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西楚聊斋》朱浩熙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朱浩熙,笔名挑夫,江苏沛县人,1968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1977年元月从滁县地委组织部调安徽省委组织部任干部巡视员,安徽省语言学会理事;1980年6月调江苏省徐州市,曾任市委办公室主任、市委副秘书长,因“双拥”成绩显著受记功奖励,1992年8月起全程参与民办九州大学(后更名为九州职业技术学院)的筹备与创办工作;1997年10月任徐州市教委主任、市委教工委书记,教育局长、局党委书记,为深化改革、事业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做出重要贡献,2002年被国家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03年10月起任九州职业技术学院副董事长、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顾问,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县(市)区评估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优秀校友,全国彭祖文化研究专家,专著有《彭祖》《蒋天枢传》《徐州帝王》《西楚聊斋》《彭祖传奇》等,主编有《名城徐州》等,曾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
《西楚聊斋》是一部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西楚野史故事集。西楚因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定都彭城而名扬天下。这里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汉文化的重要策源地、历代兵家必争的古战场。西楚人多负雄杰之气,在历史长河中屡屡掀起巨波大澜,留下说不完的荡气回肠的故事。作者经十年春秋,阅读千百部野史稗乘和笔记小说,溯源探流,钩沉索隐,以白描的手法,朴实的文风,简洁的文字,从古代典籍中选材,撰写出365个短篇,揭示出西楚地区厚重而多样的历史文化底蕴,反映了历代西楚人民的精神风貌,对发掘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帮助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了解西楚历史、促进民族传统美德薪火相传,具有重要启迪和借鉴意义。
推荐一:《西楚聊斋》是一部兼有知识性、趣味性的西楚野史文荟。
推荐二:西楚因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定都彭城而名扬天下。
推荐三:西楚人多负雄杰之气,在历史长河中屡屡掀起巨波大澜,留下许多荡气回肠的故事。
推荐四:西楚是项羽和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楚汉文化的重要策源地、历代兵家必争的古战场。西楚人多负雄杰之气。
推荐五:《西楚聊斋》从古代典籍中选材,撰写365个短篇,依据历史延革、文章内容辑成十八卷,揭示西楚厚重的文化底蕴,反映历代西楚人的精神风貌。
体例:
一、本书内容以野史稗乘为主,但亦不能无涉正史。野史亦史。如正史、野史所记不同,参照正史,一遵野史。
二、本书遵先师“述而不作”之旨,然有所取舍,或取全篇,或采部分,或综合相关内容成篇,尊重原作,又不拘原作。
三、本书选材,或西楚人西楚事,或西楚人非西楚事,或非西楚人西楚事,或非西楚人涉西楚事。
四、本书所说西楚,泛指西楚霸王项羽“都彭城,王九郡”之域,大致以传统徐海地区为主,旁及苏、鲁、豫、皖接壤地区。
五、本书既为野史,自应以史为线,先按历史延革纵排十卷;为突出文化特色,以内容分类横排八卷。横亦有纵。横排诸卷亦大体按时间先后为序排。
六、本书为便阅读,基本采白描手法,白话写作,删繁就简,不事铺陈。
七、本书尊重原创,文章均注明出处。
八、本书亦史亦文,追求史学价值、文学价值之统一,即涉乱力怪神,凡古有所记,有趣可读,亦例行收录。
九、本书所涉人与事,时间上不设限,下迄清末民初。
西楚赋(代序)朱浩熙
余出生汉高故里,自幼受乡风熏习,“能言西楚事,善解大风歌”,①丁壮回籍效力,爱乡之情弥笃。历史名城,底蕴深厚,惜多珍闻,长期湮没。余心耿耿,常引为憾。退休之年,始得访书,搜罗野史,钩沉索隐,耕耘十载,辑成一册,曰《西楚聊斋》。虽稍以自慰,犹惧汲深绠短,力所不逮也。
夫秦灭六国,一统六合。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②亡秦者,西楚也。西楚者,古之东夷,彭城方圆,九郡之域也。③
伏惟彭铿斟雉,厥有其国;禹分九野,徐州斯列。海岱及淮,天高地阔;西楚定都,华夏震慑!汴泗交流兮,三洪波谲;物阜民丰兮,地灵人杰。天下要塞兮,气势磅礴;中原门户兮,南国锁钥。九里山前,几百场逐鹿鏖战;④黄土垅中,知多少壮士喋血!看大河前横,舟楫如梭。五省通衢,冠盖相接。商埠迷津,云集四海商贾;风物不殊,招引文人骚客。①噫,西楚之雄都,文明之渊薮!
