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艺术文献集成:长物志考槃余事》明]文震亨[明]屠隆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4 人气:

精校修书

女生小小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艺术文献集成:长物志考槃余事》明]文震亨[明]屠隆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文震亨(1585—1645),字启美,作家、画家、园林设计师,出生于明长洲县(今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文征明曾孙,文彭孙,文震孟之弟,文元发仲子。

屠隆,原名屠儱,字长卿、纬真,号赤水,又号溟滓子、冥寥子、一衲道人、蓬莱仙客、鸿苞居士等,生有异才,以诗文雄明隆、万间。

【编辑推荐】

“艺术文献集成”搜集中国古代艺术方面的经典原著,以可靠的版本为底本,并予以重新校点整理,本书即是其中的一种。收录了明代学者文震亨和屠隆的著作,记录了当时文人雅士的游艺和创作生涯。

【名人的书评】

《长物志》是一部设计园林宅居、品鉴收藏雅玩的百科全书,堪称雅致生活的美学指南。而《考槃馀事》不仅是屠隆笔记文学作品之代表,从内容而言,也是今天研究晚明文人生活起居、文房用具之类器物的重要参考数据。

【艺术文献集成:长物志考槃余事的书摘】

文震亨,字启美,明万历十三年(一五八一)生,南直隶长洲人(今江苏苏州)。文氏家族乃当地郡望,其曾祖文征明,官至翰林待诏,以书画诗文四絶称雄吴中。祖父文彭官南京国子监博士,工书画、篆刻。父文元发官至河南卫辉府同知,亦以书画诗文著称于世。兄文震孟于天启二年(一六二二)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出身名门的文震亨,厚得家传,亦投身仕途,并与诗画林泉缔结佳缘。天启元年(一六二一),文震亨以诸生卒业于南京国子监,然直至崇祯十年(一六三七),方以琴书之才誉满禁中,崇祯帝改授武英殿中书舍人,又三年,因朋党之事受牵连入狱。南明弘光元年(一六四五),清兵破苏州城,文震亨避乱阳澄湖畔,闻剃发令,先以投河自尽未遂,后絶食六日,呕血而亡。四明西亭凌雪撰《南天痕》收其遗书曰:‘我保一发,下觐祖宗。’

文震亨一生仕途坎坷,并以大义凛然之气节为后人所崇敬。然而,其个人生活则迥异于沉沦的政治生涯,而处处弥漫着清居、隐逸的恬静与充实,不仅能以琴、书闻达于天子,其画‘宗宋、元诸家,格韵兼胜’(徐埜公《明画录》),在林泉营造方面,亦多有造诣,并亲身参与造园实践。文震亨著述颇丰,据陈清《吴县志·艺文志》记载,除《长物志》外,尚有《琴谱》《开读传信》《载贽》《清瑶外传》《武夷外语》《金门录》《文生小草》《稜陵竹枝歌》《香草诗选》《岱宗拾遗》《新集》《香草垞前后志》《怡老园记》等十余种,所述内容涉及诗文、书画、音律、林泉等,正是由于文震亨几近全面的艺术素养,百科全书式的《长物志》便应运而生了。

按照通行的释义,《长物志》的命名,源于《世说新语》:‘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即含有身外之物的意思。全书分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衣饰、舟车、位置、蔬果、香茗等十二卷,涉及现代学科中的建筑、动物、植物、矿物、艺术、园艺、等方面,可谓包罗万象。当然,全书*为核心的部份,则可划为园艺、建筑、艺术等学科,对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的生活日用文化及其精神追求,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对晚明文人的生活方式做了百科全书式的概览,使之成为研究晚明物质文化、建筑营造、文人生活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之一,是古代造物艺术理论的代表性著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文献价值。

陈植在《长物志校注自序》中,统计的《长物志》版本有十种,综合笔者所掌握的资料,其版本数量在十数种之多。按照版本时间先后,列举如下:

一、明刻本三种。一、二种内文均八行十六字,未注明年代版本,不同之处在分别作两册和四册装订,中国国家图书馆藏。第三种装成三册,除各卷均注‘雁门文震亨编、东海徐成瑞校’外,还注明:卷一太原王留定,卷二荥阳潘之恒定,卷三陇西李流芳定,卷四彭城钱希言定,卷五吴兴沈德符定,卷六吴兴沈春泽定,卷七天水赵宦光定,卷八太原王留定,卷九谯国娄坚定,卷十京兆宋继祖定,卷十一汝南周永年定,卷十二兄震孟定。并有序,署:‘友弟吴兴沈春泽书于余英草阁’。

二、《小郁林丛书》本。平州黄华蕃芳洲(活动于清康熙年间)辑,南京图书馆藏。

三、《四库全书》本。清乾隆年间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手抄。该本卷八、卷九、卷十分别作《位置》、《衣饰》、《舟车》,与他本有较大差异。

四、《砚云乙编》本。清乾隆四十三年(一七七八)砚云书屋刻本,全二册。后有咸丰元年(一八五一)增刻本。

五、《粤雅堂丛书》(三编第二十四集)本。咸丰三年(一八五三)南海伍崇曜粤雅堂刻。

六、《娱意录丛书》本。光绪年间吴县潘志万(一八四九—一八九九)辑,桐西书屋緑柳精钞本。

七、《古今说部丛书》(一集)本。宣统二年(一九一○)上海国学扶轮社铅印本。后有民国四年(一九一五)铅印,中国图书公司和记印行。

八、《申报馆丛书》(《续集》)本。清末上海商务印书馆据《砚云乙编》本铅印。

九、《说库》本。民国四年(一九一五)上海文明书局石印本。后有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再版。

一○、《美术丛书》(三集第九辑)本。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上海神州国光社铅印。后又分别于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民国三十六年(一九四七)再版或修订。

一一、《丛书集成》(初编)本。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商务印书馆铅字本,并附帮助‘本馆《丛书集成初编》所选,《砚云甲乙编》及《粤雅堂丛书》皆收有此书,砚云在前,故据以排印,并录粤雅本所载沈春泽序于后。’

综合以上诸本之不同特点,并结合实际情况,此次点校*终选定《四库全书》本、《说库》本、《美术丛书》本、《丛书集成》本作为工作本,以《丛书集成》本为底本(简称‘丛集本’);同时以《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美术丛书》本(简称‘美丛本’)、《说库》本(称‘说库本’)作为校本,同时吸收并借鉴了陈植校注、杨超伯校订《长物志校注》等简体字本的相关校注,对全书进行了点校。其中不妥之处,还望广大读者指正。序序

