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章太炎年谱长编》汤志钧编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汤志钧:著名历史学家。早年就读于无锡国专,194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先后受教于唐文治、吕思勉、周谷城、周予同等知名学者。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近代史研究室主任,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历史研究所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学研究所教授等。著有《戊戌变法人物传稿》(中华书局1961年)、《康有为与戊戌变法》(中华书局1984年)、《戊戌变法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近代经学与政治》(中华书局1989年)、《鳞爪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等。
《章太炎年谱长编》共70余万字,出版于1979年,至今已有三十余年,至今已坊间难求。《长编》按不同历史时期,结合章太炎的思想活动,分五卷:1868年—1894年为第一卷,1895年—1905年为第二卷,1906年—1911年为第三卷,1912年—1918年为第三卷,1919—1936年为第五卷。每一卷之前附按语,说明这一时期的国内形势和章氏的思想活动。基本上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全面记述章太炎的政治、学术活动。作者依据近年出版的各种相关文献,增订了约40万字,仍按《长编》的编次和时序,分为五卷。统一排在《长编》之后,为了便于读者检核,该部分内容单独装订成册。
作者常年致力于章太炎研究,耗费三十余年收罗巨细,下功夫之大、之深,本书可信,可引,可学。
专业书评
年谱长编,为史学研究提供史料
013年05月04日星期六新京报
章太炎年谱长编(全二册)
作者:汤志钧编
出版社:中华书局2013年3月
过去的研究者普遍强调梁漱溟在1957年鸣放期间沉默寡言躲过了一场灾难,殊不知排比相关者年谱,发现梁漱溟他老人家在那一年也是不甘寂寞,面对《文汇报》记者追问,梁漱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放了一通排炮。
中国学术出版向来不那么容易,可是不经意间,在最近几年却出现了一大批“年谱长编”。这是中国学术的基础,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也是创新不多的人文学术中一道稍微亮丽的风景线。
据我个人收藏,比较早、比较好的年谱长编无疑属于丁文江、赵丰田的《梁启超年谱长编》。这个长编根据梁家收藏,将一大批未曾收进《饮冰室合集》的梁启超往来函札斩头去尾汇为一编,此间虽然衍生一些问题,如为尊者讳,将一些很重要的内容删除了,但这个长编帮助我们弄清近代史上许多大事。在过去几十年,哪一个研究近代史的不从这部年谱长编中获益?
……
呈现史料是一项无私的事业,是学术研究最令人敬佩的地方,但怎样排比史料,通过排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年谱长编类出版物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很多便利和启示。
在过去很长时间,我们对于1900年发生的“东南互保”缺少理解,更缺乏研究,我们不知道东南督抚究竟是为了什么,竟敢如此大胆宣布清廷是“伪朝廷”,皇上的圣谕为“伪诏”,敢于不理朝廷,敢于与列强达成局部和平。这一事实固然为中国保留了后来复兴的基地,因为东南地区不仅是中国的粮仓,也是那个时代最为富庶的地区。过去的研究当然显得粗疏,没有深究。仔细阅读过去几年相继出版的盛宣怀、郑观应、张之洞等人年谱长编,我们就会对这个问题有新的发现,就能弄清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知道最先究竟是谁动议的,东南督抚是怎样应对的,知道东南督抚、知识人这样做的苦衷与用意,从而也就知道义和团战争结束后朝廷为什么不追究这些督抚的责任,当然也不会去表彰他们在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
年谱长编应该综合起来阅读,应该在宏大背景下寻找新史料,重建历史叙事。我们很早知道李源澄是章太炎晚年最为得意的门生,由于史料阙如,我们很难知道细节。此次得读《李源澄年谱长编》,方才弄清李源澄与章太炎交往始末,知道李源澄拜见章太炎的大致时间,也知道章太炎喜欢这个小门生,除了二十几岁的李源澄学问好,还因为廖平这位老友,以及诸多四川门生等复杂关系。
历史学研究,原本具有相当门槛,但由于过去多年粗疏学风的影响,弄得好像什么人都有资格著述。知识人对于自己国家的历史当然有权表达,因为一个国家的历史,特别是近代史,就是人们的心灵史。只是准确表达除了敬意、温情,还应有扎实功夫,要在原始史料上用力。假如一切热爱历史的人都有机会有能力作出一部人物年谱长编,相信近代中国的历史一定会有极大改观和进步。
年谱长编只是历史表达的一个形式,这几年的发展让人刮目相看,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