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图本鲁迅传/中国现当代作家传》高旭东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5 人气:

精校修书

女生小小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图本鲁迅传/中国现当代作家传》高旭东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葛涛,1971年生子安徽省淮北市,现为北京鲁迅博物馆研究室副研究馆员,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主要从事鲁迅及中国现代作家研究、网络文化研究,著有,鲁迅文化史>》《网络鲁迅》,目前正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网络鲁迅’研究 和第45批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项目 鲁迅在当代中文网络中传播与接受状况研究 ,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2009年特别委托项目 鲁迅思想体系研究 的子课题。高旭东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教育部 长江学者 特聘教授,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主要著作有《生命之树与知识之树:中西文化专题比较》、《文化伟人与文化冲突:鲁迅在中西文化撞击的漩涡中》、《鲁迅与英国文学》等。

【编辑推荐】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旗手、现代文学的开拓者、伟大的作家和思想家。要了解中国的新文化和新文学,必须阅读鲁迅,认识鲁迅,否则就无从入手。正因为鲁迅与现代中国的文化思潮联系紧密,所以围绕着他的论争也就从没有停止过。但对于他,却常常有无意的误读或有意的曲解,这就离开了真实的鲁迅。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绍兴人,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高旭东、葛涛编著的《图本鲁迅传》以图文并茂的手法详细叙述了鲁迅先生的成长经历,全书通俗易懂,故事性较强,是一本实用的人生导师及提高素质教育的优秀读物。

【名人的书评】

【图本鲁迅传/中国现当代作家传的书摘】

现代作家传记坊间已有多种,为何还要出这套书?和以往的作家传记相比,这套书有什么特色?我看有这么四点。

一是图文互动。这套书命名为 图本传记 ,因为有大量的 图 。不是新画的插图,而是老照片。每本书的编写过程,编者都花费很多精力去搜寻有关传主的各种照片资料。这套书在 图 这方面是下了大工夫的。照片在书中不是文字的附庸或者补充,而是经过精心的编排,其本身就构成书的主干部分,和文字同等重要。图与文互动映照,互为阐释,更生动也直观地叙说传主的生平。那些斑驳陈旧的老照片不光为了 好看 ,也是为了制造浓厚的历史现场感,给人某种冲击,加上文字的点拨,读者就愈加真切地感受到传主及其所处的时代的那些情味。

二是回归日常。和常见的以褒扬颂赞为主的评传不同,这套传记更注重把作家看做是特定时代中有个性的生命体,是 人间的 作家,而不是超人。编者不拒绝传主的日常表现、逸闻琐事,格外留意捕捉一些生活细节、性格侧面,甚至某些独异的品性。这会和我们通常对这些作家的认识有些 落差 ,但阅读的兴趣反而由此生发。即使鲁迅这样的大作家,也不见得老要对他仰视,有时采取平视,会让人觉得亲切,能触摸到他生活化、人情味的一面,也就可以更放松地走近文学巨人。对传主的生活与心性的描写越是具体而丰富,也就越有利于对他们创作的深入了解,帮助读者进入作家的世界。

三是史家笔法。这套书虽然面向普通读者,却有厚实的学术支持,有史家的眼光与方法。编撰者都清楚意识到,现代作家传记的写作其实就是文学史研究的一支,内容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是前提,而且因为立足真实,还可以纠正或补充文学史之不足。这套书搜求与考证了许多历史资料,补正了以往文学史对相关作家评价上的某些偏失,丰富了对文学史的理解。丛书还吸纳了当前学界对相关作家研究的很多新的成果,显现出鲜明的学理追求。这套书既注重对传主创作生涯的轮廓勾勒,又有历史细部的体察,所唤起的是一种知性与感性的交织。读这样的传记能得到灵魂游历的快感,又有睿智的启迪。

四是优美可读。这套书各册出自不同编者之手,他们都是有建树的学者,彼此风格不同,共同的都很注重和读者平等交流,用比较平实而活泼的笔调去引领读者。这种图本叙述方式既是文学的,又带有浓厚的 科普 特点,文学史研究专深的成果在这里终于转化为平易诱人的传记论说。这套书总让读者感到一种亲和力,仿佛可以和编者一起,在令人心旷神怡的传记林苑中游逛,触摸那些现代作家非同寻常的生活轨迹,体味他们的苦恼与欢乐,思索他们的经验与忠告,细察各种人生况味,增加生活的见识与乐趣!和那些作家 约会 ,不但加深了对他们创作的理解,还能感受某种精神的提升,对应我们自己的生活,也许可以在迷惘中得到启示,寂寞中领略抚慰,失意中获取鼓舞。

