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台湾念真情》吴念真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8 人气:

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台湾念真情》吴念真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吴念真1952年,出生于台北县瑞芳镇的九份,那是台湾知名的矿区。1967年,初中毕业,辍学到台北工作,利用工作之余完成高中学业。1976年,开始从事小说创作,并进入辅仁大学夜间部会计系,白天则担任图书馆管理员。1980年,进入中影担任编审,与作家小野一起合作推动台湾新浪潮电影运动。1989年,离开中影担任自由编剧,获奖颇丰。2001年,开始舞台剧创作,成功诠释全民戏剧。现任吴念真企划制作有限公司董事长。

【编辑推荐】

熟悉而淡去的味道,热望却远离的人情。我们逝去的,在那些乡镇角落依然有迹可循。“台湾念真情”是吴念真的第一个电视节目,深受喜爱,重播十余年。在这本细述人间邂逅的“台湾笔记”中,吴念真以独有的朴质幽默语言记录人间群像。这些都是他电影和小说的现实来源,书中部分篇章更被选入台湾中学语文教材。《台湾念真情》故事中的主角都是台湾最质朴的平民百姓。他们对传统的坚持、对美德的理解,体现了台湾最本初的生命力所在,也能让大陆读者更加真切地看到那些与我们渐行渐远的生活方式,理解台湾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在哪里。

【名人的书评】

《台湾念真情》中记录的小人物故事,印证了“台湾*美的风景是人”的说法,体现了中华民族*淳朴的民风,能唤起人们对民族美德的回忆和向往。吴念真总在书中提起的“寻找台湾生命力来源”,也是指一个民族去追忆它曾经美好,现在已经失去的精神生命力。故事中的主角都各有各的困顿和难处,一如吴念真电影作品《恋恋风尘》和文学作品《这些人,那些事》中的主角们,但他们也有他们的生命哲学和尊严,渺小但自得其乐,都有值得骄傲的东西来支撑,所有这些,都会给读者安心的力量。

★超值推荐:底价疯抢民国百位名家经典作品

★五星推荐:*美古诗词系列(白落梅清雅之作,俞平伯经典点评,唐诗宋词名家点评五星超值版)

【台湾念真情的书摘】

新版序这真的是一本老书了,发行到现在已经将近十五个年头。十五年回头望,既短又长。短的是消逝的时光,十五年一回头,常觉得似乎只是不经意的一瞬间。而长的却是记忆,人来人去,世事变迁,一件一件回想起来无一不是漫长的起落跌宕,且伴随着悲欢交集的过程,当然还不包括那些显然已被时间消磨到无法辨认,甚或早已遗忘的部分。或许恐惧老是被回忆纠缠,而无法专注于眼前的人和事,因此自己对所做过的事、写过的文字通常蓄意遗忘,当然更不留下任何相关的“痕迹”,不过《台湾念真情》无论是节目本身或者这本文字记录十多年来却始终“阴魂不散”般地伴随身边,或不断地被提起。我想原因之一是这个做了三年半的节目后来又回放两次,前前后后在电视上停留了将近十年之久,还有,部分文字甚至一度还成了初中语文课本的一部分,“祸延后代”。记得几年前,有一个朋友带了他儿子的语文课本要我签名,不过里头所附的一张纸条倒是稍稍安慰了我,他说:念真杯杯,谢谢你写的这一篇,要背的注释很少,而且考试也不太考!另一位更妙,有一天她妈妈要来找我,她也想一起来,理由是:我想看看国文课本里少数还活着的作者。说起这些意外的缘分,不能不提到几个人,第一个是当初TVBS的董事长邱复生先生,他应该算是这个节目的催生者。不过节目会做成也是一种意外,邱复生是出名的“思绪跳跃”的人,今天想到的idea明天可能就被自己否定,昨天兴致勃勃想做的事说不定今天醒来就遗忘,认识他到现在说过要一起做的事起码超过一百种,但做成的唯独这一件。事情会成的主要原因是他把这节目的构想直接交代给一个最善于死缠烂打的制作人,让她押着我照章行事,这制作人叫侯文燕。当年TVBS初创,草莽气息浓烈,整个台里弥漫着年轻的动力,拥挤而杂乱的节目部办公室和剪接室好像二十四小时都不关灯,记得四周年台庆的时候他们要我上台致词,我说:“TVBS的特色是女生当男生用,男生当畜生用,畜生……当总经理和董事长用!”台下一片欢呼,连邱复生自己都笑得合不拢嘴。念真情小组不用说肯定是最累的一群,四组人,一组正在拍,一组在剪接,一组在录像,另一组则在准备数据、联络拍摄对象,就这样不停地周而复始、上山下海,三年半下来平均每个人都累积一百天以上的假却找不到时间休。“四组人”听起来好像很“军容壮盛”,但其实就只是这几个人:三台(陈忠治)、慧君、长钰、文莉和嘉慧。一定要提到他们的原因是,书里的文字有极大的部分其实是根据他们写给我的文字稿或拍摄笔记所衍生出来的。出书则是老友陈雨航的决定。记得节目播出没多久他就来找我,说想把那些旁白结集成书,我说:“电视都已经播过的东西,谁还看文字?”之后就把这个建议置之度外,没想到他却要编辑和制作小组直接联系,把一页一页的旁白稿逐一变成书稿的形式,等累积到足够的字数之后就把书稿放到我面前,说:“够一本书了,你要不要修一修?不修我就找人来修,但我知道别人修的你一定不满意,所以……”于是就有了这本书。不知道说过多少次,这辈子很多事都是在类似的“瞬间因缘”里决定、进行,然后却意外地成为一生中重要的转捩或难忘的回忆。三年半的节目走过许多地方,见过许多人,十几年后的现在很多地方都已改变了(有些甚至在“九?二一”大地震之后失去踪影),许多人也都不在了。当年曾经说这些文字是“……每一次的人间邂逅之后的一份笔记,说的是当下的体会与心情,希望与失望、欢欣与忧伤”,十几年后重读这些滋味依然存在,但更多的是对那些地方、那些人的眷恋和感激—因为有他们所以才会有这些文字,才会让我觉得那段时间的人生至少没有空白,至少还有迹可寻。那些地方,那些人……感激不尽。

