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查慎行选集(中国古典文学名家选集)》查慎行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查慎行,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浙江杭州府海宁县袁花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赐进士出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后充武英殿总裁纂述。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清初六家之一,著名诗人。聂世美,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主要作品有《查慎行选集》,点校整理《乐府诗集》《偶斋诗草》等。
《查慎行选集》共入选查诗二百六十六首,词二十四阕,文十篇,分别约占其诗集的百分之五,词集的百分之十及文集的百分之九。就诗而言,选注时注意兼顾其不同体裁和风格,亦充分考虑到其所反映的不同内容。同时,在侧重选取其前期作品时,亦注意遴选初白其他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尽可能反映查诗的总体风貌和艺术特征。本选集是查慎行诗仅见的注本,书中对每一篇作品都举证出本事和创作年代,注释详赡,评点精当。读者可藉以了解查慎行的生平以及诗歌面貌。
查慎行是一位有着重要影响与特殊地位的作家。这位“平生作诗不下万首”的大诗人,诗风逼视苏轼与陆游,无论就其作品的数量或质量言,俱臻上乘。与一味摹古的同时代其他诗人比,“夏重视彼,犹孤凤独鹤,翱翔于百鸟鸡群中,可谓横絶一时者矣”(黄宗炎《敬业堂诗集序》)。不只赵瓯北(翼)对他推崇备至,说他“才气开展,工力纯熟”,列之于古代十大诗人之列,便是爱挑剔的四库馆臣,也特别指出了他对于清代诗歌的突出贡献:“得宋人之长而不染其敝,数十年来,固当为慎行屈一指也。”
在崇唐尊宋、超元越明的有清詩壇,查慎行是一位有着重要影響與特殊地位的作家。這位“平生作詩不下萬首”的大詩人,詩風逼視蘇軾與陸游,無論就其作品的數量或質量言,俱臻上乘。與一味摹古的同時代其他詩人比,“夏重視彼,猶孤鳳獨鶴,翱翔於百鳥雞群中,可謂横絶一時者矣”(黄宗炎《敬業堂詩集序》)。不祇趙甌北(翼)對他推崇備至,説他“才氣開展,工力純熟”,列之於古代十大詩人之列,便是愛挑剔的四庫館臣,也特别指出了他對於清代詩歌的突出貢獻:“得宋人之長而不染其敝,數十年來,固當爲慎行屈一指也。”一查慎行(一六五〇—一七二七),原名嗣璉,字夏重,浙江海寧人。後因故改名,字悔餘,號他山,又號查田。晚年於家鄉袁(一作“園”)花里龍尾山查家橋築初白庵以居,取蘇軾“僧卧一庵初白頭”詩意,故又號初白老人。據查繼佐《國壽録》卷三云:“余姓自晚周有延者封於查,以地爲氏,歷代多顯族,居歙。國初稍遷,至六十餘支。吾千十遷海寧之園花里,生蕃衍,多沐國恩,十傳至秉彝爲言官。”是海寧之查本由安徽之婺源遷播,大約因國亂兵燹,遂一支分流,各據一丘。