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人间有味是清欢:苏东坡的诗词人生》吕远洋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5 人气:

精校修书

女生小小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人间有味是清欢:苏东坡的诗词人生》吕远洋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作者:吕远洋,女,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多部散文随笔。 走进古诗词 系列(《诗经里的那些故事》《秦时明月到明清风雨》《宋词里的悲欢离合》)2016年被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组委会推荐为 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作品 ,获江苏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倾我一生一世念:纳兰容若的情与词》获2016年度盐城市政府文艺奖。

【编辑推荐】

读这本书,风花雪月,陶冶性情。读这本书,爱恨情仇,品味人生。读这本书,学会应对人生挫折与困顿。

【名人的书评】

本是贵族种,却入百姓家。生来才高,却被情恼,还要饱尝晚唐的风吹雨打。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东坡的诗词人生的书摘】

永远的苏子

我对苏东坡的喜爱由来已久。是从童年时背诵他的诗词开始,还是从故事《苏小妹三难新郎》开始,我已无从知晓。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对他的喜爱之情是愈久愈坚。

童年时,喜欢苏东坡的书画,说不出为什么喜欢,偶尔也会临摹一番。喜欢他《惠崇春江晓景》的题画诗,为那句 春江水暖鸭先知 莫名欢喜。一个 暖 字,总是让我联想起江南春的清丽盎然。喜欢《苏小妹三难新郎》中的他,那个幽默诙谐、带有几分孩子般淘气的苏东坡。尽管在故事中,苏东坡常被苏小妹打趣,也常被他的朋友调侃,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大文豪的形象,反而使他的形象更为丰满,更为生动,更为有血肉。

苏东坡不是那种道貌岸然的道学模样,相反,他有一颗赤子之心,率真洒脱,不拘小节。孩子喜欢他,老人也喜欢他。用他自己的话说,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 。正是源于他的这种乐天派的性格,苏东坡每到一处,都能备受人们欢迎、推崇。

上学时,读苏东坡的散文、诗词,越来越以为他是世间难得的天才。在文化界,古今可称为天才的无非是曹植、王勃、李白。但前三者都无法和苏东坡相比,因为苏东坡不仅文采不凡,还精通书、画、散文,他是美食家,是酿酒师,是水利工程师,是政治家,是建筑家……他是个不可多得的全才!

余光中说:出去旅游要和苏东坡一起,不能和李白、杜甫一起,因为李白不负责任,杜甫苦兮兮的,只有苏东坡很有趣。对余光中的话,我深以为然。李白出门游历十二年,回来后连自己的孩子都不认识,而苏东坡不会,他无论对亲情、爱情、友情还是乡情,都很真挚。他对亡妻王弗是 不思量,自难忘 ,对弟弟子由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对朋友是 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殇 ,对故乡是 回首送春拼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

杜甫的日子过得苦不堪言,虽然他在破旧的茅屋里发出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的呼声,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但是他的生活缺少情趣和笑声。苏轼则不然,他在没吃、没喝、没住的情况下,还能让老天笑出声来。他每到一处,都能积极地帮助当地民众解决实际困难,帮他们改进农具,为他们做一些公益事业。他自己垦荒、建房,解决生存问题,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他还能积极改善生活质量,发明了 东坡肉 东坡羹 东坡茶 ……总之,和苏东坡在一起,不会没吃没喝,还会整天乐呵呵。

热爱厨房事业的男人,必定是有生活情趣的人,苏东坡就是这样的人。普通的食材,他能做出无比的美味,让今天的人们还在留恋他。他爱交游,上至王侯硕儒,下至山野村夫,他都能交上朋友。既然爱交游必有美酒相伴,在艰难的日子里,苏东坡自己酿酒。在被贬谪的时候,为了增强体质,他开始练习瑜伽,他是个忠实的瑜伽爱好者。

苏东坡是热爱生活、尊重生命的,是个人道主义者。这或许与他喜欢参禅有关。因为他喜欢参禅,所以他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他总能旷达面对。被贬边远的蛮荒之地时,他能乐观地说: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被贬遥远的天涯海角时,他说: 九死南荒吾不恨。

或许是因为喜欢参禅的缘故,他总能参悟透世事沧桑,生死轮回。他感慨: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他又说: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最终他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他告诉弟弟子由: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是呀,生命短暂,如白驹过隙,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既然活过一回,当不负年华,该如飞鸿踏雪一样,留下点痕迹。苏东坡做到了,在他人生处于最低谷的时候,他也没忘了著书立说,为《论语》《周易》等典籍做了注解,创作了大量的诗文书画,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苏东坡一生诗、酒、禅、肉、茶,雅俗共存,所以文人士大夫喜欢他,老弱妇孺也喜欢他。他书、画、诗、词、散文,样样出类拔萃,是难得的通硕大儒,其文学成就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 三苏 ,同列 唐宋八大家 之中。