指点雄州雾列,徐州不可或缺;漫说百城烟水,彭城卓有特色。楚风荡人襟怀,汉韵流被山野。数风流人物,天际星光闪烁;看虎跃龙骧,历史长河扬波。彭祖调和滋味,启民族养生先河;②孔子吕梁观洪,诫后生莫事蹉跎;③楚霸王秋风戏马,拔山盖世;④汉刘邦击筑歌风,千古称绝。⑤燕子楼上,关盼盼孤灯伴霜月;⑥放鹤亭下,苏学士醉吟群羊坡;⑦更有刘中垒文库,⑧李后主词阕,⑨名篇佳什,载入典册,千秋讽诵,文学楷模。
曾几何时,黄水肆虐,漂没田舍,重建家园,再造城郭,屡废屡兴,志不可夺!①至若饱经战事,习见兵革,乡风质朴,民性刚烈,世代崇文尚武,砥砺英豪巨擘!日寇侵华,金瓯残破。西楚儿男,跃马挥戈,奋勇杀敌,寸土寸血。②更有淮海战役,运筹帷幄,兵民戮力同心,战略决战奏捷。③嗟呼!西楚山水大气雄风,淮海儿女不辞卓越!
斗转星移,岁月如歌。神州改革开放,春风又绿山河。碧野万顷兮,遍植佳禾;彭祖故国兮,神奇飞跃!千古战场,一城青山半城湖;④云龙山水,锦绣美景天上座;⑤黄河故道,琳琅满目皆花果;⑥帝王之乡,大风起兮创新业;⑦名胜古迹,玉缀珠联兴旅游;⑧朱陈村里,亲情穆穆愈祥和。①更喜高速公路成网,高铁风驰电掣,银燕穿云破雾,艺林声名远播②。噫,美不胜收兮,仙葩朵朵;辉耀乾坤兮,其华灼灼!
2016年元月25日于彭城燕子楼下
后记
我出生在沛县一个偏僻的农村。从记事起,父亲就以筷头画桌,教我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我以生在帝王之乡而骄傲。1957年暑期,我小学毕业。7月,暴雨成灾。为了看一眼歌风碑,我跟着桂哥,又蹚水,又坐船,跋涉三十五里,赶去县城,从此,便种下难解的故乡情结。
1960年,我十五岁,在栖山读完初中,到离家四十二里的敬安读高中。正值三年困难时期,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我常常肩扛山芋袋子,手提咸菜罐子,在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上踽踽独行,走走,停停,往往半夜才到学校。1963年夏天,我淋着大雨,打着赤脚,去徐州参加高考,幸运地考取北京大学。
我身着粗布衣衫,离开苦难的家乡,走进美丽的燕园,成为一名依赖国家助学金生活的穷学生。全年节衣缩食,积攒几块钱,我就为暑假买张半价火车票,烘烤一个昼夜,回趟家乡。黄昏来到徐州,我随身带着馒头、咸菜,再花一分钱买杯温茶,吃罢便在庆云桥石栏上过夜。
大学五年,半途四清运动、十年浩劫,致学业荒废。1968年底,在所谓斗、批、改(散)的浪潮中,我被分到安徽“接受再教育”,从农场职工、兵团师部干事、地区专署干事到省委组织部干部巡视员,一去十三年。198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以调回徐州工作。
徐州山川开合,沃野千里,历史上风云际会,人多负雄杰之气,在中华文明史上曾创造惊天动地的伟业,写下浓笔重彩的篇章,足以让世人震撼。然而,回到家乡之后,我却痛切地感到,对生我养我的这方土地知之甚少,于是,便多方搜集有关资料,以加深对乡情的了解,因为一个人热爱家乡,主要出自感恩心理和天然情愫,而只有深入了解家乡,知其可爱之处,才能对家乡爱得深沉,自觉地无怨无悔地付出。
我曾披阅史书,实地考察,饱蘸激情,写下浮光掠影的文字。但是,随着岁月流逝,冷静下来,心中不免怅然。历史上,徐州籍的风流人物灿若星辰,但是,与众多先民相比,毕竟凤毛麟角。他们虽然具有卓越的个人素质,但也不过是群体的代表而已。非常之地,非常之人,一定有非常之事。我们礼赞英雄时,难道对众多的先民不应该多一分关注吗?