现代文学已经成为一种 新传统 。作为文学传统的相当重要的部分,是一代代众多作家的创作积存,保留着社会群体的共同记忆。其中一些作品经过时间的筛选,成为经典,占据着传统中显要的位置,对后世产生持续的影响。无论承认与否,现代文学 新传统 已经成为某种常识,或某种普遍性的思维与审美的方式,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为何需要阅读现代文学?就因为这是宝贵的资源,因为它在规范和制约我们的思想与感觉,我们必须了解 新传统 ,不断从当代的高度去阐释 新传统 。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现代作家传记,了解现代文学作品,就是认识与理解 新传统 的一种需要。阅读现代作家传记,可以拉近我们与现代经典的距离,更可以具体感触已经过往的那个世纪的风云,体验前辈先贤的精神气度。从传记角度去理解和阐释 新传统 ,也就是这套图本传记的编撰宗旨吧。

几年前,我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过一本《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作为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我在前言中曾写下这样一段话,表示我对传记阅读的期望。现不妨转录于此,贡献给读者,特别是接触到这套书的年轻的朋友们:

读传记常常让人陷入沉思:我们该怎样设计自己的人生?从杰出人物和成功者那里吸取经验,可能是最好的途径。年轻人大概都有自己的偶像,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人生过得更充实而有意义,不妨就把目标定得高一点,偶像的选择不是追逐时尚,而是取法乎上,把那些真正能在思想、智慧和人格上不断激励我们、完善我们的人物,作为精神上的良师益友,学习的榜样。青少年时期多读一些杰出人物的传记,在接触人类精神高端的过程中张扬我们的灵性,塑造我们健全的人格,那会终生受益。

这就如同英国思想家培根所说过的: 用伟人的事迹激励我们,远胜一切的教育。

2010年5月5日于京西蓝旗营寓所

刚刚出版《高旭东讲鲁迅》,再来写《图本鲁迅传》,感觉与鲁迅似乎是结下了不解之缘,仿佛真像韩石山在《文学自由谈》上封我的那样,成了 鲁迅研究的代表人物 。其实不然,研究鲁迅的如鲫鱼过江,我本人也似乎与鲁迅研究学会无缘,而是成了鲁迅的论敌梁实秋研究学会的会长。无奈之下,就拉来了鲁迅博物馆的副研究员葛涛博士,一起合作。于是一人一半,我写前九章,他写后九章。前九章的图片主要是葛涛提供的,当然我也选取了其他的一些图片。他动笔比我快,写完也比我早,但是我却很顽固,自成一种格式,他后来不得不根据我的格式对他的那九章进行了调整。整体而言,这本书的完成,葛涛的工作量要比我大,这是需要说明的。这是我们师生第一次合作,我觉得很愉快,希望我们能够继续合作下去,只要葛涛不嫌我偷懒。

高旭东

2008年10月9日天问斋

1906年春夏之际,鲁迅从仙台回到东京,对许寿裳说: 我退学了。 为什么? 鲁迅踌躇了一下,终于说: 我决计要学文艺了。中国的呆子,坏呆子,岂是医学所能治疗的么? 但是当时留学的风气,学法政与理工者多,几乎没有学文学的,胡仁源问鲁迅:你弄文学做什么,这有什么用处?但是鲁迅不为所动。鲁迅在东京,将学籍列在独逸(德意志)学协会学校,虽然他也曾去修习德语,但其目的却是有个学籍,可以继续使用公费。鲁迅的主要精力放到了搜求日文与德文的文艺书籍,准备文艺运动诸方面。

此时,鲁迅的家乡绍兴却闹翻了天,不知是谁的谣传,说鲁迅已经和一位日本女子结婚,连儿子都有了。于是催他回国的家信是一封接一封,后有一信说母亲病了,鲁迅只得回国。回家后才知道,原来一切准备妥当,只等他回来做新郎。鲁迅为了不让母亲伤心,只好勉强做了朱安女士的新郎。据当时鲁迅的伴郎周冠五回忆,鲁迅一句话也不讲,扶他也不推辞。见了新媳妇,仍旧一声不响,脸上有些阴郁和沉闷。鲁迅解嘲说,这是 母亲娶媳妇 ,而且在革命时代,自己朝不保夕,母亲喜欢有个人陪伴,也就随她了。考虑到鲁迅加人了经常回国暗杀清廷官员的光复会,这种解嘲有几分真,但是由此也铸就了鲁迅婚姻上的不幸。鲁迅在家乡只待了4天,就踏上回东京的路。不过,这次回国最大的收获是,二弟周作人也被派赴日本留学,二人同船东渡。从此,开始了兄弟二人同吃同住,一起切磋文艺、一起翻译的岁月。正如毛泽民、毛泽覃是被毛泽东带人革命队伍而成为革命家的,周作人成为著名文学家,很大意义上是鲁迅训导的结果。

鲁迅在思想上彻底告别改良派的科学维新救国,是与弃医从文同步发生的。当然,与革命派的实际接触也促成了他的转变。章太炎出狱后东渡日本,主编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在宣传反清革命思想的同时与康梁改良派的《新民丛报》展开了激烈的论战。章太炎前期思想中那种反权威、反束缚,强调道德的力量,反对社会对个人的压抑,主张个性的绝对自由,以及对尼采、拜伦的推崇,都对鲁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此时的鲁迅不但在行为上,而且在思想上,都告别了改良派而走向了革命派。

