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苍茫与微光(鲁迅文学院第21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散文作品选)》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阿宁·扎西东主、钟法权主编的《苍茫与微光(鲁迅文学院第21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散文作品选)》是一部涉及高原与低处、自然和具体人事的散文作品集,入编者多是第21届鲁迅文学院中青年作家班的学员。他们的作品或以一隅烛照众生,或以具象而发散周遭。既有对生命的深切情感体验,又有对现实生活的贴身领悟,题材多样,行文各异,具有鲜明的文学个性、地域特征和精神质地。
集结号
钟法权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文学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繁荣兴旺,中国当代文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变进和发展。中国文学从过去的单色走向多样,从封闭走向多元,从微小走向宏大,从传统走向丰富多彩。各种流派的写作形式和手段,多种多样的艺术探索和实践,使中国的文学创作达到了一个时代前所未有的百花齐放,产生了一个时期前所未有的文学繁荣。
在中国庞大的文学大军中,鲁迅文学院第二十一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的四十九名作家显然只是沧海一粟,但我们以对文学的执著梦想,对文学的强烈热爱,孜孜不倦、不知疲劳地辛勤耕耘在那片充满希望的土壤上,不停地种下自己文学梦想的种子,在文学的征程上用自己独特的智慧构造自己不同凡响的人生蓝图,在文学的实践中以自己不同凡响的人生体验和感悟抒写自己的人生绝唱。由青海民族出版社为鲁院二十一届中青年作家量身打造出版的小说集《风秘语》、散文集《苍茫与微光》和诗歌集《倾诉者》三本书,既是我们从鲁院毕业两年来文学梦想的结晶,也是我们文学实践的检阅;既是我们文学表达的集体亮相,也是我们文学梦想的深情回眸;既是我们一个阶段文学成果的展示,也是我们文学牵手前行的集结号。
鲁二十一 是一个充满友爱和温暖的集体,是一个时常让人怀想思念的群体。此套书能够出版,得益于我们的阿宁·扎西东主同学,是他的无私与热情才使这套书问世。为此,我代表所有的同学向阿宁·扎西东主同学致以崇高的敬礼。在当今信息化多媒体时代,纯文学书籍市场行情不容乐观的情况下,阿宁·扎西东主同学大力推荐,青海民族出版社的领导毅然作出出版该套书的决定,并承担经济上的压力和风险,我们以感恩之心向他们表示由衷的谢意。当然还要感谢李清编辑,他为这套书的出版付出了宝贵的时间和辛勤的汗水,我们用四十九颗火热的心向他致以深情的拥抱。
韶华易逝,光阴荏苒。我们于二。一四年元月九日毕业,到现在将近两年的时间,同学们天各一方很难相见,因工作关系的便利,我与不少同学在他们工作的省份举杯叙旧,他们无不一如过去热情、开朗、向上和豪放,让我十分欣慰;虽然还有很多同学没能相见,这次在读各位同学的作品中,我同样感受到了他们对生活热爱的温度和对文学事业追求的力度,我由此欣喜不已。
愿这套书在给读者带来文学信息和文学滋养的同时,愿同学们的付出能够满足新的阅读期待,愿同学们通过这个的窗口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不断提高我们的整体水平,不断增进我们的纯洁友谊,不断实现并拉近我们走向文学殿堂、攀上文学高峰的时间和距离。二○一五年十月二十六日于西安
我已经可以面对这件事。其实早已面对,不过多年来,我一直无法说出一个年纪尚轻的人对死亡的兴趣,就像少女不能说出悄然生长的情欲,一个士兵无法解释因长久潜伏而迷恋上的枯燥,人性深处千山万壑,暗流涌动,有时候难以启齿,有时候情何以堪……小时候我曾去过一个地方,后来再也没有忘记。它一直梦里跟随:果园深处幽暗空寂,阳光穿不透层层叠叠的叶子,当我放弃追逐一只蓝色蜻蜓的时候,发现离大人很远了,抬眼望去,一条白幡出现在前面的树枝上,仿佛扭曲的闪电,而闪电引来的是一个潮湿、灰白的坟茔……我吓得要死,双腿却像被定住了似的无法逃开,外公没有告诉我这里有一个墓,谁埋在这里?它会不会突然裂开?我觉得虚弱,却好像陷入梦魇一样无法自拔,不过,身体里的另一个我却看得清楚,令人惊恐的不是坟地,而是世间的真相。
在此以前,我对死亡这个词概念模糊,故事书里虽然经常出现,但总是避重就轻。甚至暗含美好期待:死亡,不过是一场比睡眠更深入的睡眠,安放在玫瑰花丛中,爱情的吻可以将它唤醒。可是现在幻象破灭,我已经看到了,事实的真相就在那里,阴森、直接、彻底无望……那个黄昏,在闪电与阴风的追赶中,我终于逃出果园,身体冰凉,悲痛万分。早就知道的事情,待到亲眼所见,却仍然带来如此大的震动,可见知道与亲历根本是两回事。另外,它让我想到一个更大的现实——外公不久将会死去。他知道自己很快就会死吗?死后的世界是怎样的?还可以找到亲人吗?