风云变幻,沧海桑田。有形的东西总会消失,唯有文化之树永葆青春。文化,是先民的智慧结晶,人间的灵魂舍利。尽管很多遗产堂而皇之地陈于大雅之堂,但是,还有很多有形、无形的瑰宝湮没幽微之中。
这样,我把更多的精力投向了野史、稗乘、笔记和札记之类。黄河流经徐州时,多次淹没州城,漂没田舍,至今保存着城下城奇观,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宝藏。同样,浩如烟海的文化古籍,不也是一座神奇的宝库吗?尽管巨帙丰卷,汗牛充栋,但是,我坚信,假以时日,锲而不舍,沙中自能淘金。
明知这是一项艰辛的笨活,但有志于此,“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担任公职时,我挤出时间,搜寻文献,阅读不辍;出差南北二京,书市必访,归来常如牛负重;床头案边,堆满书籍,偶有所得,辄折页为记。如此零敲碎打,虽然久无建树,仍笃信“有志者事竟成”也。
2005年春天,我得以退休,时间相对宽裕了,遂检出旧篇,重新审视,并拓宽视野,广搜文献,寻根究底。犹如龙宫探宝,大海捞针,费时费力,或一无所得,或所得了了。如此,锲而不舍,日积月累,终至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复再三取舍,精选整理,增删数次,编撰成书,名之曰《西楚聊斋》。西楚者,古彭城九郡之地也;聊斋者,多年书斋访古趣谈也。
《西楚聊斋》三百六十五篇,以史纵编十卷,以类横辑八卷,成十八卷。从动笔到成书,中经十载,可谓十年一剑耳!书中所录,悉有所本,存其大旨,复加新编。书成掩卷,一探西楚历史文化底蕴,了却一桩乡国情结,虽不免遗珠之憾,然扪心自问,业已尽力,无愧于心,且读书之乐,亦乐无穷也。
该书出版之际,谨向作家出版社为此书付出心血的优秀编辑罗静文先生表示崇高的敬意,并对关心此书的老师、同学、亲朋好友表示由衷的谢忱。
朱浩熙
2016年3月12日于北京马家堡
九州①
华夏划分九州,始于何时?传统说法,自黄帝、颛顼时;只有《尚书》记载,在尧帝之后。州,是水流周绕其旁之意,为两个“川”字重合,指水中可居、可耕、可以生活的地方。据《尚书·禹贡》所记,大禹治水,始有九州。九州,指大水中的九块陆地,泛指华夏九个大区,又称九有、九围、九域、九野、九垓等。
九州之序,依次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为什么这样排序呢?原来九州之序按五行排列。冀州为五帝之都,自然应排在首位;冀州居北,五行属水,水生木,与木对应的方位为东,故冀州之后,排列位于东方的兖州、青州、徐州;木生火,与火对应的是南,接着排列位于南方的扬州、荆州;火生土,土居五行之中,自然要排居于中部的豫州;土生金,与金对应方位为西,所以最后才排到西部的梁州和雍州。
徐州之徐,是何含意?据《尔雅释义》:徐州,徐,舒也,土气舒缓也,其气宽舒,禀性安徐。《尚书·禹贡》:“海岱及淮惟徐州。”徐州之界,东至大海,北到泰山,南达淮河。徐、兖二州,以济为界,济西为兖,济东为徐。
《尚书·禹贡》所载九州,有青州、徐州、梁州,而无幽州、并州、营州,是据夏朝制度;到周朝,把徐州并入青州,九州有青州、并州、幽州,而无徐州、梁州、营州,是据周朝制度;《尔雅》有徐州、幽州、营州,而独无梁州、并州,上与《禹贡》不同,下与《周礼》有异,可能是根据殷(商)朝制度。
