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徐霞客游记书影》刘瑞升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4 人气:

精校修书

女生小小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徐霞客游记书影》刘瑞升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刘瑞升,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徐霞客研究》编委。2002年至2013年,驾车12次,行程69000公里,考察明末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的足迹。收藏不同时期出版的《徐霞客游记》180余部。主要著作:《徐霞客丁文江研究文稿》《跟着徐霞客去旅行1》等。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图文并茂的书影集,辑录范围为民国时期至当代出版的《徐霞客游记》的各种版本。本书旨在以《徐霞客游记》的版本书影为引线,从一个侧面铺叙自民国至今的百多年间中国图书出版从内容到形式的巨大变迁。

【名人的书评】

本书是一部图文并茂的书影集,辑录范围为民国时期至当代出版的《徐霞客游记》的各种版本,其中包括外文版和连环画版。本书旨在以《徐霞客游记》的版本书影为引线,展现百年《游记》版本之风貌,从而引领读者体味这部中国文化名著的多样风采。

【徐霞客游记书影的书摘】

挚着追求必有成朱惠荣刘瑞升同志是一位挚着的收藏家。收藏家的性格必须挚着,为了追求藏品的丰富和独特,持之以恒,千方百计,毫不懈怠。瑞升同志也是一位研究型的收藏家。收藏家都要“懂行”,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把收藏和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自不多见。瑞升收藏《徐霞客游记》的各种版本,我早有所闻,后来又听说他把收藏的众多版本公开展出,引起各方好评。近日收到他的书稿《〈徐霞客游记〉书影》,真是琳琅满目,让人大开眼界。版本收藏历来为众多学者和收藏家所重视。但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对于版本仅限于文字记录,详细记录行格、字数、页码、尺寸等定量的数字;但版式、装帧及品相等,只能笼统地描述。近代摄影技术传入,特别是彩色摄影印刷的推广,为书籍留真的理想才变成了现实,重要版本的书影都可进入寻常百姓家,藏书家的作用、图书馆的优势愈显突出。“物以稀为贵”,收藏家多追求稀缺的物品,瑞升的收藏也如此。他有多次配齐的“百衲本”的《徐霞客游记》。有梁启超为沈松泉本写的《代序》。还有配错书页,存在印刷质量,被读者要求退换,又从台湾来到大陆的“错版”书。又如《徐霞客游记校注》,该书虽只印过三次,但过程有些曲折。原是七二一六工厂铅印打纸型,1993年出版社决定用原纸型重印,已经上马,获知1994年将举行中国云南徐霞客旅游文化活动暨学术讨论会,系列活动的内容包括重印《徐霞客游记校注》,决定推后印刷,已印的版权页注为“1993年12月”上市,瑞升收藏的当属此本,印数很少,我都未见过,是难得的稀见版本。后来增加了云南省委书记普朝柱的《〈徐霞客游记校注〉重印序》,有普书记的亲笔签名,并注时间“一九九四年五月”。第二次印刷的大部分收入了普书记的《序》,赶在1994年11月的活动期间发行并由省新闻出版局举行重印座谈会。再后来,我用《四库全书》本所收《徐霞客游记》进行通校,改动不少,正愁纸型挖补不便。出版社决定重印,但昆明的铅印设备已被淘汰,只得用电脑重新排版,我总算有机会顺利处理需要改补的地方。准确些说,1999年增订本应该是该书的第二版。《〈徐霞客游记〉书影》提供读者的信息是多方面的。该书所反映的时代,前段为辛亥革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11——1949年),后段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16年作者截稿时。