海寧查氏始祖仁齋公均寶,乃查氏得姓之第六十七世孫,凡十一傳而至慎行。查秉彝乃慎行父崧繼之高祖,明嘉靖戊戌(一五三八)進士,由黄州推官歷户科左給事中,終順天府尹。秉彝從祖東谷公查焕,明弘治庚戌(一四九〇)進士,由部曹歷任山東布政司參議。海寧之查自焕始,遂歷代科第後先相望,聯綿不斷。秉彝生三子:長志文,字鳴周,號岐峯,官廬州府同知,是乃慎行之高祖。志文生子八,其幼子允揆,字舜佐,號仍素,以文學贈兵部主事,是乃慎行之曾祖。允揆生子二,次大緯,字公度,由明經仕武庫主事,贈禮部侍郎,是乃慎行之祖。大緯復生子三,長崧繼(一六二六—一六七八),字柱青,國變後改名遺,字逸遠,號學圃,以布衣終身。此即慎行之父。其叔父有二:一嵋繼,號眉石公,早夭。一嶓繼,字我野,號介軒,官監利丞,贈文林郎。查氏雖代懋勛績,襲纓駢組,“里中推爲望族”,然至其父祖輩,“三世皆負才未顯於時”(沈廷芳《翰林院編修查先生行狀》),稍顯遲暮衰微之狀。但旋即復興:“入本朝,前輩則黄門勉齋(培繼)伯,同輩則翰林荆州(嗣韓)兄,後輩則少詹聲山(昇)侄,皆以名進士通籍,門風稍稍復振。”(《敬業堂文集》卷下《族侄言思孝廉哀辭》)而且,自康熙庚辰(一七〇〇)後,慎行及其弟嗣瑮、嗣庭先後高中進士,聯鑣翰苑,尤稱一時門第之盛。查慎行秉性穎異,“齠齡失學”,三十歲前一直蝸居鄉里,侍親讀書。十八歲時娶同邑陸嘉淑女爲妻。陸氏是王士禛的好朋友,明末清初的老詩人。愛惜人才,處事曠達。據《清稗類鈔•婚姻類》載:“射山(陸嘉淑)欲爲其女與寡嫂之女擇婿於邑中,得查慎行、許汝霖二人,皆貧而好學。查竟(因貧)不能娶。而射山適悼亡,欲遠行,佯謂其女曰:‘我與汝至舅家。’遂同乘小舟,至婿門。不拘於禮法,曰:‘皆不須此(指備六禮),今是吉日,我特送女來。’遂成婚。”可見婚事辦得相當草率。婚後,查慎行曾就讀於武林吴山,師從慈溪葉伯寅學爲帖括之文。查氏兄弟四人(四弟謹過繼給叔父嵋繼),均負逸才,然“早稟庭誥,不習舉業”,“性之所好,尤在吟詠。”(《敬業堂文集》卷中《仲弟德尹詩序》)對新入主中原的清朝統治者公然取冷淡的不合作的態度。查慎行的母親是一位才女,浙江仁和人。她是河南巡撫鍾化民的孫女,名韞(一作“藴”),字眉令。“工詩古文詞,著集若干卷。病亟時,自以風雅流傳,非女士所宜,悉焚去。先大父(慎行)默識追録六十餘首,題曰《梅花樓詩存》。”(查岐昌《贈通議大夫十一世學圃公配鍾淑人傳》)鍾氏病卒於康熙壬子(一六七二)三月,時隔六年,查崧繼也因中暑卒於歸舟。由於崧繼在世時,廣交好施,愛好雲游,“出門則歸無定期,視家如傳舍”,如今一死,使原本拮据的家庭經濟愈加貧困。查慎行不得不告别蝸居了三十年的家鄉,入幕從軍,由湖北追隨邑人、貴州巡撫楊雍建遠征雲貴,討伐吴三桂殘部,開始了他三年艱苦卓絶的戎馬生涯。二康熙己未(一六七九)夏,查慎行雖父孝在身,仍取道南京,與從兄查容爲伴,溯江而上,由漢口而荆州,然後獨自隨軍長途跋涉,由湖南武陵、桃源、辰州而至銅仁、沅州,並於次年歲尾抵達貴陽,開始了他一生中*富傳奇色彩的軍旅生活。始於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的“三藩之亂”持續了八年之久,摇撼了半壁江山,曾給清政府帶來很大麻煩。