温暖沿街卖的面茶老人冲面茶的绝技—要稳、要准、要狠。当然,如果你自认技术很好的话,也可以学阿公或阿伯,把水壶提得很高很高往下冲,不过,要小心别烫着了……在一次出外景的工作中,遇到一位卖面茶的阿伯。也许因为太久没看见这种生意吧!那种“遇见记忆”的意外惊喜,让我当下就直接跟那位阿伯说,我们想请他当我们节目的男主角。面茶阿伯原本有一点害羞,不过经不起我们的死缠烂打只好答应了。问阿伯住在哪里,阿伯说他不识字,也从来不记地址,他告诉我们他住在“台北市太原路双连市场那边,一个变电所旁边有一条巷子里面……!@#$……”反正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地址。外景当天,地方其实不难找,只是面茶阿伯昨天晚上到凌晨两点多才回来,此刻还睡梦方酣。阿伯住的老房子让人家印象深刻。这栋老房子里一共住了二十几户人家,都是从外地上来台北讨生活的分租户。当中除了阿伯之外,还有一位八十二岁的阿公也在卖面茶。“这里房子虽然旧,而且环境也不好,但是大家住久了也有感情,就不会在乎那么多了……”也住在这里的美玉阿姨告诉我们。美玉阿姨原本在高雄做房屋翻修生意,但是一个女人家在都是男人的商场里做生意着实不容易,而且常常被人家骗,美玉阿姨一气之下干脆收手,把所有东西卖掉,买下一间房子,然后上来台北另谋生路。她看报纸找工作,看到理容院在找人洗毛巾,于是阿姨就去做了。从那时候一个月七千块开始做到现在两万八。住在这里的每一个人,或者在都市边缘地带生活的更多人,也许都和美玉阿姨一样,各自有着一段充满辛酸和些许传奇意味的故事吧!说着说着,我们的两个男主角—卖面茶的阿伯和阿公终于起床了。卖面茶的阿伯和阿公因为都是晚上十一二点才回来休息,所以大都睡到中午才起床,下午一两点再出门做生意。出门之前得先烧一大堆开水,将面茶粉、太白粉、泡饼、糖等所有材料准备好,然后再准备上路。阿公和阿伯两个人都是宜兰人。阿公最早住在宜兰的山上,六七岁的时候就跟着父母一起在山上做伐木锯木的工作。当时是日据时代,要上学必须走下山,路途非常遥远,而且那个年代家里也无法负担学费,所以阿公和阿伯一样都不识字。二十五岁时阿公搬下山来住在宜兰二城,继续从事伐木的工作,一直到五十五岁那年,木材生意不好做老板维持不下去为止。顿时失业的阿公于是上来台北跟着阿伯学卖面茶。阿公只跟着阿伯卖了一天,第二天就单枪匹马上街做生意了。一直到现在,算算已经卖了二十多年。阿公语带感慨地回想以前卖面茶的日子。以前有专门批发面茶的工厂,只要跟它买面茶,老板就会提供推车、水壶跟所有的生财工具,住也住在公司宿舍,只要负担吃饭钱就可以了。当年生意鼎盛的时候,面茶厂有二三十辆的面茶车,大本营就在以前的双连火车站旁边。后来,铁路拆了,吃面茶的人也少了,批发工厂结束营业,原来的一群人退休的退休,改行的改行,现在只剩下阿伯和阿公还在卖。现在阿公的推车,是当时面茶工厂老板结束生意的时候,他用一千块大洋顶过来的,虽然旧,但是拉起来还是很顺手。不过问题比较大的是冲面茶的茶壶,因为在台北市补白铁的店实在难找,所以他提回去宜兰补过好几次。开水开了,阿伯跟阿公准备出去做生意了。他们一出门做生意,就要一直到半夜才回来。除了便当之外,他们还会带上一大包衣服。我们傻傻地问,带这么多衣服做什么?