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青春余梦:孙犁散文精选集》孙犁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孙犁(1913年—2002年),原名孙树勋,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于1938年开始使用的笔名。曾担任过《平原杂志》《文艺通讯》等报刊的编辑,1944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和工作,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其荷花一样清新独特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坛广泛的关注。新中国成立后,在《天津日报》工作,历任副刊科副科长、编委、顾问,并任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主席,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协第一至三届理事、作协顾问、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出版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等重要作品。新时期,他的文学创作迎来了第二个高峰,,先后出版了《晚华集》《秀露集》《澹定集》《尺泽集》《远道集》《老荒集》《陋巷集》《无为集》《如云集》《曲终集》十个作品集,并有《孙犁全集》(十一卷)问世。他被公认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其作品开启了中国“诗化小说”的先河。
本书是著名作家孙犁先生的散文精选集,从他历年来所写的散文中选取了近80篇代表性作品,分为四辑:“平原的觉醒”“乡里旧闻”“青春余梦”“文字生涯”,分别为战争年代的纪实与回忆,故里乡亲的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对于文友、战友的怀念等等,所选文章洗尽铅华,文字老辣而优美,充满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识见,同时也有丰富的文化意味。
本书适合阅读与珍藏。
编者精挑细选,每一篇都是精品。
母亲的记忆
母亲生了七个孩子,只养活了我一个。一年,农村闹瘟疫,一个月里,她死了三个孩子。爷爷对母亲说:
“心里想不开,人就会疯了。你出去和人们斗斗纸牌吧!”
后来,母亲就养成了春冬两闲和妇女们斗牌的习惯,并且常对家里人说:
“这是你爷爷吩咐下来的,你们不要管我。”
麦秋两季,母亲为地里的庄稼,像疯了似的劳动。她每天一听见鸡叫就到地里去,帮着收割、打场。每天很晚才回到家里来。她的身上都是土,头发上是柴草。蓝布衣裤,汗湿得泛起一层白碱,她总是撩起褂子的大襟,抹去脸上的汗水。她的口号是:“争秋夺麦!”“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一家人谁也别想偷懒。
我生下来,就没有奶吃。母亲把馍馍晾干了,再粉碎煮成糊喂我。我多病,每逢病了,夜间,母亲总是放一碗清水在窗台上,祷告过往的神灵。母亲对人说:“我这个孩子,是不会孝顺的,因为他是我烧香还愿,从庙里求来的。”
家境小康以后,母亲对于村中的孤苦饥寒,尽力周济,对于过往的人,凡有求于她,无不热心相帮。有两个远村的尼姑,每年麦秋收成后,总到我们家化缘。母亲除给她们很多粮食外,还常留她们食宿。我记得有一个年轻的尼姑,长得眉清目秀。冬天住在我家,她怀揣一个蝈蝈葫芦,夜里叫得很好听,我很想要。第二天清早,母亲告诉她,小尼姑就把蝈蝈送给我了。
抗日战争时,村庄附近,敌人安上了炮楼。一年春天,我从远处回来,不敢到家里去,绕到村边的场院小屋里。母亲听说了,高兴得不知给孩子什么好。家里有一棵月季,父亲养了一春天,刚开了一朵大花,她折下就给我送去了。父亲很心痛,母亲笑着说:“我说为什么这朵花,早也不开,晚也不开,今天忽然开了呢,因为我的儿子回来,它要先给我报个信儿!”
一九五六年,我在天津,得了大病,要到外地去疗养。那时母亲已经八十多岁,当我走出屋来,她站在廊子里,对我说:
“别人病了往家里走,你怎么病了往外走呢!”
这是我同母亲的永诀。我在外养病期间,母亲去世了,享年八十四岁。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青春余梦:孙犁散文精选集》孙犁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