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那年那月》范亮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8 人气:

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那年那月》范亮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范亮,1949年出生,大学文化,政工师。从事公安工作数年后,转业到央企。之后,又被政府机关聘用十载至退休。历任助理、秘书、主任、书记等职务。酷爱文学,长期从事公文写作与理论探索,用手中的笔去思考社会,描绘时代,撰写出多篇有价值的优秀作品。其代表作《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研究》一文被《中国石油报》发表;《论摆脱和适应秘书工作的属性》一文被收编到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一书中,荣获优秀论文二等奖,又载入新华丛书编辑出版的庆祝建国50周年大型文集《光辉的历程》一书中,并荣获三等奖。

【编辑推荐】

该书作者沿着自己成长的历程,以回忆、纪实、叙事和抒情等笔法,为读者再现了50后这一代人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所经历的各个历史沧桑变迁和艰苦卓绝的奋斗风采。作者出生在海岛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小时候父亲就瘫痪在床18年,九口之家全靠国家救济,自己也是靠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才长大成人。参加工作后,从基层公社到上级政府机关,转业到企业,再到政府机关,又到基层乡镇,先后进出了6个单位,每到一处都展现了作者奋斗不息的精神面貌。作者严格遵守着“低调做人,高调干事”的行为准则,像一名过了河界历经风雨不言累的小卒,一直向前,他是这一代人的个体再现。

【名人的书评】

一部50年代生人的心灵成长史

【那年那月的书摘】

腊八粥

小时候,一到冬天总缠着父母问:“还有多少天能过年呀?”父母就会摸着我们的头哄我们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小孩小孩你别闹,过了腊八年就到。”那个时候盼过年,日子是那么地漫长,天天焦急地数着日子,真是让人望眼欲穿。好不容易挨进了腊月门,总会大病一场。父母说:“这是馋年了。”那个时候无医无药,病了,只能挺着。到了晚上咳嗽得重了,整宿不能入睡,只能啃萝卜压压咳。

那时,过年对我们小孩子的诱惑太大了,盼年是盼着能有好嚼咕(好吃的东西)吃,能吃到白菜猪肉豆腐炖粉条、纯黄玉米面饼子,可以换上一件衣服,就是给大哥做一件新衣服,他原来穿的衣服换给老二穿,老二的衣服换给老三穿,依此类推。过年的时候,还不用去拾草捡粪,可以放松地去玩耍,还能分到一盘100头的小鞭,感受到温馨与美妙、喜洋洋的气氛,还能看到大人们的笑脸。当然也盼望着自己快点儿长大,还有一种对未来未知前途的神秘向往。

进了腊月门,筹备过年的大幕就徐徐地拉开了,离朝思暮想的年越来越近了。腊月初七开始,大人们就忙碌着做腊八粥,把豆子、花生仁、大枣全都洗干净了,用水泡起来,地瓜削皮,切成小块。腊月初八一大早,母亲就起炕开始煮腊八粥,把洗好的这些原材料再加上小米、玉米饹子等放到锅里一起煮。

腊八粥亦名“佛粥”,据传说是起源于佛教寺院,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他舍弃王位出家修道,经过六年艰苦修行,于农历十二月初八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的纪念日,

故寺院僧人取香谷和果实以供奉佛祖,名曰“腊八粥”。

还有一种说法。相传过去有一对小两口,好吃懒做,没几年光景便家徒四壁,只好上街乞讨。有一年腊八,天气非常寒冷,小两口没有办法出去乞讨,就在炕缝、地缝里找到一些黄豆、谷米熬粥果腹。小两口黯然泪下,决心改掉懒惰的毛病。后来他们勤劳耕作,过上了富裕生活。从此,每到腊八,两人就煮杂粮粥喝,来警示自己,慢慢演变成一种习俗流传下来。

民间腊月初八熬腊八粥,是明清时腊月里盛行的民俗之一,流传至今。我们兄弟姐妹几个早早地就从炕上爬起来,围着灶台不停地问:“好了吗?好了吗?”母亲说:“别急,待一会儿就好了。”于是我们就咽着口水等待着。在漫长的等待中,忽听母亲说:“好了。”她掀开锅盖,一股香香甜甜的气息扑鼻而来。母亲舀了一碗放到后高桌上,先敬神祭祖。之后,我们赶紧拿起碗筷,迫不及待地喝了起来,感觉那粥香甜软滑,太好喝了。我连喝三大碗,肚皮已经撑得鼓鼓的,还是不舍得放下碗筷。母亲不让再喝了,留下半盆放了起来。据说腊八粥喝剩下了是个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寓意。实际上还不够这一顿喝的。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那年那月》范亮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