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选集注研究(中州问学丛刊)》王翠红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4 人气:

精校修书

女生小小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文选集注研究(中州问学丛刊)》王翠红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王翠红,河南濮阳人,1979年7月生,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文化传播学院讲师。编写有《文选资料汇编·序跋著录卷》(主编),《文选资料汇编·赋类卷》(副主编),参与点校整理《新校订六家注文选》(第三点校人)。在《中国典籍与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学报》上发表有《〈文选〉李善注“增注”考》《〈文选集注〉编者按语发微》《〈文选集注〉陆善经注价值疏证》等多篇论文。

【编辑推荐】

《文选集注》是一部关于《文选》注释的集成式著作,依次援引有李善注、《文选钞》、《文选音决》、五家注(又称五臣注,先记五家音注,再记其疏解)和陆善经注等众家唐人注解,而殿以纂集者据唐本所作的校语(遍检《文选集注》残卷,存“今案”凡504条),主要是标明诸家注本正文与《文选集注》所参据的李善注底本的异文,或交待各家注本的篇次编排、亡佚情况,偶有编者自己所作的考辨和识断,足以发唐宋以来“选学”之秘。本书即对上述文献做了条分缕析的详细研究。从宏观(历史的脉络)和微观(文本的解读)两个方面,力求对《文选集注》及其所汇录的诸家唐人注解(如李善注、《钞》、《音决》、五家注和陆善经注)作出客观、科学、完善的研究与评价。特别是对《文选集注》编纂体例、编者案语、李善注“增注”来源、集注本所参据李善注本与宋刻李善注单行本之间的关系、《文选集注》所汇录《钞》之底本来源、《钞》注释体例等方面的探讨和研究,皆力求有所新见,发前人所未发。是治《文选》者必备之书。

【名人的书评】

“文选学”肇自隋唐,复兴于有清,其间虽有浮沉,然一直延绵不绝。盛唐文化高潮、宋代文化的高度发达以及清代乾嘉文化的鼎盛,可以说都与《文选》的传播、整理与研究密切相关。二十世纪以来,受益于全球一体化、学术交流与研究日益国际化的时代氛围,《文选》研究逐渐又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与文献研究中颇为兴旺且成就卓然的领域之一。港台地区及海外也都兴起了“文选学”研究的热潮,如台湾地区出版的《选学丛刊》,东邻日本九州大学《文选》学史研究会编印的《文选研究论著目录》等。《文选集注》的发现,人们始知唐人《文选》注释除李善注及五臣注行世外,尚有《文选钞》、《文选音决》和陆善经注存世、传播。《钞》、《音决》与陆善经注,我国典籍、书目一无著录、引用,亦无传世之本,亡佚已久,藉《文选集注》而部分留存。这些佚注佚说都是名副其实的稀世文献,价值很高。不仅有助于对《文选》的理解,也为认识唐代的治《选》面貌、注释风气打开了门径,大大丰富了我们对于隋唐时期《文选》注释学的认识和了解。唐钞本《文选集注》作为古钞善本,加以详细研究利用,是嘉惠学林的一件善事,很多疑案,可依此而决。

【文选集注研究(中州问学丛刊)的书摘】

《中州问学丛刊》总序

中州自古风流。

中州以“宅兹中国”,于华夏文明的发祥与发展,居功至伟;中州是华夏“天人合一”视野格局中的“天下”观、世界观、宇宙观的重要文化支撑坐标;中州是中华民族建构审美心灵,追寻超越性精神家园归宿的象征符号;中州是诞育各类文化巨人与学术文化流派的摇篮……