这一百多年是中国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也是中国出版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的阶段,雕板印刷逐渐被石印、胶印、活字印刷所代替,后来又成为电脑排版的一统天下。书籍的形象也在变化,从“线装书”变成了“洋装书”,又分平装和精装。为了适应人们阅读,从偶有“句读”符号变成简单标点,后来逐渐完善为新式标点,终成为今天出版物统一行用的规范的标点符号。从繁体字直排,顺序从右到左,变为简化字横排,顺序从左到右。从中国出版史的各方面进行考察,这一百年具有时代的典型性。近些年,全书彩色印刷发展迅速,人们眼花缭乱的图书形象有条件集中展陈,或集于一册,细细品尝,书籍装帧艺术作为美术史的一部分正获得发展。瑞升同志对各书封面的色彩、图案、纹饰皆有描述,并评价其设计装帧的得失,其中不少创见。与书影对照,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当然,作为专题书影,其所反映和记录的近百年来《徐霞客游记》的版本变迁,更是他的强项,大大充实了徐学研究的内容,是学术史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今天的读者朋友,接触古代典籍,懂得一点版本知识,具有版本意识也是必要的。,完整性。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积累丰富,古籍文献汗牛充栋。然而,古籍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也多灾多难,既有自然灾害,也有人为的原因。自然灾害如火烧、水蚀、虫蛀、霉变等。人为原因比较复杂。古人读书主要靠手抄,字数多的书流传十分不易。各种删节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个别字句的删并,有整段文字的删弃,也有的删小字夹注或书中的某类文字。经过千百年的流传,很多古籍都有残缺;但通过学术界的努力,出现了一批好的版本。我们阅读古籍,首先要分优劣,选择其中的“全本”或“足本”,重视古籍版本的完整性。第二,真实性。古籍在流传过程中,往往也会碰到后世好心的不当操作,犹如我们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遭遇的“建设性破坏”。人们常说,出版家是“给他人作嫁衣裳”,其实,古籍整理者也是古代名著的幕后英雄,他不能混淆自己的身份,抹煞了“整理者”和“创作者”的界限。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应该敬畏、尊重,尽量保护其原貌,才谈得上研究、传承,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阅读古籍,应该辨真伪,关心各种版本的真实程度,选择接近原著面貌的版本。第三,准确性。为了保持古籍的真实、完整,千百年来,前贤持之以恒,薪尽火传,对古籍进行校勘、补缺、辑佚、辨伪等,近代,为了适于人们阅读,又增加了标点、分段,改繁体字为简化字。这些工作都极繁杂、细致,但又极严肃、认真。新版古籍必须选择好的版本作底本,必须交代版本来源及优劣,文字上的讹脱衍倒必须出校,很多新版的古籍成了学术界公认的“精校本”“善本”“定本”。阅读古籍应有精品意识,选择经过整理的好的版本,俾便准确理解原著。研究徐霞客,首先要选择好的版本,认真阅读《徐霞客游记》,才能与徐霞客对话。第四,适应性。为了帮助读者理解经典,古人已有校、注、笺、传等方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帮助读者顺利阅读《徐霞客游记》,不但出版了供学者使用的新的整理本,也出版了大量的普及本,包括译本、选本、注释本、绘画本等。注的重点有的是文学方面,有的是地学方面,有的是历史背景、名物制度、政区设置和地名对照。译有全译,有选译,译和注又往往相辅应用。选文的重点也不同,有的为名山游记,有的照顾各省游记,有的突出地理学方面,有的强调文学方面,也有的照顾地域、文体和描述对象的差异,力图给读者呈现一份具体而微的《徐霞客游记》。