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唐宋散文精选》王水照编选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王水照:1934年7月生,浙江余姚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宋代文学的研究,尤着力于从中国文化、文学史的整体背景上探求宋代文学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定位。着重阐明的“宋型文化”、“文学群体”、“文化性格”、“破体为文”以及“中唐--北宋枢纽论“等命题,产生广泛的学术影响,并得到好评。
以“古文八大家”为重镇的唐宋散文,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本书选文六十二篇,均按作家生年先后排列,同一作家的多篇作品,则参照其文集的通行本所列次序编排。选文着眼于描写、叙述形象生动,文学性、情感性较强的篇目,注释力求准确简明;品评则言之有物,揭示每篇的主旨、章法结构及后人评价,有助于作者进一步深入理解。
凤凰出版社·名家视角丛书
本书是2016年度普及类古籍整理图书专项资助项目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凤凰出版社组织出版了“文苑丛书——名家精选古典文学名篇”,于1992年12月正式出版,共十册。编选者或为博古通今的学界泰斗,或为专治一门的大方之家,《丛书》在选篇立目与注释品评上,做到了精品与新见相结合,而在装帧形式上的创新,更是开一时之新风。2002年9月,《丛书》出版了简体字本,更名为“名家视角”,反响依旧热烈,并于2004年3月重印。现如今,编选者中的许多先生,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我们希望继续传承和发扬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让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通过名家的引导,能进入人类文学遗产的艺术殿堂,体验或感悟中国古代文学的意味与艺术魅力。于是,2018年,出版社在修订错误的基础上,重新再版这一精品图书。仰仗于诸位名家把关,较之同类出版物,《名家视角丛书》具有选目精当、编排合理、注释明晰、篇幅适中的优点。“选目”是选本的关键。编选者本着弘扬传统文化的宗旨,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精心选材。《丛书》每册附有编选者悉心撰写的《前言》,提纲挈领,评析某一文体在特定时期的发展概况。正文中,每篇作品附有作者小传、注释和品评,以利于增进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小开本精装,每册不超过二十万字,便于读者携带和阅读。
这套《丛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1.普及性。《丛书》是丰厚的中国古代文学遗产的一个缩影,是宏伟冰山的一角,无比丰富的艺术宝藏还有待我们去发掘。这套《丛书》无疑就是开启宝藏的钥匙。藉由它,让读者亲近诗词歌赋,体味古典文学的艺术魅力。许多编选者都带着这样的期许,如钱仲联先生在《明清诗精选》前言中说:“选入的诗虽仅仅是一百篇,却概括了明清诗歌的全貌,一勺水可以尝大海味。”程千帆先生在《宋诗精选》前言中说:“这本书只是想使读者对有异于唐诗的宋诗风味尝鼎一脔而已。”王水照先生在《唐宋散文精选》前言中说:“尝鼎一脔,以蠡测海,愿这一小小的选本能帮助读者去叩启唐宋散文百花园的大门。”
2.思想性。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国传统观念和思想的载体,蕴含了丰富的哲学、宗教、政治、法律、军事、经济、历史、地理等知识,古代文人素有“诗言志”、“文章合为时而著”、“文以载道”的传统,细心读者在阅读作品时自能领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艺术性。开卷有益,*重要的是反复吟诵原作。只要读者潜心品味入选《丛书》的每篇作品,就足以感受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领略古典诗文丰富的艺术技巧和完美的声律形式,而我们中华民族的审美趣味、美感经验和艺术情操,很大程度上就是由这些文学经典陶铸的。
4.学术性。虽属普及性读物,但书中蕴含着编选者的文学批评思想和文学史观,值得揣摩和发掘。通过这套《丛书》,可增进读者对古代文学的了解,引起他们的兴趣,进而为充实壮大未来的学术队伍做好铺垫。
为了纪念这些前辈名家,在封面设计时,决定烫印他们的亲笔签名。在与美编商定硬笔竖写的选择标准后,为求*效果,多方搜求,终得全璧。
唐宋散文精选
前言
