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长短经》[唐]赵蕤撰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4 人气:

精校修书

女生小小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长短经》[唐]赵蕤撰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赵蕤,字太宾,梓州盐亭(今四川省盐亭县)人,约生于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卒于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代曾师事赵蕤,人称“赵蕤数术,李白文章”。

梁运华,中华书局编审,古籍整理专家,整理点校有《清儒学案》《宋元学案》《宋元学案补遗》《吕氏春秋集释》《晏子春秋校注》等。

【编辑推荐】

《长短经》又称《反经》,唐代赵蕤撰,今存9卷64篇。该书汇聚诸子百家学说,撮叙历代更迭史实,论述王霸机权正变长短之术,涉及知人、论士、政体、君德、臣行、图霸、兵谋等,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史料参考价值。此次整理,所据底本为南宋初年杭州净戒院刊本,以《读画斋丛书》本为校本,以《四库全书》本为参校本。全书全式标点,有校有注,收入《新编诸子集成续编》。

【名人的书评】

【长短经的书摘】

点校前言(节选)

赵蕤,字大宾,又字云卿,号东岩子。唐梓州盐亭人。后徙郪县,隐居长平山安昌岩。“博学韬钤,长于经世。夫妇俱有节操。”(见《北梦琐言》)与李白齐名,太守苏颋荐云:“赵蕤术数,李白文章。”(见《丹铅总录》)“开元中,三诏召之,不起。或云以谗死。”(见《全唐文》)著《长短经》行世。

《长短经》,后世有命名为《长短要术》、《儒门经济长短经》及《反经》者,皆刻板者、著录者或出版者考虑儒家传统地位及商业利益所为。

《长短经》自序称:“总六十有三篇,合为十卷。”今本《长短经》实存九卷六十四篇。宋马端临《文献通考》曰:“第十卷载阴谋家,本阙,今存者六十四篇。”《四库全书》御题《长短经》诗注认为:“意者六十三篇,三字乃五字之讹,其第十卷阴谋家止有一篇,亦未可知。”此推论可备一说。

《长短经》历来被认为是纵横谋略之书,《四库提要》曰:“刘向序《战国策》称,或题曰长短。此书辨析事势,其源盖出于纵横家,故以长短命名。”其实,作者定名之意,见于自序:“夫霸者,驳道也,盖白黑杂合,不纯用德焉。期于有成,不问所以;论于大体,不守小节。虽称仁引义,不及三王,而扶颠定倾,其归一揆。恐儒者溺于所闻,不知王霸殊略,故叙以长短术,以经纶通变者创立题目,总六十有三篇,合为十卷,名曰《长短经》。”即是说,写作此书就是针对死守王道的儒者做启蒙工作。他认为,诸子百家,无论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都各有所长,亦各有其弊。只就儒家而言,儒家经典六艺有长短:“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净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见《正论》)儒家行不离口的仁、义、礼、乐、名、法、刑、赏有长短:“仁者所以博施于物,亦所以生偏私;义者所以立节行,亦所以成华伪;礼者所以行谨敬,亦所以生惰慢;乐者所以和情志,亦所以生淫放;名者所以正尊卑,亦所以生矜篡;法者所以齐众异,亦所以乖名分;刑者所以威不服,亦所以生凌暴;赏者所以劝忠能,亦所以生鄙争。”(见《反经》)儒家顶礼膜拜的圣人亦有长短:“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盗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矣。”(见《反经》)“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见《是非》)无论什么事情,都有所长,亦有所短,长短、是非、好坏、优劣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地点、形势不同而不同,因此不能死守一家之说,要善用各家所长,“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士不必贤也,要之知道。女不必贵种,要之贞好”(见《论士》)。要懂得“随时变通,不可执一”(见《适宜》)。“法宜其时则理,事适其务故有功”(见《适变》)。“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不失其时,其道光明。非至精者,孰能通于变哉”(见《正论》)。“今时移而法不变,务易而事以古,是则法与时诡,而事与务易,是以法立而时益乱,务为而事益废。故圣人之理国也,不法古,不修今,当时而立功,在难而能免”(见《适变》)。总之,“前志垂教,今皆可以理违”(见《是非》)。所谓“长短术”,就是善于因时、因地、因势,正确利用各家长短。长短之变用于何处?“夫欲论长短之变,故立政道以为经焉”。所谓政道,即治理国家的方方面面:“明版籍,审什伍,限夫田,定刑名,立君长,急农商,去末作,敦学斆,核才艺,简精悍,修武备,严禁令,信赏罚,纠游戏,察苛克,此十五者,虽圣人复起,必此言也。”(见《政体》)也就是说,长短之变是为政权这个主体服务的。要掌握政权,巩固政权,必须精通长短之变,“期于有成,不问所以;论于大体,不守小节”,只有这样,方能“扶颠定倾”。《长短经》的写作目的就是:“大旨在乎宁固根蒂(指政权),革易时弊。兴亡治乱,具载诸篇,为沿袭之远图,作经济之至道,非欲矫世夸俗,希声慕名,辄露见闻,逗机来哲。凡厥有位,幸望详焉。”(见《自序》)

