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孙子兵法》余日昌注评梁川书籍插图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余日昌,1961年1月出生,哲学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江苏省社科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哲学与文化、佛学与宗教文化、比较宗教。
《孙子兵法》作为现存的中国古代*部理论体系完整的兵书,被尊称为“世界*兵书”、“兵学圣典”“兵典之首”,并被历代定位武学教范,孙武也被尊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鼻祖”、“武圣”等,其兵书思想充满了超人的智慧。该书为图文本,图文并茂,黑白系透着诙谐生动,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读者阅读。
孙子兵法,超越时空的智慧
前言一、孙武与《孙子兵法》“孙武”大名常不被人熟悉,但“孙子”尊称几乎家喻户晓。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曾经有两位著名的军事理论家,他们都被尊称为“孙子”。其中一位是生活在公元前551年和前479年之间与孔子同时代的齐国人孙武,另一位是孙武之后大约100年的孙氏后代、与孟子同时代的齐国军师孙膑。两人都著有兵书,《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有所记载。为了区别,《汉书·艺文志》记载为:“《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注图九卷);《齐孙子》八十九篇(注图四卷)。”关于孙武的身世,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为:孙武的先祖是陈国公子完,因内乱逃到齐国,受到齐桓公的器重,担任了管理百工的工正之职。因“陈”与“田”在古代音同义通,所以完在齐国改称田完。孙武的祖父田书是田完的五世孙,因伐莒有功,齐景公就将东安封给了他,并赐姓孙氏。后来,齐国内部田、鲍、国、高四大贵族争斗,孙武避难而流亡到了吴国。在伍子胥的推荐下,孙武晋见了吴王阖庐,并当场训练一百八十名宫中嫔妃宫女,演示兵法。孙武三令五申之后见嫔妃宫女仍大笑不已,便按军令法纪杀了分别担任两队队长的国王宠姬,这样一来,立即严肃了纪律。于是吴王相信孙武可以治军,便擢为将军。此后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孙子辅佐阖庐“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可见,孙武不仅是位军事理论家,他还是一位真正领兵打仗的将军,《孙子兵法》也许成书于他被擢为将军之前,但它的理论经过了战争实践的检验,这就是《孙子兵法》的实用价值所在。《孙子兵法》又被称之为《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简称《孙子》。《孙子兵法》历代均有版本,至今大约有四百余种,现存*早的版本是根据银雀山出土的汉代竹简编辑的竹简本,其次是现存于日本的樱田古本《孙子》,学者考证这个《孙子》本为唐初时期的写本。重要的刻印本有宋本《武经七书》本和宋本《十一家注孙子》,前者现藏于日本东京静嘉堂文库,中日学者考证为南宋孝宗或光宗时刊本,《续古逸丛书》收有此书的影印本;后者为南宋宁宗刊本,现存世三部,北京图书馆藏有一部足本与一部残本,上海图书馆藏有一部残本,1961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据上图残本并补以北图本影印出版,1962年又出版标点本。清代孙星衍所编著的《平津馆丛书》中收入了影宋本《魏武帝注孙子》,有的学者认为此本所据底本是*古的注本,比较重要。*近出版的《孙子兵法》恐怕要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点校本。《孙子兵法》全书结构分成十三篇。司马迁曾说:“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看来,《孙子兵法》自古至今就是十三篇,没有什么改动。北宋元丰年间,宋神宗重视兵典,下诏校定《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三略》和《李卫公对问》,并且修订成武学经书,《孙子兵法》便由此浮出民间,成为官定兵典,并被列为《武经七书》的首编。《孙子兵法》的前六篇主述了战略问题,后七篇主述了战术问题。也可以这样分层:《形篇》以上四篇论述的是战争背景,阐述的是战争准备的理论,《势篇》以下的诸篇谈论的是战争实施的具体方法和方案。