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祝允明集》[明]祝允明薛维源点校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4 人气:

精校修书

女生小小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祝允明集》[明]祝允明薛维源点校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祝允明,明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吴门四家之一。其书法被誉为明代第一,生平著述也甚多,然鲜为人知。点校者薛维源,苏州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部主任,长期从事古籍整理和研究工作。

【编辑推荐】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号枝山。因天生右手六指,故自号枝指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出生于官宦魁儒世家,天资聪颖,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年少时博览群集,文章有奇气。后五应乡试才中举人,七应会试都落选,故仕途不显,只做过两任小官。他将一生的大部分精力都用于诗文著述和书法创作,留下了大量作品。由于祝允明书法名望太盛,其文名反被掩盖,造成其作品流传不广,鲜为人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诗取材颇富,造语颇妍,下撷晚唐,上薄六代,往往得其一体;其文潇洒自如,不甚倚门傍户,虽无江山万里之巨观,而一丘一壑,时复有致”,颇为允当。其史论《祝子罪知录》对理学大加鞭挞,多有创见,开明代反传统史学之先河。笔记和人物纪传多为正史所不载,保存了明代珍贵史料。志怪小说则采自街谈巷议、民间传说,虽离奇怪诞,而多含寓意,可发人深省。本书收入祝允明著作共14种,基本囊括了传世的祝氏作品,分别是诗文集《祝氏集略》、《枝山文集》,史论集《祝子罪知录》,笔记和人物传记《野记》、《前闻记》、《江海歼渠记》、《苏材小纂》、《金石契》,杂论《猥谈》、《蚕衣》、《读书笔记》、《浮物》,志怪小说《祝子志怪录》、《语怪四编》等。

【名人的书评】

【祝允明集的书摘】

一、祝允明其人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一作晞哲,號枝山,因天生右手有六指,故自號“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代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祝允明出生於官宦魁儒世家,外祖父徐有貞(1407~1472),宣德八年(1433)進士,正統中官侍講,因參與英宗復辟有功,被授爲兵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封武功伯。祖父祝顥(1405~1483),正統四年(1439)進士,官至山西布政司右參政。父祝瓛。岳父李應楨,書法家,官至太僕少卿。祝允明自幼天資聰穎,目濡耳染於淵源之家學,勤奮刻苦,不離典訓。稍長,博覽群集,文章有奇氣,才智非凡。十六歲時生母病故,二十四歲時生父祝瓛、祖父祝顥先後去世,使其少人管束,性格無拘無束,蕭散狂狷。祝允明早年亦曾致力於科場功名,弘治五年(1492)應天府鄉試中舉,後久試不第,故有“五應鄉薦裁忝一名,七試禮部竟不見録”之語。正德九年(1514)秋,五十五歲時被授爲廣東惠州府興寧縣知縣,政績可頤,并奉修《(正德)興寧縣誌》。