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新版家庭藏书-名家选集卷-张岱集》[明]张岱 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张岱(1597-1689),初字宗子,后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张岱散文广汲市民文化和通俗文艺的丰富养料,既雅且俗,亦庄亦谐,洋溢着十七世纪的时代气息,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本书为绝世散文家张岱的佳作选集,其内容包括《西湖十景》《蝶恋花(山水精神莺燕喜)》《葑门荷宕》《小青佛舍》《伍公祠》等。古往今来,有多少精美的散文像珍珠般在熠熠生辉!丛书精选上起先秦,下迄清代各大名家之经典作品,将其串成珠链供您欣赏。所选篇章侧重于抒情、叙事,题材大至社会、人生,小至离情、花草;风格既有雄浑、酣畅,亦有委婉、含蓄。本书为绝世散文家张岱的佳作选集。张岱散文广汲市民文化和通俗文艺的丰富养料,既雅且俗,亦庄亦谐,洋溢着十七世纪的时代气息,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诗西湖题解此诗赞颂了西湖具有的自然风光之美,充满诗情画意。游览西湖,有如观赏米芾之画,有如聆听伯牙之琴。而最会欣赏西湖之美的,要数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了。追想西湖始,何缘得此名。恍逢西子面,大服古人评。冶艳山川合,风姿烟雨生。奈何呼不已,一往有深情。一望烟光里,苍茫不可寻。吾乡争道上,此地说湖心。泼墨米颠画,移情伯子琴。南华秋水意,千古有人钦。到岸人心去,月来不看湖。渔灯隔水见,堤树带烟煸。真意言词尽,淡妆脂粉无。,问谁能领略,此际有髯苏。新解追想西湖始,何缘得此名。恍逢西子面,大服古人评——这四句是说:追想开挖西湖的时候,怎么会得到这个名字的呢?面对西湖的美景,好像面对古代美女西施,真是佩服古人的这一妙喻啊。据考,原来是宋代大文豪苏轼首先以西施来比喻西湖的。《苏轼集•卷四》《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之二写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冶艳山川合,风姿烟雨生——这两句是说:西湖周围的山川是多么秀美艳丽啊,当濛濛细雨来临的时候,她更显得绰约多姿。奈何呼不已,一往有深情——这两句是说:人们为什么如此不停地念道西子(西湖)呢?原来是人们对西子(西湖)一往情深啊。一望烟光里,苍茫不可寻——这两句是说:向烟光里遥望,只见一片苍茫,西子却不可追寻。意思是,西湖之美是在一片苍茫之中,可以遥望而不可亵近的。吾乡争道上,此地说湖心——这两句是说:我的家乡绍兴是争着说“山阴道上”(指今绍兴西南郊沿途一带),景物最美。而西湖则是湖心亭最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泼墨米颠画,移情伯子琴——这两句是说:西湖的山水,就像宋代大画家米芾的泼墨山水画;西湖的美景,使人心旷神怡,就像听了伯牙所奏的美妙琴声。“米颠”,北宋书画家米芾的别号。米芾,字元章,以其行止违世脱俗,倜傥不羁,人称“米颠”。“伯牙琴”,相传伯牙操琴,琴声高妙,唯钟子期知音。子期死,知音难觅,伯牙遂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见《吕氏春秋•本味》。南华秋水意,千古有人钦——这两句是说:庄子在《秋水》篇中就曾大力称颂过山川之美,他这个观点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赞赏。《庄子•外篇•秋水第十七》:“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涣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从唐代开始,《庄子》这部书被道家称为《南华真经》,庄子也就被称为“南华真人”或“南华老仙”了。到岸人心去,月来不看湖。渔灯隔水见,堤树带烟熵——这四句是说:游人上岸之后,就被岸上的美景吸引住了,他们的目光便离湖面而专注于岸上了;当月亮出来以后,月光溶溶,真是美极了。游人于此时也专去赏月而不顾湖面了。到了晚上,隔水看到点点渔火,轻烟笼罩着堤上的树木,这是多美的境界啊!真意言词尽,淡妆脂粉无。问谁能领略,此际有髯苏——这四句是说:西湖的真意(诗情画意)是无法靠言词来表达的,当她淡妆之时(指秋冬季节),并无艳丽的花朵妆扮,毫无脂粉之气,这种美谁能去领略呢?只有苏东坡啊!陶渊明的《杂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苏轼诗词中,屡屡写到他的长髯,所以明、清学人喜欢称他为“髯苏”。如苏轼的《送陈睦知潭州》:“我得生还雪髯满,君亦老嫌金带重。”《浣溪沙》:“雪颔霜髯不自惊,更将剪彩发春荣。”《减字木兰花》:“双龙对起,白甲苍髯烟雨里。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昼梦长。”