全书结构严谨,逻辑清楚,自成体系。对于《孙子兵法》,后人争相注评。其中影响*的是《十一家注本》。《十一家注本》为宋本,为1949年后所发现,它比谈恺校注本和孙星衍校注本都为善全。所谓“十一家”是指魏武帝曹操,南朝梁代孟氏,唐代李筌、杜牧、陈皞、贾林,宋代梅尧臣、王皙、何延锡和张预。二、《孙子兵法》的思想特点和思维模式战争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矛盾体,对此孙武有清醒的认识。与远古时期中国传统的战争思想和理念大有不同,《孙子兵法》不是像《周易》那样的预测类兵书,孙武是站在尊重史实、尊重战争规律的立场上,以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去研究军事战略与战术。全书的兵法思想特点充分反映在以下六个方面,即整体思维的战争论、唯物主义的战事观、仁义道德的爱兵立场、对立统一(发展变化)的方法论、知己知彼的认识论和上兵伐谋的义战主张。所谓整体思维的战争论特点,主要反映于孙武对战争的思考总是与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密切关联,他注意战争的起因、发展变化和*终结果并不仅仅是战争本身的事,而是政治、经济、社会甚至文化综合作用的过程。这方面前四篇论述*多。比如《计篇》首先考虑的是国家存亡、民心民意及儒家传统思想的一些内容。它涉及的是社会因素层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仁战”主张。《作战篇》考虑的是战争对经济发展和人民负担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慎战”主张。《谋攻篇》考虑的是战争的实质及*终目的问题,认为战争应当促进社会的发展,保证国泰民安,所以提出了“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的主张。《形篇》考虑的是纵观战势细心筹划,争取主动,速战速决,提出了战争不为功名、“修道而保法”的“善战”主张。其他五个方面的特点在各篇中都有充分的反映。我们认为,《孙子兵法》之所以流传至今备受好评,当归功于其思维方式上的独到之处。这就是孙武在考虑战争问题时,将兵法思想的切入点瞄准在战略与战术的交融处。许多兵典或者聚焦国事战略、高谈阔论,或是拘泥战术细节、繁琐啰嗦等,形成了文论缺陷。《孙子兵法》能够粗中见细又小中见大,形成独特的风格。我们还认为,《孙子兵法》不是纯军事的典籍。孙子时代,为大将者往往是出将入相型的政治家,其位置、身份和职责就如同《孙子兵法》的风格,上则能晓国事战略,下则能治军打仗。为将之人应当具有这种与《孙子兵法》相同的宏观、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式,才能适应工作任务的需要。中国另一部与《孙子兵法》齐名的古代兵典《三十六计》就偏向于纯军事的思维模式特点,这也成为《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的*主要区别之一。所以,《孙子兵法》拥有广大中高级将领的阅读群,这是《孙子兵法》流行百世的基础。三、如何解读《孙子兵法》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去解读《孙子兵法》了。然而,当前流行的读法,是将《孙子兵法》演绎为商战、政战等运作原则,此类图书也出版了不少,总的效果是肯定的,但其中不乏武断的发挥、臆想的曲解和巧借托名。我们认为,《孙子兵法》作为现存的中国古代*部理论体系完整的兵书,被尊称为“世界*兵书”、“兵学圣典”、“兵典之首”,并被历代定为武学教范,孙武也被尊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鼻祖”、“武圣”等,主要是因为《孙子兵法》思想中充满了超人的智慧。我们解读《孙子兵法》首先要善于扬弃,即放弃或撇开书中过时的军事实例的纠缠或痕迹,总结及体会它的精神实质,形成灵活运用的基本原则和理念。任何比附都是失误,只有将实用的军事理论提升到哲学理念的层面,它的思想精髓才可能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我们解读《孙子兵法》才能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欲说如何解读《孙子兵法》,可以两句概之:高瞻才能远瞩,慢工才能出细活!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孙子兵法》计篇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孙子兵法》余日昌注评梁川书籍插图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