至于长短、是非、好坏、优劣如何辨别,如何运用,作者也有精辟论述。

譬如:“夫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孔子小之;楚人不能伐燕,虞卿反以为强大,天下无敌,非诡议也,各从其党言之耳,不可不察。”(见《量过》)就是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是由各自的立场、各自的利害关系决定的。孔子小看管仲,这是孔子从其党的立场而言;你若站在孔子的立场,你就一定会小看管仲。“世之君子未必君子,世之小人未必小人,世之礼让未必礼让”,“不可不察”(见《势运》)。因此,对任何事情都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盲从。

又如:“治天下者有王、霸焉,有黄、老焉,有孔、墨焉,有申、商焉,此其所以异也。虽经纬殊制,救弊不同,然康济群生,皆有以矣。”就是说,诸家虽然不同,但用来“康济群生”,都各有所长。如果只知“引长代之法诘救弊之言,或引帝王之风讥霸者之政,不论时变而务以饰说”,就是“言伪而辩,顺非而泽,此罪人也”(见《适变》)。“是犹待越客以拯溺,白大人以救火,善则善矣,岂所谓通于时变欤”(见《自序》)?惟有用长短之术“康济群生”,让“黎元乐业”,才能江山稳固,“虽有汤、武之圣不能兴矣,况于布衣之细而敢偏袒大呼哉”(见《七雄略》)。要知“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见《惧诫》)。

《长短经》“叙以长短术”,故辩证思维贯穿全书。辩证思维是智者的表现,与教条主义者截然不同,理应为作者点赞。

《长短经》历来著录为杂家,作者自己也说:“杂说之益,有自来矣。故著此篇,盖立理叙事,以示将来君子矣。”(见《定名》)所谓“立理叙事”,就是围绕“宁固根蒂,革易时弊”(见《自序》)这个中心,分立题目,用长短术阐明自周末至唐初政权更迭的历史及思想领域的是非。其显著特点,就是从先秦至唐初百余种古书中摘录原文加以排比,不时附以己见,避免了篡改前人观点之嫌,可谓有理有据。集百家之言成书,称杂家,可谓名副其实。全书分为正文和注文两部分,正文简明,由注文补充,读者可选择阅读。《长短经》以极小的篇幅,有选择地囊括百家思想,以阐明自己的主张,符合作者“少则得,多则惑”(见《兵权》)的指导思想。

本书整理,以文物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影印南宋初年杭州净戒院刊本为底本,以《丛书集成初编》所收《读画斋丛书》本为校本,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参校本。本书附录分两部分,其一收录底本及校本的有关序跋,其二收录有关赵蕤及《长短经》的主要历史记录,供读者参看。疏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梁运华二○一五年八月十四日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长短经》[唐]赵蕤撰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