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陕西文学六十年作品选(1954-2014散文卷上下)》贾平凹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5 人气:

精校修书

女生小小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陕西文学六十年作品选(1954-2014散文卷上下)》贾平凹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编辑推荐】

邢小利、柏峰主编的《陕西文学六十年作品选(1954-2014散文卷上下)》由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蒋惠莉领衔总主编。该书收录了60年来陕西获奖作品和优秀作品,具有时代特点或独具特色,是一套全面反映当代陕西文学优秀成果的作品选集,也是陕西文学多年来的一次集体展示。

【名人的书评】

【陕西文学六十年作品选(1954-2014散文卷上下)的书摘】

陕西省作家协会(最早名为中国作家协会西安分会)于1954年成立,到2014年,她已经走过60年的光辉历程。为了回顾陕西文学60年的发展历程,展示陕西文学60年的丰硕成果,纪念前辈,激励后人,方便读者和研究者欣赏、阅读和研究陕西文学60年作品面貌,我们选编了这套7卷20册的《陕西文学六十年作品选(1954-2014)》。

综合各方意见,我们确定了以下编辑凡例:

一、本书是一套地域作家和作品的选集,入选作者为陕西籍作家或长期在陕西生活、工作的外省市区作家。

二、入选作家的作品,每种体裁原则上一人选收一篇,个别代表性作家选收二至三篇。

三、入选作品年限为1954年至2014年。

四、入选作品范围为在我国大陆公开出版或发表的作品。

五、入选作品的标准,是基于对陕西文学和我国当代文学60年发展历程的考量,选取既能够体现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风尚,又能够体现一定时代特点的优秀作品,同时兼顾老中青几代作家和不同风格的作品。

本书按文学体裁共编选20册,其中:

长篇小说卷8册。

中篇小说卷2册。

短篇小说卷2册。

诗歌卷2册。

散文卷2册。

纪实报告文学卷2册。

文学理论批评卷2册。

由于时间、资料以及编者水平等因素限制,本选集可能有遗珠之憾,或不尽如人意之处,敬请方家和读者批评、谅解。

编者

2014年9月

原初三年的计划,这阵一年就完成!你看我们的人手有多少吧! 说话的人指着镐河南岸几条小路上继续往回走的成串成串的人。

我得承认:比起他们的行动我在路上所想象的变化,寒碜得说不出口了。一九五五年后半年以来,社会主义革命的浪潮一泻千里,一个浪头比一个浪头更高,那惊心动魄的声势使任何精神活动迟缓的人,也要精神紧张起来。时间一再地飞跃着往前赶去。人们的思想在几个月里起了预计要在几年里才起的变化,不管你的感觉跟的上跟不上它!

我在不宁静的村道上往家里走着,听见各村上头的高原塄坎上,都有传话筒向村里播送着小伙子的或姑娘们的高亢而清亮的声音。青年宣传组的宣传内容也变了,他们讲解的是初级社转高级社的关于公有化股金和生产费用投资的处理办法。

我离开皇甫村以前,当五个老社主任从县上召开的总结、评比会上,带回来丰产乡的光荣称号的时候,村里曾经锣鼓喧天的闹了一番。主任们想趁着这股热劲,在各社鼓动转高级社。很多人东奔西跑,大吼大叫;但有些土地多或劳力弱的人,却脸上强笑,说话舌根没劲。后来决定先并社,制订三年生产规划,安装抽水机,扩大水稻面积,扩充原归第三社经营的很小的砖瓦厂的规模,发展副业的多种经营……就是为了消除人们对取消土地报酬、完全按劳分配的顾虑。而现在,我简直不能想象皇甫村这十天是怎样过去的。

回到家里不大工夫,支部书记兴冲冲地冲进我屋里。

哈!你没在真可惜。报告三年生产规模的那晚上,村里十家有九家整夜没睡,就过大年一样!

怎么呢?

高兴得睡不着!家家户户谈规划。第二天,嗬,要求马上转高级社的声浪,都要把村子抬起来了。

支部书记坐下来高兴地对我说,县委已经打了几回电话,催要这个阶段的工作报告,认为这是进行转高级社的思想教育的好办法。

但是,我对那些起初脸上强笑、说话舌根没劲的人听了生产规划的报告以后,怎样会一下子变得那么高兴,还是想象不来。

我问支部书记: 是不是都从心里高兴哦?你要搞清楚……

你可以找王明谈一谈。 支部书记有信心地说。 你和他熟,他会给你说心里话的。四社上回讨论转高级社,就是他蹲在脚地闷着头不说话。主任问他,他抬起头强笑,说:‘好嘛,咱随潮流走……’那几天,他像心上搁了事,做活儿也没劲了;可是报告生产规划的第二天,一清早,他就去找主任。‘转!主任,坚决!……’这几天,他往地里担粪,和小伙子们赛!…… 支部书记说着,学着王明发的神气。 我的眼前仿佛立刻站出一个五十多岁的依然强壮的庄稼汉。他的宽阔的前额上,密密的平行的皱纹,好像木刻家用刀子刻下的那种鲜明,他的手掌无论你用眼看或者用手摸,都会引起一种错觉,以为那是木质的,——坚硬而不灵活。从他的容貌上看,你会拿他和他的七十岁父亲比;但从他的劳动本领上看,你就是拿他三十岁的侄子,也把他比不下去。他贪活儿不知疲劳,有话闷在心里;这两年,农业社的干部已经惯于从他的表情上判断他的心思,当他有了意见,干部和他谈话的时候,只要说的和他想的碰不到一块儿,谈一个通夜,他可以不吭一声;什么时候说道他心上,他就一下子把肚里装的话全部倾倒给你。——这就是王明发。

王明发是皇甫三村的一个上中农,一九五四年秋收以前,当三村东头刚开始建社的时候,他就主动地报了名。他这个大胆的行为,曾经引起许多人的惊奇。但是,过了一个很短的时期,从村人们议论中就知道,他人社的动机并不是对社会主义道路有了认识。人们说:有一天,王明发曾经提着拾粪的筐子到镐河对岸去,打听过已经办了一年的胜利社里的一个中上农,他得到的回答是:在社比单干和互助都省心,既不要叫忙工担剥削人的名,庄稼又务弄得好。全村人都知道:每逢夏忙时节,王明发同他父亲、女人和儿子怎样在月亮照着的场里忙乱——已经半夜多了,全村都睡了,他还在小跑着,从场里住院里的空草棚里提麦糠。就是这,使他带着三十八亩水、旱地,两头骡子和一辆胶轮车,入了社。他在那十七户贫农和下中农的社员里,仿佛镐河上的长腿白鹤站在小水鸟群中间一样显眼。

P2-3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陕西文学六十年作品选(1954-2014散文卷上下)》贾平凹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