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像星光一样浅唱》安建功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安建功,河南平顶山人,著有散文集《心中那片沃土》,诗集《我是一只小鸟》,电影剧本《杨春的站台》《拯救》,小说集《门》。中国煤矿作家协会理事、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任平顶山青年文学学会会长,《开拓》杂志主编。
本书共分为亲情絮语、生活感悟、文学杂谈、人物印象、人间大爱、零星游记、青涩游记和诗意人生八辑。
作者通过笔墨回忆着多年来所走过的路,其中有辛酸的泪水,也有成功的喜悦,但它同时也令人懂得:只要相信生活并勇敢地为之奋斗,总有一天会得到你所期待的一切。
安建功的文字中或多或少总带着些催人奋进的东西,像夜空中细碎闪耀的星光,不若日光般灼目,却也能在一片深沉墨蓝中温暖旅人的心。
如作者自己所言“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他愿凭借着文字的微光与内心深处的善意,只为光明而歌,为正义吟唱,照亮着城市霓虹灯所延伸不到的阴影处。
*辑·亲情絮语·奶奶
我的奶奶高玉花曾经是百里矿区为数不多的百岁老人,去世时104周岁。写下这篇文章并非仅仅为了缅怀一位慈祥善良的百岁老人,更重要的是想让人们从这位多家报纸整版报道过的百岁老人身上汲取一些精神财富和养生之道。
奶奶一生养育了三男三女六个孩子,从幼年到中年,她人生的大部分岁月都在艰苦的环境中度过。在那缺衣少食、度日如年的艰难岁月里,长年累月超负荷的田间劳作、异常沉重的家庭负担成为她生活的全部内容。奶奶聪明能干,在繁重的农活面前她是行家里手,应对家庭事务她更是得心应手,特别是在100岁高龄且行走不便的情况下也毫不示弱,顽强地与病魔抗争,以惊人的毅力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尽量减轻儿女们的负担,直至乐观地走到生命的尽头。
奶奶是这个世界上待我*亲的人,在某种程度上我对她的感情超过了对父母的感情。小时候,我跟着奶奶在开封大姑家住,一住就是大半年,儿时*清晰的记忆就是六十六岁的奶奶带着两岁多的我挤火车去大姑家的情景。火车站人多,上车的时候把我挤得上不来气,“火车头”帽都挤掉了,一个劲地哭着喊奶奶,奶奶也哭着求身边的人:“别挤了,别挤了,挤着俺孙子了,求求你们了!”为了给我捡掉在地上的帽子,奶奶的手让人给踩得血流不止。由于太淘气,我小时候常挨打,基本上算是一天挨打三次那种。每次挨打,奶奶都是我*的保护伞。无论是对是错,奶奶总是护着我。儿时*幸福的事情就是每次奶奶从开封大姑家回来,一进屋打开包袱,给我摸出带着体温的蚂虾糖,然后小声说:“待在屋里吃,别让他们看到了。”
儿时*痛苦的记忆就是无缘无故被比自己小三岁的弟弟打。因为母亲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是兄弟俩打架,无论什么原因都是哥哥不对,必须是哥哥让着弟弟。这无疑像是给了弟弟一把保护伞,更为弟弟长了胆。一次,鸡笼里鸡子下了蛋,我赶忙上前拿着带温度的鸡蛋暖暖眼(据老辈人说刚下的鸡蛋暖眼可以明目)。弟弟看见了,二话不说拿起一块砖头把我的额头砸得流了血。我捂着头问他为什么用砖头砸我,弟弟说:“我高兴,就是看你不顺眼。”我说:“妈妈回来我告你的状。”弟弟却不屑一顾地说:“随便告状,看谁挨打!”没想到母亲回来后果真二话没说,按住仍在顺头流血的我拼命地打个不停。奶奶知道后心疼得直哭,搂着我一个劲地骂着为我出气:“龟孙,螃头孙,狼心狗肺。”每次看到额头上深深的伤疤,总能想起奶奶那慈祥的面容,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一生坎坷、贫苦农民家庭出身的奶奶14岁就到安家当了童养媳,不久丈夫就被抓了壮丁,一去就是好几年。