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隋唐演义》褚人获编撰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清)褚人获(1635—1682),字稼轩,又字学稼,江苏长洲人。著有《坚瓠集》、《读史随笔》、《退佳琐录》、《鼎甲考》、《圣贤群辅录》、《续蟹谱》等。《隋唐演义》是其代表性作品,该书整理校点者侯会先生,1949年3月生,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明清文学研究。
《隋唐演义》(精装插图本)是“中国古典小说藏本(精装插图本)”中的一种。人民文学出版社在成立之初即致力于中国古典小说的整理与出版,半个多世纪以来陆续出版了几乎所有重要的中国古典小说作品。这些作品的整理者,均为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如聂绀弩、张友鸾、张友鹤、张慧剑、黄肃秋、顾学颉、陈迩冬、戴鸿森、启功、冯其庸、袁世硕、朱其铠、李伯齐等,他们精心的校勘、标点、注释使这些读本成为影响几代读者的经典。“中国古典小说藏本(精装插图本)”丛书将这些优秀的经典之作集结在一起,再次进行全面细致的修订和编校,以期更加完善;所选插图为名家绘画或精美绣像,如孙温绘《红楼梦》、孙继芳绘《镜花缘》、金协中绘《三国演义》、程十髮绘《儒林外史》等,以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
《隋唐演义》从隋主伐陈一直写到唐明皇死,故事的时间跨度长达180年左右。但前详后略,前40多年占有66回篇幅,后130多年只用了34回篇幅。全书人物众多,事件纷繁,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描写秦琼、单雄信、程咬金、徐世勣、李密、窦建德等乱世英雄的轰轰烈烈的反抗斗争和光彩照人的侠义性格。二、描写隋唐两代王后妃特别是隋炀帝、武则天、唐明皇的宫闱故事。该书是比较好的古典历史演义小说之一。
前言
《隋唐演义》,清褚人获编撰,全书二十卷一百回,是一部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褚人获(1635—?)字稼轩,一字学稼,号石农、没世农夫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一生未仕,勤于著述;尚撰有《坚瓠集》《退佳琐录》《读史随笔》《鼎甲考》《圣贤群辅录》《续蟹谱》等笔记杂著。褚氏虽为布衣,但在吴中颇有声名,当时江南著名文士尤侗、洪昇、顾贞观、徐珂、张潮以及评点《三国志演义》的毛宗岗等,都与他过从甚密。
《隋唐演义》演说隋唐两朝史事,始于隋文帝起兵伐陈,叙及隋炀帝弑父登基、荒疏亡国;后半部则叙写唐太宗得天下、武则天专权等情节,又以将近全书四分之一的篇幅,重点演说唐玄宗宠幸杨贵妃及安史之乱等内容,结于玄宗自蜀还都、逝于西内。全书百回篇幅,涉及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在历史演义小说中,其时间跨度算是比较长的了。书中故事大致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隋唐两代的王朝政治、帝妃生活;一是隋唐之际民间豪杰的传奇故事。前者以隋炀帝、朱贵儿及唐明皇、杨玉环的隔世姻缘为主线,由此串联起半历史半传奇的宫闱爱情故事。后者则主要塑造了秦叔宝、程咬金、单雄信等一班草泽英雄的形象,他们在改朝换代之际输忠仗义、择主而事,生动的形象和富于撞击力的情节令人读来血脉贲张。作者让帝王后妃的骄奢生活与英雄豪侠的反抗场景交错而出,大概正是以此暗示隋朝覆灭及安史之乱产生的根本原因,借以揭示某些历史规律。