夫标榜林壑,品题酒茗,收藏位置图史、杯铛之属,于世为闲事,于身为长物。而品人者,于此观韵焉,才与情焉,何也?挹古今清华美妙之气于耳目之前,供我呼吸;罗天地琐杂碎细之物于几席之上,听我指挥;挟日用寒不可衣、饥不可食之器,尊踰拱璧,享轻千金,以寄我之慷慨不平:非有真韵、真才与真情以胜之,其调弗同也。近来富贵家儿与一二庸奴钝汉,沾沾以好事自命,每经赏鉴,出口便俗,入手便粗,纵极其摩挲护持之情状,其污辱弥甚,遂使真韵、真才、真情之士,相戒不谈风雅。嘻!亦过矣!司马相如携卓文君,卖车骑,买酒舍,文君当垆涤器,映带犊鼻褌边;陶渊明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丛菊孤松,有酒便饮,境地两截,要归一致;右丞茶铛药臼,经案绳牀;香山名姬骏马,攫石洞庭,结堂卢阜;长公声伎酣适于西湖,烟舫翩跹乎赤壁,禅人酒伴,休息夫雪堂,丰俭不同,总不碍道,其韵致才情,政自不可掩耳!予向持此论告人,独余友启美氏絶颔之。春来将出其所纂《长物志》十二卷,公之艺林,且属予序。予观启美是编,室卢有制,贵其爽而倩、古而洁也;花木、水石、禽鱼有经,贵其秀而远、宜而趣也;书画有目,贵其奇而逸、隽而永也;几榻有度,器具有式,位置有定,贵其精而便、简而裁、巧而自然也;衣饰有王谢之风,舟车有武陵蜀道之想,蔬果有仙家瓜枣之味,香茗有荀令、玉川之癖,贵其幽而暗,淡而可思也。法律指归,大都游戏点缀中一往删繁去奢之意义存焉。岂唯庸奴、钝汉不能窥其崖略,即世有真韵致、真才情之士,角异猎奇,自不得不降心以奉启美为金汤,诚宇内一快书,而吾党一快事矣!余因语启美:‘君家先征仲太史,以醇古风流,冠冕吴趋者,几满百岁,递传而家声远香,诗中之画,画中之诗,穷吴人巧心妙手,总不出君家谱牒。即余日者过子,盘礴累日,婵娟为堂,玉局为斋,令人不胜描画,则斯编常在子衣履襟带间,弄笔费纸,又无乃多事耶?’启美曰:‘不然,吾正惧吴人心手日变。如子所云,小小闲事长物,将来有滥觞而不可知者,聊以是编隄防之。’有是哉!删繁去奢之一言,足以序是编也。予遂述前语相谂,令世覩是编,不徒占启美之韵、之才、之情,可以知其用意深矣。沈春泽谨序。儿曹无堕先志。’

屠隆,原名屠儱,字长卿、纬真,号赤水,又号溟滓子、冥寥子、一衲道人、蓬莱仙客、鸿苞居士等。祖籍大梁(今河南开封),赵宋时因金兵之祸迁居明州(今浙江宁波)。明嘉靖二十二年(一五四三)生于鄞县,万历五年(一五七七)进士及第,出任颍上知县,七年(一五七九)调任青浦县令。据《明史》载,屠隆为政期间‘时招名士饮酒赋诗,游九峰、三泖,以仙令自许,然于吏事不废,士民皆爱戴之’。万历十年(一五八二年),升任礼部仪制司主事。两年后因刑部主事俞显卿挟仇诬陷其淫纵,罢官。万历二十五年(一五九七)奉恩‘诏复冠带’。自罢官后,以诗书自娱,潜心著述,卒于万历三十三年(一六○五),享年六十有三。

钱大昕在《考槃余事序》中说:‘屠长卿先生以诗文雄隆、万间,在“弇州四十子”之列’。《明史》则说:‘(屠隆)生有异才……落笔数千言立就……诗文率不经意,一挥数纸。’屠隆文思敏捷,举凡诗文、戏曲、博物等,无不擅长,加之勤奋异常,著述颇丰,多有代表作品传世。《考槃余事》便是其中之一。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列《考槃余事》于子部杂家类存目七,与董其昌撰《筠轩清秘録》、谷泰撰《博物要览》等同属记録文房清玩之属的杂家、博物类著作。《考槃余事》通行本凡四卷,首卷介绍书版、碑帖,次卷品评纸、墨、笔、砚、画、琴等,末两卷则记载和收録香、茶、炉、瓶及起居、盆玩、文房等一切器用服饰之类。全书所列名目较为琐碎,论述也较为详尽,加之屠隆文辞章句,往往于率不经意间流露出其天纵之才情,读来令人口含余香,使得《考槃余事》不仅成为屠隆笔记文学作品之代表,从其内容而言,也是今天研究晚明文人生活起居、文房用具等器物的重要参考资料,对传统造物艺术尤其是文人士大夫造物艺术及其审美研究,也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考槃余事》的版本不下十余种,其中明本三种,其余大部分均为清代和民国时期印行,另有一种为日本刊印。兹依时间先后,择要具体列举几种如下:

一、《尚白斋镌陈眉公订正秘籍》本。明万历三十四年(一六○六)沈氏尚白斋刻,由当代名儒陈继儒主持编修,题为《陈眉公考槃余事》,每卷首均题‘东海屠隆着,绣州沈孚先閲’。时屠隆已然去世。这是目前所见之*早版本。

二、《宝顔堂秘籍》(六集)本,明万历、泰昌间刻,陈继儒重修。版心、卷首均与沈氏尚白斋刻本同,仅‘绣州沈孚先’作‘德州沈孚先’。民国十一年(一九二二)上海文明书局据以石印。

三、《广百川学海(庚集)》本。具体刊印时间不详,主持编修者冯可宾,天启二年(一六二二)进士及第,据此,该版本当于其后刊印。该本题为《考槃余事十七种》,凡十七卷,包括书笺一卷、帖笺一卷、辨帖笺一卷、画笺一卷、纸笺一卷、笔笺一卷、墨笺一卷、研笺一卷、琴笺一卷、香笺一卷、文房器具笺一卷、起居器服笺一卷、游具笺一卷、山斋志一卷、茶笺一卷、盆玩品一卷、金鱼品一卷。

四、《龙威秘书》(戊集)本。清乾隆五十九年至嘉庆元年(一七九四—一七九六)石门马氏大酉山房刻,马俊良辑,钱大昕序,屠继序跋,附图。

五、和刻本。享和三年(一八○三)日本东京刻。

六、《忏华盫丛书》本。清光绪十一年(一八八五)山阴宋泽元忏花盫刻,附图。题为《考槃余事》十七卷,目録与《广百川学海》本同,仅‘金鱼品’作‘鱼鹤品’。清光绪十三年(一八八七)重印。

七、《说库》本,民国四年(一九一五)上海文明书局石印本,钱大昕序,屠继序跋,附图。

八、《丛书集成》本,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商务印书馆据《龙威秘书》本铅印,有钱大昕序,屠继序跋,附图。

通观以上各不同版本,有两处值得注意。一是全书卷数,大多数为四卷本,唯《广百川学海》本与《忏华盫丛书》本作十七卷。经过查证,系编修者将屠氏所着其他类似文稿合并出版。二是有无序、跋和附图。清乾隆五十年(一七八五)屠隆之嗣孙屠继序延请钱大昕校正《考槃余事》,钱氏对原书的词条进行了归纳,并按不同分类进行整理,同时,对部份词条进行了增补,使得全书收録词条数量从二七四条增至二九七条。这是明、清两朝版本的根本区别之一。

综合以上各版本的不同特色,本次点校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尚白斋镌陈眉公订正秘籍》本为底本,以《宝顔堂秘籍》本(简称‘续四库本’)、《龙威秘书》本(简称‘龙威本’)、《说库》本、《丛书集成》本(简称‘丛集本’)为校本,附以钱大昕序、屠继序跋。由于笔者才疏学浅,错讹之处不可避免,敬请读者不吝指正,以便再版修订。序序

屠长卿先生以诗文雄隆、万间,在‘弇州四十子’之列,虽宦途不达,而名重海内。晚年优游林泉,文酒自娱,萧然无世俗之思。今读先生《考槃余事》,评书论画、涤砚修琴、相鹤观鱼、焚香试茗,几案之珍、巾舄之列,靡不曲尽其妙。具此胜情,宜其视轩冕如浮云矣。兹先生之嗣孙继序等重付剞劂,属予校正,并题数言归之。乾隆乙巳季夏晦日,钱大昕书。

长物志卷一

室庐

居山水间者为上,村居次之,郊居又次之。吾侪纵不能栖巖止谷,追绮园之踪;而混迹廛市,要须门庭雅洁,室庐清靓。亭台具旷士之怀,斋阁有幽人之致。又当种佳木怪箨,陈金石图书。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藴隆则飒然而寒,凛冽则煦然而燠。若徒侈土木,尚丹垩,真同桎梏樊槛而已。志室庐*。