禹鼎①
史载,禹铸九鼎,以象九州。周朝得夏后氏之鼎,作为立国神器,藏之太庙,保存八百多年。
据《孙氏应瑞图》,周鼎为六神鼎,文饰、质量精美。此鼎能占吉凶,预卜存亡,可轻可重,能止能行,不生火自然沸腾,不汲水水自满盈。鼎中生有五味,可以调和鼎鼐。王业兴盛,鼎自出现;王业衰败,鼎自泯失。周威烈王时,九鼎剧烈颤动。据说,这是九鼎即将沉没的征兆。
东周都城洛邑坐落宋国境内。周朝衰落之时,宋国灭亡,九鼎运往齐国,途中没于彭城泗水。
秦始皇灭亡周朝、齐国后仅七天,即命万人泗水捞鼎,结果没有成功。
有人怀疑,说鼎沉泗水,或许是周人拒绝秦人问鼎的托词,正如当年楚王问鼎,王孙满回答要九九八十一万人才能移动一样。况且,鼎为何运往齐国,也是难解之谜。秦人志在得鼎,甚至下泗水打捞,未免荒唐。神鼎不愿归秦,才是要害。
《秦国史》记:“昭襄之世,九鼎入秦矣!”而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却记:“始皇二十八年,使千人没泗水,求周鼎而不获也。”所记不一。
彭祖
彭祖,姓篯名铿,颛顼大帝之玄孙,至商朝末年已七百六十七岁,却并无龙钟之态。
彭祖寡欲、恬静,不热衷官位权力,不追求虚名浮誉,也不讲究车服威仪,唯以养生治身为务。
彭祖擅长补气、导引之术,常服用水桂、云母粉、麋角散,以葆其青春容颜。他性情沉稳,终日不茍言笑,虽然身怀养生绝技,却唯愿深居无为,从不在人前卖弄。他常常独自一人踽踽独行,但很少远游。其行踪令人捉摸不定,口里说不出门,转眼工夫就不见踪影。他虽有车马,却不常乘坐,有时出门多日也不带干粮,回家后还同往常一样。老人家常常平心静气,从早至午,正襟危坐,然后揉拭眼睛,按摩身体,舐唇咽唾,细匀绵长地呼吸许久,再起身言笑。有时身体不适,他便行导引之术,闭目静心,不停地吸气运气,以意念送达至病患之处,丝丝气息,不绝如缕,可送达九窍、五脏、四肢、鼻、口、十指末端以至毛发,很快便全身柔和通畅了。①
谈到养生之道,彭祖说:“道理很简单,只要能不思衣食,不思声色,不思胜负,不思曲直,不思善恶,不思荣辱,心无烦恼,活动适量,再加导引之术,让气在体中不停运行,就可以长寿。”②
《论语·述而》有云:“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人们一直认为,这是孔子的话。清代严元照《娱亲雅言》写道,汉代博陵太守孔彪碑文中,有“述而不作,彭祖赋诗”之语。据清代学者钱大昕研究,古音“作”与“古”谐韵。③如此看来,“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应该是彭祖的诗句。
清代王应奎《柳南续笔》一书云:“彭祖八字,为壬子、辛亥、壬子、辛亥。”①
据《宣和书谱》一书,孙知微藏有“彭祖女礼北斗像”一幅,以是知彭祖不仅有五十四子,也有女儿。②
采女③
殷王仰慕彭祖之名,征召为大夫。可是,彭祖经常借口生病赋闲,不问政事。
殷王多次登门拜访,求教长生不老之方。彭祖总是不置一词。殷王送他许多珍玩,又馈送金钱无数。彭祖虽然没有拒绝,却全部拿来,救助贫穷困苦之人。
