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四大名著》[明]罗贯中[明]施耐庵[明]吴承恩[清]曹雪芹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4 人气:

精校修书

女生小小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四大名著》[明]罗贯中[明]施耐庵[明]吴承恩[清]曹雪芹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审定者简介:

陈书良,生于1947年,当代国学家,古文学家,与易中天同为吴林伯先生再传弟子,其学术在日本被称为陈学。著述颇丰,译注代表作有《世说新语》《史记》《文心雕龙》《姜白石词》等;学术著作《六朝人物》《嵇康传》《诗词之美》《楹联之美》等堪称经典;2001年参与编纂岳麓版《四大名著》。

校注简介:

“若水古社”系高高国际旗下专业古籍整理工作室,由当今古典文学研究名宿、国学世家陈书良先生任学术总指导,同时聘请众多古籍专家为顾问。已校点、出版《脂砚斋评石头记》《瑜伽师地论》《王阳明全集》《山海经校诠》《文心雕龙》《世说新语》《史记》等数十种古籍类畅销经典,深得业内认可及读者喜爱。

【编辑推荐】

•名家审定名社出版

“四大名著”问世至今,究竟流布多少无人能知,但说版本无数,良莠不齐并不夸张。1953年,作家出版社初建,*早出版的图书中便有这四部古典名著。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出版*早、影响*巨的图书之一,“作家版四大名著”渊源深远、流派正宗,广受读者欢迎,印行量巨大。随后“四大名著”的称呼也逐渐约定俗成,风行至今。

凡中国人,不知“古典四大名著”抑或其中某个人物的,少之又少。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借此保留、传递着海量的文化基因和历史信息,同时也成为普天下华夏子孙得以相互理解、相互认同的精神根脉。

•名著的魅力

“四大名著”是一个有着深刻文化背景和鲜明价值取向的文学名词,它张扬了奋斗不已的英雄情结、同仇敌忾的侠义精神、矢志不移的理想追求和至真至纯的大爱情怀,表现了中国文学关于人格理想、人生境界、人性解放、人情冷暖的永恒主题,包含了对传统文学观的批判意识和重新确立文学经典的严正诉求,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标准、伦理规范、价值取向,蕴藏着中华文化关于人如何生存、怎样发展、追求什么、归宿何在等丰富意蕴。

•随书赠送超值手工制作复古10米长卷《水浒人物全图》,体现中国古典文学的古朴神韵。

出版者饱含对经典的敬畏与对万千读者的敬意,每套书均赠送超值10米长卷《水浒人物全图》,长卷采用优质材料及多种工艺:复古封面特种纸、长卷采用180克进口至尊超感纸,手工粘贴、潘通墨印刷、过油、封面压凹、封底烫金、内衬烫金,精美非凡。沧海桑田,人辈出,国依旧。荡气回肠、侠骨豪情的江湖故事早已变了内容,然自古青史爱英雄的铮铮壮曲谁说不是余音绕梁,穿越至今,曲罢难休?感于此,得一卷《水浒人物全图》,夫复何求!

赠品简介:

《水浒人物全图》出自明初著名人物画家杜堇之手。杜堇本姓陆,江苏丹徒(今江苏镇江)人,与唐寅、文徵明、沈周、戴进等都曾切磋借鉴,诗文相酬。在明代绘画史上,杜堇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有“国朝以来*一人”“白描*一高手”之美誉。

《水浒人物全图》堪称杜堇之白描精品。杜堇的版画《水浒人物全图》与前人留存下来的众多《水浒传》人物插图相比,不仅别出心裁地将一百零八位主要人物以双人组合的方式绘成了五十四幅作品,而且人物众多、背景各不相同、线条犀利、刀锋顺畅,人物形象及精神面貌更是顾盼生姿、跃然纸上。由此,一部诞生于七百多年前的旷世奇书得以文图辉映,彻底鲜活;一群多为虚构的好汉形象得以形神归一,瞬间永恒。

