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孤城闭》米兰Lady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米兰Lady,专注于历史小说创作,善于从故纸堆中挖掘不为人熟知的故事,在讲述主角的情感经历、人生际遇的同时也工笔描绘时代背景,通过细节展现古代风物及传统文化。文笔细腻,宛若刺绣,以一针一线逐渐勾勒出遥远故国的历史画卷。
代表作:《柔福帝姬》《孤城闭》《九歌·绿衣》等。
微博:@米兰Lady
重门锁,孤城闭。白鬓催,霜华尽。
随书附赠《双喜图》《寒雀图》《沙渚凫雏图》精美书笺5枚
《孤城闭》影视化在即,期待度颇高!
米兰Lady著的《孤城闭(十周年纪念典藏版上下)》以写史的角度描摹爱,以文艺的笔法追溯史,是小说亦不仅是小说,是爱情故事亦不仅限于爱情故事。兖国公主与內侍梁怀吉之间的逸闻,史书上不过寥寥数语,米兰Lady却于故纸堆中轻挑慢捻,拨弄出一段浓重的爱情传奇。不仅如此,小说中还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各自在既定的命运轨线上前行又互有交集。除此之外,作者对宋代风物、习俗、文化的描写是细腻而富有趣味的,让人宛如置身那个朝代般栩栩如生。
本书可谓是此类小说中独树一帜的作品,甚至开一代先河,自初版至今已有十年,口碑颇佳,是万千读者的心中至爱,越不过去的经典高峰。如果你喜爱《东宫》《琅琊榜》《鹤唳华亭》《昭奚旧草》等经典古言,那一定不能错过《孤城闭》!
莫怨东风当自嗟文/素履无咎
宋仁宗嘉祜辛丑年,画家崔白完成了他的传世杰作《双喜图》,数年后它被收入秘阁,随之是千年世代更替,沧桑兴废,斗转星移。今天,它沉静地躺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库中,是镇馆瑰宝之一,并且出现在几乎任何一部谈及中国宋代花鸟绘画的美术史著作之中。小说《孤城闭》的尾声,正是《双喜图》第一次收入内库的时刻。
那日翰林画院内侍梁怀吉将《双喜图》存入内库,似乎是一个普通不过的内侍黄门,在履行一项普通不过的书画入库的工作,宫墙内桃花盛开,这是神宗熙宁四年的一个宁静的春天。梁怀吉沉默地离开,宫门在他身后掩上,深锁住芳菲深院、缱绻红尘,寂然的背影没入历史的深潭,从此无人相问。
小说《孤城闭》正是把今日享誉于华人世界的传世名画,与湮没在历史中的故国往事联系起来,宛若一条贯穿时光的长廊,径直叩响千年前的那道宫门的门环,带着我们重温那时的昼夜与春秋,目睹那座宫城内外,人们的起居和生平,朝堂上下,他们的抑郁和释怀。
《孤城闭》上半部,始于兖国公主夜叩宫门入诉,为全书设置了悬念,而这个悬念的解开,则主要在下半部:公主与夫婿如何 积不相能 ,《双喜图》又如何描述了公主的悲剧,而这看似琐碎的儿女家事,又如何能折射出北宋仁宗时代的政局。
公主拒绝与夫婿同席,却依恋一个内侍,站在历史的彼岸望去,以这一千年以来中国历史的多灾多变,宋仁宗御宇的时代可谓四海升平,他女儿的婚姻实在是无关宏旨的小事,从来为历史学家所忽略,可以安全地归为茶余饭后的闲话,何况这情节在今日无疑也是坊间流传的有趣绯闻,以此题材发展为畅销小说,可以绘声绘色地写畸恋,可以缠绵悱恻地写苦恋,可以讽刺,可以猎奇,可以煽情,然而《孤城闭》却没有走这些容易的途径。
小说的真正关注点并不在于公主的婚恋本身,也并不在于当时朝堂上下沸沸扬扬的议论,它宛如把一滴水珠放在阳光之下,折射出阳光中的七彩,而在这七彩的衬托之下,那滴水珠才格外晶莹。
王安石曾称,宋仁宗为君, 仰畏天,俯畏人 ,正是这种谨慎保守的风格,使他左右权衡,为当时唯一的女儿设计了一场看似安全的姻缘——作为帝王,他不希望公主的婚姻破坏他苦心经营的政治势力平衡;作为父亲,则希望爱女能拥有忠心不贰的丈夫。这两个目的他都达到了,然而他的女儿在这场婚姻中奋力挣扎,朝野皆知,几近于丑闻。
但这丑闻并不仅仅是丑闻,它转而变成了对皇室的压力,这依然是宋仁宗时代的特色:强势的台谏制度,使得君主无法像一个普通的父亲一样怜爱女儿,更不可能像一个有权有势的父亲一样,将女儿救出苦闷的婚姻。为着臣子期望的清平盛世的皇家威仪和道德标本,他被困在自己设下的棋局中一筹莫展。
但这僵局并不仅仅是僵局,它转而成为福康公主的生命哀歌。身为帝王唯一的骨血,她幸运地享受着平民女儿一般的家庭天伦之爱,她自然地成长,却突然发现公主这一头衔宛如高墙,将她困在荣耀的孤城中,竟然无法逃脱。纵然锦衣玉食,也无非行尸走肉,尊贵的孤城中唯有梁怀吉安慰她的寂寥,她对他的依恋也终于被公主头衔的尊严所不容,她无法像国人期望的那样成为一个心如止水的贤媛邦姬,一切悲剧最终乃是性格的悲剧,她激烈地抗争、呼救,而竟然无法获救,乃至过早凋零。