采女也从事养生,粗通道术,已二百七十岁,看模样只有五六十岁。殷王把采女请进宫中,赐以金玉堆砌的华屋紫阁,豪华名贵的辎之车,拜托她向彭祖讨教长生不老之术。
采女拜见彭祖,毕恭毕敬,再三施礼,请教延年益寿之方。彭祖察明来意,说道:“作为君王,若想白日升天,上补仙位,应该服用金丹,吸食紫气。这些,他难以做到,只有退而求其次,爱惜保养精神,服用药草,也能延年益寿。但是,不懂得男女交接之法,纵然服药,也无益处。养阴护阳,相当重要。其中奥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必须潜心领悟。”
彭祖说:“我没出生时,父亲就死了,三岁时又失去母亲,遭遇犬戎之乱,流离西域一百多年。少年历尽磨难,长大饱经忧患,我已死了四十九个妻子,失去五十四个儿子,元气受伤,内脏受损,不知还能活多久,实在知识浅薄,不足为人师。大宛山青精先生一千岁了,面色还像童子一般,日行五百里,可以一年不吃东西,也可以一日九餐。学习养生,该去请教他。”
采女问:“青精先生是哪路仙人呢?”
彭祖摇摇头,说:“他不是仙人,仅是得道之人。所谓仙人,或者耸身入云,无翅而飞;或者腾云驾雾,上达天庭;或者化为鸟兽,飞入云霄,潜行江海,啸聚名山;或者吸食元气,服食灵芝,出入人间而人不识,隐身化形而人不见,骨骼奇特,毛发异常。不过,仙人一般幽居深藏,不交俗流,远离世俗荣辱,无有常人之情,秉持奇异之气,失其本真之性。我虽然追求长生不老,却还不想像他们那样生活。
“求道之人,应该同常人一样,顺应天地阴阳之道,融入到社会之中。一定要保持骨节硬朗,面色和润,耳聪目明,老而不衰,做到寒暑风湿不能伤害,鬼神妖怪不能侵犯,兵器毒虫不能近身,嗔喜毁誉不为所累,这才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一般人虽不懂方术,但能合理运气,涵养得法,活到一百二十岁,应该没有问题。否则,一定是受到了伤害。多掌握些养生技巧,还可活到二百四十岁;再进一步,可活到四百八十岁。精通养生之道,便可长生不老。即便如此,也还称不上仙人。
“什么是养生?说到底,不使身体受到伤害而已。不被美色、身姿、闲逸、玩乐所诱惑,可通天地神明;对车乘、服装、威权、仪表知足而不苛求,可助立志;八音五色,赏心悦目,虽可陶冶身心,但纵欲无度,有害无益。古代高人,唯恐才智低下之人不明事理,随波逐流,无有节制,所以想从源头上杜绝后患,提出‘上士别床,中士异被,服药百裹,不如独卧’。美妙音乐可以致人耳聋,美味佳肴可以倒人胃口,假如节制得当,把握分寸,不仅不能减寿,反而有益。这些就像水火一样,过犹不及,反而为害,造成经脉损伤,血气不足,内里空虚,髓脑不实,身体垮了还不知道,一旦受到外部伤害,就借着气、寒、酒、色发病了。如果本来充实,怎么会生病呢?过分用脑伤人,忧愁、悲哀伤人,过度喜乐、愤怒伤人,欲望过盛伤人,阴阳不调伤人,等等。能使人受伤的原因很多,偏偏只戒房中之事,岂不令人大惑不解吗?男人和女人若要成功,都离不开对方,就像天地结合才能生育万物一样。所以,以神、气导引之术养生,自然可促进身心和谐。天地按规律正确交接,故能天长地久,无有终极;人们不能正确交接,才会造成伤残恶果。如能避开伤害,掌握阴阳调和之法,不就可以长生不老吗?天地昼分夜合,一年三百六十次,精气和合,故能养育万物。人能像天地这样,也可长存,这是其一。其二,掌握服气的方法,使邪气不能侵入,这是治身的根本和要点。其余吐纳、导引之法,以及神游体外、四时律己、检讨过失、起居睡眠之法,不过是教初学者以正其身而已。