【名人的书评】

-

-

★源自名牌大社

★随书赠送超值10米长手工制作复古长卷《水浒人物全图》

★精装本,进口复古牛皮纸盒装,可读宜藏,馈赠佳品

★严格质检,三审三校,品质保障

【四大名著的书摘】

凡 例 陈书良

《红楼梦》一、《红楼梦》在四大名著中虽问世*晚,流传版本却*多。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杨继振旧藏本(简称“杨本”),发现于1959年,1963年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以《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影印出版。这是目前学术界公认的讹误、错漏较少的版本。我们此次整理就将其作为底本。

二、我们使用的校本主要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艺术研究院校注《红楼梦》。该本亦即北京大学所藏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三、由于艺术研究院做了大量的、很好的整理工作,其对于杨本明显错漏的改正,我们遵从,不另写校记。

四、杨本正文中异体字和避讳字经改为通行字,不另作说明。

五、《红楼梦》是历史题材的小说,我们对所涉及的古代官职、传统风俗,作出了简注。

六、《红楼梦》人物众多,关系复杂;人物活动的环境大观园亦苑院繁多,作者写来纹丝不乱。书后附《红楼梦》人物关系表和《红楼梦》人物简表,方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书。

《三国演义》一、《三国演义》流传的主要版本有明嘉靖本和清毛宗岗整理本。毛本后出转精,加工成熟,便于阅读,注会*广。本书正文即以毛本作为底本。

二、正文部分的事理,参校了明嘉靖壬午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

三、毛本原有读法、回评、夹评等,有繁琐之嫌,一定程度上妨碍了读者的阅读,我们将这类文字全部删去,不另作说明。

四、《三国演义》是一部描写历史题材的小说,故本书对历史上的人名、地名、职官、典故等,作了简要的注释。

《水浒传》一、《水浒传》的主要版本有明万历三十八年容与堂刊刻《忠义水浒传》一百回本。此本韵语较多,文字朴实,学术界咸认为是现在能见到而又完整的较早刻本,*接近原貌。我们就以此作为此次整理的底本。此外,明万历袁无涯刊《忠义水浒全传》一百二十回,后二十回叙述田虎、王庆故事,是容与堂本所没有,我们将其补缀于后。

二、本书正文除用万历袁无涯刊本校对外,还以《金圣叹全集·水浒传》(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7月)参校。

三、金圣叹批本《水浒传》(七十回)每回前有数百字评论,或钩稽脉络,或探究人物,或点明写法,皆极精采文字。本书亦将之收入。

四、原本有天都外臣《〈水浒传〉序》、李卓吾《〈忠义水浒传〉序》、大涤馀人《刻〈忠义水浒传〉缘起》、杨定见《〈水浒传〉全书小引》、施耐庵《〈水浒传〉序》、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于读者阅读此书,不无禆益,故附录于后。

五、《水浒传》叙述北宋年代的故事,俾读者知人论世,我们对涉及的历史人物及事件,作出了简注。

《西游记》一、《西游记》传世的版本主要有两个,其一是《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简称“李卓吾评本”),此书经明代大儒李贽整理,文从字顺,讹误很少。我们就以李卓吾评本作为底本。

二、我们的校本是《西游记》的另一主要版本金陵世德堂刊《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简称“世德堂本”)。

三、《西游记》叙述古代神魔故事,我们对涉及的历史人物及事件,对书中出现的道教、佛教人物、典故,作出了简注,以利读者阅读。

《红楼梦》*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此开卷*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

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真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日,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知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其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并不足妨我襟怀;况那晨风夕月,阶柳庭花,更觉得润人笔墨。我虽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更于篇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本旨。”

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颇有趣味。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①,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②。女娲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了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哀。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气宇不凡,丰神迥异,来至峰下,席地坐谈。见这一块鲜明莹洁的石头,且又缩成扇坠一般,可佩可拿。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几个字,使人一见便知你是件奇物;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①、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去安身乐业。”石头听了,喜不能禁,乃问:“不知可镌何字?携到何地方?望乞明示。”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说着,便袖了那石,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