用木为格,以湘妃竹横斜钉之,或四或二,不可用六。两傍用板为春帖,必随意取唐联佳者刻于上。若用石梱,必须板扉。石用方厚浑朴,庶不涉俗。门环得古青緑蝴蝶、兽面,或天鸡、饕餮之属,钉于上为佳。不则用紫铜,或精铁如旧式铸成亦可,黄、白铜俱不可用也。漆惟朱、紫、黑三色,余不可用。

自三级以至十级,愈高愈古,须以文石剥成。种绣墩或草花数茎于内〔一〕,枝叶纷披,映阶傍砌。以太湖石叠成者,曰涩浪,其制更奇,然不易就。复室须内高于外,取顽石具苔斑者嵌之,方有巖阿之致。

用木为粗格,中设细条三眼,眼方二寸,不可过大。窗下塡板尺许,佛楼禅室,间用菱花及象眼者。窗忌用六,或二、或三、或四,随宜用之。室高,上可用横窗一扇,下用低槛承之。俱钉明瓦,或以纸糊,不可用绛素纱及梅花簟。冬月欲承日,制大眼风窗〔二〕,眼径尺许,中以线经其上,庶纸不为风雪所破,其制亦雅,然仅可用之小斋、丈室〔三〕。漆用金漆,或朱、黑二色,雕花、彩漆,俱不可用。

栏干

石栏*古,第近于琳宫梵宇,及人家冢墓。傍池或可用,然不如用石莲柱二,木栏为雅。柱不可过高,亦不可雕鸟兽形。亭、榭、廊、庑,可用朱栏及鹅颈承坐。堂中须以巨木雕如石栏,而空其中。顶用柿顶,朱饰;中用荷叶寳瓶,緑饰。卍字者,宜闺阁中,不甚古雅;取画图中有可用者,以意成之,可也。三横木*便,第太朴,不可多用。更须毎楹一扇,不可中竪一木分为二三,若斋中,则竟不必用矣。

照壁

得文木如豆瓣楠之类为之,华而复雅,不则竟用素染,或金漆亦可。青紫及洒金描画,俱所*忌。亦不可用六,堂中可用一带,斋中则止中楹用之。有以夹纱窗或细格代之者,俱称俗品。

堂之制,宜宏敞精丽,前后须层轩广庭,廊庑俱可容一席。四壁用细砖砌者佳,不则竟用粉壁。梁用球门,高广相称。层阶俱以文石为之,小堂可不设窗槛。

山斋

宜明净,不可太敞。明净可爽心神,太敞则费目力。或傍檐置窗槛,或由廊以入,俱随地所宜。中庭亦须稍广,可种花木,列盆景,夏日去北扉,前后洞空。庭际沃以饭渖,雨渍苔生,緑缛可爱。遶砌可种翠芸草令遍〔四〕,茂则青葱欲浮。前垣宜矮。有取薜荔根瘗墙下,洒鱼腥水于墙上以引蔓者,虽有幽致,然不如粉壁为佳。

丈室

丈室宜隆冬寒夜,略倣北地暖房之制,中可置卧榻及禅椅之属。前庭须广,以承日色,留西窗以受斜阳,不必开北牖也。

佛堂

筑基高五尺余,列级而上,前为小轩,及左右俱设欢门,后通三楹供佛。庭中以石子砌地,列旛幢之属,另建一门,后为小室,可置卧榻。

广池巨浸,须用文石为桥,雕镂云物,极其精工,不可入俗。小溪曲涧,用石子砌者佳,四傍可种绣墩草。板桥须三折,一木为栏,忌平板作朱卍字栏。有以太湖石为之,亦俗。石桥忌三环,板桥忌四方磬折,尤忌桥上置亭子。

