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红楼补梦》许映明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许映明,笔名日月,大专学历。1951年生于广东揭阳。1969年,上山下乡到广东英德茶场,1981年回广州工作。现为广州市越秀区委老干局退休人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岀版专著——诗词本《红楼探微》与散文本《红楼随笔》。
马雪芬,大学本科学历。20世纪60年代初出生于广东潮州。9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在文学刊物和网站等发表诗词和散文等几十万字。现为某杂志社编辑。创建并负责英德茶场知青文学网点,主编出版《倚逸英红——英德茶场知青诗文集》两集。
章回小说《红楼补梦》,是一部融文学性、故事性、学术性为一体的文学实验文本作品,共三十三回。主要根据《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在书中,由于当时种种复杂的原因,或岀于谨慎,或有所讳忌,或对家族各成员以及本人不愿意讲的刻意隐去的一些敏感情节、谜一般让人难以揣摩的故事空档或悬念现象,作者根据书中的事件发展逻辑,各人物的性格、命运与结局,进行补苴罅漏、重新梳理、推敲还原成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个个清晰可信的艺术形象。
自清以降,曹氏雪芹红楼问世二百余年。文人骚客,痴男怨女,殚精竭虑,癖好于斯。其间不乏扬名立万者。
许氏映明布衣蔬食之日,治红立说,乐此不辍。数载积稿盈案,先后有红楼探微、红楼随笔两书问世。今又与马氏雪芬女士,联袂成红楼补梦,盖发思古幽情。索遗探微,循人物线索,依理推演。悲欢聚散,巧筑运遇。文笔恣奇,言人所未言,遂成佳构。即使曹公本愿,也未必不暗合私意。
观百余载间,红楼一佚。续者万千,传之后世,颇有高论者,文贵新奇,倘拾牙慧,悖理昧古而妄谓标新,则绝非识文者。许马二君,独开造境,成一家之言,颇令世人刮目。
窃谓治红学者,不知凡几,仁智互见。然终未失风流儒雅,正所谓一梦笔生奇,坊间猜两世。红尘白浪,乐少悲多,各有际遇。倘诸君读红楼补梦而有所获,则不必执着其人其事,读之尽性可也。人但知曹氏红楼,而不知一人一红楼,千千万万,又何必计之。况晴窗遣闲,清茗助兴,不亦乐乎。
许氏数载三著红楼,晨昏暮月,足见其勤于治学。况其秉性笃厚慈忍,淡于名闻利养。而雪芬女士亦博学才女,姿性惠淑,皆于风霜而不堕青云之志。物必有数,因果使然。生之有涯,而知也无涯。浮生如梦,又岂可虚度。有缘于文事,当知上苍之不吾欺耶。是以古贤慎于为文,盖文者道也。
予识见谫陋,鲁门弄斧。然欲不负厚望于吾者,故敢献曝,权作引玉之砖。是为序。
甲午春藏六斋居士方斌
《红楼补梦》终于出版了,这部作品凝聚了我们三年的光阴,在这期间,我们几乎是将喝茶消闲的时间用来研读《石头记》、《红楼梦》以及各派权威红学专家的论著。在创作过程中,尽力遵从“信”、“达”、“雅”的原则。我国清末著名翻译家、教育家和启蒙思想家严复,曾在他的《天演论》中言及:“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同样,《红楼补梦》的创作,实际上就是在做“翻译”工作,试图破译两百多年来人们对《红楼梦》人物命运结局的悬憾与宿命趋向的疑惑。所以,我们遵循的“信”是指不违背原著内容与思想,遵循人物个性特征、生活逻辑以及发展规律,演绎其命运归宿的可能性,力求水到渠成、让人信服;“达”是指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根据人物命运发展的规律,进行入情入理的创作,以释解人们心中的某些“缺憾”与“疑团”,遵孔子所言“己欲达而达人”;“雅”指的是《红楼补梦》里的人文情怀,无论是文字还是故事情节都尽力趋向雅致,尽量给读者以美的感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们诚恳地希望读者朋友提出宝贵意见,使拙作不断完善。在《红楼补梦》付梓之际,首先要感谢羊城晚报岀版社,对拙作精心的策划与严谨的编审工作。为使《红楼补梦》更加完美呈献在读者面前,责任编辑喻彬先生多次与我们讨论、核实、补充,其敬业精神和务实态度,使我们感动与敬佩。在本书问世之际,特别要感谢著名书法家、文化学者方斌先生为《红楼补梦》挥毫题写书名,同时还为拙作写序,其序文是用上等朱砂撰写而成,采用文白相间、赋体文的形式写就的。古雅深刻、意蕴高远,使拙作顿然蓬荜生辉。在此,我们深表敬意,并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