“人们吸纳天地精气,保养身体,服气运气,强健体魄,则精力自然旺盛。不如此,必然内脏干枯憔悴,精神全无,前景不妙。世俗追求长生之人,不相信简明扼要的至理名言,反而认为道理粗浅,不屑一顾,不愿深入体会,却舍本求末,对《太清》《北神》《中经》之类乐此不倦,至死不悟,岂不可悲吗?另外,有人苦于烦杂的世俗事务,能力不济,逃进深山洞穴,修炼养生之道,却又不依道行事,也有违初衷,难以成功。
“修炼并不是高不可攀,只要学会房中术、闭气术,节制用脑,注意饮食起居,就算初步掌握养生之术了。我的先师撰写《九节》《都解》,尤其是《开明》《四极》《九室》各经典,一万三千多言,可作为初学者启蒙之用。”
采女默记彭祖讲授要点,回去禀报殷王。殷王谨遵彭祖教诲,静心节欲,潜心修炼,确实收到明显效果。殷王尝到甜头,私心膨胀,一心想把彭祖养生之道变成独家秘传,就颁诏传令:“有传彭祖之道者,格杀勿论!”不仅如此,他还要斩草除根,谋害彭祖。彭祖听到风声,轻装简从,悄无声息地远走他乡了。七十多年后,有人在流沙(沙漠)之国西部见到过他。
殷王坚持养生,活了三百岁,还像个壮年人那样孔武有力。后来,他娶了妖艳淫荡的郑姬,荒淫无道,把彭祖的告诫抛到九霄云外,一命呜呼了。
彭祖走后,人们搜集他的养生言论,整理成文,成为《彭祖经》。
葬彭①
商贤大夫彭祖死于六月初三。发丧出棺那天,气温骤降,天气奇冷,同一村社的青少年冻死六十多人。
彭祖死后,葬在西山脚下。冻死的六十多位青少年埋在彭祖墓旁,人称社儿墩。墓前有薤林,春天不种而生,秋天不收而枯。
薤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可食。曾有人欲把墓旁的薤林耕掉,突然雷雨大作,似有神护。从此,再也无人动此念头。
徐鼎①
1961年冬,山西省发掘侯马上马村东周墓,出土诸多春秋中叶铜器,其中有铭文相同的两件大鼎,口径四十厘米,足高十六点五厘米,腹部有两层蟠螭文,中间以绹文相隔,耳部为蟠螭文,足部作饕餮文,鼎内三行二十九字铭文,笔势流畅,舒朗奔放,可知为徐国之器。因鼎为“徐王之子庚儿”所作,故命为“庚儿鼎”。其余铜器铭文,亦标明作器者为“徐王庚之淑子”“徐王季禀之孙”“徐迭于之孙”“徐义楚之良臣”等,可知徐人善于冶铸铜器。
淮河流域徐国与西土秦国,均为嬴姓,同有玄鸟降生始祖之说。徐国在西周时比较强大。周王室曾一再对其征伐。到了东周,南方的吴、楚等国日益强盛。徐国与吴、楚两国交往较多。徐鼎制作精良,享有盛名,往往被作为国家交往重器。《左传·昭公十六年》记:“齐侯伐徐……徐人行成……赂以甲父之鼎。”敌军大兵压境,国家安危之秋,徐人以一鼎相贿赂,便可退齐人之师,可知徐鼎价值连城!
除庚儿鼎外,国内还出土有徐王粮鼎。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一书,著录徐器七件,其中徐王粮鼎的铭文风格与庚儿鼎相同,古意郁郁,如出一人。
观洪①
孔子带领弟子游学,来到吕梁洪畔。看到河水湍急,从二三十丈的高处飞流而下,雪白的浪花流沫三四十里,鼋鼍鱼鳖也难以悠游,师徒们惊呆了!