新评此诗先从西湖名称之美写起,接着具体描绘了西湖自然风光之美,并以诗人家乡“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美来烘托,接着用米颠画、伯牙琴、庄子意来点染,加重了西湖的美,最后归结到苏东坡最能欣赏西湖淡妆之美。全诗显得结构严谨,意蕴丰厚,层次清晰。西湖十景两峰插云题解此诗描绘两峰插云的景象。“两峰插云”从清代起改名为“双峰插云”。两峰指北高峰与南高峰,两峰遥遥相对,这中间有很多小山起伏,绵延约五公里。两峰尖顶时隐时现于轻岚薄霉之中,远望如插云天,因此而得名。一峰一高人,两人相与语。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新解一峰一高人,两人相与语——这两句是说:这北高峰与南高峰,像两个巨人站在天地之间,在相互对话。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这两句是说:因为这里有一个西湖,如此美丽,使这两个巨人留恋停住,而不忍离去。新评此诗全用拟人手法,将静物写活了,写两峰也像人一样留恋西湖美景,不忍离去,从而更显示出了西湖的美。三潭印月题解此诗描绘了三潭印月景点的景色以及杭州人对于“三潭印月”的钟爱。三潭印月,在现今小瀛洲的“我心相印亭”前。苏轼当杭州太守开浚西湖时,在这里建造了三座小石塔,并下令禁止在这三座石塔范围内种植菱芡荷花,以防淤泥堆积。宋时石塔已毁,现在三座石塔是明朝天启年间重建。塔高两米多,中空,塔身为球形,球面有五个圆孔。每当明月当空时,在塔内点上蜡烛,洞口用透明的薄纸糊上,烛光透过薄纸倒映在湖面上,就像一个个小月亮,与天上的大月亮相映争辉。因传说湖中有三个深潭,故这个景点便被称为“三潭印月”。湖气冷如冰,月光淡于雪。肯弃与三潭,杭人不看月。新解湖气冷如冰,月光淡于雪——这两句是说:西湖的水气冰冷,西湖的月光洁白胜过雪。肯弃与三潭,杭人不看月——这两句是说:离开了三潭印月这个景点,杭州人简直就不去赏月。这并不是说,西湖其他景点就无月可赏,而是采用了夸张手法,强调在三潭印月景点赏月,那是最美不过的了。新评此诗先从正面描绘三潭印月景点月色之美,然后运用夸张手法来强调,从而使三潭印月月色之美更突现了出来。断桥残雪题解此诗描绘了断桥一带长堤上树隙月光如残雪的特殊景象。断桥,一作段桥,又称宝祜桥。因唐代诗人张祜有《题杭州孤山寺》:“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其中特别写到“断桥”,因此而得名。传说《白蛇传》中的白娘子与许仙就是在这里幽会。故这个景点颇多浪漫情调。高柳荫长堤,疏疏漏残月。蹩蹙步松沙,恍疑是踏雪。新解高柳荫长堤,疏疏漏残月——这两句是说:高高的柳树覆盖着断桥一带的长堤,从树隙间洒下稀稀疏疏的破碎的月光。蹩蹙步松沙,恍疑是踏雪——这两句是说:在松软的沙土上散步,踩着破碎的月光,仿佛踏着残留的积雪。蹩蹙:原义是匍匐而行,这里指散步。新评此诗全用正面描写手法。前两句写高柳长堤上残月之美,后两句点题,写踩着残月散步仿佛踏着残雪,从而点出“断桥残雪”这个景点的特色,笔法极其简练、老到。南屏晚钟此诗描绘了南屏山的夜晚钟声悠扬的情景。夜气淆南屏,轻岚薄如纸。钟声出上方,夜渡空江水。新解夜气滃南屏,轻岚薄如纸——这两句是说:夜间雾气弥漫于南屏山的上空,山中的岚气薄如一层纸附着在山体上。钟声出上方,夜渡空江水——这两句是说:钟声从山上的寺庙中传出,在夜色中隔江传来。上方,指建筑在山上的寺庙。新评此诗紧扣住“南屏晚钟”四个字来写,先写南屏的夜景,接着写钟声,最后写钟声隔江传来,显得层次井然。苏堤春晓题解此诗描绘了苏堤优美的晨景。苏堤,俗称苏公堤,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于元祜四年(1089)任杭州太守时所筑,全长2.8公里,堤上有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座桥,古朴美丽。每当春季清晨,西湖刚刚苏醒,春风吹拂,百鸟娇啼,杨柳如烟,意境极美,故称之为“苏堤春晓”,为“西湖十景”之首。烟柳幕桃花,红玉沉秋水。文弱不胜夜,西施刚睡起。新解烟柳幕桃花,红玉沉秋水——这两句是说:春天,苏堤上杨柳如烟,笼罩着一片艳丽的桃花;秋季,荷花如红玉,沉浸在秋水之中。前一句是当前景色,后一句是想象之词。文弱不胜夜,西施刚睡起——这两句是说:西施(指西湖)这位美女,睡眼惺忪,禁不住夜气的,刚刚醒来,显得十分柔弱。新评此诗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干脆将西湖称之为西施,写她刚网《醒来,睡眼惺忪,显得十分柔弱的样子。如此着笔,显得极其生动活泼。曲院风荷题解此诗描绘曲院风荷的美艳。“曲院风荷”景点在苏堤跨虹桥边。是宋朝酿官酒的曲院所在地。院内池塘中栽种了很多荷花,花开时香风四起,故名为“曲院荷风”,康熙南巡时改名为“曲院风荷”。颊上带微酡,解颐开笑口。何物醉荷花,暖风原似酒。……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新版家庭藏书-名家选集卷-张岱集》[明]张岱 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