茶寮

构一斗室,相傍山斋,内设茶具,教一童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

琴室

古人有于平屋中埋一缸,缸悬铜钟,以发琴声者。然不如层楼之下,盖上有板,则声不散;下空旷,则声透彻。或于乔木〔五〕、修竹、巖洞、石室之下,地清境絶,更为雅称耳。

浴室

前后二室,以墙隔之,前砌铁锅,后燃薪以俟。更须密室,不为风寒所侵。近墙凿井,具辘轳,为窍引水以入。后为沟,引水以出。澡具巾帨,咸具其中。

街径庭除

驰道广庭,以武康石皮砌者*华整。花间岸侧〔六〕,以石子砌成,或以碎瓦片斜砌者,雨久生苔,自然古色。宁必金钱作埒,乃称胜地哉?

楼阁

楼阁,作房闼者,须回环窈窕;供登眺者,须轩敞宏丽;藏书画者,须爽垲高深,此其大略也。楼作四面窗者,前楹用窗,后及两旁用板。阁作方样者,四面一式。楼前忌有露台、卷篷,楼板忌用砖铺。盖既名楼阁,必有定式,若复铺砖,与平屋何异?高阁作三层者,*俗。楼下柱稍高,上可设平顶。

筑台忌六角,随地大小为之,若筑于土冈之上,四周用粗木,作朱阑,亦雅。

海论〔七〕

忌用承尘,俗所称天花板是也,此仅可用之廨宇中,地屏则间可用之。暖室不可加簟,或用氍毹为地衣,亦可,然总不如细砖之雅。南方卑湿,空铺*宜,略多费耳。室忌五柱,忌有两厢。前后堂相承,忌工字体,亦以近官廨也,退居则间可用。忌傍无避弄。庭较屋东偏稍广,则西日不逼,忌长而狭,忌矮而寛。亭忌上鋭下狭,忌小六角,忌用葫芦顶,忌以茆盖,忌如钟鼓及城楼式。楼梯须从后影壁上,忌置两傍,砖者作数曲更雅。临水亭榭,可用蓝绢为幔,以蔽日色;紫绢为帐,以蔽风雪,外此俱不可用。尤忌用布,以类酒船及市药设帐也。小室忌中隔,若有北窗者,则分为二室,忌纸糊,忌作雪洞,此与混堂无异,而俗子絶好之,俱不可解。忌为卍字窗傍填板,忌墙角画各色花鸟〔八〕。古人*重题壁,今即使顾、陆点染,锺、王濡笔,俱不如素壁为佳。忌长廊一式,或更互其制,庶不入俗。忌竹木屏及竹篱之属,忌黄白铜为屈戍。庭际不可铺细方砖,为承露台则可。忌两楹而中置一梁,上设叉手笆。此皆旧制,而不甚雅。忌用板隔,隔必以砖。忌梁椽画罗纹及金方胜。如古屋岁久,木色已旧,未免绘饰,必须高手为之。凡入门处,必小委曲,忌太直。斋必三楹,傍更作一室,可置卧榻。面北小庭,不可太广,以北风甚厉也。忌中楹设栏楯,如今拔步牀式。忌穴壁为橱,忌以瓦为墙,有作金钱梅花式者,此俱当付之一击。又鸱吻好望,其名*古,今所用者,不知何物,须如古式为之,不则亦倣画中室宇之制。檐瓦不可用粉刷,得巨栟榈擘为承溜,*雅;否则用竹,不可用木及锡。忌有卷棚,此官府设以听两造者,于人家不知何用。忌用梅花。堂帘惟温州湘竹者佳,忌中有花如绣补,忌有字如‘寿山’、‘福海’之类。总之,随方制象,各有所宜,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至于萧疎雅洁,又本性生,非强作解事者所得轻议矣。