嘉靖元年(1522),六十三歲,調往南京任京兆應天府通判,有祝京兆之稱。後因病辭官歸里,於外祖父舊宅中築懷星堂,并作《懷星堂記》叙其事。祝允明可稱多才多藝,詩文擅名於當世,書法亦名動海内。明俞憲《盛明百家詩·祝枝山集》題識稱其詩賦“研綴古雅,構運沉鬱,時有新聲,終稱逸調”。明顧璘在《國寶新編》中對其詩文創作亦有較高評價:“學務師古,吐辭命意,迥絶俗界。效齊梁月露之體,高者凌徐、庾,下亦不失皮、陸,玩世自放,憚近禮法之儒,故貴仕罕知其藴。”清代四庫館臣雖認爲顧璘對祝氏有些過譽,但也承認“允明詩取材頗富,造語頗妍,下擷晚唐,上薄六代,往往得其一體;其文瀟灑自如,不甚倚門傍户,雖無江山萬里之巨觀,而一丘一壑,時復有致”。祝允明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齊名,被譽爲才華橫溢且性情灑脱的“吴中四才子”。祝允明書法魏晉六朝至顔、蘇、米、趙,無所不精詣,其狂草尤受世人讚譽,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説。晩年尤橫放自喜,書寫的“六體書詩卷”、“草書杜甫詩卷”、“草書唐人詩卷”、“古詩十九首”及“草書詩翰卷”等都是傳世墨跡的絶品。“枝山草書天下無,妙酒豈獨雄三吴!”其書風影響後世數百年。二、祝允明著作概述(一)祝允明著作祝允明作爲明代著名文學家,一生之著作,見其在廣東興寧知縣任上所纂《上巡按陳公辭召修廣省通志狀》中稱,有“文集六十卷、後集十卷、集跋二十卷”。《明史》本傳稱祝氏“著詩文集六十卷,其他雜著百餘卷。”《明史·藝文志》載《祝氏集略》三十卷、《懷星堂集》(實與《祝氏集略》爲同書異名)三十卷、《小集》七卷。清人朱彝尊《静志居詩話》除載《祝氏集略》外,還記有《金縷》、《醉紅》、《窺簾》、《暢哉》、《擲果》、《拂弦》、《玉期》等(即《祝氏小集》七卷),又《祝子通》五十五篇、《祝子微》二卷、《太中遺事》一卷、《武功佚事》一卷、《太僕言行記》一卷、《先公門人記》一卷等多種,已不可見。祝氏著述,明清以來坊肆刊刻不多,流傳不廣,世間難覓,見之不易。今存世者尚有:詩文集《祝氏集略》(又名《懷星堂集》)三十卷、《枝山文集》四卷、《祝枝山詩文集》;史論、筆記《祝子罪知録》十卷、《浮物》一卷、《野記》四卷、《前聞記》一卷、《祝子志怪録》五卷、《讀書筆記》一卷、《蠶衣》五篇、《語怪四編》一卷;人物紀傳《江海殲渠記》一卷、《成化間蘇材小纂》四卷、《義虎傳》一卷;蘇州博物館藏有其奉修的《(正德)興寧縣誌》手稿本、上海圖書館藏有祝氏手稿本《豔體詩册》等。此次彙編《祝允明集》,共選録祝氏詩文、史論、筆記、人物記傳等相關著作十四種。(二)祝允明的詩文集1.《祝氏集略》的編纂。《祝氏集略》,又名《懷星堂集》。《祝氏集略》卷首有《祝氏集略張景賢序》。按,此序乃皇甫汸代作,見《皇甫司勳集》卷三十八《祝氏集略序代張中丞景賢作》。此序對本書的編纂經過有詳細介紹,序云:“叨奉簡命,來撫兹邦,……間詢所謂枝山公者,則已物化三十載矣。而公之元子方伯續,謝秩屏居亦久矣。訪其廬,蓬徑蕭然也;索其籍,珍發篋中也。翰墨僅存其一,又蠹所殘缺也。……昔魯肅披卷以臨麾,燕公視學於戎幕,予愧非其人,悼往哲之不作而懼斯集之久湮也。又先大父與方伯公同登進士,忝兹世誼,圖爲鋟梓,時則蘇守雲中温君飾吏右文,樂任其事,用廣其傳云。……勒爲三十卷,總曰《祝氏集略》,皆公手自編定篇矣哉。”同書卷末又有嘉靖三十九年(1560)正月之望,祝繁所作跋文,謂其父“著述爲多,或每勸入梓,先公未以爲然,唯自詮次成帙以藏而已。先公捐養,吾兄方伯公檢輯遺稿,得十之六七,多出先公手録,然塗抹改注處他人不能識也。吾兄頻歲歷官遠涉,攜以自隨,時復緒正。及歸老林下,無所事事,唯先公之集是校。以力不任梓,徘徊又三十年,乃嘉靖戊午蜀明崖張公來撫江南,公大父嘗同吾兄登第,至則索先公集甚懇,惠然任刻,又爲之序,以成厥美。