40岁时,爷爷又丢下6个儿女撒手西去,那年父亲才11个月大,二伯父年仅6岁。从此,她便和32岁就熬了寡的婆婆用瘦弱的双肩撑起了这个破碎的家。我苦命的父亲打生下来就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更没有得到过点滴父爱,只能靠吃大嫂的奶讨个活命(父亲出生时奶奶已经46岁,且长期在别人家当奶娘,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因此父亲终生都称自己的大嫂为“嫂娘”,而我们兄弟俩也都称她为“大妈”。即使这样,婆媳两个寡妇并没有逃避苦难和不幸,而是齐心协力与命运抗争。为了拉扯6个儿女,奶奶和婆婆一样,也熬了半个多世纪的寡,却为儿孙们撑起了一片艳阳天。在那苦难的日子里,婆媳二人白天在庄稼地里劳作,夜晚在煤油灯下纺纱织布,供一家人吃穿。遇到灾荒年份,家里的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她们就拉着孩子们靠卖红薯和要饭度日,实在没办法了,就去别人家做奶娘换些钱粮贴补家用。后来,看着满堂的儿孙奶奶常自豪地说,是她们两个寡妇守着爷爷这颗“独苗”才熬到如今的上百口人。长辈们都说奶奶的一生太苦了,世上有三分苦她却吃了十分,世上有十分甜她却只尝到了三分。
奶奶一直过着十分简朴的生活。生活条件差时,她基本上是弄到什么口粮就吃什么,五谷杂粮是主食,白菜萝卜是主菜。后来生活条件好了,吃个鸡蛋、烙个油馍、包顿饺子就算奢侈了。无论在哪个儿女家,她从来没有挑过食,一生*爱吃的也只是薄荷糖。但乐善好施的她每次遇到讨饭的,即使自己勒紧裤腰带也要接济别人。为此,她常叮嘱儿孙们:“自己吃了填坑,人家吃了留名。”在奶奶100周岁的生日宴会上,她还语重心长地叮嘱晚辈:“过日子,男人就像耙儿,女人就像笼儿,不怕那耙儿没齿儿,就怕那笼儿没底儿。”多少年过去了,儿媳孙媳们都不曾忘记她这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并身体力行着她的谆谆教导。奶奶含辛茹苦一辈子,却从没连累过孩子们。直到去世前的几个月,她生活上还基本能够自理,即使是去世的当晚,也不肯在床上大小便。
奶奶的一生乐观向上,即使在*困难的时候也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并以此激励着子女们奋发向上。豁达的性格和宽阔的胸襟是她长寿的重要原因。在整整一个世纪的生命历程中,她从来没有与别人红过脸。每天都乐观地对待生活且小戏不断,空暇之时,她不厌其烦地给儿孙们念《诗经》。对此,《平顶山日报》《平顶山晚报》2004年10月30日以《好日子天天唱着过》做过整版报道,《大河报》2004年11月8日进行了转载,《平顶山矿工报》2007年6月23日又以《百岁老人的和谐家庭》为题做了大篇幅报道。
一生识字不多的奶奶,却教会了儿孙们许多做人的大智慧、大道理。无论是她为儿孙们唱的《穆桂英挂帅》,念的《行孝经》,还是讲述的“七郎八虎精忠报国”,每一段故事里都渗透着人生哲学,让儿孙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启发与感悟。
她慈爱、平等地对待这个大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真诚又充满智慧地维护着每个小家庭的安宁与幸福。家里出现矛盾与纠纷、误解与委屈时,她总会找出种种理由为别人开脱。正是在奶奶这种深明大义的胸怀和善良宽容的品德感召下,我们每个家庭都美满和睦,每个人都能够与周围的人真诚相处。