阿伯只是笑着说,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果然,入夜之后,气温骤降,阿伯一件一件穿,我们是一次一次抖,还不时听见阿伯有点开玩笑地说:“三月初,冷死你们这些少年家,留甘蔗头节多不蚀本……”回到正题,卖面茶首先要有耐力。阿伯还有阿公每天推着车子到处走到处卖,没有固定的地点。他们常去社子的葫芦墩,西门町、艋舺也都走过。有一次阿伯走到东门迷路了,又搞错方向,糊里糊涂地一路走到三张犁。最后还是问出租车司机才找到回家的路,那天回到家时都已经凌晨三点了。阿公说,在台北卖面茶的人大部分都是宜兰人,因为宜兰人最能吃苦。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不过,八十二岁的阿公拉起车来还真是健步如飞。卖面茶靠的是耐力,还有功力。耐力是要走很远的路,功力则是冲泡面茶的技巧。当初看到阿伯的时候,就对他那一手冲面茶的功夫感到瞠目结舌。阿伯自己也很自豪地说,冲面茶就是要稳、要准、要狠。“稳”指的是水壶要提稳,一定要倒到茶碗里面,而且不能烫到手。“狠”就是要将开水狠狠地冲下去,这样面茶才会起泡、才会香。阿伯说得头头是道,当我们拍摄的时候,阿伯十分臭屁地将水壶提得老高,不小心冲到手,还硬撑出一脸得意的笑,倒是把路边买面茶的小姐吓了一大跳。除了面茶粉之外,行家都会配着面茶吃泡饼。这种太白粉泡饼,有人叫它膨饼,也有人叫它酥饼,名称不一而足。泡饼加上牛奶冲开之后,饼被泡到半软半酥时口感最佳,而且太白粉还具备清心退火的绝佳功效。不过太白粉的选料还有冲泡技术又是一门学问。“很多人吃过我的泡饼之后,回家自己如法炮制。可是我跟你讲,吃起来绝对不一样!”阿伯臭屁地说。“重要的是太白粉,日本太白粉比较好。好一点的泡起来比较容易化开;差一点的泡起来就比较化不开,不太会凝固,泡起来比较烂。”经不起我们的苦苦纠缠,阿伯还是跟我们透露了他做泡饼的独门绝学。除了要用好一点的太白粉之外,冲的水一定要很滚才可以。当然,如果你自认技术很好的话,也可以学阿公或阿伯,把水壶提得很高很高往下冲,不过,要小心别烫着了……阿伯卖面茶已经三十多年了,早已练就一身好手艺,冲面茶粉的手势以及拌太白粉的技巧都是他引以为傲的绝活。做生意的时候经常有人把他的摊子当做难得一见的表演,甚至拿着相机猛按快门。傍晚,阿伯把自己带来的便当温热一下,就在路边解决晚饭。而阿公因为年纪大了比较容易累吧,会提早回家吃晚饭,有时候吃过饭晚上会再出门做生意。阿公说,八十二岁了,真的是老了!有时候比较容易累,特别在寒冷的冬天,备感吃力。而且最近常常想家,想家里的老牵手和小孙子。有时候做个两三天,就回去宜兰住个四五天再回来做生意。阿公说,其实并不是不卖面茶日子就不能过,只是闲不下来而已。不过,既然时候到了,干脆退休回乡下享享清福吧!我们跟阿公商量,退休之后,那只水壶可不可以卖给我们当古董?阿公开心地说:“已经太晚了,因为已经被别人订走了,而且连车子都一起订了。对方开价一万多块,是当初买来的好几倍!”“而且,买去的人不是要当古董,而是要继续卖面茶呢!”这似乎是阿公最开心的部分。听见阿公这么说,我们心里似乎感到安慰了一些。至少,在未来的几年,在这个城市最深的夜里,我们仍然能听见那熟悉而温暖的呼唤。……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台湾念真情》吴念真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