繁侍我兄日相與校其繕寫舛訛未竟,而兄以壽考終矣。繁孤陋何知,謹爲刊落字謬。”序、跋二文,對此書整理編纂過程、刻印緣起始末以及全書内容作了較爲詳細的叙述。亦可知參與刊刻《祝氏集略》者,爲應天巡撫張景賢、祝允明長子祝續、次子祝繁、雲中温君等。祝繁跋文較皇甫汸序文晚三年,完成刊刻時距祝允明去世已三十四年,此刻本爲《祝氏集略》最早刻本。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所收《懷星堂集》三十卷,依據明萬曆周氏刻本。文淵閣本與嘉靖本《祝氏集略》相校,有文字因涉及避諱而缺筆、抄寫錯訛等現象,也有因忌諱而擅改之處。關於本書題名與内容,王重民先生在《中國善本書目提要》中認爲:《祝氏集略》與《懷星堂集》兩集相同,《懷星堂集》“蓋後之翻刻《集略》者易其名爲《懷星堂集》”。蘇州大學圖書館藏有此二書:《祝氏集略》,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眉山張景賢刻,爲近代戲曲家吴梅舊藏,書後有吴氏於乙丑年(1925)題跋兩篇;《懷星堂集》,爲曾任江蘇師範學院副院長的潘慎明先生捐贈之潘氏舊藏,爲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周孔教刻本。仔細閲讀二書前張、周各冠於書首之序可知,周序依張序,唯因書名以及作序人時代、身份的改變而略有改易。如書名,在張序中謂“總曰《祝氏集略》”,周序易爲“總曰《懷星堂集》”。如刊行者,張序“又先大父與方伯公同登進士,忝兹世誼,圖爲鋟梓,時則蘇守雲中温君飾吏右文,樂任其事”;周序改作“其子孫有志登梓而苦剞劂無資,不肖念先達久湮,時吴令麻城陳君飾吏右文,樂任其事”。兩書正文内容一致,且行款、頁碼均相同,爲同書異名無疑。《祝氏集略》應爲祝允明詩文集最初的書名。祝允明詩文集除《祝氏集略》(又名《懷星堂集》)外,還有他人輯印者:《祝枝山集》,明嘉靖間俞憲編纂《盛明百家詩》,從《祝氏集略》卷二至卷八中,選賦七篇、詩十一首,“撮而傳之”,卷首有俞憲於嘉靖四十四年(1565)所作之序,明嘉靖至萬曆間刻本,《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此影印。《枝山文集》四卷,詩文集,清同治十三年(1874)元和祝氏刻本。書首有明謝雍、清何焯、祝壽眉記及俞樾序。此書明嘉靖中由謝雍手録贈予文徵明,何焯得殘本二帙於朱之赤家,向無刊本。清同治間經新陽李文楷直清編校、祝氏族裔壽眉耔庵刊以行世。此書付梓時,俞樾序於書首,稱此本“筆墨黯淡,編次不苟,洵舊帙之幸存者,耔庵因録副本,付之剞劂……《四庫全書》收《懷星堂集》三十卷,今此本止四卷,非其全者,故止云殘本,然記傳、雜説、詩詞無所不備,讀此亦可見《懷星堂集》之大概矣……海内好古之士不能盡見《懷星堂全集》而獲睹是編,則京兆之流風餘韻,庶幾其不沫矣。”全書分四卷,卷一收記、傳,卷二收行狀、序、贊、頌、雜記,卷三收古今詩,卷四收古今詩、詞。《枝山文集》所載多數篇目不見於《祝氏集略》等集中,如卷一載《五后小紀》、《如何生記》、《鶴田記》等篇;卷四所録詞作,更是不見於其他詩文集中。此次校點,部分詩文内容與《祝氏集略》相重者,僅存其目,並標明該篇所在《祝氏集略》中的卷數。2.祝允明詩文創作以其系統的學術觀、經學觀、史學觀與文章觀,確立了他在明代文學史上的地位。《祝氏集略》代表祝允明詩文創作主要成就。縱觀《祝氏集略》全書,凡詩賦八卷、雜文二十二卷,各體皆備。此集分騷賦、樂府、古調、歌行、近體、古體、箴銘、論議、書牘、碑版、傳志、紀叙、外教等十三類。《祝氏集略》由祝氏本人亲手編定,内容涉及建置沿革、物産經濟、民風民俗、城池水利、户口田賦、學校軍制、第宅園林、祠廟寺觀等方面,所述頗詳。《祝氏集略》首卷《大游賦》一篇,一萬二千餘字,結構規模巨大,氣勢恢弘,内容繁富,爲歷代賦文之最,也是祝氏頗爲自負的一篇作品。开篇首句“宇宙之道,於我而止矣!”