校勘记

〔一〕‘种绣墩或草花数茎于内’,说库本‘绣墩’作‘绣墩草’,‘花’作‘化’。

〔二〕‘制大眼风窗’,说库本‘大’作‘有’。

〔三〕‘丈室’,说库本‘丈’作‘器’。

〔四〕‘芸草’,美丛本‘芸’作‘云’。

〔五〕‘乔木’,四库本、美丛本‘木’均作‘松’。

〔六〕‘花间岸侧’,四库本‘岸’作‘坼’。

〔七〕‘海论’,说库本、美丛本均作‘总论’。

〔八〕‘忌墙角画各色花鸟’,四库本、美丛本均作‘忌墙角画楳及花鸟’。

考槃余事卷一

东海屠隆着

绣州沈孚先閲

书贵宋元者,何哉?以其雕镂不苟,校閲不讹,书写肥细有则,刷印清明,况多奇书,未经后人重刻,故海内名家评书次第,为价之轻重,以《坟》、《典》、六经、《骚》、《国》、《史记》、《汉书》、《文选》为*,诗集及百家医方次之,文集、道释二书,又其次也。宋书纸坚刻软,字画如写,格用单边,间多讳字,用墨稀薄,虽着水湿,燥无湮迹,开卷一种书香〔一〕,自生异味。元刻倣宋单边,阔多一线,字画不分粗细,纸松刻硬,用墨秽浊,中无讳字,开卷了无嗅味。尝见宋板《汉书》,不惟内纸坚白,每本用澄心堂纸数幅为副,今归吴中,不可得矣。次以活衬竹纸为佳,蚕茧鹄白藤纸固美,而存遗不广。若糊禙,及以官券残纸者,则恶矣。元补宋板遗缺,其去犹未易辨。国初补元板遗缺,内有单边、双边之异,且字刻迥别,不辨自明矣。近日作假宋板书者,种种若旧,初非今书彷彿,或令人先声指为故家某姓所遗,百计瞽惑售者,莫可窥测,多混名家收藏者。当具法眼辨证。

刻地〔二〕

凡刻之地有三,吴也、越也、闽也。蜀宋本*称善,近世甚希。燕、粤、秦、楚,今皆有刻,类自可观,而不若三方之盛。其精吴为*,其多闽为*,越皆次之。其直重吴为*,其直轻闽为*,越皆次之。

印书〔三〕

凡印书,永丰绵纸上,常山东纸次之,顺昌书纸又次之,福建竹纸为下。绵贵其白且坚,东贵其润且厚,顺昌坚不如绵,厚不如东,直以价廉取称。闽中纸短、窄、黧、脆,刻又舛讹,品*下,而直*廉。余筐箧所收,什九此物,若稍有力者,弗屑也。

书直〔四〕

凡书之直之等差,视其本、视其刻、视其纸、视其装、视其刷、视其缓急、视其有无本、视其钞刻;钞视其讹正;刻视其精粗;纸视其美恶;装视其工拙;印视其初中;缓急视其时,又视其用;远近视其代,又视其方。合此七者,参伍而错综之,天下之书之等定矣。

雠对〔五〕

叶少藴云:‘唐以前凡书籍皆为写本,未有摹印之法,人以藏书为贵。人不多有,而藏书者精于雠对,故往往皆有善本。学者以传录之艰,故其诵读亦精详。五代时,冯道始奏请官镂板印行。国朝淳化中,复以《史记》、前后《汉》,付有司摹印,自是书籍刊镂者益多,士大夫不复以藏书为意。学者易于得书,其诵读亦因灭裂,然板本初不是正,不无讹误。世既一以板本为正,而藏本日亡,其讹谬者,遂不可正,甚可惜也。’此论宋世诚然,在今则甚相反。盖当代板本盛行,刻者工直重巨,必精加雠校,始付梓人。即未必皆善,尚得十之六七。而钞录之本,往往非读者所急。好事家以备多闻,束之高阁而已,以故谬误相仍,大非刻本之比。凡书市之中,无刻本,则钞本价十倍,刻本一出,则钞本咸废不售矣。