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②,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一番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后面又有一偈云③: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生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诗后便是此石堕落之乡,投胎之处,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其中家庭闺阁的琐事,以及闲情的诗词,倒还全备,或可适情解闷;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空空道人遂向石头说道:“石兄,你这一段故事,据你自己说有些趣味,故编写在此,意欲问世传奇。据我看来:*无朝代年纪可考;第二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其中止不过几个异样的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①。我纵抄去,恐世人不爱看呢。”

石头笑答道:“我师何太痴也!若云无朝代可考,今我师竟假借汉唐等年纪添缀,又有何不可?但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反倒别致新奇,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再者,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适趣闲文者甚多。历来野史,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者,不可胜数。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涂毒笔墨,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更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②,西子、文君③,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己那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戏中小丑然。且鬟婢开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话,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故,亦可以消愁破闷;也有几首歪诗俗话,可以喷饭供酒。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今之人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纵一时少闲,又有贪淫恋色、好货寻愁等事,那里有工夫去看那理治之书?所以我这一段故事,也不愿世人称奇道妙,也不定要世人喜悦检读,只愿他们当那醉淫饱卧之时,或避事去愁之际,把此一玩,岂不省了些寿命筋力?就比那样谋虚逐妄,却也省了口舌是非之言,腿脚奔忙之苦。再者亦令世人换新眼目,不比那些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满纸才子淑女、子建文君、红娘小玉等通共熟套旧稿。我师意为何如?”

《三国演义》词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②,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③,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④。桓帝禁锢善类⑤,崇信宦官。及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①,共相辅佐;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②,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③。

建宁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温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风骤起;只见一条大青蛇,从梁上飞将下来,蟠于椅上。帝惊倒,左右急救入宫,百官俱奔避。须臾,蛇不见了。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坏却房屋无数。建宁四年二月,洛阳地震;又海水泛溢,沿海居民,尽被大浪卷入海中。光和元年,雌鸡化雄④。六月朔,黑气十余丈,飞入温德殿中。秋七月,有虹现于玉堂⑤,五原山岸⑥,尽皆崩裂。种种不祥,非止一端。帝下诏问群臣以灾异之由,议郎蔡邕上疏⑦,以为蜺堕鸡化⑧,乃妇寺干政之所致⑨,言颇切直。帝览奏叹息,因起更衣。曹节在后窃视,悉宣告左右;遂以他事陷邕于罪,放归田里。后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⑩。帝尊信张让,呼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

时巨鹿郡有兄弟三人:一名张角,一名张宝,一名张梁。那张角本是个不第秀才,因入山采药,遇一老人,碧眼童颜,手执藜杖,唤角至一洞中,以天书三卷授之,曰:“此名《太平要术》。汝得之,当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异心,必获恶报。”角拜问姓名。老人曰:“吾乃南华老仙也。”言讫①,化阵清风而去。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号为太平道人。中平元年正月内,疫气流行,张角散施符水,为人治病,自称大贤良师。角有徒弟五百余人,云游四方,皆能书符念咒。次后徒众日多,角乃立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称为将军。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②令人各以白土,书“甲子”二字于家中大门上。青、幽、徐、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家家侍奉大贤良师张角名字。角遣其党马元义,暗赍金帛,结交中涓封谞,以为内应。角与二弟商议曰:“至难得者,民心也。今民心已顺,若不乘势取天下,诚为可惜。”遂一面私造黄旗,约期举事;一面使弟子唐周,驰书报封谞。唐周乃径赴省中告变③。帝召大将军何进调兵擒马元义斩之,次收封谞等一干人下狱。张角闻知事露,星夜举兵,自称天公将军,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申言于众曰:“今汉运将终,大圣人出。汝等皆宜顺天从正,以乐太平。”四方百姓,裹黄巾从张角反者四五十万。贼势浩大,官军望风而靡。何进奏帝火速降诏,令各处备御,讨贼立功;一面遣中郎将卢植④、皇甫嵩、朱儁,各引精兵,分三路讨之。

《水浒传》*回

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

金圣叹点评

哀哉乎!此书既成,而命之曰《水浒》也。是一百八人者,为有其人乎?