1907年春天,鲁迅迁出伏见馆后搬进环境安静的中越馆。在这里,鲁迅与陶成章、龚未生、陈子英、陶望潮等光复会的骨干来往密切,他们隔三差五地到鲁迅那里谈天,有时还在鲁迅那里吃饭。鲁迅从陶成章这位光复会的实际主持人那里知道了更多革命的信息,并且与陶成章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陶成章为了躲避日本警察的搜捕,甚至把光复会的会章、票据等机密文件拿到中越馆委托鲁迅保管,由此可见陶成章对鲁迅的信任已经超过了一般的光复会员。也许,鲁迅作为光复会会员曾接受指示回国暗杀清廷官员。7月,从国内传来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起义失败被恩铭的亲兵挖心炒食的消息,徐的两位学生陈伯平与马宗汉也参与了起义,陈伯平战死,马宗汉被捕后遇害。不久,又传来秋瑾被杀的消息。这些烈士都是鲁迅的同乡,而且前三位到日本时,鲁迅还特别到横滨去迎接过。鲁迅的悲痛可想而知的。如果鲁迅被派遣回国暗杀恰是这一次,他心中还会产生强烈的内疚。

鲁迅晚年曾经对身边很亲近的人如胡风、冯雪峰、增田涉等回忆当年他与光复会的一些往事,说 我们那时候,实在简单得很 ,说他从事反清革命运动时,曾被命令去暗杀。当时鲁迅说,他可以去,也可能死,死了丢下母亲怎么办,他们说担心死后的事可不行,你不用去了。就此而言,鲁迅与陶成章、徐锡麟、秋瑾等革命者是不同的,他更注重思想层面,而不是实际行动。在思想层面是越复杂越好,而实际层面则无需复杂,越简单越好,太复杂了反而丧失了行动的勇气。章太炎称呼陶成章为 焕强盗 或 焕皇帝 (陶成章字焕卿),而鲁迅曾对人说,焕卿做了皇帝,我们这班老朋友恐怕都不能幸免。虽说有一半是玩笑话,但另一半则充满了对革命后的深深疑虑,有这种疑虑之心存在,鲁迅行动起来怎么会果敢呢?后来陶成章在辛亥革命后被人暗害,据说鲁迅闻讯后落泪,悲痛之余支持成立 成章学校 ,列为发起人,并且将山会初级师范学堂附小的校舍借给成章学校使用。

从这些方面,人们会发现鲁迅作为思想家(思考太多与疑虑太深)的优点,恰恰是他作为革命家(要求行动的果敢)的缺点。中越馆幽静的环境也特别适合鲁迅思考,据考,鲁迅晚睡晚起的习惯可能就是在无拘无束的中越馆里养成的。他晚上什么时候睡别人不知道,上午是10点左右起床,抽支烟看看报就该吃午饭了。所以,访者都是下午来。鲁迅没有忘记弃医从文的使命,当人们在从事反清革命的时候,鲁迅在想,革命之后怎么办,靠现在的国民素质能够建设一个新中国吗?如果革命仅仅是造反和改朝换代,那么革命又有何益?所以用文艺来启蒙国民,在鲁迅看来就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鲁迅省吃俭用,用节省下来的钱去南江堂、丸山书店购买德文书籍。不过,据同吃同住的周作人回忆,学习德文的鲁迅其意却不在德国文学,他不买歌德的书,只有海涅的四本集子。他的德文更多的是通向被压迫民族争自由文学的敲门砖,通过这块砖头,他敲开了匈牙利、芬兰、保加利亚、捷克、塞尔维亚以及俄罗斯等东欧或北欧文学的大门。但是同样令人注意的是,鲁迅从事文学,绝非仅仅对文辞感兴趣,而是寻找文学的文化根源,由此他也研读了很多哲学文化书籍,包括德国哲学家尼采、叔本华的著作。

1907年夏,鲁迅酝酿了一年的文艺运动终于要破茧了。他和二弟联合了许寿裳、袁文薮等人,试图创办《新生》文艺杂志,作为文艺运动的前奏。鲁迅设计了封面,准备好了插图,印了专用稿纸。插图是英国19世纪画家瓦兹的油画《希望》,一个诗人抱着竖琴跪在地球上面。但是在出版临近时,先是隐去了若干写稿人,接着又发生了抽逃资本事件,只剩下不名一文的二弟和许寿裳。据周作人回忆,隐去的写稿人主要就是袁文薮,他在东京和鲁迅谈得很好,说一到英国之后就写文章寄来,鲁迅对他期望最大,但是他到英国读书之后,连信都没回,更甭说寄稿件了。其实稿件也不是大问题,关键是印刷费用没有了着落。《新生》之花还没有开放就胎死腹中。P48-51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图本鲁迅传/中国现当代作家传》高旭东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