即在自負中把“我”追求純真、嚮往自由進取的態度表現得淋漓盡致。《古今論》、《性論》、《貢舉私議》、《答人勸試甲科書》,漠視傳統,推崇人才培養、尊重培養人格、經世致用的務實理念。《答張天賦秀才書》,为祝氏六十一歲由興寧縣歸里時所作書牘,是較爲全面地闡釋了其學術觀、經學觀、史學觀與文章觀的一篇長文。全文三千七百餘言,結構嚴謹。其中有宋、明時文對比的一段論述亦可作一證明:“今觀晚宋所謂科舉之文者,雖至爲獧澆,亦且獵涉繁廣,腐綺偽珍,紉綴釦鏤,眩曜滿眼,以視近時,亦不侔矣。其不侔者,愈益空歉,至於蕉萃萎槁,如不衣之男、不飾之女,甚若紙花土獸而更素之,無復氣彩骨毛,豈壯夫語哉?而況古之文章本體哉?而又況乎聖賢才悊爲己之學之云哉?”也有對官場爾虞我詐、冷漠圓滑的不適應,所表明的態度:“僕誠不善仕,其故大帥不能克己,不能徇人,不能作偽,不能忍心。視時之仕者若神人然,安能企及之哉?”3.祝允明不僅在詩文創作上取得極高的成就,他的書法在當時更有很高的地位,影響甚大,且在實踐中形成了豐富的書學思想體系。其創作上追求立意高遠,古風古韻;崇尚雅潔,追求真我性情;强調繼承傳統與創新的重要性。其書學思想主要體現於《奴書訂》等文章中。《奴書訂》中提出了書法應“沿晉游唐,守而勿失”的觀點;《寫各體書與顧司勳後系》:“僕學書,苦無積累功,所幸獨蒙先人之教,自髫丱以來,絶不令學近時人書,目所接皆晉唐帖也。”“今效諸家裁製,皆臨書以意搆之爾。”是對自己在書法藝術實踐中正確處理繼承與創新關係的高度概括;《書述》體現出他的書法史觀;《跋元末國初人帖》評論元末明初書壇現狀時稱“元至國初,善書者甚多”,對文中所及各家予以評述:虞集“稍遠大雅”、鮮于樞“時落俗體”、鄧文原“不勝沈實”、饒介“枝葉都新”、張雨“雖禮而野”、倪瓚“略存别韻”、楊維楨“時露方言”、陳璧“尚有典刑”、宋克“忽見三代”、解縉“列侍明光”。概述了元末明初書壇的主要風貌,體現出祝允明崇雅去俗、崇尚古體書學的審美觀。祝允明又擅於書體、書史互證,《跋重勒宋太學生陳公少陽書草石刻後》形成系列論述,對研究明代書法史有一定的裨益。祝允明又精於書畫鑒定,於《伯時父史圖記》、《宋徽宗畫貓記》、《陳氏藏宋元名畫記》等篇章中,均有精到的鑒定書畫之論述。(三)祝允明的史論、筆記史論、筆記爲祝允明一生著述中之重要組成,祝氏史學觀、文論觀、人生觀於其中充分體現出來。1.《祝子罪知録》十卷,爲祝氏所撰的著名史論集,是一部表達作者獨見的評價歷史人物的論文集。“是編乃論古之言。其舉例有五,曰舉,曰刺,曰説,曰演,曰系。舉曰是是,刺曰非非,説曰原是非之故,演曰布反復之情,系曰述古作以證斯文。一卷至三卷皆論人,四卷論詩文,五卷、六卷論佛、老,七卷論神、鬼、妖、怪。”此書中對理學大加撻伐。集中史論闡述多有創見,開明代反傳統史學之先河。清初學者王宏撰《山志》曰:“祝枝山,狂士也。著《祝子罪知録》,其舉刺予奪,言人之所不敢言。”體現其説好爲創解。尤其在論人、論詩文方面,都有自己獨到的闡述。一是論人,此書體例較别致,每卷分幾條,每條用舉、刺、説、演、系五種方法進行論説,評價歷史人物,如謂湯、武非聖人,伊尹爲不臣,孟子非賢人,武庚爲孝子,管、蔡爲忠臣,莊周爲亞孔子一人;嚴光爲奸鄙,時苗、羊續爲奸貪;謝安爲大雅君子,終弈折屐非矯情。鄧攸爲子不孝,爲父不慈,人之獸也;王珪、魏徵爲不臣,徐敬業爲忠孝,李白百俊千英萬夫之望,种放爲鄙夫,韓愈、陸贄、王旦、歐陽修、趙鼎、趙汝愚爲匿非。二是論詩文,排斥、否定宋代文化,反對程朱理學,抨擊道學爲偽學。論文則謂韓、柳、歐、蘇不得稱四大家,論詩則謂詩死於宋。論佛老爲不可滅,皆剿襲前人之説而變本加厲。《祝子罪知録》成書於嘉靖元年(1522),生前未刊,卒後才傳於世。有明萬曆間刊本,《四庫全書存目》收載,《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續修四庫全書》均據此本影印。2.