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呼兰河传/新悦读之旅》萧红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5 人气:

精校修书

女生小小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呼兰河传/新悦读之旅》萧红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 民国四大才女 之一,被誉为 30年代文学洛神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萧军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编辑推荐】

萧红著的《呼兰河传/新悦读之旅》是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 回忆式 长篇小说。呼兰河小城的生活或许有一点沉闷,但无论是扎彩铺、放河灯、跳大神,娘娘庙会、野台子戏,还是北方大自然的风霜雨雪、火烧云,萧红用绘画式的语言, 在灰暗的日常生活背景前,呈现了粗线条的,大红大绿的带有原始性的色彩 ,勾勒出一幕幕充满童趣的影像。本书描绘了东北边陲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展示了女作家独特的艺术个性与特色。

【名人的书评】

【呼兰河传/新悦读之旅的书摘】

让经典名著融人孩子们的生活

—— 新悦读之旅 丛书总序

朱永新

中国文联出版社朱庆社长是我的老朋友了。前些年他组织策划的 光明版·六角丛书 以高品质、低定价的特色,让更多的孩子买得起、读得上质优价廉的世界文学名著,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中央领导同志和各大主流媒体均对这一举措给予了高度评价,《人民日报》发表评论《为 六角丛书 喝彩》,著名出版家王仿子老先生还特别撰文《我也要为 六角丛书 叫好》。如今,履新文联社的朱庆社长决定在保持 高品质、低定价 风格的基础上重启面向青少年的名著译丛.特别携手新阅读研究所隆重推出 新悦读之旅 经典名著丛书,希望以更精准的内容、更专业的指导,更科学地帮助青少年走进经典名著,让经典名著能够融入孩子们的生活。

经典名著是经过时间检验、得到世界广泛认可和关注的文本,在那些最伟大的故事里蕴藏着最高尚的思想,极富营养,值得读者尤其是正处在快速成长期的青少年认真阅读。但无论是老师推荐的寒暑假阅读书籍,还是图书馆里典藏的世界名著,并不一定能得到孩子们的喜欢。主要原因有三方面:其一,当下快餐式阅读泛滥,名著阅读常常被低级趣味的网络阅读、碎片化阅读、娱乐性阅读等各种方式的浅阅读 边缘化 ;其二,信息化时代,基于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传播和游戏、影视娱乐节目的层出不穷,对图书阅读的冲击越来越大;其三,名著自身也存在一定缺陷,一些时代久远、语言陈旧的世界名著已不适合当下读者的阅读习惯,而且有一些经典名著部头太大,字数太多,动辄数百上千页,令许多刚刚鼓起勇气攀登经典名著高峰的青少年读者望而却步。

这套 新悦读之旅 经典名著丛书在如何使世界名著更适合中小学生阅读上,做出了可圈可点的努力。

首先, 新悦读之旅 所收辑的名著,包括中国和外国经典。外国名著译本都是由资深翻译家依据原语种翻译而成的版本,其中部分部头较大的长篇作品已经由翻译家本人根据青少年阅读需要亲自作了缩译,较好地实现了汰除芜杂,取精用宏。

其次, 新悦读之旅 所收辑的外国名著,有三分之二篇幅适中的名著维持了原本。而那些适当缩减内容的版本,还将另行出版全译本,供读者备选参考。

第三, 新悦读之旅 所收辑的名著,将由新阅读研究所组织专家编写导读文字,提供阅读建议,便于中小学生阅读时参考。此外,还将从书中梳理出一些佳句名段,附录在导读页上,使读者在阅读后能够继续咀嚼回味。

第四, 新悦读之旅 在不断推出的同时,还将组织学生、教师、父母等广大读者,开展阅读征文和竞赛活动。通过师生、亲子互动交流,帮助青少年读者更深地理解世界经典名著,更好地学习中外文化精华,从而更好地成长。

人的身体,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由所吃的食物决定;人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由所读的书籍决定。在青少年时期走进经典名著的世界,让经典名著真正融入青少年的生活,让那些最有价值的精神营养滋润孩子的精神世界,教导孩子们学以致用,择善而从,他们就会有更广阔的视野,更高尚的品质。 新悦读之旅 将为他们打下更坚实的教育基础,带他们畅游更多彩的艺术人生。

希望 新悦读之旅 能够带给孩子们美好的阅读体验,让他们在旅途中看到美景无限,收获多多。

2014年6月1日于北京滴石斋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工夫会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工夫会变出来一匹狗来,那么变着。

这一些不能想象了。

听说有二伯死了。

老厨子就是活着年纪也不小了。

东邻西舍也都不知怎样了。

至于那磨房里的磨倌,至今究竟如何,则完全不晓得了。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1940年12月20日香港完稿

