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左传撷华》石瑊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林纾(1852—1924),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近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1882年中举人,1900年在北京任五城学堂国文教员,所作古文为桐城派大师吴汝纶推重,因任京师大学堂讲席。从19世纪末开始,林纾借助他人口译,以文言润色转写,翻译外国小说一百余部,产生巨大影响。新文化运动中,林纾发表《论古文之不宜废》《论古文白话之相消长》等文,极力阐扬中国古文传统。
林纾一生著述宏富,尤致力于古文评点与写作。古文评点类著作有《左孟庄骚精华录》《左传撷华》《韩柳文研究法》《古文辞类纂选本》等,其他作品有《畏庐文集》《畏庐诗存》《畏庐琐记》《技击余闻》等,译著有《巴黎茶花女遗事》《鲁滨孙飘流记》等。
《左传》是中国古代重要典籍,不仅具有极高史料价值,在文学上也被奉为经典。本书撷取《左传》菁华八十余篇,逐一分析其层次结构、用字炼句、宾主调度、照应收局等作文之法,并对篇中权谋诈计、诡辩辞令颇有诛心之论。与一般文学评论者不同,林纾本身即为古文名家,引领一时文坛,又曾翻译外国文学百余部,深谙东西方文学之所长,故其鉴赏古文,往往能独辟蹊径、别有会心,多为文家经验之谈。
林纾的评点,不但可助读者一窥左氏文心之奥秘,提升古文鉴赏能力,而领会其中的理念与方法,应用于现代文写作,也将大有收获。
阐左氏奇思,如数家珍,授赏鉴之钤键;
发文宗妙笔,金针度人,示写作之通衢。
★本书完成后,曾由“帝师”陈宝琛进呈清逊帝溥仪,作为古文入门读本。
其他图书推荐:
点校说明
林纾,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又自署冷红生。清咸丰二年(1852),林纾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市);1924年卒于北京,时年虚岁七十有三。林纾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古文家和翻译家。在古文领域,自著有文集《畏庐文集》《续集》《三集》,另有《左孟庄骚精华录》《韩柳文研究法》《左传撷华》《古文辞类纂选本》等评点类著作。此外,他还以“力延古文之一线”自期,孜孜不倦地开展古文教学活动。可以说,有关古文的写作、选评、教学和理论撰述,是林纾一生*重要的事业。
对于古文,林纾重视意境,强调法度,同时也注意文字的趣味性。他主张学习古文,当从《左传》《史记》《汉书》及韩愈的文章入手,认为这四者是“天下文章之祖庭”。
《左传撷华》是林纾在1921年出版的一本选评《左传》的小书。全书分上下两卷,以圈点和文末附评的方式选评了八十三篇《左传》文段,其中上卷三十七篇,下卷四十六篇。《左传》文章以叙事为主,因此,林纾的点评也相应侧重于谋篇布局、人物塑造及用字着笔这三方面—或点出文章起承转合之法,或分析人物语言性格、主次关系,或强调《左传》遣词造句的独到之处。
本次整理,以《左传撷华》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二版为底本。书中文字有明显讹误者,随文径改;底本原有句读,现一并改为现代标点;原有少量眉批,多为串讲字音词义,价值不大,删去不作保留;原有若干篇目顺序颠倒,现按《左传》纪年编排。
《左传撷华》上卷由石瑊整理,下卷由王思桐整理。*终由石瑊统稿,并撰写点校说明。
序
纾按,三传之列于学官者,《左氏》为*后出,然而《公》《穀》二传,已为老师宿儒所寝馈。其治《左传》者,至杜元凯始尊为不刊之书,且谓:“经之条贯,必出于传。传之义例,总归诸凡。推变例以正褒贬,简二传而去异端,此丘明之志也。”其推奖左氏至矣。盖其崇《左》之心,以为肤引《公》《穀》,适足自乱,似蔑视二传为不足重轻。善乎宋朱长文《春秋通志》之序言曰:“孟子深于《春秋》,惜不著书。其后作传者五,而三家存焉。《左史》尽得诸国之史,故长于叙事。《公》《穀》各守师传之说,故长于解经。要亦互有得丧。实则精于《公羊》者,董仲舒、平津侯也;精于《穀梁》者,刘向也;而左氏之得列于学官,实刘歆、贾逵之力。”乃其笃好咸不如杜元凯。元凯之心醉左氏,谓其能“先经以始事,后经以终义,依经以辨理,错经以合异”,真能彻左氏之中边矣。
鄙意元凯此言,不惟解经,已隐开后世行文之涂辙。所谓先经者,即文之前步;后经者,即文之结穴;依经者,即文之附圣以明道;错经者,即文之旁通而取证。试睹苏颍滨,非宋之古文大家耶?然有《春秋集解》之著,虽因王介甫诋毁《春秋》故有此作,余则私意苏氏必先醉其文,而后始托为解经之说以自高其位置。身在尊经之世,断不敢贬经为文,使人指目其妄,但观苏氏之叙《集解》,述杜预之言曰:“其文缓,其旨远,将令学者原始要终,寻其枝叶,究其所穷。优而柔之,使自求之;餍而饫之,使自趋之。若江海之浸,膏泽之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味以上所云,则余所谓元凯之言,隐开后世行文之涂辙,不信然耶?