为无其人乎?试有其人也,即何心而至于水浒也?为无其人也,则是为此书者之胸中,吾不知其有何等冤苦,而必设言一百八人,而又远托之于水涯。

吾闻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也。一百八人而无其人,犹已耳;一百八人而有其人,彼岂真欲以宛子城、蓼儿洼者,为非复赵宋之所覆载乎哉!吾读《孟子》,至伯夷避纣,居北海之滨,太公避纣,居东海之滨二语,未尝不叹。纣虽不善,不可避也,海滨虽远,犹纣地也。

二老倡众去故就新,虽以圣人,非盛节也。彼孟子者,自言愿学孔子,实未离于战国游士之习,故犹有此言,未能满于后人之心。若孔子,其必不出于此。

今一百八人而有其人,殆不止于伯夷、太公居海避纣之志矣。大义灭绝,其何以训?若一百八人而无其人也,则是为此书者之设言也。为此书者,吾则不知其胸中有何等冤苦而为如此设言。然以贤如孟子,犹未免于大醇小疵之讥,其何责于稗官。后之君子,亦读其书,哀其心可也。

古人著书,每每若干年布想,若干年储材,又复若干年经营点窜,而后得脱于稿,裒然成为一书也。今人不会看书,往往将书容易混帐过去。于是古人书中所有得意处,不得意处,转笔处,难转笔处,趁水生波处,翻空出奇处,不得不补处,不得不省处,顺添在后处,倒插在前处,无数方法,无数筋节,悉付之于茫然不知,而仅仅粗记前后事迹,是否成败,以助其酒前茶后,雄谭快笑之旗鼓。呜呼!《史记》称五帝之文尚不雅驯,而为荐绅之所难言,奈何乎今忽取绿林豪猾之事,而为士君子之所雅言乎?吾特悲读者之精神不生,将作者之意思尽没,不知心苦,实负良工,故不辞不敏,而有此批也。

此一回,古本题曰楔子。楔子者,以物出物之谓也。以瘟疫为楔,楔出祈禳;以祈禳为楔,楔出天师;以天师为楔,楔出洪信;以洪信为楔,楔出游山;以游山为楔,楔出开碣;以开碣为楔,楔出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此所谓正楔也。中间又以康节、希夷二先生,楔出劫运定数;以武德皇帝、包拯、狄青,楔出星辰名字;以山中一虎一蛇,楔出陈违、杨春;以洪福骄情傲色,楔出高俅、蔡京;以道童猥獕难认,直楔出第七十回皇甫相马作结尾,此所谓奇楔也。①

诗曰: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祐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②,受百官朝贺。但见:

祥云迷凤阁,瑞气罩龙楼。含烟御柳拂旌旗,带露宫花迎剑戟。天香影里,玉簪珠履聚丹墀。仙乐声中,绣袄锦衣扶御驾。珍珠帘卷,黄金殿上现金舆;凤尾扇开,白玉阶前停宝辇。隐隐净鞭三下响,层层文武两班齐。

