认为,煎饼卷大葱是齐鲁人的主食。其实这种说辞有点儿偏颇。在山东,真正以煎饼为主食的地域只有临沂、枣庄、泰安、莱芜、日照及潍坊南部、济宁东部的一些县份,总人口不到山东的三分之一。煎饼,作为山东一种标志性食品,当是齐鲁先民智慧的结晶。在中国食品史上,应有它浓墨重彩的一笔。食品常常是自然环境的产物。山东吃煎饼的地方,多为山区与丘陵地带。小麦、谷子、玉米、高粱、瓜干,均可作煎饼的原料。五谷的秸秆,秋日的枯草,树下的落叶,皆可以为燃料。煎饼易储放、耐饥饿自不待说;它能促进人的咀嚼肌的发达和牙齿的坚固,也是不争的事实。摊煎饼用的是圆形的鏊子。休看摊煎饼的工具原始且又简单,但最容易的常是最难做好的,最简单的也往往是最复杂的。昔年,在山东以煎饼为主食的地区,姑娘能否摊得一手好煎饼,常是未来婆家考量的重要因素。农妇村姑,若是做煎饼的高手,也会誉满邻里。摊煎饼前,需将一种主粮用清水泡胀,再用石磨磨成糊儿。做法有“淋、刮”两种。淋者多为小米、玉米、高粱;刮者常为麦子、瓜干。淋煎饼的糊儿较稀,刮煎饼的糊儿较稠。淋煎饼用的是拇指粗、一柞长的圆木,刮煎饼使的是一月牙状的薄木片。这两者中间,均嵌有20多公分长的细木棍儿。淋时,做煎饼人先用长把勺将稀糊儿扣在鏊子的圆心,手与臂便像飞旋的车轮,于目不交睫间,将稀糊儿摊于整个圆鏊上;俄顷,那大圆煎饼的周边儿便微微翘起了,一张或金灿灿或黄澄澄或红殷殷的煎饼就做成了。刮时,做煎饼人先将一勺稠糊儿扣在鏊中间,便用刮儿旋即刮转,于三四秒内,将一勺稠糊儿均匀地刮在圆鏊上。刮比淋略显从容,但摊煎饼人的手与臂亦需柔中见刚,徐中有疾。摊煎饼火大了不行,火小了不行,火不匀也不行。农妇村姑需脑眼手并用,鏊上鏊下兼顾。一勺复一勺,一张复一张。在烟熏火燎中,待数百张煎饼做成后,摊煎饼人的手与臂,常累得像是抽掉了筋骨。摊煎饼是将原野上的粮和草,化为农家饭桌上美食的艺术劳作。我在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当创作员时,曾在大型歌舞《东方红》中当过一节领舞的穆大姐,是团里的舞蹈编导,她到沂蒙采风时发现,姑娘们摊煎饼的过程里有曲、有谣、有诗、有画,更有舞,遂创作了《摊煎饼的小嫂》。此舞将一群沂蒙姑娘的淳朴、俊美、勤劳推上了极致。《摊煎饼的小嫂》参加了国家文化部国庆三十周年的会演,也成为团里的保留节目。通过对粮食的泡、磨和或淋或刮的一系列流程做成的煎饼,能将各种粮食中最精华的部分,最纯正的味道呈示出来。即使以塞饱肚子为目的之瓜干煎饼和高粱煎饼,比起煮瓜干、煨高粱米、蒸窝头,就味道而言,不知提升了多少个档次。还有一种将糊儿发酵而摊成的酸煎饼,不仅肠胃弱了的老人喜欢吃,有些孕妇尤喜食之。做婆婆的见儿媳猛嚼酸煎饼,便预感到宝贝孙子不久会降生,梦中也会笑出声来。煎饼有多种吃法,大葱抹酱是最低级的一种。卷上刚腌好的香椿芽或各种腌制菜蔬,吃起来会口角生津;如裹进炒豆腐条儿、炒鸡蛋、香菜梗炒肉丝儿,吃起来会满口流香。如将上好的煎饼撕碎,泡在滚开的猪肉汤、羊肉汤或鱼汤里,会让人吃得舌底咂咂,遍体通泰。我最喜爱吃的是20年前,那用小麦、小米、玉米做的煎饼。三者之间,我将小麦煎饼排为第一,小米、玉米煎饼,则难分伯仲。家乡日照盛产黄鲫子鱼。那时,用鏊子将黄鲫子鱼煎熟,就着麦子煎饼吃,我觉得是天下最美的食物。