各种版本的份量相差很大,有的全本全注全译达200万字,有的选本仅10万字左右。这就为不同文化层次的读者提供了选择的余地,从小学生翻阅的绘本连环画,到中等文化的读者阅读的选本、节本,再到为学者和大学师生研究提供的全本、足本、整理本、校注本。希望广大读者根据自己的情况选购和使用,各种重要的版本都能够尽其所长,对口服务。《〈徐霞客游记〉书影》也将作为《徐霞客游记》版本索引的工具书方便读者,流传后世。二0一六年十月于云南大学(作者系云南徐霞客研究会会长,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云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沈松泉校点本《徐霞客游记》沈本《游记》的发现沈松泉校点本《徐霞客游记》,被徐学界称为新发现。2007年4月的一个周六,我来到潘家园,这里是全国规模的古玩市场,其中每周六、日是旧书交易日,每当这两天,总是人山人海,我从这里已购买了不少部(或单本)的《游记》。当然每一本都有一个故事,限于篇幅就不多讲了。在此我要提醒读者朋友,在旧书市场买书可不能像到新华书店那样,进门报上书名或请售货员在电脑上查询,选中后交钱走人。在旧书市场买书被称为“淘书”,全凭自己的一双眼睛,见到心仪的书还不能喜形于色。如果您挨着书摊问有没有《徐霞客游记》,那就意味着请书贩给您一个不会低的价格。一个“淘”字把在旧书市场买书的情景描述得惟妙惟肖。话扯远了,还是说我淘到的沈本《游记》吧。我已说不清来潘家园多少次了,可这天转了一上午,仍旧是两手空空。每次逛旧书市或多或少都会小有收获,当然大多数买的书都与《游记》无关。今天也不能空手而归呀。这么想着,一个书摊上的一本灰色布面精装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进入了我的视线,看其磨损的程度及已经不够鲜亮的烫金书名,估计是20世纪50年代的产物,心想这就是今天的收获了。我蹲下身伸手去取,没想到在这本约有4公分厚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下还压着另外一本书,陈旧的蓝色封面上,赫然印着“徐霞客游记”几个毛笔写的行书字。我不由得高兴起来,好像做了贼一样用眼瞟了一下书贩,还好,他正在与旁边的摊主说话,于是我定了定神,神情自若地问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多少钱,他看了看书说30块。我嘴里叨念着说有点贵,又顺手拿起《游记》,好似心不在焉地问:“这本呢?”摊主说:“150。”就在他150还没出口,我的心加速了跳动,因为我看到封面上的另一行字:上海群众图书公司。我脑海中迅速检索一遍我收集的不同版本的《游记》,没有这家出版公司。就冲这,150元也值,但一看书脊上印着<一>字样,我的心又凉了。我说:“老板,就一本还卖这么贵,不值不值。”书贩说:“要是全的,你给300我也不卖呀。你不知道,现在民国的书都涨上去了。”我说:“这么着,这两本我都要,120元。”书贩摇着头,“不行!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50年代的,插图特棒。如果你有心要,两本一口价160块”。交了钱,我并没有急着从塑料袋里把书拿出来(目前旧书市场,民国出版的书大多都被装在一个透明塑料袋中),因为从外形尺寸到用纸,与我收藏的其它民国时期出版的《游记》没有什么两样。像上海新文化书社、国学整理社、上海大达图书供应社的版本,封面用纸比这本还好,有的封面还画有风景画。特别是广益书局1939年出版的上下两册《游记》,封面还是彩图,正文内有白描插图。所以这么一本单册就要这个价,的确有点贵,但谁让我没有上海群众图书公司的版本呢!梁启超为沈本《游记》作代序回到家,按照惯例,买来的书都要用消毒纸巾擦拭。这时我想看看这个版本是哪年出版的、全套是几册。我先翻到书的后一页,没有见到版权页,又向前翻,这一翻不要紧,我的眼前跳出了“梁任公先生代序”几个字,我差点叫出声来,自我开始收集《游记》以来,在三四十个版本中不乏有近人写序或前言的。