以“古文八大家”为重镇的唐宋散文,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前人把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合称“八大家”,这一作家群实际上代表新的散文流派,形成以篇什体裁为主的散文传统,与先秦两汉以著述体裁为主的散文(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相区别,并成为以后元明清散文作家取径研习的主要对象。
唐宋散文的特点和风格的形成,与唐宋古文运动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以韩愈、柳宗元为首的唐代古文运动,是借助儒学复古旗帜而推行的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韩愈反对六朝以来所盛行的以辞藻、对偶、用典、声律为特征的“骈文”,要求恢复先秦两汉时散句单行的“古文”;但他提出“惟陈言之务去”,着力于语言的新颖独创,又标举“文从字顺各识职”,追求文句的妥贴和流畅,这就从词汇和语法两方面建立起新型“古文”的标准,就不是先秦两汉“古文”的简单还原了。我们读他的《进学解》这篇不到七百五十字的文章,竟出现了“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爬罗剔抉,刮垢磨光”、“贪多务得,细大不捐”、“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回狂澜于既倒”、“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佶屈聱牙”、“跋前踬后,动辄得咎”、“俱收并蓄”以及“提要钩玄”、“焚膏继晷”、“旁搜远缙”、“闳中肆外”等极富创辟的语言,以致成为现代汉语中的成语或常用词汇。此篇原滥觞于东方朔《答客难》、扬雄《解嘲》,但与之相较,不能不说是创新之作,体现了韩愈以复古为革新的实绩。
唐代古文运动对文体的革新还表现在体裁方面。它一方面致力于旧体裁的改造和拓展,如在传统序类中别出赠序(《送孟东野序》、《送李愿归盘谷序》等)杂记类之有山水记(柳宗元《永州八记》);一方面又努力于新体裁的创造,如寓言(柳宗元《三戒》)及寓言式的杂说杂说(韩愈《杂说》)等。以后宋代散文家循此精进,更有多方面的发展。如杂记文中议论说理成份的加重(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苏轼《石钟山记》);笔记小品的大量涌现,书简、题跋等随笔之作,信手拈来,脱口说出,常于绝不经意中活现一片心境;特别是散文赋的产生(欧阳修《秋声赋》、苏轼前、后《赤壁赋》),更为赋的发展开辟新路。这样,终于使唐宋散文达到众体皆备的境地。体裁的革新创造,意味着散文的使用范围、功能和形制的扩展和变化,同时它又与风格、文学语言的丰富和发展是同步的,促进了散文文学性的加强和美学价值的提高。
唐代古文运动的成就突出却后继乏人,降及五代和宋初,靡丽浮泛的骈文重又统治文坛,由此又引发出以欧阳修、苏轼为先后领袖的宋代古文运动。欧、苏虽直承韩、柳,却又有自己的时代特点:其重点并不在打击骈文本身,而是致力于文风的改革。宋代古文运动经历过反对浮艳空洞的“五代体”和藻饰丰赡、典重华贵的“西昆体”骈文,又吸取宋初古文简古奥涩、学古不化的失败经验,摈斥僻涩怪诞的“太学体”古文,才奠定了平易自然、流畅婉转这一宋代散文的群体风格。严格地说,唐代散文尚未形成群体风格。韩愈的刚健雄肆、奥衍宏深,柳宗元的清峻峭刻、简洁凝炼,均达于散文艺术的极诣,但从学者未能承响接流而形成强大的风格流派。韩愈的文风实用“难”(奇崛)、“易”(平易)两种,其门下两大弟子李翱、皇甫湜,一得其“易”,一得其“难”,而韩愈自己的主要美学趋向则在“难”得的一面。刘熙载《艺概·文概》说:“韩(愈)文出于《孟子》,李习之(翱)文出于《中庸》;宗李多于宗韩者,宋文也。”这从历史渊源上指出了宋文平易风格的成因,也揭示出宋文与韩(包括柳)文基本风格的异趣。
当然,宋六家的散文也是各具面目的,如欧阳修、苏辙的纡余平和、温醇厚重,苏洵、苏轼的汪洋恣肆、雄健奔放,曾巩的严谨平实、细密峻洁,除王安石以逆折拗劲、斩截有力而深得韩、柳真髓外,其余五家的个体风格实只表现为群体风格基础上的多样性,“平易”始终是他们风格中稳定的共同因素。
南宋的文风也基本上承袭欧、苏的传统。一般说来,南宋散文向加强说理和思辨的方向发展,欧氏的影响似更大些,风格更趋明畅,文字更为醒豁。但像陆游、文天祥、谢翱等爱国志士的文字,雄赡豪迈,挥洒自如,则与苏轼为近。
唐宋散文是一个绚丽多彩的复杂存在,人们完全可以从不同目的、需要和角度,进行各自的选择。本书选文六十二篇,均按作家生年先后排列,同一作家的多篇作品,则参照其文集的通行本所列次序编排。这些作品都是历久传诵不衰的精品,我们着眼于描写叙述较为形象生动,抒情色彩较为浓烈,或富有理趣的名篇,也就是说,偏重于散文的文学性方面,以期这一普及读物更能得到一般读者的欢迎。我们的注释力求准确简明,而品评则是编者对作品的一份体会和解读,谨于读者交流。“开卷有益”,*重要的是反复吟诵原作。尝脔一鼎,以蠡测海,愿这一小小的选本能帮助读者去叩启唐宋散文百花园的大门。
本书得以编成,王宜瑗君助力为多,特此说明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