林语堂说,一提到苏东坡,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我想,或许这些就是人们喜爱苏东坡的原因吧,又或许是这些促使我欲提笔为苏东坡写些什么的缘由吧。

在写作过程中,我参考了学术界苏东坡研究的部分成果和史料,如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以及陈泽华主编的《苏轼》、范晓佩和张昊苏合著的《苏轼:率性本真总不移》,还有一些民间故事。感谢这些专家学者对苏轼的研究,正源于他们的潜心研究成果,我才得以顺利地走近苏东坡,了解苏东坡,然后写下一点微不足道的感悟。我知道,这些并不能完全反映博大精深的苏东坡,只能表现他的一点点光芒而已。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被苏东坡深深地感染着,他不仅让我领略到了诗词的美妙,还教会了我怎样如他一样,旷达面对生活的挫折与困顿。或许这也是我写苏东坡的意义之一。

康震老师说:感谢苏东坡,是他,让我们在这个喧嚣忙乱的时代,依然能感受到一丝旷朗的清风迎面吹来。我说,感谢苏东坡,是他,让我们在这个浮躁茫然的时代,依然能寻找到生命的美好和意义!

吕远洋

2017年8月8日

肉:饱得自家君莫管

洗净锅,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猪肉颂》

苏东坡不仅是个大文学家、书画家,还是个地地道道的美食家。苏东坡一生曾任江浙,密州、黄州、惠州,南粤等地的地方官,每到一处,他都尝遍了各地佳肴美馔,写过许多反映美食文化的诗文。就是现在,我们每到一个地方旅游,往往也都会接触到以 东坡 为品牌的食品,诸如 东坡肉 东坡饼 等。

苏轼的母亲程夫人不仅是位懂得《汉书》的才女,还很擅长烹饪。在母亲的熏陶下,苏东坡打小就有了一项爱好——烹饪。

据宋代周紫芝《竹坡诗话》记载:苏东坡因 乌台诗案 被贬谪到黄州,做了个 团练副使 的挂名小官。当时苏东坡是个戴罪的犯官,没有俸禄,家里二十几口人的开销很成问题。于是苏东坡就自给自足,在黄州城东门外开荒种田。苏东坡是个美食家,哪怕生活再贫困,他也能变废为宝找到乐趣。他发现黄州市面猪肉很贱,很少有人吃,因为富有的人家不屑于吃猪肉,而贫苦的人家不会做。于是苏东坡就乐得常常买几斤回来亲自烹调,他根据母亲传授给他的烹饪经验,自己加以改进后,猪肉做得色香味俱全,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为此,苏东坡还作了一首《猪肉颂》。

这首诗以通俗诙谐的笔调,介绍了煮肉的经验。寥寥几笔,让人如闻肉香,禁不住要流口水。后来苏东坡的这首诗很快流传开来,当地人争相效仿,如法炮制他的煮肉方法,并把这道菜戏称为 东坡肉 。在黄州期间, 东坡肉 帮苏轼全家度过了饮食的难关。后来, 东坡肉 的制作方法不断改进,一直流传至今。

苏东坡将猪肉不只是红烧,还有另外一种清汤的做法,就是将他情有独钟的竹笋和猪肉一起煮。在一次和朋友的美食派对上,苏东坡信手写下了一首打油诗: 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

苏东坡在黄州期间还发明了一种羹,叫 东坡羹 。并写有《东坡羹颂》一文:

东坡羹,盖东坡居士所煮菜羹也。不用鱼肉五味,有自然之甘。其法以菘若蔓菁、若芦菔、若荠,揉洗数过,去辛苦汁。先以生油少许涂釜。缘及一瓷碗,下菜沸汤中。入生米为糁,及少生姜,以油碗覆之,不得触,触则生油气,至熟不除。

说白了,苏东坡的 东坡羹 做法,类似于今天的 盖浇饭 ,做到饭菜合一,简单实惠。苏轼把它介绍给自己的那些和尚、道士朋友,倍受欢迎。

苏东坡在黄州期间,和四邻关系非常融洽。苏东坡曾在《东坡八首》其七中称赞他们的友情:

家有一亩竹,无时容叩门。

我穷交旧绝,三子独见存。

正因为苏东坡和四邻关系密切,所以才会有许多的趣事逸闻。据说,有一次他在刘监仓家吃糕饼,只觉得饼很酥脆,味道很好,就随口问: 这饼叫什么名字呀? 刘监仓自家做的饼,哪里会顾得上取什么文里文乎的名字呢?就回答没有名字。苏轼立刻说: 那好,这饼干脆就叫‘为甚酥’吧。

苏轼在潘攽家饮酒,觉得酒的味道有点酸,就很直率地对主人说: 你这酒肯定是做醋放错水了吧?这酒干脆就叫‘醋著水(放错水)’吧。

有一天,苏轼带着全家人在外郊游,野炊时却没有东西吃,就给刘监仓写了首诗:

野饮花间百物无,腰间惟系一葫芦。

己倾潘子错著水,更觅君家为甚酥。

意思是说,我在乡野花间饮酒,没有吃的,只有手杖上挂着的一个酒葫芦。已经痛饮了潘攽家的 错著水 ,现在想吃你家的 为甚酥 呢。

苏东坡和黄州安国寺的大和尚参寥是好朋友,他经常去安国寺,同参寥喝茶聊天,参禅说佛。参寥有一手制作酥食点心的好手艺,据说苏东坡索要 为甚酥 这件事传到参寥那里后,每当他知道苏东坡要去安国寺,就会事先做好油酥饼等他。可是有一回,他做好油酥饼,苏东坡偏偏没有去。油酥饼放时间长了,就会由脆变软,不酥不香,很不好吃。等苏东坡再上安国寺去时,参寥端出搁久了的油酥饼说: 等你不来,饼都不脆了!

苏东坡看了看,想到饼就这样浪费了很可惜,就想能不能制作一种又好吃又能存放的油酥饼。于是,苏东坡设计了一种 千层饼 ,参寥试做成功了。这种饼,用上等细面粉做成蟠龙状,用香麻油煎炸,片片如薄丝,然后撒上雪花白糖,吃起来香、甜、酥、脆,搁上十天半月也不变味。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就将这种饼叫做 东坡饼 。

苏轼被贬谪黄州后不久,王安石变法失败,宋神宗驾崩,因继承皇位的宋哲宗年幼,于是高太后当权辅政。由于高太后维护保守派,所以她重新启用司马光为宰相,召苏东坡回京,任礼部尚书。

司马光执政后,全面废除了王安石新法。曾被王安石等视作保守派且被流放的苏东坡,这时却站出来仗义执言,提出了要坚持新法中合理措施的提议。这次他又被他曾经的同党们视为变法派,在朝堂之上,苏东坡备受诋毁。幸而高太后对他赏识有加,极力袒护他,苏东坡才得以保身。有了上一次遭受政治打击的教训,苏东坡意识到久居朝堂不是一个长久之计,于是他多次向太后请求外放流官。公元1089年,热爱自由、崇尚洒脱的苏东坡,终于如愿以偿又一次来到杭州,出任太守。

当时的西湖,每到汛期就会泛滥,于是苏东坡就率领民众清淤疏浚并修缮湖堤。这道堤坝被后人称之为 苏堤 。苏堤的建成,宛如西湖明眸上的一道秀眉,它不仅使当地人们鱼米丰盛,同时也成为西湖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为了犒赏参加工程的民众,苏东坡就用他在黄州发明的红烧肉来宴请大家。在这次大宴中, 东坡肉 蜚声四海。于是脱离朝堂回到民众中的苏东坡,顷刻间就成了一个品牌。他在黄州创造或仿制的美食,被人们称作了 东坡肉 东坡羹 东坡饼 ,就连他常戴的帽子也被冠以 子瞻帽 。

其实 东坡肉 是苏东坡在徐州时首创的,在黄州时完善。当年苏轼出任徐州太守时,适逢黄河决口,苏轼身先士卒带领百姓抢险抗灾。经历七十个昼夜后,终于战胜水灾。徐州百姓满城庆祝,纷纷杀猪宰羊来慰劳自己的父母官。苏轼推辞不掉,就把猪肉按四川老家的做法,炖好回赠给参与抗灾的百姓。大家都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一致称其为 回赠肉 。

热爱美食的人,一定是一个有情趣的人;擅长美食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能将美食以文记之的人,一定是个大雅之人。所以苏东坡这样一位 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 的男子,是一个有情趣的、热爱生活的大雅之人。

人生多悲苦,世事多沧桑,在这凉薄的世界里,苏东坡让我们备觉温暖。他的才情和技艺,深深地感染着我们。一碗 东坡肉 ,承载的何止是我们对苏东坡这个大文豪的喜爱之情呀,更多的是对他的无尽怀念!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人间有味是清欢:苏东坡的诗词人生》吕远洋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