如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刘虎如选注的《游记》,内有刘虎如写的序;岳麓书社1998年出版的《游记》,有羊春秋作的前言;另外像河北人民出版社、团结出版社的书中都有编著者写的前言,至于丁文江本及上海古籍出版的《游记》也都有前言,但梁启超为《游记》作代序我是次看到。我继续翻下去,又看到了丁文江、曹聚仁的文章及沈松泉的新序。沈松泉点校本上的《梁任公先生代序》,其实是梁启超1924年回复沈松泉的一封信,梁启超在回信的开始这样写道:“尊函收到。《徐霞客游记》是三百年来学术界一部奇书,得足下标点校印,深为庆幸。承属作序,本极欲如命,因家有病人,心绪不宁,一时未能执笔,今抄录吴江潘次耕先生(耒)旧序一篇以塞责。”(梁启超.《梁任公先生代序》.沈松泉校点本《徐霞客游记》,上海群众图书公司,1924年版卷首)乍一看,读者真以为梁启超在“塞责”沈松泉,其实,梁“家有病人”确有其事,这年,即1924年“9月13日,梁夫人以乳疾逝世。”(丁文江赵丰年.《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版,648.)梁任公先生的信写于民国十三年三月九日。梁在信中高度赞赏《徐霞客游记》是“三百年来学术界一部奇书”。梁还把潘耒为《徐霞客游记》写的一篇序抄给沈松泉,并郑重地说:“本书价值,此序能发挥,非他序所及也。”(梁启超.《梁任公先生代序》.沈松泉校点本《徐霞客游记》,上海群众图书公司,1924年版卷首)研究《梁任公先生代序》不能脱离潘耒的序。潘次耕的序约900字,潘耒指出:“无出尘之胸襟,不能赏会山水;无济胜之肢体,不能搜剔幽秘;无闲旷之岁月,不能称性逍遥。”(梁启超.《梁任公先生代序》.沈松泉校点本《徐霞客游记》,上海群众图书公司,1924年版卷首)而徐霞客则具备上述各种条件。“近游不广,浅游不奇,便游不畅,群游不久”,(梁启超.《梁任公先生代序》.沈松泉校点本《徐霞客游记》,上海群众图书公司,1924年版卷首)而徐霞客则“不避风雨,不惮虎狼,不计程期,不求伴侣。以性灵游,以躯命游”,(梁启超.《梁任公先生代序》.沈松泉校点本《徐霞客游记》,上海群众图书公司,1924年版卷首)表现了一种无所畏惧的探险精神和献身精神。潘次耕在序中说他看过许多名人的游记,而霞客之游为奇绝,他评价徐霞客是“亘古以来,一人而已!”(梁启超.《梁任公先生代序》.沈松泉校点本《徐霞客游记》,上海群众图书公司,1924年版卷首)潘次耕在序中还纠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他说:“钱牧斋奇霞客之为人,特为作传,略悉其生平,然未见所撰《游记》,传中颇有失实者。余求得其书,知出玉门阴,上昆仑,穷星宿海诸事,皆无之,足迹至鸡足山而止。”(梁启超.《梁任公先生代序》.沈松泉校点本《徐霞客游记》,上海群众图书公司,1924年版卷首)梁启超在信中也就古人的错误发表了意见:“钱牧斋为霞客作传,陈木叔为作墓志铭,皆称其尝游西藏,然并非事实。次耕此序,得其真。”(梁启超.《梁任公先生代序》.沈松泉校点本《徐霞客游记》,上海群众图书公司,1924年版卷首)此时,人们恍然大悟,潘次耕和梁启超对徐霞客及《徐霞客游记》甚为了解并有深入的研究。《梁任公先生代序》后写道:“吾自揣更作新序,亦无以逾次耕,故抄以应命,亦非尽偷懒也。”(梁启超.《梁任公先生代序》.沈松泉校点本《徐霞客游记》,上海群众图书公司,1924年版卷首)行文至此,我们深感沈松泉将梁启超的回信尊为代序,可谓点睛之作。

丁文江编《徐霞客游记》丁编本《游记》的四次印刷丁文江编的《徐霞客游记》(以下简称《游记》),据我了解,至今共印了4次,3次是商务印书馆,一次是1974年12月台湾鼎文书局出版的名为《丁校本<徐霞客游记>》(这个版本的详情见本书第某某页)。本文仅介绍商务印书馆的3次印制情况。次印刷是在1928年,16开,四号字精装本刊印。在其版权页上写着:徐霞客游记二册附图一册民国十七年十一月初版定价大洋柒元伍角。印刷时间及发行均为上海商务印书馆,印数不详。上下两册在藏蓝色布面上,竖排手书隶体压凹字:丁文江编徐霞客游记上(下)册;封底压凹商务印书馆标识;书脊印宋体金字:徐霞客游记上(下)册,丁文江编。遗憾的是,封面和封底压凹字及标识很不明显。由于我收藏的这部《游记》品相一般,故不知当年是否带有护封。第二次印刷是在1986年,16开本(影印),精装一册。