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全元散曲》隋树森编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隋树森(1906-1989),字育楠,山东招远人,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1949年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辑,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特约编审。另编撰有《古诗十九首集释》《元曲选外编》等。
隋树森通晓日文,早年曾翻译过许多日本汉学著作,如青木正儿的《中国文学概说》(1938)、《元人杂剧序说》(1941),盐谷温的《元曲概说》(1947)等。译介之余,他逐渐对元曲产生兴趣,但有感于资料匮乏,遂决心编一部元代散曲总集。他从1947年开始着手进行搜集、编校工作,历时十七年,于1964年出版了《全元散曲》(上下)。五十年代后,他又从各种元曲版本中选出62种明人臧懋循《元曲选》所未收录者,编成了《元曲选外编》,对《元曲选》亦加修订,此二书与《全元散曲》相得益彰,反映了元代杂剧与散曲创作的全貌。
《全元散曲》,隋树森编。全书收录元代213位散曲作家的小令3853首,套数457套。大体以作家年代先后为序,作家后撰有小传,并在散曲后注明文献来源。参用各种珍本校勘,撰有详细的校勘记,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元代散曲的创作情况,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本次出版据1964年初版修订。按原书《订补说明》改正讹误,增补案语,补遗篇目依原书编次体例散入正文。共新增作者6名,新增曲目53首(小令32首,套数21套)。索引同时修订,包括《作家姓名别号索引》和《作家曲牌索引》两套,按音序与笔画排列,便于查检。版式重排,原书双行小字改单行,精美简洁,适于阅读。
1.元曲是与唐诗、宋词鼎峙的“一代之文学”。本书是目前较为完备的元代散曲总集,收录了迄今存见的几乎所有元代散曲作品,是可与《全唐诗》《全宋词》比肩的断代分体文学作品总集。
2.编者穷十七年之功,广搜博采,详加校订,搜集了元明两代的散曲总集、别集、选本、曲谱,还从词集、笔记、道藏等文献中广为辑佚,比勘版本,详列异文,保存了极为丰富的资料,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3.本次出版据1964年初版修订,吸收了作者嗣后多年的研究成果,增补篇目,订正讹误,是一个更为准确、完善的本子。
4.书后附《作家姓名别号索引》《作品曲牌索引》,便于检索。
自序
散曲是金、元两代新兴的一种歌曲,是当时人民群众和文人学士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一种通俗文学。在元代文学史上,散曲夺得了“词”的地位,成为当时*活跃*有生命力的诗体。自从元代以来,就有不少文学批评家认为散曲和杂剧——即所谓“元曲”——是有元一代的绝艺,认为元曲可以和唐诗、宋词相媲美。我们应该承认,元曲的产生的确丰富了我国的古典韵文,无论在思想性或艺术性上,元曲都有一些特点。元代如果没有流传下来的这些散曲和杂剧,那么谈到文学史上的元代文学,就难免会使人感到相当的寥落和寂寞了。当然,元曲是封建社会的产物,里面也有许多糟粕。
研究我国的古典文学,尤其研究我国古代文学史,总要看看元人散曲的。但是现在研究元人散曲,只就找材料来说,就有三种比较大的困难:*,现存的曲集,无论是元人别集或元、明选本,其中都有一些罕见的本子,有几种还是海内孤本,想要找到这些书,不是很容易的。第二,元代的散曲作家,有别集流传下来的只有张养浩、乔吉、张可久、汤式四人,其余作家的作品,都是零碎地分散在若干种曲选、曲谱、词集以及不属于词曲类的书里面。想要知道元代都有哪些散曲作家,每位散曲作家各写过哪些作品,这也不是很容易的。尤其元代散曲作家流传下来的作品数量一般比较少,即使是一位比较重要的作家,往往也未必有几十首甚至未必有十几首曲子,研究这些作家,更有看到他们现存全部作品的必要。第三,元曲是一种通俗文学,曲集的精刊本和精钞本比较少,如果不经过一番整理和校勘,读起来往往很不方便。