祝氏所撰筆記、雜論、志怪小説多種,有《野記》、《前聞記》、《猥談》、《蠶衣》、《讀書筆記》、《浮物》、《祝子志怪録》、《語怪四編》等。祝氏筆記小説,多記載明代史實,通過描寫街談巷議、離奇怪誕之事,充分地表現出他敢於擺脱儒家正統思想束縛的精神。其次,體現其筆記小説創作的思想内涵和藝術特色,對後世小説創作也産生了一定影響。《野記》四卷,清同治十三年(1874)元和祝氏刻本,爲明代文言軼事小説集。又稱《九朝野記》。所謂“九朝”,據本書清李文楷跋解釋,是“自有明開國,逮嘉靖之季”;而“野記”含義有二:其一爲“九朝往跡,史不具列者”;其二“並及閭巷瑣屑事”。二者均非正史,故以“野記”作爲書名。本書相關典故紀訓,以朝野逸聞居多,如記張太后遺詔復建文年號一事,亦保留了一些有價值的史料。又後人擬話本多有從中取材者,如卷四載蔡指揮女爲父報仇事,爲《醒世恒言》卷三十六《蔡瑞虹忍辱報仇》本事;《醒世恒言》卷十六《陸五漢硬留合色鞋》,即用此書卷四某嫗縱其子冒充丁四官人奸人女事。《野記》流傳至今,根據内容多寡,分爲四卷本和一卷本,爲明清多種叢書收録,如《歷代小史》、《國朝典故》、《説郛續》等。《前聞記》一卷,筆記瑣言,雜載前明事實。體例頭緒散無統紀,部分爲《野記》所載,别撮爲一書,只在次序、語詞、事蹟上作小小的變更。所載《義虎傳》,亦見《懷星堂集》、《枝山文集》等書。可知明人欲誇著述之豐饒,每以所著之書,增減轉抄,分爲數種,已成流俗,不足爲怪。《猥談》一卷,載《煙霞小説》,明萬曆十八年(1590)刊本。《猥談》記載的一些戲曲資料,如:“南戲出於宣和之後,南渡之際,謂之温州雜劇。予見舊牒,其時有趙閎夫榜禁,頗述名目,如《趙貞女蔡二郎》等,亦不甚多。”同時卷中所記南戲的角色,生、旦、浄、末;南曲聲腔,如海鹽腔、餘姚腔、弋陽腔、崑山腔等,歷來爲研究者所重視。此書收入明代馮可賓編《廣百川學海》、明人陶珽輯《説郛續》、國學扶輪社輯《古今説部叢書》等。《讀書筆記》一卷,爲祝氏所撰筆記雜論。是書前有自識,稱於成化二十一年(1485)居憂時偶有所得,隨筆箋記,就有道而正之。凡三十四條,爲其少時所作。全書雜記瑣細,議論精警,言頗近理,而不似其他書之狂誕。雖多瑣屑小言,却自有韻致風神。明陳繼儒輯《寶顔堂秘笈》收録該書,題作《亦政堂訂正讀書筆記》,明萬曆間繡水沈氏尚白齋刻本,《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此本影印。另收入明袁褧輯《金聲玉振集》、明顧元慶編《顧氏明朝四十家小説》、清曹溶輯《學海類編》本等。《浮物》一卷,是編爲祝氏早期雜論,爲其二十八歲時作,取韓愈文“氣,水也;言,浮物也”之義命名。皆務爲新奇之論,甚至以《詩》三百篇、《春秋》二萬言爲聖人之煩,則放言無忌可知矣。蓋允明平生以晉人放誕自負,故持論矯激,未能悉軌於正云。對六經有所非議,對正統思想進行深刻的批判。《祝子志怪録》五卷,是編爲志怪小説集,所載皆怪誕不經之事。朱孟震《河上楮談》謂允明所作志怪凡數百卷,疑無此事。此書流傳至今,遼寧省圖書館所藏,著録爲明刻本;國家圖書館藏本爲其曾孫祝世廉於明萬曆四十年(1612)刊。雖非孤本,但極珍稀。二本内容、文字略有差異。遼圖藏本,不見明錢允治《枝山志怪序》,且目録與正文,缺“狐舟”、“鬼戲取帽子”、“申屠巫”、“潘氏女”、“夏春”、“沈郎錢”、“虎頭魚”、“沈氏送鬼”、“嚴恒沈恒”、“孔鏞星”等十篇,國圖藏本較完整。是編所記自稱效洪邁《夷堅志》之體,寓勸戒,廣見聞,皆神仙鬼怪、詼諧傳聞之事,可瞭解一地之風俗民情。三、祝允明著作中的人物紀傳《江海殲渠記》、《蘇材小纂》、《金石契》等書,爲祝氏所編纂的人物專志。《江海殲渠記》一卷,明高鳴鳳輯《今獻匯言》收録,有明刻本,1937年張元濟、王雲五輯《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時據明本影印。該書記劉六、劉七、趙風子事,即明中葉爆發於北直隸(今河北地區)的一次著名的劉六、劉七領導的大規模農民起義。