东二道街上有一家火磨,那火磨的院子很大,用红色的好砖砌起来的大烟筒是非常高的,听说那火磨里边进去不得,那里边的消信可多了,是碰不得的。一碰就会把人用火烧死,不然为什么叫火磨呢?就是因为有火,听说那里边不用马,或是毛驴拉磨,用的是火。一般人以为尽是用火,岂不把火磨烧着了吗?想来想去,想不明白,越想也就越糊涂。偏偏那火磨又是不准参观的。听说门口站着守卫。

东二道街上还有两家学堂,一个在南头,一个在北头。都是在庙里边,一个在龙王庙里,一个在祖师庙里。两个都是小学。

龙王庙里的那个学的是养蚕,叫做农业学校。祖师庙里的那个,是个普通的小学,还有高级班,所以又叫做高等小学。

这两个学校,名目上虽然不同,实际上是没有什么分别的。也不过那叫做农业学校的,到了秋天把蚕用油炒起来,教员们大吃几顿就是了。

那叫做高等小学的,没有蚕吃,那里边的学生的确比农业学校的学生长的高,农业学生开头是念 人、手、足、刀、尺 ,顶大的也不过十六七岁。那高等小学的学生却不同了,吹着洋号,竟有二十四岁的,在乡下私学馆里已经教了四五年的书了,现在才来上高等小学。也有在粮栈里当了两年的管账先生的现在也来上学了。

这小学的学生写起家信来,竟有写道: 小秃子闹眼睛好了没有? 小秃子就是他的八岁的长公子的小名。次公子,女公子还都没有写上,若都写上怕是把信写得太长了。因为他已经子女成群,已经是一家之主了,写起信来总是多谈一些个家政:姓王的地户的地租送来没有?大豆卖了没有?行情如何之类。

这样的学生,在课堂里边也是极有地位的,教师也得尊敬他,一不留心,他这样的学生就站起来了,手里拿着《康熙字典》,常常会把先生指问住的。万里乾坤的 乾 和乾菜的 乾 ,据这学生说是不同的。乾菜的 乾 应该这样写: 乾 ,而不是那样写: 乾 。

西二道街上不但没有火磨,学堂也就只有一个。是个清真学校,设在城障庙单仂. 其余的也和东二道街一样,灰秃秃的,若有车马走过,则烟尘滚滚,下了雨满地是泥。而且东二道街上有大泥坑一个,五六尺深。不下雨那泥浆好像粥一样,下了雨,这泥坑就变成河了,附近的人家,就要吃它的苦头,冲了人家里满满是泥,等坑水一落了去,天一晴了,被太阳一晒,出来很多蚊子飞到附近的人家去。同时那泥坑也就越晒越纯净,好像在提炼什么似的,好像要从那泥坑里边提炼出点什么来似的。若是一个月以上不下雨,那大泥坑的质度更纯了,水分完全被蒸发走了,那里边的泥,又黏又黑,比粥锅潋糊,比糨糊还黏。好像炼胶的大锅似的,黑糊糊的,油亮亮的,哪怕苍蝇蚊子从那里一飞也要黏住的。 小燕子是很喜欢水的,有时误飞到这泥坑上来,用翅子点着水,看起来很危险,差一点没有被泥坑陷害了它,差一点没有被粘住,赶快的头也不回地飞跑了。

若是一匹马,那就不然了,非粘住不可。不仅仅是粘住,而且把它陷进去,马在那里边滚着,挣扎着,挣扎了一会,没有了力气那马就躺下了。一躺下那就很危险,很有致命的可能。但是这种时候不很多,很少有人牵着马或是拉着车子来冒这种险。

这大泥坑出乱子的时候,多半是在旱年,若两三个月不下雨这泥坑子才到了真正危险的时候。在表面上看来,似乎是越下雨越坏,一下了雨好像小河似的了,该多么危险,有一丈来深,人掉下去也要没顶的。其实不然,呼兰河这城里的人没有这么傻,他们都晓得这个坑是很厉害的,没有一个人敢有这样大的胆子牵着马从这泥坑上过。

可是若三个月不下雨,这泥坑子就一天一天地干下去,到后来也不过是两三尺深,有些勇敢者就试探着冒险的赶着车从上边过去了,还有些次勇敢者,看着别人过去,也就跟着过去了。一来二去的,这坑子的两岸,就轧成车轮经过的车辙了。那再后来者,一看,前边已经有人走在先了,这懦怯者比之勇敢的人更勇敢,赶着车子走上去了。

谁知这泥坑子的底是高低不平的,人家过去了,可是他却翻了车了。

P4-5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呼兰河传/新悦读之旅》萧红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