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宋本乐府诗集》[宋]郭茂倩编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4 人气:

精校修书

女生小小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宋本乐府诗集》[宋]郭茂倩编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郭茂倩(1041年-1099年),字德粲(《宋诗纪事补遗》卷二四有载),北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宋史》卷二九七《郭劝传》),其先祖为太原曲阳人,高祖郭宁,因官始居郓州。为莱州通判郭劝之孙,太常博士郭源明之子。神宗元丰七年(一〇八四)时为河南府法曹参军(《苏魏公集》卷五九《郭君墓志铭》)。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以解题考据精博,为学术界所重视。《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编辑推荐】

宋代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是一部收集ZUI为完备的乐府诗总集,共一百卷,按其曲调分为十二类,为后世保留了大量古代优秀的诗歌作品。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乐府诗集》是现存此书ZUI早版本,今存七十九卷目录二卷,其他缺卷用元刻本和清抄本补配而成完帙。此宋刻字体方整,结构谨严,雕镌精致,纸洁墨莹。从书中藏书印记得知,清初曾经藏书大家徐乾学、季振宜等收藏。本次据原书扫描影印,以飨读者。

【名人的书评】

本书为《国学基本典籍丛刊》之一种,为了更好体现原本的效果,兼顾读者阅读体验,本书正文用70克黄胶、保留真灰印刷。数百年来底本流传的沧桑痕迹,藏书家印章、题跋等,均真实可见,层次分明。

本书装帧风格保持丛书的一致性,简单大方。定价低廉,使更多读者能够一睹善本风采。版心设计在遵照丛书编辑标准的基础上,做了适当调整,更加美观。页码用汉字置于书口下方,与底色对齐,这都是细节用心之处。在书前加入底本原书的收藏单位和板框尺寸,便于读者了解和著录相关信息。虽然是平装书,但仍然采用锁线胶订,利于长时间的保存,满足部分读者的长期收藏愿望。

【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宋本乐府诗集的书摘】

詩樂一體爲中國早期詩歌的基本特徵,《詩經》爲樂歌總集,《楚辭》雖難以確定全爲樂歌,但均與樂有不解之緣。自漢以後,詩樂分途,徒詩漸漸成爲中國詩歌主流。即便如此,詩樂結合依然爲中國詩歌發展之重要一系。自漢樂府以降,配樂歌詩代代傳承不絶,徒詩亦深受其影響。此類樂歌及歷代音樂演變情況,自《史記》《漢書》以後,歷代史書多有記載。而歌詞之收録,則以北宋郭茂倩《樂府詩集》*爲可觀。全書共分百卷,《目録》二卷。總括歷代樂府,上起傳説之陶唐,下迄五代,分《郊廟歌辭》十二卷、《燕射歌辭》三卷、《鼓吹曲辭》五卷、《横吹曲辭》五卷、《相和歌辭》十八卷、《清商曲辭》八卷、《舞曲歌辭》五卷、《琴曲歌辭》四卷、《雜曲歌辭》十八卷、《近代曲辭》四卷、《雜歌謡辭》七卷、《新樂府辭》十一卷。每卷前有解題,敘述每類樂府之源流、內容之特色。《四庫提要》譽之爲:“徵引浩博,援據精審,宋以來考樂府者,無能出其範圍。”至其歌辭,更是搜集廣泛,精心編排。“每題以古詞居前,擬作居後,使同一曲調,而諸格畢備,不相沿襲,可以藥剽竊形似之失。其古詞多前列本詞,後列入樂所改,得以考知孰爲‘側’,孰爲‘趨’、孰爲‘艷’,孰爲增字減字。其聲詞合寫、不可訓詁者,亦皆題下注明,尤可以藥摹擬聱牙之弊,誠樂府中*善本。”(清)永瑢等撰:《四庫全書總目》,中華書局一九六五年版,*六九六頁。向來被視爲治樂府學之淵藪。