因为有以上这三种情况,我觉得把现存所有的元人散曲加以搜集和整理,编成一部元代散曲全集,使专门研究古典文学的人们可以很方便地看到元人散曲的全貌,这一工作不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在一九四七年我就开始进行编校《全元散曲》的工作。
当时我粗略地先把现存*重要的几种元、明散曲总集和元人散曲别集,如《阳春白雪》《太平乐府》《梨园乐府》(一名《乐府新声》)《乐府群玉》《雍熙乐府》《北宫词纪》《云庄乐府》《乔梦符小令》《张小山北曲联乐府》等书中的元人散曲,做了断句。又利用南京图书馆、南京国学图书馆和北京图书馆的一些善本曲书,进行辑佚和校勘。为了辑佚,曲书以外的书也翻阅了不少,可是找到的材料很有限。自己那时认为这部书很快地就可以编成。但是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书始终编不好。解放以后,我继续编这部书。再一次地利用各方面的书,其中也有相当重要或很重要的,如钞本《乐府阳春白雪》、天一阁本《小山乐府》、稿本《南北词广韵选》、残本《北宫词纪外集》等,于是又增辑佚曲,补作校勘。经过了较长的时间,才把全书编成。清朝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他说:“肆力九年,草创粗定。又肆力十八年,拾遗补阙,抽换之,整齐之,划一之。已,于事而竣。”(见严书的《总序》)经过这次的工作,我深深地体会到校辑一部总集,排比整理材料和拾遗补阙,那是加倍费时间的事。
《全元散曲》共辑得元人小令三千八百八十五首,套数四百七十八套,残曲在外。《全唐诗》共收诗四万八千余首,《全宋词》共收词约二万余首,都是蔚然巨帙。元人散曲流传下来的数量,相形之下远比唐诗、宋词为少。这可能有三种原因:一,词和曲*初都是民间文学,在早期不为正统文人所承认。朱彝尊《词综》的《发凡》说:“唐、宋以来,作者长短句每别为一编,不入集中,是以散佚*易。”词为什么“不入集中”?很明显,那就是因为正统文人认为词没有资格与诗文并列。词尚如此,那么元代新兴的散曲,当然连词也不如了。事实也正是这样,宋、元人的诗文集,毕竟还有把词编成卷次,附在诗文之后的,而元代诗文集里附成卷散曲的,那就一种也没有。至于民间的作家,在当时没有社会地位,他们所作的曲子,更根本就编不成集子。二,元代当时编刻的散曲选本是有一些的,现在流传下来的就有四种。至于散曲别集,也许根本不多。就现存的几种来看,《张小山北曲联乐府》在元朝是刊刻过的。天一阁钞本《小山乐府》是否刊刻过很难说。现行的《云庄乐府》的祖本,是明朝成化年间刻的;它还有更早的本子,元刻明刻不得而知。乔吉的《文湖州集词》,元朝未必有刻本,而且这个书名很奇怪——宋朝的文学家兼画家文同做过湖州太守,所以人们称他文湖州,元人乔吉的散曲集怎么会是《文湖州集词》呢?《乔梦符小令》《张小山小令》都是明中叶以后的辑本。《笔花集》*早是明朝永乐年间编成的。元人散曲别集流传到今天的固然寥寥可数,就是在元朝,也未必能像词集那么多。三,元代立国仅九十余年,而唐代却有二百九十年,两宋共三百二十年。唐、宋两朝的时间,比元朝多两倍、三倍以上。有前两种情形,于是有些元人散曲就会自生自灭;有第三种情形,元人散曲的数量,也就越发难以和唐诗、宋词相比了。
编任何全集的人,总想把材料网罗得十分完全。我也迫切地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元人散曲。尽管想要在现存的元人散曲选本和别集之外再发现几种,那也许是过大的奢望,但是直到今天还没有出现的明人编的散曲选本,可能是有的,我还没有看到的散见于群书中的元人小令或套数,肯定是有的。同志们如果不吝以珍贵的数据见示,增补拙辑的挂漏,那不仅编者要衷心地感谢,对本书的读者也是有益的。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