当有殿头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只见班部丛中,宰相赵哲,参政文彦博,出班奏曰:“目今京师瘟疫盛行,民不聊生,伤损军民多矣。伏望陛下释罪宽恩,省刑薄税,以禳天灾,救济万民。”天子听奏,急敕翰林院随即草诏,一面降赦天下罪囚,应有民间税赋,悉皆赦免;一面命在京宫观寺院,修设好事禳灾。不料其年瘟疫转盛。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不安。复会百官,众皆计议。向那班部中,有一大臣,越班启奏。天子看时,乃是参知政事范仲淹。拜罢起居,奏曰:“目今天灾盛行,军民涂炭,日夕不能聊生,人遭缧绁之厄。以臣愚意,要禳此灾,可宣嗣汉天师星夜临朝,就京师禁院,修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①,奏闻上帝,可以禳保民间瘟疫。”仁宗天子准奏。急令翰林学士草诏一道,天子御笔亲书,并降御香一炷,钦差内外提点殿前太尉洪信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星夜临朝,祈禳瘟疫。就金殿上焚起御香,亲将丹诏付与洪太尉为使,即便登程前去。洪信领了圣敕,辞别天子,不敢久停。从人背了诏书,金盒子盛了御香,带了数十人,上了铺马,一行部从,离了东京,取路径投信州贵溪县来。于路上但见:

遥山叠翠,远水澄清。奇花绽锦绣铺林,嫩柳舞金丝拂地。风和日暖,时过野店山村;路直沙平,夜宿邮亭驿馆。罗衣荡漾红尘内,骏马驱驰紫陌中。

且说太尉洪信赍擎御书丹诏,一行人从上了路途。夜宿邮亭,朝行驿站,远程近接,渴饮饥餐,不止一日,来到江西信州。大小官员,出郭迎接。随即差人报知龙虎山上清宫住持道众,准备接诏。次日,众位官同送太尉到于龙虎山下。只见上清宫许多道众,鸣钟击鼓,香花灯烛,幢幡宝盖,一派仙乐,都下山来迎接丹诏,直至上清宫前下马。太尉看那宫殿时,端的是好座上清宫!但见:

青松屈曲,翠柏阴森。门悬敕额金书,户列灵符玉篆。虚皇坛畔①,依稀垂柳名花;炼药炉边,掩映苍松老桧。左壁厢天丁力士,参随着太乙真君;右势下玉女金童,簇捧定紫微大帝。披发仗剑,北方真武踏龟蛇;趿履顶冠,南极老人伏龙虎。前排二十八宿星君,后列三十二帝天子。阶砌下流水潺湲,墙院后好山环绕。鹤生丹顶,龟长绿毛,树梢头献果苍猿,莎草内衔芝白鹿。三清殿上②,鸣金钟道士步虚③;四圣堂前④,敲玉磬真人礼斗。献香台砌,彩霞光射碧琉璃;召将瑶坛,赤日影摇红玛瑙。早来门外祥云现,疑是天师送老君。

当下上至住持真人,下及道童侍从,前迎后引,接至三清殿上,请将诏书居中供养着。洪太尉便问监宫真人道⑤:“天师今在何处?”住持真人向前禀道:“好教太尉得知:这代祖师,号曰虚靖天师,性好清高,倦于迎送,自向龙虎山顶,结一茅庵,修真养性。因此不住本宫。”太尉道:“目今天子宣诏,如何得见?”真人答道:“容禀:诏敕权供在殿上,贫道等亦不敢开读。且请太尉到方丈献茶,再烦计议。”当时将丹诏供养在三清殿上,与众官都到方丈。太尉居中坐下,执事人等献茶,就进斋供,水陆俱备。斋罢,太尉再问真人道:“既然天师在山顶庵中,何不着人请将下来相见,开宣丹诏?”真人禀道:“太尉,这代祖师,虽在山顶,其实道行非常,清高自在,倦惹凡尘。能驾雾兴云,踪迹不定,未尝下山。贫道等如常亦难得见,怎生教人请得下来!”太尉道:“似此如何得见!目今京师瘟疫盛行,今上天子特遣下官为使,赍捧御书丹诏,亲奉龙香,来请天师,要做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以禳天灾,救济万民。似此怎生奈何?”真人禀道:“朝廷天子,要救万民,只除是太尉办一点志诚心,斋戒沐浴,更换布衣,休带从人,自背诏书,焚烧御香,步行上山礼拜,叩请天师,方许得见。如若心不志诚,空走一遭,亦难得见。”太尉听说,便道:“俺从京师食素到此,如何心不志诚!既然恁地,依着你说,明日绝早上山。”当晚各自权歇。