夫文家能优柔餍饫,则古书之足浸润吾身者,已自不浅。叶梦得斥颍滨,谓《左氏》解经者无几,且多违忤,疑出己意为之,非有所传授,不若《公》《穀》之合于经。此言非知颍滨者也。以解经论,《公》《穀》之文,经解之文也;以行文论,《左氏》之文,万世古文之祖也。唐陈氏岳作《春秋折衷》,岳自述曰:“左氏释经义之外,复广记当时之事,备文当时之辞。”夫记当时之事而文之,则已以左氏为文家矣。
仆恒对学子言,天下文章,能变化陆离不可方物者,只有三家:一左、一马、一韩而已。左氏之文,无所不能,时时变其行阵,使望阵者莫审其阵图之所出。譬如首尾背驰,不能系緤为一,则中间作锁纽之笔,暗中牵合,使隐渡而下,至于临尾,一拍即合,使人瞀然不觉其艰琐,反羡其自然者。或叙致一事,赫然如荼火,读者人人争欲寻究其结穴,乃读至收束之处,漠然如淡烟轻云,飘渺无迹,乃不知其结穴处转在中间,如岳武穆过师,元帅已杂偏稗而行,使人寻迹不得。又或一事之中,斗出一人,此人为全篇关键,而偏不得其出处,乃于闲闲中补入数行,即为其人之小传,却穿插在恰好地步,如天衣无缝,较之司马光之为《通鉴》,到叙补其本人之地望族姓,于无罅隙处强入,往往令人棘目,相去殆万里矣。又或叙战事之规划,极力叙战而不言谋,或极力抒谋而略言战。或在百忙之中,而间出以闲笔。或从纷扰之中,而转成为针对。其叙战事,尤极留意,必因事设权,不曾一笔沿袭,一语雷同,真神技也!其下于短篇之中,尤有筋力。状奸人之狙诈,能曲绘而成形;写武士之骁烈,即因奇而得韵。令人莫可思议。仆亦不能穷形尽相而言之,当于逐篇之后,细疏其能。庶读者于故纸之中,翘然侈为新得,庶几不负仆之苦心矣。
闽县林纾叙于烟云楼
附记
余夙有《左孟庄骚精华录》四卷,极蒙海内诸君子见赏。近者学子请余讲《左》《史》《南华》及姚选之《古文辞类纂》,各加评语。今《类纂》已成书付印,《左传》较前亦增至三倍,因作为单行本付印。至于评骘失当之处,则年老,精神弗及,识者谅之。《南华浅说》及《史记读法》当续出。
纾记
楚武王侵随 桓公六年
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董成。
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侈,请羸师以张之。”熊率且比曰:“季梁在,何益?”斗伯比曰:“以为后图。少师得其君。”王毁军而纳少师。
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楚之羸,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公曰:“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何则不信?”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蠡也,谓其备腯咸有也。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所谓馨香,无谗慝也。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禋祀。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