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万历溧水县志》[明]吴仕诠修[明]黄汝金纂傅章伟点校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吴仕诠,字公择,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人,万历初举进士,万历三年为溧水县令;黄汝金,字西野,号天爵,本书主笔。傅章伟,溧水资深老校长、南师中文系毕业、职称高级教师,从事溧水文史研究,点校出版点校出版《顺治溧水县志》《光绪溧水县志》
本书是现存*早的一部溧水县志,也是溧水现存的*明代方志。以“金陵全书”(南京出版社,2011年版)收录的缩微胶卷影印本为底本,八卷。比较清楚地厘清了《万历志》的收藏、流传情况。本书所存刻本仅知一种,即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所藏善本中的明末毛氏汲古阁藏本,此次整理出版,意义重大。
千年古县现存*明代方志的整理成果
前言
地方志的作用岂容小觑!其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与国史等。所以,组织编纂本辖区的地方志是县级以上政府必须履行的职责,而对旧有方志的征集、保存、整理、出版,也是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自2015年起,南京市溧水区政府计划将本区档案馆收藏的五部县志全部点校出版,以便开发利用,为溧水的经济文化建设与社会事业的发展服务。一《[万历]溧水县志》是现存*早的溧水县志本文提及不同历史时期的《溧水县志》时,除首次使用全称外,此后行文中均用简称。如《咸淳溧水志》,简称《咸淳志》,《正德溧水县志》,简称《正德志》,等等,不另一一注明。其余各书,均用全称。,但并非溧水的*部地方志。目前大致可以确认的*早的溧水地方志,应是被元代张铉编纂《至正金陵新志》时列为《引用古今书目》之一的《咸淳溧水志》。此志由周成之主修,方逊纂辑。周成之,咸淳二年(1266)出任溧水县令;方逊,生平不详。咸淳四年,溧水城隍庙显应阁落成,周成之在其所撰《显应阁记》中说,“咸淳二年,余叨恩来试兹邑”,由此推断,《咸淳志》可能成书于宋咸淳四年(1268)左右。但此志在元代以后便已散佚,其内容仅在后世编纂的溧水志中还能见到一些片段。成书于元至正四年(1344)的《至正金陵新志》在记载溧水地情时,征引了不少《咸淳志》的内容。如卷四下《疆域志二·坊里》所载溧水的“表孝、状元、崇儒”等坊,均引自《咸淳志》。此外,又提到两部溧水志书:一部是《溧水州志》。此志编纂者不详,成书当在元贞元元年(1295)溧水县升格为州之后,今已不存。其内容有的是自采自编,有的则来自前人的志书。如《至正金陵新志》卷八《民俗志》记溧水风俗时标明引自“《溧水州志》”的一段文字,实出于《景定建康志》卷四十二。另一部是曹銞的《溧水后志》。《至正金陵新志》卷九《学校志·儒籍》的结尾部分,用小字夹注的形式,引了此书对溧水儒生朱虙等人事迹的记载。这些内容和“《溧水后志》”这一书名,仅见于《至正金陵新志》,看来此书也早已散佚不存。曹銞,生平里居不详,“《溧水后志》”不知是否他的私人著述。据明代学者杨士奇、马愉、曹鼐等奉旨于正统六年(1441)所编的《文渊阁书目》,在明太祖朱元璋所创、永乐年间迁建北京的皇家图籍庋藏机构“文渊阁”,分别于收存前朝“旧志”的“暑字号”、本朝“新志”的“往字号”书库中,保存了溧水旧、新志书各一部。在书目中,旧志标为“《溧水县志》四册”,无卷数;新志仅记载书名“《溧水县志》”,无卷数、册数。按照《文渊阁书目》对藏书的分类,所谓“新志”,就是当朝编纂成书的地方志。这就说明,至迟在正统六年之前,溧水已经编纂过志书了。不过,由于两志均未标注编纂者姓名和成书时间,因此,今已无从知道文渊阁收藏的“旧志”,是否属于已知的《咸淳溧水志》和《溧水州志》中的某一部,更无从得知正统六年前的何时、何人曾经编过溧水的县志。