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唐代政治史略稿外一种》陈寅恪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4 人气:

精校修书

女生小小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唐代政治史略稿外一种》陈寅恪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分两部分。主体为陈寅恪《唐代政治史略稿手写本》的影印。陈寅恪先生在国学领域的成就早已为学界和社会所公认,而唐代尤为陈先生研究之重点。《唐代政治史略稿》是陈寅恪先生唐史研究的代表作之一,在精心考证的基础上,集中探讨了唐代政治演进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为中国中古史研究中的里程碑著作。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8年曾出版此手稿影印本,受到广泛好评。本次仍然采用影印方法,保存陈寅恪先生手迹,更具纪念和研究价值。第二部分为自1958年至1965年间陈先生致古典文学出版社和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讨论出版事宜的十余封书信,后附高克勤先生所作释文及辑注,使读者可以清楚了解相关事件之来龙去脉。此批书信系首次以原貌影印面世,读者从中自可体察学者之用心,亦可见当年出版之不易。本书为上海古籍出版社社庆60周年纪念特制图书。

【名人的书评】

他是民国间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人称“教授中的教授”。他晚年双目失明却依然构建了纯粹而明亮的学术世界,为学术付出了一生。他的学识、生平与国难、家恨交织在一起,本身就已构成一段传奇,至今为人颂扬、传说。“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他就是陈寅恪。今天我们将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经遗失的珍贵手稿以及部分书信,以线装典藏的方式仿真再现,与大家分享那段具有传奇经历的历史记忆,以此见证知识界“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文化传承。

此次典藏版,采用从安徽定制的手工加厚宣纸印刷;由全国知名的线装书制作单位萧山古籍印刷厂承印,传承古法六眼穿线、包角、印书根;封面、函套均采用蓝色真丝绢。成书尺寸225*340毫米,大气典雅,无论选材用料,还是制作工艺,均精益求精,务求匹配大师经典之作。

【唐代政治史略稿外一种的书摘】

陳寅恪先生《唐代政治史述論稿》,*早於一九四三年五月,由内遷重慶之商務印書館出版。書名由右向左横行,書名上方,并有“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一行(《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形式同)。目録前有簡短自序,文曰:“寅恪嘗草《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於李唐一代法制諸端,妄有所論述。至於政治史事,以限於體例,未能涉及,兹稿所言則以唐代政治史為範圍,蓋所以補前稿之未備也。夫吾國舊史多屬於政治史類,而《資治通鑑》一書,尤為空前傑作,今草兹稿,可謂不自量之至!然區區之意,僅欲令初學之讀《通鑑》者得此參考,或可有所啟發,原不敢謂有唐一代政治史之綱要,悉在此三篇中也。儻承通人君子不誤會草創兹稿之本旨,而糾正其謬,何幸如之!壬午七夕陳寅恪書於桂林良豐雁山别墅。”此序與原清寫稿序文文字多有出入,蓋在渝付印前重憶舊序更為之。本書在重慶出版時,先生五十四歲,其年八月由桂林北行,十一二月間達重慶。樞晋謁時,師語樞云:“此書之出版,係經邵循正用不完整之*初草稿拼凑成書,交商務出版。原在香港手寫清稿,則寄滬遺失矣。”後保存此稿之王君將此稿交上海古籍出版社,由魏同賢同志轉交給我保存。憶其時似先生文集已在出版,清稿之歸還先生不及見矣。此手寫清稿,原稿封面除“請交上海浙江興業銀行王兼士先生收存弟寅恪敬託”外,前面尚記有“稿兩種共兩册:一、《唐代政治史稿》二、《魏書司馬叡傳釋證》”兩行。當時魏同志僅交我《唐代政治史略稿》一種,何以當年未再請魏向王索回另外一册《魏書司馬叡傳釋證》稿,已不記憶。書稿兩册外,應有給王兼士信,設今日王仍健在,如能獲得另一册文稿及給王信,亦當年戰亂中一掌故也。清寫稿係定稿,其中仍有改筆,有紅色校筆,即雙行注與括弧之增減,亦細密斟酌;其他,一字之去留,一筆畫之差錯,一語之補充,及行款形式之改正,無不精心酌度,悉予訂正。由此具見先生思細如髮之精神與忠誠負責之生活態度。先生嘗稱温公讀書之精密,師既已效法之,而更闡發昔賢所未及見到之種種問題,斯先生之所以卓絶於今世也。先生往矣!先生業績長留天壤間。今兹上海古籍出版社將影印先生手寫《唐代政治史略稿》,愛珍先生手跡者,將企足望之。今跋先生此稿,追懷當年遺失之恨,益增今得完璧歸趙之歡矣。一九八六年四月及門弟子蔣天樞敬序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唐代政治史略稿外一种》陈寅恪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