版权页上印有:商务印书馆出版上海影印厂印刷。1928年11月初版1986年1月版1986年1月上海次印刷印数3800册定价12.55元。蓝灰色漆皮布封面,胶版纸护封为赭石色,深赭色暗山水图,烫金手书隶体“徐霞客游记”5个字(书脊同此)。第三次印刷是1996年,除印厂是中国科学院印刷厂、1996年1月北京第二次印刷,印数4000册定价81.60元,蓝绿色漆皮布封面外,其余与1986年版相同。另外,护封底纹山水图案与1986年版略有差异。后两版的商务印书馆的地址都是北京。我次见到并购得丁编《游记》是在江苏宜兴。2004年10月20日,我“重走霞客路”到达宜兴,在我入住的香江大酒店旁是文庙。傍晚时分,文庙已关门谢客,但其门口一个叫三味书屋的小书店仍然亮着灯。我在店里的一个放满旧书的架子上,见到一本1986年版《游记》,60元买下。2006年,时任《徐霞客研究》主编的黄实先生,送我一部十品的1996年版《游记》。至于1928年版《游记》是什么模样,我一直无缘谋面。仅从吕锡生主编的《徐霞客研究古今集成》上了解到:“该版本为16开,用大字印刷,精装,分上下二册。”终于在2008年,我在北京八宝山博古艺苑旧书市场,撞见了梦寐以求的1928年版《游记》。当我捧着已整整“80岁”的这部名著,心花怒放。然而,遗憾的是没有见到《附图》。三个印本放在一块比较后发现,后两个本子是1928年版的影印本,字迹略显不够清晰,字的颜色也较浅,笔画多的繁体字,油墨有些糊。在后两个印本的重印说明中,编者说:“1987年是徐霞客诞生400周年,国内将进行隆重的纪念活动。一些学者建议重印丁编《游记》……我们赞成这个建议,特将丁编《游记》重印出版。为了保留原书历史面目,《年谱》中的一些事实失误、地名和沿袭的称呼,不予改动。”(丁文江编:《徐霞客游记》重印说明商务印书馆1986年1月出版第2页)为了弥补上述的一些缺憾,商务印书馆将方豪所作《﹤徐霞客先生年谱﹥订误》附于《游记》书末,还将王成组于1984年撰写的《〈徐霞客游记〉丁文江编本读后感》一文置于卷首。王成组这篇应商务印书馆之约的论文通过丁编本的特征与重印的意义、《徐霞客先生年谱》的贡献、关于丁编本的补充意见等三个方面阐述了丁编本《游记》及《年谱》在徐学研究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同时提出自己对丁编本《游记》的补充意见。

丁编本《游记》中的《潘序》及《丁序》清代潘耒曾经为《游记》作序,是为那个版本写的呢?至今是个谜。众所周知,大凡序都应该依附于一本著作,它是作者说明写书的经过,或他人介绍和评论书籍的内容。而生活在清朝的潘耒,为《游记》作的序,却收在他自己所著的《遂初堂集》卷七上。梁启超也说:“此序亦为游记刻本所未载。”(梁启超.《梁任公先生代序》,沈松泉校点本《徐霞客游记》,上海群众图书公司,1924年版卷首)这就奇怪了。我们设想,一个读者(不管是名人还是普通人)看过一本心仪的书,如果想说点什么,大概有以下两种可能:一是在作品研讨会上即席发言,经过整理成为文字稿;或准备一个讲稿,这个文字稿或讲稿都有可能署名后登在报纸上,或者刊载在研讨会的论文集中,由出版社出版发行。第二种可能是写篇书评之类的文章,发表在报纸上或者贴在网上。但总不能以序的名义出现。可是在《游记》这里却出现了,且是一位清朝著名的大学问家。资料显示,明清到民国为《游记》作序的有11人,这11位中仅有两人不是《游记》的整理者或点校者,分别是潘耒和梁启超。梁是接到沈松泉请求其写序的信后,回信述说自己不能完成的原因,沈松泉将这封回信刊于他点校的《游记》卷首,冠以代序面世,这也是《游记》的一篇代序。严格地讲,其不是一篇真正意义上的序。序言的产生方式一是自撰,二是他人写,古往今来莫不如此。但潘序既不是潘自己因点校《游记》而作,也非应他人之约,那潘为《游记》作序的原因是什么呢?愚以为有两种可能,一是潘曾点校过《游记》,二是潘曾应人之约为某人点校的《游记》作序。如果两个猜测中有一个成立的话,那就是说在清代初年曾经有一个版本面世,该版本上有吴江潘次耕作的序,只是后来被岁月所湮没。这个版本是否仍然存世?乃是一个待解之谜。在丁文江编本的《游记》上,丁首先把之前各个版本《游记》放在卷首的《叶序》《季序》《徐序》《杨序》等全部移至于卷二十旧序篇中。端端正正地把潘序放在页,并在按语中说:“序《徐霞客游记》者多矣,然皆不足以知霞客先生,惟次耕此序,首言先生之游,与他人不同。”