藏书〔六〕

藏书于未梅雨之前,晒取极燥,入柜中,以纸糊门外及小缝,令不通风,盖蒸气自外而入也。纳芸香、麝香、樟脑,可辟蠧。芸香,即今之七里香也。

观书

勿卷脑,勿折角,勿以爪侵字,勿以唾揭幅,勿以作枕,勿以夹纸,随损随修,随开随掩,则无伤残。出《子昂书跋》。

墨迹难辨

法帖真僞,入手少、不用心着眼,即不能辨。昔张思聪善摹古帖,自名‘翻身凤凰’,*能乱真。唐萧诚僞为古帖,以示李邕,曰:‘此右军真迹。’邕忻然,曰:‘是真物也。’诚以实告,邕复视,曰:‘细看亦未能辨,但稍欠精神耳。’北海且然,况下者乎?

南北纸墨

古之北纸,其纹横,质松而厚,不甚受墨。北墨多用松烟,色青而浅,不和油蜡。故北搨色淡,而纹皱如薄云之过青天,谓之夹纱,作蝉翅搨也。南纸,其纹竖,墨用油湮,以蜡及造乌金纸水,敲刷碑文,故色纯黑,而有浮光,谓之乌金搨。

古今帖辨

古帖历年远而裱数多,其墨浓者,坚若生漆,以手揩之,纎毫无染,兼之摩弄积久,纸面光彩如砑,古意自然,故面旧而背色长新。其侧勒转摺处,并无沁墨水迹,侵染字法,且有一种异馨发自纸墨之外。质薄者揭之,坚而不裂,以受糊多耳,厚者反破裂莫举,以年远,糊重、纸脆故也。今之赝帖效南搨者,近似之,然以手微抺,满指皆墨〔七〕,效北搨者敲法,入石太深,字有边痕,用墨不匀,浓处若乌云生雨,浅者如白虹跨天,殊乏雅致,大率皆以川扇纸、竹纸,用挂灰炉烟沥和水染成古色,表里湮透,两面如一,试以一角揭看,薄者即裂,厚则性健不断矣。此俱以形似求之,若以字法刻手敲手揭法,过目翻閲,虽同一宋搨,而妍丑即别矣,矧赝搨乎?

赝帖

吴中近有高手,赝为旧帖,以竖帘厚粗竹纸,皆特抄也,作夹纱搨法,以草烟末、香烟薰之,火气逼脆本质,用香和糊,若古帖嗅味,全无一毫新状。入手多不能破其智巧,精采反能夺目,鉴赏当具神通观法。

藏帖

聚玩家评宋之书帖,为*上珍品,以铜玉耐久而书帖易败耳。兼之兵火销铄,或散落俗家,用以覆瓿黏窗,刼会业逢,不知其几,故得之者当宝过金玉,斯为善藏。

学书

吾人学书,当兼收并蓄,聚古人于一堂,接丰采于几案。手执心谈,求其字体形势,转侧结搆,若龙跳虎卧、风云转移,若四时代谢、二仪起伏,利若刀戈,强若弓矢,点摘如山颓雨骤,而纎轻如烟雾游丝。使胸中宏博纵横有象,庶学不窘于小成,而书可名于当代矣。

淳化阁帖

宋太宗搜访古人墨迹,于淳化年中,命侍书王箸摹勒作十卷,卷尾俱有篆书题:‘淳化三年壬辰岁十一月六日,奉圣旨摹勒上石’。用澄心堂纸,李庭珪墨拓打。以手摩之,墨不污手,亲王大臣,各赐一本。无银锭纹初搨者,上也,不可得矣。有银锭纹而墨浓者,次也,淡者,又次之。今世所有,皆转相传摹者,翻本以泉州为佳,宋搨泉帖,亦不可得,泉州今刻,何啻天渊哉!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艺术文献集成:长物志考槃余事》明]文震亨[明]屠隆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