21世纪以来,地球已成村落,中国与世界的联系空前紧密,重构当代中州图式以继往开新,是文化、文明发展新局的题中应有之义。

兹发愿筹划系列丛书《中州问学丛刊》,旨在重构21世纪学术文化研究系统,助力华夏与人类文明发展,培育、催生中州学术文化流派。

本丛刊之“学”,必有“问”于中州。姑以古例之:或出生并成就于中州者,如老子、庄子、墨子、玄奘,居中州而以世界为“心”;或生于中州而游居华夏者,如杜甫、韩愈,终生回望故乡月明;或祖籍中州,亦在中州留下深重人生足迹者,如孔子,集成研究中州本原之学,钦叹中州“古之遗爱”;或籍贯非在中州,而定居于中原者,如白居易、欧阳修、司马光,仰观“嵩高维岳,峻极于天”;或中州非其故乡,而游历、盘桓中州者,如李白、苏轼、苏辙,他们或思中州风云倡大雅,或钟情中州青山埋骨;或足迹未至而神游中州者,书写天下学术佳篇,此类作者众多,无论海之内外。继往开新,今之作者,凡有意于回望中州“圣贤”与“英雄”之气,均热忱欢迎加入本丛刊之团队。

本丛刊崇尚创新而以学术为本,研究内容包括:中州本源文化、“圣贤”“英雄”文化与“人类新轴心时代”;21世纪学术文化研究系统、学科发展体系重构;华夏文物考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其与当代文学、艺术创作融合研究;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及其与自然科学、新兴学科交融的专题性原创研究及集成性文献整理;以文献学为坚实基础的思想与学理研究;东西方学术文化巨匠的访谈对话;海外汉学著作翻译、研究;思想史、学术史与科学史研究等。

中州古“学”源远流长,精深广大;中州未来之“学”,前途远大。谨将初步构想芹献于读者诸君,敬请指教,并诚邀同规蓝图,共襄盛事。

是为序。

刘志伟于中州德容斋

己亥年十月初十

引言

“文选学”肇自隋唐,复兴于有清,其间虽有浮沉,然一直延绵不绝。盛唐文化高潮、宋代文化的高度发达以及清代乾嘉文化的鼎盛,可以说都与《文选》的传播、整理与研究密切相关。二十世纪以来,受益于全球一体化、学术交流与研究日益国际化的时代氛围,《文选》研究逐渐又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与文献研究中颇为兴旺且成就卓然的领域之一,研究成果广泛涉及版本、校勘、编撰、成书、注释、评点、文体、文学批评等方方面面。港台地区及海外也都兴起了“文选学”研究的热潮,如台湾地区出版的《选学丛刊》,东邻日本九州大学《文选》学史研究会编印的《文选研究论著目录》等,这些均为《选》学的再兴提供了条件。特别是在思想学术的转型中,中外学者不约而同地以新方法、新眼光研究《文选》,从而促成了“新文选学”的诞生。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多种长期堙没、罕为人知,抑或保存于海外的珍稀、精良的《文选》写本、旧钞本、刻本的陆续发现和流布,为“文选学”的复兴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大量珍贵的*手资料。诸如法国东方学学者伯希和于二十世纪初在敦煌石室发现的《文选》残卷四种、日本发现的天下孤本古钞《文选集注》残卷、日藏古钞无注三十卷《文选》、中国国家图书馆及台湾故宫博物院分藏北宋天圣年间国子监刻李善注《文选》残卷(下简称:监本)、韩国奎章阁藏韩国李氏王朝世宗十年(1428)活字翻北宋元祐年间秀州州学编刻六家注《文选》(下简称:奎章阁本)、日本足利学校遗迹图书馆后援会影印的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明州刻六臣注《文选》(下简称:明州本)、台北“中央图书馆”藏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建阳陈八郎崇化书坊五臣注《文选》(下简称:陈八郎本)等,这些珍贵版本的面世、印行与流布,可以说为“文选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空前的机遇,推动了二十世纪以来形成的“新选学”更广阔、深入地发展。故对这些新面世《文选》版本的研究,也代表了国际“文选学”界的前沿方向,俞绍初、许逸民在《中外学者文选学论集》中的《文选学研究集成序》中提出,“文选学”研究集成丛书拟涵盖十二大选题,其中《文选》集校、《文选》汇注、《文选》唐注考、《文选》版本学等集成类项目,均与这些陆续面世的新材料密不可分。利用新面世的珍稀精良《文选》版本进行比勘研究,依然是当代“选学”研究的重要学术课题和热点领域之一,同样也是“新文选学”的基础。