然就祖國統一、社會安定言,叛亂無疑是反動的。慎行從軍南下時,吴三桂雖已患“中風”、“噎膈”死去,而其孫世璠繼位於貴陽,整個西南仍呈一片戰伐混亂之象。當時,清軍雖在戰場上節節勝利,但依然面臨掃除吴三桂殘部、穩定整個西南的重任。查慎行以一介文弱書生,短衣挾策,含辛茹苦,隨軍轉戰千里,這是很需要有勇氣與毅力的。其《長假後告墓文》云:“男不幸早失怙恃。年二十三,吾母見背;又六年,吾父下世。家徒壁立,無以自存,不得已,依人遠幕。時吾父之喪服方小祥,含淒覥面,幾不齒於人數。”爲謀生擇食,連父孝竟難終守,可見從軍出於萬不得已。但亦爲建功立業,博取功名。其《游燕不果乃作楚行》詩云:“不是彈筝客,誰爲擊楫歌?也知田舍好,壯志恐蹉跎。”又云:“虎頭分少封侯骨,投筆聊從萬里軍。”(《留别仲弟德尹二首》)又云:“恐喪丈夫勇,一笑起跨驢。雖無司馬才,肯戀終軍繻。”(《將有南昌之行示兒建》)他不願過“門户餘生終碌碌”的庸人生活,纔決計仿效班超的飛肉逐食,終軍的請受長纓。三年艱苦的軍旅生涯,接連不斷的激烈戰鬥,兵戈紛擾下滿目瘡痍的悲慘現實,不僅使查慎行經受了血與火的嚴峻考驗,而且開闊了他的生活視野,使他對廣大人民的不幸遭遇有了更直接深切的體驗。因而,詩才横溢,寫出了大量表現戰争酷烈,反映民生疾苦,以及描繪祖國西南邊區風物民俗、奇山異水的優秀篇章。這些詩作在《敬業堂詩集》中流光溢彩,極大地豐富和提高了其思想與文學價值。趙翼於《甌北詩話》評論他這一時期的詩作道:當其少年,隨黔撫楊雍建南行,其時吴逆方死,餘孽尚存,官軍恢復黔滇,兵戈殺戮之慘,民苗流離之狀,皆所目擊,故出手即帶慷慨沉雄之氣,不落小家。諸如《初冬登南郡城樓》:牢落城南賣餅家,空傳形勝控三巴。天寒落日千群馬,葉盡疏林萬點鴉。沙市人來穿故壘,渚宫烟暝動悲笳。累累新冢荒郊遍,還有遺骸半未遮。氣象開闊,景觀蕭瑟,筆力沉雄,激越蒼涼,形象生動地表現了南郡一帶的衰敗破落景象。而諸如“尸陁林下烏争肉,瘦棘花邊鬼傍燈”(《北溶驛》)、“雪填土窟埋屍淺,冰裂刀痕迸血新”(《度油榨關》)、“草木連天人骨白,關山滿眼夕陽紅”(《九日同赤松上人登黔靈山*頂四首》)、“桃源祇隔孤城外,流下辰陽戰血紅”(《武陵送春》)等,更是對戰伐頻仍,生靈塗炭的實録。在這類作品中,較爲突出的如《麻陽運船行》:麻陽縣西催轉粟,人少山空聞鬼哭。一家丁壯盡從軍,老稚扶攜出茅屋。朝行派米暮催船,吏胥點名還索錢。轆轤轉絙出井底,西望提溪如到天。麻陽至提溪,相去三百里。一里四五灘,灘灘響流水。一灘高五尺,積勢殊未已。南行之衆三萬餘,樵爨軍裝必由此。小船裝載纔數石,船大裝多行不得。百夫并力上一灘,邪許聲中骨應折。前頭又見奔濤瀉,未到先愁淚流血。脂膏已盡正輸租,皮骨僅存猶應役。君不見一軍坐食萬民勞,民氣難蘇士氣驕。虎符昨調思南戍,多少揚麾白日逃。詩歌承繼了唐代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無論就反映現實的深度與廣度言,在同時代的詩人中是並不多見的。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查慎行选集(中国古典文学名家选集)》查慎行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