《西游记》*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诗曰: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①。

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且就一日而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辰时食后,而巳则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则西蹉②;申时晡而日落酉;戌黄昏而人定亥。譬于大数,若到戌会之终,则天地昏曚而万物否矣。再去五千四百岁,交亥会之初,则当黑暗,而两间人物俱无矣,故曰混沌。又五千四百岁,亥会将终,贞下起元③,近子之会,而复逐渐开明。邵康节④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到此,天始有根。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子会,轻清上腾,有日,有月,有星,有辰。日、月、星、辰,谓之四象。故曰天开于子。又经五千四百岁,子会将终,近丑之会,而遂渐坚实。《易》曰:“大哉乾元!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至此,地始凝结。再五千四百岁,正当丑会,重浊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水、火、山、石、土,谓之五形。故曰地辟于丑。又经五千四百岁,丑会终而寅会之初,发生万物。历曰:“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至此,天清地爽,阴阳交合。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寅会,生人,生兽,生禽,正谓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于寅。

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①,五帝定伦②,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③: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

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④,三岛之来龙⑤,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真个好山!有词赋为证。赋曰:

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木火方隅高积土,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⑥。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①。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胎,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②。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驾座金阙云宫灵霄宝殿,聚集仙卿,见有金光焰焰,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二将果奉旨出门外,看的真,听的明。须臾回报道:“臣奉旨观听金光之处,乃东胜神洲海东傲来小国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一石猴,在那里拜四方,眼运金光,射冲斗府。如今服饵水食,金光将潜息矣。”玉帝垂赐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③,寒尽不知年”。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你看他一个个:

跳树攀枝,采花觅果;抛弹子,邷么儿;跑沙窝,砌宝塔;赶蜻蜓,扑蜡;参老天,拜菩萨;扯葛藤,编草帓;捉虱子,咬又掐;理毛衣,剔指甲;挨的挨,擦的擦;推的推,压的压;扯的扯,拉的拉。青松林下任他顽,绿水涧边随洗濯。

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却去那山涧中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那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喊一声,多拖男挈女,唤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但见那:

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

冷气分青嶂,余流润翠薇。

潺湲名瀑布,真似挂帘帷。

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好猴!也是他:

今日芳名显,时来大运通。

有缘居此地,天遣入仙宫。

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但见那:

翠藓堆蓝,白云浮玉,光摇片片烟霞。虚窗静室,滑凳板生花。乳窟龙珠倚挂,萦回满地奇葩。锅灶傍崖有火迹,樽罍靠案见肴渣。石座石床真可爱,石盆石碗更堪夸。又见那一竿两竿修竹,三点五点梅花。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像个人家。

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石猿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众猴道:“怎见得是个家当?”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这里边:

刮风有处躲,下雨好存身。

霜雪全无惧,雷声永不闻。

烟霞常照耀,祥瑞每蒸熏。

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①,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有诗为证。诗曰:

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

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

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

历代人人皆属此,称王称圣任纵横。

美猴王领一群猿猴、猕猴、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合契同情,不入飞鸟之丛,不从走兽之类,独自为王,不胜欢乐。是以:

春采百花为饮食,夏寻诸果作生涯。

秋收芋栗延时节,冬觅黄精度岁华。

美猴王享乐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一日,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忧恼,堕下泪来,众猴慌忙罗拜道:“大王何为烦恼?”猴王道:“我虽在欢喜之时,却有一点儿远虑,故此烦恼。”众猴又笑道:“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日日欢会,在仙山福地,古洞神洲,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乃无量之福,为何远虑而忧也?”猴王道:“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内?”众猴闻此言,一个个掩面悲啼,俱以无常为虑。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四大名著》[明]罗贯中[明]施耐庵[明]吴承恩[清]曹雪芹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