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士兵花名册》陈灿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8 人气:

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士兵花名册》陈灿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陈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参加祖国西南边境自卫防御作战。原杭州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陈灿抒情诗选》《抚摸远去的声音》,长篇报告文学《硬骨男儿》等。作品选入《战地诗抄》《老山战士诗选》《浙江诗坛五十年》《浙大诗选》等。曾获《诗刊》社举办的全国诗歌奖,《人民文学》举办的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编辑推荐】

这本诗集是诗人陈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的献礼之作,也是诗人向他血洒边陲的战友们的英雄挽歌。陈灿是一位参加过老山作战的老兵,曾在硝烟弥漫的猫耳洞里,在负伤后躺在野战医院的病床上坚持诗歌创作,被誉为“战士诗人”。这本诗集,是诗人对自己那段刻骨铭心的血性往事的含泪回眸。

《士兵花名册》收录了作者近年的新作,从《开往前线的列车》到《出征酒》,从战后一个失去双脚在街边摆地摊的《街边一位修鞋的老兵》,再到《你吻过我的额》中一个女兵对敢死队员冲锋陷阵前“仓促一吻”的追忆……深刻表达了诗人对战友、烈士及后人的惦念。正为诗人所说,“我写诗不是为了把文字分行,而是为了将走远的人一个一个拉近。”

【名人的书评】

陈灿是以军旅诗步入诗坛的。他为人低调、忠厚,工作认真负责。虽然经历过不同的工作岗位,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一直在探索生命的价值和生命的本质,能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用诗歌表达。他的诗歌充满着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反映了作为一个作家、诗人崇高使命和强烈的责任感。读了他的诗给人以催人奋进、奋发向上的一种力量。我们需要这样反映我们伟大时代、塑造美好心灵的优秀诗篇。

金炳华(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中国作协原党组书记、副主席)

这是献给出生入死战友“诗的花环”。----李存葆(著名作家,原中国作协副主席,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

这是一个英雄战士诗人,在生与死的前沿,用血与火冶炼的诗情,用战士的青春热血和着炮火硝烟,对祖国和人民写下的忠诚誓言,是血与火凝成的诗行。

李瑛(著名诗人、原总政文化部部长)

同是用文字表达铁血豪情,一个暗自在胸脯上贴胸毛的人,和一个真正敞开胸膛准备上战场的人,是有本质区别的。换句话说,在陈灿的战争诗里的“诗”和“人”,已经血肉模糊地纠缠在一起,融合在一起,“人”是“诗”的魂魄,“诗”是“人”流淌在如火如荼文字中的血液、心跳和呼吸。你如果有心去亲近这些文字,抚摸这些文字,你会发现它的字字句句都是滚烫的,灼热的。捧玫瑰而低吟,握刀剑而狂歌。用诗歌的力量完成对自身的救赎,这是陈灿以令人心惊和心颤的毅力创造的生命奇迹。结合他这些真实的遭遇去读他的诗,细心品味他隐去鲜血、泪滴和呻吟的每行文字,你只能从心里发出赞叹:陈灿战胜伤残,重新站起来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化蛹成蝶的过程。而且,这么多年来,他依然时时用诗歌提醒着自己的脚步,用诗歌清洁干净着自己的灵魂,这样的人生过程本身就是一首韵味深长的诗。

刘立云(著名诗人、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解放军文艺原主编)

陈灿坚守在战场与日常机械生活的两个高地上,用他独特的视角与思维方式,进行诗歌创作。读他的诗常会产生一种惊惧、震憾之后的惊讶与感动。他的诗中常常用“同时间异空间”、“同空间异时间”的思维表达方式,这种极度时空转换对移,产生强烈的阅读冲击力。这是真正懂得诗的人写出的诗。他是个早慧的诗人。有的早慧诗人开端即顶点或终点。但陈灿不是,他虽然也一度沉默很久,从他的新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是沉默在对诗歌的探索中。从他的诗歌创作中对从生活化到虚拟化、再到特殊的思维表达方式这三点的把握看,可以说,陈灿一直走在不断走向成熟诗人的康庄大道上,这样的诗人在我们浙江出现应该是值得骄傲的。

骆寒超(著名诗歌评论家,浙江大学中文系原主任、文学教授)

【士兵花名册的书摘】

李存葆

友人转来一位参加过西南那场战事的诗人所创作的一部诗集《士兵花名册》。我知道,在国人的眼里,我是一个小说家。其实,中国是诗的国度,不用说识文断字的人,就是连自己名字可能都写不出来的人,嘴巴里也会吐出几句“顺口溜”。而那些所谓的“顺口溜”,也像牙牙学语的小儿嘴里背诵“鹅鹅鹅”一样,再

正常不过了。一直以来人们公认“诗书画”是一家,从这个角度上讲,作为汉语,小说能写出诗意,影视能达到真正的诗意的效果,包括人的日常生活能活出“诗意”来,那都是*境界了。换句话说,“诗意”就是中国文化*的审美意趣了!