《文选集注》是“流传至今保存着浓厚唐代钞本面貌的极珍贵的文献”(冈村繁语),日本政府将其列为国宝。因其编纂所据底本系唐人钞本,对于追溯、复原《文选》白文及注释的旧貌,考辨《文选》版本源流及演变之迹,正订诸宋明刻本的讹衍误倒现象,发显《文选》作品的真义,廓清“《选》学”历来纠缠不清的一些疑难问题,及研究“《选》学”发展史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遗憾的是,如此珍贵的古钞本,不见于《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以及其他官私书志目录,《日本国见在书目录》亦未著录。至森立之《经籍访古志》卷六绍介前止,堪称秘籍,几未为人所知。故许逸民对《唐钞<文选集注>汇存》的印行盛加褒赞,云:“我以为上海古籍本为‘新《选》学’发展史树立了一座里程碑。它标志着‘新《选》学”研究在资料的占有上,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对于今后的中国文学史研究,特别是‘新《选》学’研究来说,《唐钞文选集注汇存》必将永远是弥足珍贵、取之不竭的史料宝藏,其影响之巨大和深远,想来不会在李善注、五家注、六臣注等各类版本以下。我们在这里之所以称赞上海古籍本为‘《选》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其实还出于对《文选集注》自身价值的考虑。从版本学与文献学方面说,《文选集注》既为唐代写本,则如同敦煌写卷一样,乃属于国之重宝。加以《文选集注》堪称隋唐‘《选》学’的集大成之作,其学术成就代表着千年‘《选》学’所曾有过的辉煌,这本来就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

本文以《文选集注》为底本,广泛参研诸精良珍稀的《文选》版本,如上文所提及的敦煌本、监本、奎章阁本、明州本、陈八郎本,以及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赣州州学刻宋元递修本六臣注《文选》(下简称:赣州本)、南宋淳熙八年(1181)池阳郡斋尤袤刻李善注《文选》(下简称:尤本)、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朝鲜正德四年(1509)五臣注《文选》(下简称:正德本)、清嘉庆十四年(1809)胡克家重刻宋淳熙本李善注《文选》(下简称:胡刻本)、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南宋建阳刻本六臣注《文选》(下简称:四部丛刊影宋本)等,在版本比勘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李善注“增注”(即超出集注本与宋刻本李善注中相同部分的文字)的来源,发现除了李善本人的增益外,有相当部分内容是自《钞》、五家及陆善经注阑入,并对其间淆乱情况作了全面的勾稽和整理。又结合李善注一些内禀义例如“取用旧注体例”、“再见从省体例”、“依正文序次作注体例”、“释文语义连贯体例”等的深入解读,详细考索和梳理了旁注阑入的情况。同时还发现集注本与监本、尤本等宋刻李善注单行本正文及李善注之间存在大量的差异、悬隔现象,通过对这些悬隔现象的分析、考证,补充证实了冈村繁所提出的“李注复线说”,证实二者当非同一单线上的流传。又利用内证与外证相结合的方法,补充考证《文选集注》汇录之《钞》当系《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著录佚名三十卷本《文选钞》。对《文选集注》汇录之《钞》的底本来源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后,对《选》学界鲜少论及的《文选集注》的编纂体例和编者案语进行了较为深入全面的论述,可补当下研究之不足。在具体论述过程中,力求既尊重传统、师承前贤,又开拓视野、独发新意。尽量杜绝主观臆测、人云亦云所易造成的违背客观实际、以偏概全之流弊,但史文阙略,文本浩繁,资料庞杂,兼之时间和学力的双重约束,行文论述仍然难免有疏漏和欠妥之处,希望能够求正于方家。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文选集注研究(中州问学丛刊)》王翠红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