(丁文江按.《徐霞客游记旧序》.《徐霞客游记》.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2.)丁文江坦言,在着手作徐霞客年谱时,也不知有潘耒的序,而是梁启超先生读潘耒所著《遂初堂集》时偶然发现的。丁形容当时的梁启超:“举以见示,喜极欲狂。”(丁文江按.《徐霞客游记旧序》.《徐霞客游记》.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2.)在沈松泉校点本卷首《梁任公先生代序》中,梁写道:“吾友丁君文江,研究霞客深,吾以此序抄示之,彼欢喜赞叹,谓为佳构。”(梁启超.《梁任公先生代序》.沈松泉校点本《徐霞客游记》,上海群众图书公司,1924年版卷首)丁梁二人文字互为佐证,可见他们都极至推崇潘序。潘耒之序,确有其独到之处,开篇他就对旅行提出了超出常人的见解,他说,文人达士,多喜言游。游,未易言也。他强调出游的三个条件,一是游者的素养,即无出尘之胸襟,不能赏会山水;二是游者的体质,即无济胜之肢体,不能搜剔幽秘;三是游者的时间,即无闲旷之岁月,不能称性逍遥。潘耒还提出:“近游不广;浅游不奇;便游不畅;群游不久;自非投身物外,弃绝百事,而孤行其意,虽游犹弗游也。”(梁启超.《梁任公先生代序》.沈松泉校点本《徐霞客游记》,上海群众图书公司,1924年版卷首)这些观点不仅是潘耒个人出游的体会,也是对徐霞客出游的高度概括。潘序的深刻意义在于潘耒对徐霞客的理解,正如丁文江所言:“惟次耕此序,首言先生之游,与他人不同,叹为‘亘古以来,一人而已’。”(丁文江按.《徐霞客游记旧序》.《徐霞客游记》.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2.)潘耒在序中说:“霞客之游,在中州者,无大过人;其奇绝者,闽、粤、楚、蜀、滇、黔,百蛮荒徼(jiao音:叫)之区,皆往返再四。其行不从官道,但有名胜,辄迂回屈曲以寻之;先审视山脉如何去来,水脉如何分合,既得大势,然后一丘一壑,支搜节讨。登不必有径,荒榛密箐,无不穿也;涉不必有津,冲湍恶泷,无不绝也。峰极危者,必跃而踞其巅;洞极邃者,必猿挂蛇行,穷其旁出之窦。途穷不忧,行误不悔。瞑则寝树石之间,饥则啖草木之实。不避风雨,不惮虎狼,不计程期,不求伴侣。以性灵游,以躯命游。亘古以来,一人而已。”(褚绍唐、吴应寿整理.《徐霞客游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1月1版,1257.)潘序说:“宇宙间不可无此奇人,竹素中不可无此异书。”(梁启超.《梁任公先生代序》.沈松泉校点本《徐霞客游记》,上海群众图书公司,1924年版卷首)丁文江序文的全称为《重印徐霞客游记及新著年谱序》。丁文江在序的段,首先介绍了自己“认识”徐霞客的过程,即他的老师叶浩吾对他说,你是搞地学的,而且喜好旅游,那么必须读《徐霞客游记》,况且徐霞客还是你的老乡。这时候,丁文江才知道徐霞客其人其事。接着,丁文江说自己进入云南,在滇东滇北考察二百多天。这一带徐霞客曾经踏访过并在日记中有详细的记载。丁文江对照《游记》,惊叹徐霞客精力的丰富、考察的精准、记录的详细等。作为一位地质学家和探险家的丁文江,追踪徐霞客的旅行路线,以其一贯主张的“科学精神”,见证了徐霞客的发现,纠正了霞客的一些错误观点,还填补了这位地质考察先驱者留下的空白。丁对霞客严谨的治学态度、刻苦耐劳的务实精神敬佩不已,这才有后来丁为霞客作年谱、重编《徐霞客游记》并配地图等壮举。在《丁序》中,丁文江以十分敬佩的语气赞颂了徐霞客的勇气和献身精神:“乃求知之念专,则盗贼不足畏,蛮夷不能阻,政乱不能动,独往孤行,死而后已。”(丁文江.《重印徐霞客游记及新著年谱序》.《徐霞客游记》.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3.)丁文江是一位非常坦诚的学者,在序中他将协助搜集地图、核实校对的人士一一记录在案,并将胡适建议将年谱与《游记》同印,以及各家不同版本对丁编本的帮助也都罗列序中。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徐霞客游记书影》刘瑞升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