据《万历志·隐逸传》记载,明初,邑人夏鉴“尝私撰《溧水志》,藏于家”,这类私家撰述未为皇家收储。正德四年(1509),陈宪莅任溧水县令(《万历志·官师表》作“八年”,误),因无县志查阅而惊呼:“邑无志,国无史也,往迹奚稽!”连后来编纂《万历志》的老学者黄汝金,因不了解皇家藏书,竟也认为“溧水故无志”(黄汝金《新修溧水县志小引》)。这一说法,显然有误。不过,在明代中叶的溧水已找不到一部本地志书,这大概也是事实。于是,修纂县志一事,成了有识之士的热议。从正德四年(1509)到万历七年(1579)的70年时间里,溧水连修三部县志。正德四年,县令陈宪主持开修县志,并于当年成书。陈宪,字伯度,江西余干人,由进士任溧水令。《万历志·名宦传》称其“又公而恕,民安之”。纂辑者范祺,本县人,弘治七年(1494)进士,历官按察司福建佥事,改云南佥事,恳疏乞归。关于《正德溧水县志》的修纂情况,可参见《万历志·艺文志》中所录黄汝金《新修溧水县志小引》一文。《正德志》成书十六年之后的嘉靖四年(1525),《嘉靖溧水县志》又成。据黄汝金《新修溧水县志小引》记载:“越十有六年,为嘉靖乙酉,襄阳王侯从善来视邑事,……乃采访遗事,择诸生中饱于闻见者为之纂辑,而侯手加校雠焉。”《嘉靖志》主修者为县令王从善,纂辑者方彦、黄志达等。王从善,字承吉,号凤林,湖北襄阳人,嘉靖二年(1523)中进士,次年出任溧水令。县志中称他“老于吏治,夙富文词,政举其要,不为俗务所拘”,是溧水历史上有影响的地方官。方彦,福建莆田人,正德五年(1510)举人,正德末至嘉靖初出任溧水教谕,后升任长乐知县。《福建通志》卷三十七、《广东通志》卷二十八均有记载。黄志达,字成章,邑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官至刑部员外郎。清初,黄虞稷在《千顷堂书目》卷六有“方彦《溧水县志》二卷”的记载,但未涉及具体内容,不知黄氏编纂书目时,《嘉靖志》尚存否。《正德志》因成书仓促,可能质量不高,后人对其颇多微词。首先是内容简略,王从善说,“有志而略,犹无也”(见黄汝金《新修溧水县志小引》);二是取材和考证欠严谨,黄汝金说该志“索于掌故氏,得抄本并坊郭野史残断无次者,略为裒益”。黄志达在《重修溧水县志后序》中也说,“溧志故本(即《正德志》)虽厘于编集,间或未详于考订”。《嘉靖志》的内容比《正德志》的丰富翔实。据黄汝金说“视前志稍加详矣”。邑人范祺对该志评价很高:“予次第观之,其山川、人物、风俗、城郭、公署、学校、选举、户口、贡赋,与夫老释之庐、鸟兽草木之名、文人墨客之所著述,有裨于治道者,无乎不志。详而不泛,正而不迂,事核而理明,足以信今而传后。”(嘉靖四年《溧水县志序》)不过,吴仕诠对正德、嘉靖二志的评价不高,认为其不足者有二。他说,“濑故有志,两矣!其一盖创于余干陈公宪,其一则襄阳王公从善所纂修也。余亟取读之,两者举无足术焉。何以病之?病其以简而漏,以详而复,以夸而赝也”(吴仕诠《刻溧水县志序》)。详略失当,以致史实遗漏或罗嗦重复;过于夸饰,以致虚假失真。这个评价,其实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方志编纂尚未成熟时的一些通病。正德、嘉靖二志的内容,今天仅能从散见于现存志书中窥其一斑,难以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不管怎么说,二志填补了那个时期溧水史志的空白;为后来编纂《万历志》打了基础,提供了借鉴。黄汝金在谈到《万历志》的编写时说,“凡所纂辑,一本于正、嘉两志”,可见,这两部县志对《万历志》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万历溧水县志》[明]吴仕诠修[明]黄汝金纂傅章伟点校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