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韩非子(国学典藏)》[战国]韩非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王先慎,《韩非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是在其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其文善于用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其思想认识。而这些寓言因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仍为人们广泛运用。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法家韩非的*作总集,是在其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其文善于用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其思想认识。而这些寓言因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仍为人们广泛运用。清末王先慎撰《韩非子集解》二十卷首一卷,综合各家校勘成果,还广采博引先秦至宋的文献资料,用以求证考辨明清各家各本的得失。王先慎集解《韩非子》,以宋乾道元年(1165)黄三八郎刊本(简称乾道本)为主,参校了明正统《道藏》本(简称《藏》本。
《韩非子》又称《韩子》,二十卷,五十五篇。其中除少数篇目为后人伪托外,大部分为韩非所著。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哲学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曾与李斯同师于荀子。他“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曾多次上书韩王,谏以富国强兵之术,韩王不用,于是愤而著书立说。他的著作传到秦国,秦王政读后大为赞赏。后来韩非应秦国之邀出使秦国,但未及被秦王政任用,便为李斯、姚贾谗言害死。《韩非子》一书包含的思想内容是极其丰富的,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而*主要的是韩非的政治思想。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史记》本传)。他继承和综合了前期法家和道家的各种观点,又“观往者得失之变”,写下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馀万言,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法治思想,为此后秦王政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法家思想中*突出的一点就是强调君主必须把法、术、势三者结合起来,缺一不可。韩非所谓”法“是指成文法,”术“是指君主驾驭群臣的权术,”势“是指权势地位。韩非认为这三者是不可分离的整体,前辈法家如”申不害言术而公孙鞅重法“,两人的主张各有偏颇。他说:“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定法》)同时韩非又认为,要推行法术必须占有权势地位,“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入主》),失去权势地位就无法推行法治,法治和权势的关系是“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难势》)。韩非明确提出将法、术、势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法治理论,代表了先秦法家政治思想发展的成果。韩非的法治思想不仅顺应了当时社会从群雄割据转向大一统君主集权制发展的需要,而且也对我国整个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韩非子》是研究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资料。在社会历史观方面,韩非强调社会历史是不断进化的,反复批判尊崇“先王”的复古思想。他以社会物质生产的多寡,将人类历史分为“上古”、“中古”、“当今”三个时期,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五蠹》)。尽管韩非对社会历史阶段的划分并不科学,但至少说明韩非已经能明确地认识到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并把这种历史进化观点作为推行变法改革的理论依据,批判儒、墨学者因循守旧,一味称道先王是“非愚则诬”(《显学》)。韩非主张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这在当时不能不说是一种观念的进步。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韩非子(国学典藏)》[战国]韩非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