突然,夫子见汹涌澎湃的波涛中,有一男子时隐时现,心想,这人一定是跳河寻短见的,便吩咐弟子,想方设法营救,自己则目不转睛地盯住河中男子,唯恐出现意外。
想象不到,那男子在惊涛骇浪中却从容不迫,悠游数百步,潇洒地出水上岸,披散着头发,在河堤上一边走,一边唱。
孔子感到神奇,三步并作两步,追赶上那男子,问道:“吕梁洪这地方,浪高二三十丈,流沫三十多里,连鼋鼍鱼鳖都不能自在游动,太危险了!初看你在水中浮沉,我还以为你跳河寻死呢!本想让学生搭救于你,却看到你轻而易举地上得岸来,还引吭高歌,真是神出鬼没。请问,你能自由出没风波之中,是否身怀绝技呢?”
男子不以为然地答道:“有啥绝技?没有啊!我从小水里生,水里长,就这个命。我能驮东西下河,踩水行走,如履平地。我熟悉水性,依水性行事,一切从容自如,有啥稀罕的!”
孔子又说:“怎么解释从水里生,水里长,就这个命呢?”
那男子回答:“我若生在山区,就适应山区生活,是这理吧?我生在河边,不用说得熟悉水性,从小养成这种习惯。我能在激流中自由出入,不算啥,命呗!”
夫子闻听此言,若有所思,似有所悟。
吕梁在今徐州市新城区。历史上,泗水河流经徐州。吕梁洪、秦梁洪、百步洪为著名三洪,水流湍急,今已不存。
老子①
孔子五十一岁时,穷理问道,感到困惑,于是,自鲁南至沛,向老子请教。
老子很客气地说:“久闻你是北方贤者。请问,先生是否得道了?”孔子如实回答:“没有呢!”老子问:“你是怎样求道的呢?”孔子摇摇头,说:“先研究天命五年,没有结果。”老子又问:“然后呢?”孔子神情沮丧地回答:“研究阴阳五行十二年,还是没有结果,故来向先生求教。”
老子没有正面回答,说:“得道殊为不易啊!如果得道者能够把道给人,那么,人们都愿意奉献君主,敬送父母,告知兄弟,传承给后世子孙。然而,不能啊!求道在己,不在人。不向内求,难以得道;外行不端,也不能得道。”
老子畅谈对名、利、仁、义诸问题的认知,谦虚地说:“我谈这些,不过是有些心得与你分享,就像泉水干涸时,鱼儿彼此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一样。一旦得道,就像鱼儿入水,在水中自在悠游,彼此便可相忘于江湖了!”
孔子回到鲁国,一连三日,不言不语。弟子问:“夫子见到老子,也开导他吗?”孔子说:“我不过是条鱼,老子却是条龙啊!龙,耕云播雨,调和阴阳,其神通不可想象。我在老子面前张口结舌,目瞪口呆,何谈开导他呢!”
子贡不服气,私自跑去责问老子:“三皇五帝治天下各有千秋,但都不愧是贤明之主。我们夫子也是圣人。先生同夫子各有所长,为何要是己非人呢?”老子遂以三皇五帝为题,条分缕析,指斥子贡坐大实不可取,批得子贡坐立不安,铩羽而归。
未出三月,孔子再次赴沛,拜见老子,说:“我整理六经,研究历代君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曾周游列国,宣传我的政治主张。但是,没有一位君主愿意采纳。为此,我非常困惑,他们为何不为所动,那么不明事理呢?”
老子说:“幸亏你没遇到开明君主!六经不过是前人的脚印。脚印者,留下的痕迹而已。脚印难道就等于前人的鞋子吗?就可以拘泥吗?大凡事物,都有其自在属性。事物发展,也有其必然趋势。什么时候,发展到哪一步,都有规律可循。如果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自然一通百通;反之,就会一事无成。”
孔子听罢,豁然开朗,说:“啊,我想通了!长期以来,我一直固执己见,总认为自己看法正确,想让别人接受我的说教。今天才明白:既然别人改变不了我,我又怎么能改变别人呢!”
老子欣然一笑,夸赞道:“对,要顺其自然。祝贺你!你得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