我此生第一次感到了孤独,并且还知道,一个人的孤独感与物质和欢乐没有关系,就算我们的苹果多得地窖里堆不下,就算这个浩荡的果园不是我们两个人,还有父母和小伙伴,我还是会觉得孤独,这种孤独谁也替代不了,只能独自承受,是一个人的困境与流浪。我忍住眼泪,靠近他,伸手抚摸他拱起来的脊背(外公是个驼背),他呵呵笑出声来,用似乎猜透我讨好他的那点小心思的明了与溺爱,很大方地掏出钱来。
其实外公去世过了十年。这中间的消磨,许多事情被时间之水冲淡,现在想起来,我都想不起自己是如何度过那个坟茔带来的震惊,以及震惊之后的恐惧、困惑与悲伤。总之到后来,一个小女孩安全地过渡到一个正常少女,笑容纯净,性格明朗,裙子上的花边整洁朴素,但那个闪电似乎也留下了一些后遗症:心存不安,总觉得有事情要发生,不执著,常被突发的声响吓得发抖,但意外到来时,又显得比别人安静与镇定。一个比较明显的癖好是,因为经过恐惧和心碎,从此爱上墓园,就像一个复仇者最后爱上仇人,无论浩荡的公墓,还是荒野零落的孤坟,我在众人眼里的绝非久留之地流连,感到内心的需要,以及它们给予我的亲近与安慰。
仔细阅读碑文,猜测死者的经历与在世间奔波的时间。奇怪的是。碑文内容本身对我的吸引,我觉得,比生者当面给我讲自身经历更有意味——神圣的死亡在上,这个人曾经的存在、情意与懊悔此时都真实可信。
每次给外公祭扫之后,我都会顺着墓与墓之间狭窄小道,去看望一些认识的人,以及不认识的外公墓地的左邻右舍。通常到达最远一处墓地,是我家的邻居,二十多年前,他也就是我现在的年纪,暴病而死。他是我们学校的老师,有一天上完课,身下毫无征兆地涌出不少血,起初以为是肠胃上的事情,但到了医院怎么都止不住,他一直很清醒,面对各种抢救措施,化验、仪器、吊瓶,他看了好一会,突然对忙碌穿梭的医生们摆摆手说:徒劳,徒劳。数小时后离开人世。直觉已经通知他死神到来,只是令我无法感同身受的是,当一个人清楚地知道自己即刻就要死去时,从平静的 徒劳 两个字底下,滚滚而去的是什么。
外公寡言而清瘦,会写毛笔字,懂一些的人评价说 俊秀飘逸 。可是,这不是看守果园需要的技能,只能说明他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事实的确如此,他年轻时与一个女人逃到新疆。在我的记忆里,外公从未回过老家,而我们也从未像别人家那样接待过风尘仆仆、乡音难辨的口里人。不过,这也没什么奇怪,那个时代西流的人群,什么样的人没有,知青、军人、流浪汉、逃亡者、囚犯、贬官,哪个人身后没有故事?而边疆大片等待被开垦的荒野消解了这些,不追问任何人的来路与去向,生活和历史在这里重新开始。我们没有过去,只有此在。大风吹过数十亩果园,屋子和命就在碧波中央。我们距离自己的邻居很远,离边境却很近,穿过被阳光照得发白的苜蓿地,隔着河流两岸的次生林和芦苇,可以看到边境那边异国农庄升起的炊烟。我两岁时,外婆去世,记忆中,外公从此一个人在世间散步。他年轻时曾遇见一片嵌满宝石与翡翠的戈壁滩,还在沙漠深处发现过一眼清泉,后来寻过几回,统统没有找到,如今走散的人,就像宝石、清泉一样永远失去……这是多么悲伤,可是既然曾经因为爱而痴呆、牵挂和众叛亲离,那么伴随而来的必然是失去,以及后半生的孤独与苦痛。每个人活该承受自己的苦役,谁也拯救不了谁。外公低着头,慢慢走,驼背越发严重,来自地下的某种召唤,已经如此清晰……但仍不能离开,这个世间的罪他还没有受完,因为爱还在。他时刻惦念他的外孙女,和她最甜的苹果——常在午睡之后,我看见他拿一根长竿,在园子里给我 钩 最甜的苹果。什么是最甜的呢,就是咬一口,果肉透亮,渗出清亮的 油 ……P1-3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苍茫与微光(鲁迅文学院第21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散文作品选)》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