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王安石全集》王水照主编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王水照,男,1934年7月生,浙江余姚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即进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工作。1978年3月调入复旦大学任教。1980年11月任副教授,1985年9月晋升为教授。1990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唐宋文学方向)的博士生导师。1992年10月获“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1998年9月当选为复旦大学首席教授。现任中文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筹)会长、全国苏轼学会副会长、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上海作家协会理事、《文学遗产》编委等职。长期从事宋代文学的研究,尤着力于从中国文化-文学史的整体背景上探求宋代文学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定位。在苏轼研究、宋词研究、宋代散文研究、文人集团研究上取得了颇为突出的成绩。主要著作有《唐宋文学论集》《苏轼论稿》《王水照自选集》等。
《王安石全集》出版缘起
宋孝宗淳熙八年辛丑春二月,陆象山受朱子之约至白鹿洞书院,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特别强调“学者于此,当辨其志”,他说“人之所喻由其所习,所习由其所志”,据说“听者莫不悚然动心焉”。明嘉靖四十四年乙丑夏,王龙溪吊罗念庵返回途中,入白鹿洞书院与诸生讲学,重温陆象山此义,延续老师阳明先生重视学者立志的教导。
王文公挺生于宋兴百年之际,负伊周之志,宗孔孟之学,得君行道,当时及后世诸儒常常叹羡,这里面的甚深因缘,在于文公回答曾鲁公的话:“君臣相与,各欲致其义耳。为君则自欲尽君道,为臣则欲自尽臣道,非相为赐也。”文公解经超迈群伦,却眼孔易开,骨根难换,一生习气过重,密制其命,终究未能挣脱这一牢笼,是他事业成败的关键所在。滥觞于邵伯温之铄金毁骨,甚而流变为无所不用其极之怪力乱神,为君子所不取。程明道身处斯世,同此炎凉,批评文公“必有《关雎》《麟趾》之意,然后可行《周官》之法度”,却仍说天下事势至此,实由我辈激成之,真见儒门性定之明哲。文公之子王元泽其人其学亦湮没千年,着妇人服饰大言斩元老大臣以推行新法,此类子虚乌有,竟能被人津津乎言之,诚咄咄怪事。今次全集亦收录整理元泽全部现存文字,读之可知。
陆象山《荆国王文公祠堂记》,作于王文公身后约百年,当时诋毁言论充斥宇内,而他能以大公之心,见道之睿,照出文公肺腑,实为判断王文公之*流文字,陆象山与胡季随云:“《王文公祠记》乃是断百年未了的大公案,自谓圣贤复起,不易吾言。馀子未尝问学,妄肆指议,此无足怪。同志之士,犹或未能尽察,此良可慨叹。”学有归宿,则不需沿门持钵,习心习境不能有所束缚,故而陆象山自信如此。
此次《王安石全集》的整理出版,因缘具足,王水照先生惠为主编并撰写长序,程元敏先生慨允责编修订《三经新义辑佚汇评》巨著,十几位参与辑佚整理及审稿的诸贤认真负责,二位责编总其事。各后学同人于千载之下各致其义,各尽其道,千载斯学,或能复见。
千載斯學,卓然復見。君臣相與,各致其義。蓋世之英,絕俗之操。山川炳靈,殆不世有。負伊周之志,宗孔孟之學。
(1)诗文部分主要以号称*为富赡的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抚州刻本为底本,同时参考其他较佳版本,进行标点、汇校,宋人李壁注、清人沈钦韩补注皆收入,以阐发前人之幽光。
(2)其他著作,有传世全本的,首先详细调查版本情况,选择善本为底本,其他版本为对校本,进行详细校勘。王安石之子王雱著作亦然。
(3)其他著作,没有全本传世的,参考后人的辑录本,并逐一核对辑录材料来源,做出甄别和取舍,或做出补充。
被后人称为王荆公或临川先生的王安石,是我国北宋时期极为重要的政治家、经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在现代学科分类中,属于文史哲领域都不能不研究的巨子。而由于其“历史价格”(陈守实先生语)随现实需要而不断沉浮的缘故,千百年来王安石的著述除诗文集外颇有散佚,又以牵涉太广,迄今没有一种学界公认可放心使用的善本。《王安石全集》由中国宋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宋代文学专家王水照教授主编,融合两岸学术力量,汲取前贤已有成果,收录现存王安石全部著述,包括前人较少注意的《易解》《礼记发明》《老子注》《楞严经解》等,按经史子集分类,其中经、史、子部著作大多为数十年来*秀的辑佚成果,而一直有成本流传的诗文集部分和《唐百家诗选》,也进行了详校、广集与汇注。此外,又整理和辑录了王安石独子王雱现存的关于《老子》和《庄子》的注释及其他佚文作为附录,以使更多读者了解这位少年英才的思想世界。《王安石全集》乃新时期古籍整理的重要成果,对宋代政治史、哲学史、文学史、学术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史研究界而言,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