奶奶守寡半个多世纪,丝毫没有在意个人的荣辱和得失,却把全部的爱毫不吝啬地给了儿孙,她对五个孙子都有着“亲娘”般带养的经历。无论在哪个儿女家生活,她的几个孙子总是如影随形。直到弥留之际,她还一遍又一遍地念着儿孙们的名字,一个劲地说:怎么还不够?怎么还不够?奶奶病危后身体浮肿,常常疼得满头大汗,然而为了让照顾她的亲人多休息一会儿,她总会强忍疼痛,坚强地把呻吟声放到*。为了多见见我们这些晚辈,让我们少一些遗憾,奶奶每天都在病床上坚强地挺着,硬是不吃不喝苦苦撑了一个多星期,终于等来了远在广州、平顶山、许昌、北京、漯河的五个孙子和五个孙女,才安心地合上了双眼。
就在临终前,她还一个劲地擦拭着肿得只剩下一条缝隙的眼睛,不停地重复着一句话:“我得再一个个看看,我就是舍不下。”然后紧紧抓住儿孙们的手哭着说:“我知道你们亲我,我也亲你们,可我就是挂不住你们了,你们看这可怎么办?”儿孙们面对这样一个难题都失声痛哭。
奶奶离世前将所有的儿孙叫于床前,说了句堪比哲学家和教育家的话:“我活了一百多岁就总结了一句话,你们可都要记着,孩子们千万不要娇生惯养,亲得很,他们将来不孝顺。”说完这句话,奶奶再也没有留下只言片语。那天晚上,熬了多天的我实在太累了,总以为奶奶还能挺过那个夜晚便和衣睡了。
奶奶是第二天凌晨两点四十分走的,是长辈们惊天动地的哭声把我惊醒的。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识到,这个世界上*疼我的人就这样离我远去了。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按照二伯父的嘱托,我连夜给奶奶写了一篇长达五千字的悼词,几乎是每写一句就抹一把泪,第二天早上,书桌上用来擦拭眼泪的毛巾竟能拧出水来。奶奶出殡那天,当着全村人的面我念了这份总共九页的悼词。刚念完*页,全家族一百六十多口人便“齐刷刷”跪将下来,念完第二页,所有亲朋好友都哭成了泪人……
奶奶用一生的心血成全着这个大家庭每个人的心愿,却很少有人知道她毕生的两个心愿,那还是她老人家走后母亲无意中透露的。*个是,过了一辈子苦日子的她,梦想着有一天也能像以前自己侍候的大家闺秀那样戴戴金镏子(金戒指);第二个是,她老人家希望自己死后不要火化。为此,上了年纪后她常常跟晚辈们念叨:“人受了一辈子的罪,再火烧火燎的那该有多疼!”为了给她提心气神儿,儿孙们借此常常劝说道:“国家有政策,只要能活到100岁就可以不火化了。”可她老人家*后活到了104岁,还是没能免去火化。后来我仔细回想了一下,晚辈们都没能实现她老人家的这两个愿望。前一个是因为当时的家庭条件很有限,后一个是因为国家政策不允许。后来,我无数次在奶奶的坟前责骂自己太无能:生不能养老尽孝,殁不能了其心愿,疼这般孙子何用?!
奶奶的离世给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每个成员都带来了无限的悲痛。奶奶那往日充满欢笑的小屋里,她的拐杖、她的衣物、她舍不得扔掉的瓶瓶罐罐依旧如昨,其中却独少奶奶那慈祥熟悉的身影。我们悠悠寸草之心,再难报您这三春暖晖。奶奶,如有来生,我们仍希望做您的孩子,拥有您太阳般的疼爱。
死生之大,让人如此无力。阴阳两隔,才想到共同度过的日子。更让人难过的是,父亲的兄弟姐妹们大都过了古稀之年,还有双目失明年过八旬的大伯,他们还要承受如此巨大的哀痛。奶奶,千言万语道不尽您对我们的恩情,万语千言诉不完我们对您的依恋。敬爱的奶奶、慈祥的奶奶,我们会永远记住您的音容笑貌,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您美好的品格让儿孙们一生都受用不尽!
“花开多风雨,人生惜别离。”我们悼念奶奶就是要继承奶奶勤劳、坚强、与人为善的美德,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不辜负奶奶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愿奶奶地下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