正如王安石也不得不承认,在仁宗那个朝代,一时所谓的天下才士,罕有不见被拔举任用的,而这样一个面面俱到的局面,难免不以某些个体的牺牲为代价。亦如小说结尾,欧阳修对梁怀吉所言, 我们都曾被时代误伤 ,但是欧阳修依旧欣然于生逢斯世。
我把《孤城闭》看作一种含着眼泪的微笑,或者一种心境清明的饮泣,而最能代表这一意境的,应该是小说贯穿全文的叙述者梁怀吉。他特殊的宦官身份,他正直淡泊的天性,注定了他一生与人世间的辉煌和甜蜜绝缘,他谦卑而安静地旁观着朝堂和宫廷的风雨,专注而深情地陪伴公主。公主在岁月蹉跎中困顿孤城,少女天真曼妙的心事落空,众里寻他干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命运促成了爱情,由于他们两人的特殊身份,这爱情沉重到难以为继,最终化为孤独而绵长的守望,室迩人远,人去楼空。
这是一个清平的时代,但和理想永远有一步之遥,而这不可抵达似乎早已命中注定。《孤城闭》中没有彻底奸恶的人物,没有不可饶恕的罪行,哪怕是李玮之母也并未被一味地刻画为一个粗俗的恶婆婆,人人都情有可原,却又互不相让,他们似乎都通情明理,却又顾虑重重,他们良好的初衷、各自的努力却常常造成南辕北辙的尴尬。李玮始终得不到公主的青眼,杨氏始终没有得到一个真正的儿媳,无论家庭细故,还是朝政大事,皆是如此。一个过于精密的平衡局面,往往令局中人举步维艰。
莫怨东风当自嗟 ,《孤城闭》写的是那样一个时代,人文昌盛,言路开明,春风扑面,却难以释怀。作者写那千年前的故事,不取巧,不猎奇,沉静而又不乏同情,宛若清茶,耐人寻味。
楔子
我为她亲驭车辇,疾行于东京的夜雨中。
到了么? 她间或在车中问。她的恸哭声迤逦全程,这是夹杂在其间我唯一能辨出的模糊的语音。
快了,快了…… 我这样答,扬鞭朝驾车的独牛挥下。那步态一向从容的畜生舍弃了它一步三叹的习惯,惊恐地奋蹄前奔,车下轴贯两挟朱轮,辘辘地穿行于杳无人影的巷道。
日间繁华的街市蓦然褪色成暗青残垣,于我眼角随风飘远,我们应是行了不少路。无边的雨和着她的悲伤打在我身上,浸透我衣裳,那潮湿蔓延而入,连带着心底也是一片冰凉。
在她的哭声中我渐趋焦灼,而我不敢回顾,只频频加鞭,冀望于速度可以引我们瞬间穿越眼下困境。
曾经往返多次的路途何时变得如此幽长?仿佛抵过我半生所行的路。
她一直哭。
还没到么? 她又嘤嘤泣问。
我张了张口,却没发出任何声音。刹那间我只觉自己前所未有地虚弱无力,且悲哀地发现其实我并无把握带她渡到这暗夜的彼端。
又转过几重街市,好不容易,我们才驶上西华门外的大道。拨过层层雾雨,那巍峨皇城逐渐变得清晰,琉璃瓦所覆的檐下挂着数列宫灯,砖石间甃的高墙上镌镂有龙凤飞云,这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
西华门早已关闭,守门的禁卫见我有驱车而近的趋势,立即远远朝我呵斥: 何人如此大胆,居然驾车行近皇城门!
我犹豫了一下,便将车停住。才一回首,欲请她稍候,容我先去通报,却见她已自己掀帘而出,下了车便朝皇城门疾奔而去。
极度的悲伤使她适才毫无整理妆容的心情,还如我们离开宅第时一般,她披散着长发,衣襟微乱,不着霞帔与披帛,连那一件不合时宜的外衣都还是我那时仓促间给她披上去的。
她就这样随性哭着奔向西华门,尚未靠近便被迎上来的两位禁卫拦住,一人抓住她一只手臂,怒喝着要将她赶走,而她也越发癫狂,不知伺以她竟有如此大的力量,硬生生地从两人的挟持中挣脱开来,加快步伐跑至西华门前。
她伸出纤小的双手,拼命拍打着紧闭的宫门,和着哭声扬声高呼: 爹爹,姨姨,开开门!让我回去……
两侧禁卫一片哗然,纷纷赶来驱逐她。她被另两名高大禁卫拖离,而她的手仍尽力向前伸去,想触及那金钉朱漆的冰冷宫门。她不停地唤着父母,有响雷碾过,风雨声显得混浊,她的哭音在其中幽幽透出,无比凄厉。
禁卫把她拖了数十步后停下,把她猛地抛在地上,见她还想站起跑回,其中一位便怒了,一壁斥道: 哪儿来的疯妇敢在此撒野! 一壁倒转所持的戟,将杆高高扬起,眼见就要打落在她身上。
他没有挥下,因我从后握住了他手腕。
禁卫回看,随即怒问: 你是何人?
我没有回答,目光越过禁卫的肩顾向地上的她。
她半躺着,那么无助地饮泣。面色苍白,瘦弱的身躯躲在宽大的淡色外袍下,像一泊随时会隐去的月光。
更加恼火的禁卫抽手出来就要转而击我,这回却被他同伴喝止。
且慢!我认得他。 另一位禁卫说。又再上下打量了我几番,才肯定地低声对持戟人说: 他是中贵人梁怀吉,以前也曾数次经这里出入禁中的。
持戟人愣了愣,然后转头看被他们推倒的女子,讷讷地再问: 那这位小娘子是……
我走去将她扶起来,确认她不曾受伤后才转视禁卫,回答了他的问题。
兖国公主。 我说。(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