此書編者郭茂倩,宋陳振孫《直齋書録解題》卷十五著録稱:“太原郭茂倩集。”並謂:“今按茂倩,侍讀學士勸仲褒之孫,昭陵名臣也,本鄆州須城人,有子曰源中、源明。茂倩,源中之子也。但未詳其官位所至。”元馬端臨《文獻通考·經籍考》因之。然而據宋蘇頌《蘇魏公文集》卷五十九《職方員外郎郭君墓誌銘》云:“東平郭君,以熙寧九年三月己未被疾,不起於州寢,享年五十有五。”“君初名元賡,字永叔,後從進士,更名源明,字潛亮。”“子男五人,曰茂倩,河南府法曹參軍;次曰茂恂,奉議郎,提舉陝西買馬監牧司公事;次曰茂澤,承事郎;次曰茂曾;次曰茂雍,未仕。”可知郭茂倩是源明長子。對此,傅增湘跋語中有簡明考證,李致忠在《中華再造善本總目提要》中亦有考證中華再造善本工程編纂出版委員會編:《中華再造善本總目提要·唐宋編》,國家圖書館出版社二〇一三年版,第七三八頁。。可惜關於郭氏生平資料,目前所知僅此而已。故傅增湘感歎曰:“所不解者,茂倩撰輯是書,綜合歷代樂府,起唐虞,迄五代,卷帙纍百,體大思精,蔚然鉅製,《提要》稱其解題,徵引浩博,援據精審,可謂振古之偉業,傳世之鴻編矣。顧何以易世未幾,至作者之生平亦幾於浮沈湮晦,而莫從稽考。意者靖康之際,剞劂方終,即逢喪亂,流傳因之不廣,其僅存者,亦序列缺殘,莫從補綴(如此鉅著,不應前無序例,當由因亂喪失使然耳)。遂使知人論世者,有名氏翳如之歎,斯亦文儒之厄運矣,豈不重可嘅哉!”没有留下更多關於郭茂倩的相關資料,對於研究此書來説,誠爲遺憾。

“樂府”之名,*早見於秦代。一九七七年,陝西臨潼秦始皇墓附近出土秦代編鐘,上面就刻有“樂府”二字寇效信:《秦漢樂府考略》,《陝西師範大學學報》一九七八年*期。。但其作爲國家禮樂機構而對後世産生重大影響,則是由於漢武帝時代對樂府之重視,“定郊祀之禮”,“採詩夜誦”。此後,樂府則成爲歷代國家禮樂機構之代名詞,由樂府採集演奏和保存下來之歌詩也被稱爲“樂府”,推而廣之,漢代以後那些入樂可歌之詩篇和與之相關作品也被人們習稱爲“樂府”。郭茂倩《樂府詩集》所收作品,就取這種廣義概念。它把這些作品分爲十二大類,從取材範圍來講,既包括自漢到五代各王朝郊廟燕射歌詞,也包括在其他場合演唱的各類樂歌歌詞,還包括一些不入樂的新樂府詞。從時間範圍來講,則收録了除《詩經》《楚辭》之外從傳説中的唐虞時代到五代時的“雜歌謡辭”。這與此前相關著作,如《宋書·樂志》《樂府雜録》《樂府古題要解》以及同朝代著作如鄭樵《通志·樂略》相比,的確有很大不同,由此而顯得頗爲駁雜。故梁啓超曾批評此書“貪博而不知别裁,有喧賓奪主之患”。但樂府之源,本可上溯三代,樂府之流,亦頗爲複雜。若以“樂府”來統攝中國古代歌詩發展一系,自當取材宜廣。況此書在各類解題之中多引前代諸家著述,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條理清晰,論述得當,且保留衆多可貴資料,爲治樂府者所資取,其貢獻亦足大矣。

國家圖書館所藏宋本《樂府詩集》,前有傅增湘跋語:“此書無序跋,目後無牌記,未知爲何時何地所刻。”據書中所刻缺筆與刻工姓名,傅氏考證此本“當爲北宋之季杭州官刊本”,“而印於南宋初者也”。《中國版刻圖録》則認爲“此書當是紹興間杭州地區刻本”,李致忠贊同此説。二者所據相同但見解稍異,要之則定爲宋本無疑。據傅氏考證,此宋本在清以前藏書家不見著録,現所存乃爲殘本,卷十九至二十六、九十六至一百配元至正元年(一三四一)集慶路儒學刻本,卷二十七至三十四配清鈔本。至於何人所補所鈔,已“無由取證矣”。幸由傅氏於鄉人白堅甫處偶得之,後重加裝裱以保存至今。傅氏將其與汲古閣刊本《樂府詩集》對校稱:“毛本校刊頗詳而未免引據他書,加以臆改,是毛本初未可盡據,若非親見宋本,又烏能懸斷其得失耶。”亦可見宋本之彌足珍貴。今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將此書重印,實爲治樂府者之福音。故略書片語以爲序。

趙敏俐

戊戌歲正月十二日於京西會意齋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宋本乐府诗集》[宋]郭茂倩编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