《祝氏集略》卷二十二《江淮平亂事狀》一篇實記同一事,文字略有不同。《蘇材小纂》四卷,明嘉靖間刻本,一名《成化間蘇材小纂》。此書爲祝允明于弘治元年(1488)春奉詔參修《蘇州人物志》時,在采集大量相關資料的基礎上編撰而成,稿本今藏上海博物館。是書爲斷代人物志,記天順以後(成化間)的蘇州人物。祝氏因私纂紀爲此書,計列五門:曰簪纓,曰丘壑,曰孝德,曰女憲,曰方術。志中人物志,大約本之碑誌行狀,而稍微考據異同,注于本文之下。所載較爲可信,且他書、郡志多未見載録,大足補志乘之闕。《金石契》一卷,明代人物志。卷首自序末署名“吴門祝肇”。書名取唐孟郊《(與韓愈)遣興聯句》:“常恐金石契,斷爲相思腸”,即謂情投意合,堅如金石。篇中所贊頌之朱存理等十人,皆爲祝允明好友,末附門生張布一人。亦見《祝氏集略》卷十八《朱守中家傳》叙述此事:“余少嘗述交友爲《金石契》,其時守中且幼,無守中,守中且刻之木。”可知,《金石契》爲祝允明年輕時之作,並被友人刻印。此外,《祝氏集略》卷十五至卷二十“傳志”,所載“墓誌銘”、“行狀”、“小傳”各文,卷二十一至卷二十九“紀叙”等,記載了大量的人物史料。因人存文,因文存人,其保存的人物傳記史料,爲史志所不載,對研究社會學、經濟、士商關係、地域文化、吴中詩風、宗教文化等方面,均可資借鑒、參考。本書收録祝允明存世著作十四種。兹將此次整理所用底本分述如下:《祝氏集略》三十卷,據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眉山張景賢刻本標點。《枝山文集》四卷,據同治十三年(1874)元和祝氏刻本標點。《祝子罪知録》十卷,據《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明刻本標點。《野記》四卷,據清同治十三年(1874)元和祝氏刻本標點。《前聞記》一卷,據民國二十七年(1938)商務印書館《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録彙編》影印明萬曆本標點。《江海殲渠記》一卷,據民國二十六年(1937)商務印書館《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今獻彙言》影印明刻本標點。《蘇材小纂》一卷,據1959年北京中國書店影印明嘉靖吴郡袁氏嘉趣堂刊《金聲玉振集》本標點。《金石契》一卷,據民國三年(1914)上海古今圖書局石印《顧氏明朝四十家小説》本標點。《猥談》一卷,據清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印《説郛續》本標點。《蠶衣》一卷,據民國三年(1914)上海古今圖書局石印《顧氏明朝四十家小説》本標點。《讀書筆記》一卷,據1959年北京中國書店影印明嘉靖吴郡袁氏嘉趣堂刊《金聲玉振集》本標點。《浮物》一卷,據1959年北京中國書店影印明嘉靖吴郡袁氏嘉趣堂刊《金聲玉振集》本標點。《祝子誌怪録》四卷,據《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明萬曆四十年(1612)祝世廉刻本標點。《語怪四編》一卷,據《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明萬曆十八年(1590)祝世廉刻本標點。諸本文字均依原本,祇加標點,未作校勘。原缺字或辨認不清字,以“□”替代。個别明顯錯字,原字加“()”,改正後的字加“〔〕”標示。由於本人學殖疏淺,雖盡心盡力,仍難免有不妥之處,敬請海内外方家不吝賜教。薛維源二零一四年秋月於姑蘇城南獨墅湖畔守默廬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祝允明集》[明]祝允明薛维源点校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