上世纪70年代,我常赴沂蒙深人生活,食宿大都在军分区及各县武装部的招待所里,因餐桌上很少放煎饼,我便到集市买一叠麦子煎饼和一包新鲜虾皮打尖儿。那时的煎饼与虾皮的品质,与沂蒙山人一样纯真。用麦子煎饼卷起虾皮一道吃,那软绵绵的筋道,那甜丝丝的醇和,那咸渍渍的爽净,当是山野与大海所拥抱,所亲吻才能发出的滋味。在我味蕾的记忆里,这滋味时隐时现,至今仍挥之不去。改革开放前,山东大部分地区,农家的主食是窝头和饼子。“要想吃好饭,围着烟台、威海转。”烟台、威海的饭菜,山馐海味,水陆杂陈,天上人间,美味多多。给我印象最深的主食,莫过于胶东沿海一带的贴饼子。胶东饼子以玉米面为主原料,掺以小米面和豆面。口味上乘的饼子,贴时需用六印以上的大锅,燃料以松球、松枝、劈柴为佳。做饼子前,农家一般要在锅的底部,炖上各种鲜杂鱼,熬上半个时辰;或将各种晒得半干、咸淡适中的杂鱼块儿放进瓦盆,置于箅子上,待蒸得六七成熟,方才贴饼子。贴饼子最讲求的是火候,锅太热饼子易糊,热度不够饼子易溜。饼子贴毕,需将锅盖扣紧,再将纱布包袱捋成长条,将锅盖周边围个严严实实。当北山的玉米、南岭的谷子、西洼的豆儿和来自浅湾深海的鱼儿,咸集一锅时,红中有蓝的火焰抚慰着锅底,向灶膛周边辐射。随着锅中咕咕有声的沸腾,谷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和鱼的高蛋白、低脂肪的分子,便异常活跃起来。它们在蒸气里互相氤氲着,浸润着,唼喋着,一道参与了这场“美食剧”的排演。有经验的胶东农妇,根据火焰的高度和深浅,便知锅中水沸的高低;眼观锅边冒出热气的疏密,便能判断出饼子和鱼的生熟。熄火三五分钟后,锅盖揭开了,美食亮相了。用铲子将饼子一一取下后,所有饼底上都有厚厚一层黄中见红的嘎渣儿,而不见一点儿黑糊斑点,方称得上贴饼子手艺的“炉火纯青”。贴饼子就鱼,是水陆美味的“绝配”。我曾以为,只有山东人好吃这一口儿。不承想,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数度陪南方文友至胶东,他们竟也爱上了这一口儿。伴着灶膛里松球、松枝燃后散发出的淡淡幽香,南方文友们左手拿着热乎乎的贴饼子,右手举筷夹起杂鱼,大吃大嚼,间或还咂咂有声地嘬几口鱼汤。他们一个个吃得两腮鼓鼓,像山东汉子一样风卷残云般地狼吞虎咽,完全失却了南方士子平素吃饭时,那上下牙齿慢慢咀嚼的儒雅。在山东广袤的农村,改革开放的最大成效是,让父老乡亲们告别了在地瓜干子的王国里左冲右突的漫长岁月,走进了以小麦面粉为主食的时代。盼着吃上馒头,曾是北方农人撑持灵魂的精神支柱。在五谷中,唯有小麦历经了去岁和来年的秋、冬、春、夏四季。小麦经过秋雨的滋润,冬雪的覆盖,春水的浇灌,夏风的熏陶,方可完成它的生命旅程。它的生命元素里浸透过霜的清洌,露的晶莹,月的明丽,星的璀璨,日的辉煌。昔年,小麦向被北方农人视为高贵的象征。一样麦子百样吃。在山东,就做馒头而言,味道最佳者当属胶东和沂蒙。究其缘由,是这两地的农妇。能够巧使善用“面引子”。……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2012中国最美的散文》蒋建伟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