前言隋唐演义在历代讲史话本中,隋唐兴替的话题与三国、五代、水浒、杨家将、说岳等故事一样,深受历代听众、读者的喜爱。*早的隋唐题材话本相传是罗贯中所撰《小秦王词话》,经明人诸圣邻重订,改称《大唐秦王词话》。嗣后又有十二卷一百二十二回的《隋唐两朝志传》问世,仍署“东原贯中罗本编辑”,书前有林瀚序。有的学者认为,这部《志传》的编撰者实即明人林瀚,此书是他基于“罗贯中原本”并参考“隋唐诸书”重编而成。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志传》所署编者、序者均系伪托,该书实为明万历坊贾在书商熊大木《唐书志传通俗演义》的基础上修改而成,其间还留有熊氏照抄史传的一贯风格印迹。尽管《志传》的编撰者至今尚不能确知,但此书是褚人获编撰《隋唐演义》的重要参考底本,则大致可以肯定。
此外,对褚人获的创作产生重大影响的,还有两部明人撰写的隋唐题材章回之作:一部是明末人袁于令的《隋史遗文》(十二卷六十回),另一部是题为“齐东野人编演”的《隋炀帝艳史》(八卷四十回)。前者名为演说“隋史”,且以一定篇幅揭露了隋炀帝弑父杀兄、征高丽、修运河、横征暴敛的种种劣行,然书中贯穿始终的核心人物,却是民间好汉秦琼,因而该书又有“秦叔宝演义”的别称。《艳史》一书则依傍前代笔记《海山记》《迷楼记》《开河记》等,津津描绘隋炀帝于洛阳大兴土木、修筑湖山宫苑,及开挖运河、游幸扬州等“韵事”,以欣赏的笔调细致刻画了隋炀帝与后妃宫人悠游纵欲的奢靡生活。
褚人获《隋唐演义》的编创,以上述三书为基础,并参考了《大业拾遗记》《明皇杂录》《逸史》等众多隋唐以来的杂史稗说。如小说前六十六回的叙事范围,便大致与《隋史遗文》《隋炀帝艳史》二书一致;一些精彩片断几乎连篇袭用,一字不易。至于后面的唐代故事,则多据《隋唐两朝志传》等书笔削而成。如隋炀帝、朱贵儿与唐明皇、杨贵妃的两世姻缘,据作者披露,便是继承了唐代卢肇《逸史》的说法。
以今天的观点来看,这样一部“千古文章一大抄”的作品,从创作理念到艺术水准,都难免要受到质疑。然而熟悉古代小说的读者不难理解,这种抄撮整合的编创模式,是旧时小说家的惯用手法。不少经典文学故事,便是以这种抄袭承传的方式,经千锤百炼,在扬弃累积中逐渐提高的。《隋唐演义》之前的同题材作品各有千秋,或偏于历史的陈述,或重在人物的摹写;褚人获独能撷众书之长,兼容并包、综合去取,使繁复的情节勾连有序,作品风格也尽量协调。作者还不忘在大处落墨之余,插入一些脍炙人口的掌故逸闻,诸如李靖代龙行雨、花木兰替父从军、李白醉草吓蛮书、王积薪遇仙学弈,等等,显示出从容不迫的叙事能力。作者在《发凡》中强调本书以《隋唐两朝志传》等书为依傍,“更取正史及野乘所纪隋唐间奇事、快事、雅趣事,汇纂成编,颇堪娱目。非欲求胜昔人,聊以补所未备云尔”。由此可见作者的创作原则及志趣。读者既可从书中获取有关隋唐易代、安史之乱等重大历史事件的信息,又可从秦琼卖马、贾柳店焚批、王伯当捐躯等生动故事中获得传统伦理的感动,感受通俗文学所特有的阳刚之气、朴拙之美。总之,在所有隋唐系列作品中,《隋唐演义》堪称是集大成之作,对后世的影响力也*。
本书校点所据底本为《四雪草堂重订通俗隋唐演义》(山东大学图书馆藏本),署“剑啸阁、齐东野人等原本,长洲后进没世农夫汇编,吴鹤氏散人鹤樵子参订”,系四雪草堂初印本。书前有“康熙乙亥(1695)冬十月既望”褚人获所撰序言及“正德戊辰(1508)仲春花朝后五日”林瀚所撰“隋唐演义原序”,后者或系伪托。另有“四雪草堂重编《隋唐演义》发凡”四条。以上三序一并列于本书开头。原书有部分缺页,据他本校补。为保存原书面貌,凡一般明清小说中的惯用字、俗字等,一概予以保留,个别明显讹误者径改,恕不另出校记。
校点过程中,谬误在所不免,还望读者诸君不吝赐正。
侯会
200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