但是,说句实话,由于种种原因,我平时接触新诗还是有限的。

看了“战士诗人”陈灿的诗,还是给我带来一些意外的收获。那就是作为一个部队文艺工作者,我为部队培养出这样一位战友而感到高兴。这不仅是因我们都喜爱文学,更为重要的是,他现在已经脱下了军装,但依然保持着军人的情怀,而且笔下始终书写反映军旅生活的作品,一直为军队、为战友倾注着他的情感。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我们都有着共同的对那场战争的情感注入。所以,正如陈灿自己所讲的,他虽脱下了军装,但他脱不下军人的情结……这些,都是我愿意为《士兵花名册》说几句话的理由。据说他们到前线在临上阵地前,看的是根据我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改编的电影,许多战友哭得稀里哗啦。这一点我能理解。这不是我们的战士不够坚强,实际上,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在参战前就已经看过这部电影或小说了。但作为一般的观众和即将奔赴战场的士兵看这部作品,那种感受是大不一样的。所以,虽然自古以来写战争的诗篇有许多,而在众多关于战争体裁的诗篇中,真正出自参过战、又是写战争诗的诗人的作品并不多,尤其是在和平时期。在这篇文字里,本来我不想也不能对他的诗句作过多的主观评价,但当读了《一个士兵留下什么》《这样一群人》《出征酒》《出征的人》,还有《士兵花名册》《搬运遗体》《一块头盖骨》等诗作时,给人所带来的视觉与情感冲击,是我始料不及的,仿佛一个新兵初入阵地便被枪林弹雨铺天盖地劈头盖脸《落下来落下来》……我觉得,这是迄今为止在我对新诗有限的阅读中,我所能读到的一个参加过战争的士兵所创作的关于那场战事的*让人怦然心动的一部诗集。读他的作品,没有当今诗坛存在的浮华与虚假。更可贵的是,从他前后跨度三十余年的诗作中,几乎每一首都饱含着一个军人的至深大爱、家国情怀,即使为数不多的抒发个人情感的小诗,也写得如此鲜活、激情饱满、令人震撼。抛开他出色的诗才,这都是一个真正经历过血与火考验过的战士,对国家、对亲人、对生活、对美的独特心领与神悟。这也是一部参战士兵的个人心灵史。每一行诗句中都能够读出诗人饱醮着激情、热血与大爱的大气抒怀,你仿佛看到诗人手中握着的不是笔,而是把自己的灵魂捧在手上,那纸上游动的文字,仿佛是一个个“碎了的名字”,真得被诗人喊了起来,在诗句中闪动着惊异的目光,似在追问,又充满渴望、期待与感激。

但凡有过从军经历的人,一生中都或多或少留存着军人的印记。而作为一个参过战的老兵,在他的生命中,这一种经历应该是更加刻骨铭心。正如诗人自己所说,曾经穿过几十年军装,现在脱下军装十几年,但军人的情结无法随着军装一同脱下,“感情里始终有一颗上了膛的子弹”。诗人怀着对国家的赤子之心,对军队的血肉情缘,对战友的一往情深,对故土的至深爱恋,都用诗歌的方式表达出了无限敬意。如果说,我那部作品是我当年作为小说家,用小说的形式献给那些牺牲战友的花环;那么,我认为陈灿这部诗集《士兵花名册》,是继小说、影视等文学形式之后,一位亲历过战争的“战士诗人”,献给他一同出生入死的战友一份诗的花环。

是为序。

(李存葆,著名作家,曾任中国作协副主席,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少将军衔,著有《高山下的花环》《山中,那十九座坟茔》《大河遗梦》等)

一个士兵留下什么

不应该埋怨一个死去的士兵

什么也没有留下

阳光活着

风还在动

日子界碑一样站稳了脚跟

201411

开往前线的火车

火车启动了

开往前线的火车

告别驻地

我们向车窗外挥手

车窗外是我们的亲人

又都不是我们的亲人

我们一个也不认识

我们向一个意境挥手

大笑狂呼呐喊着再见

我们说再见时很自豪

他们说再见时却流下了眼泪

仿佛再也无法相见

这时我们的声音才慢慢低下来

低到只有我们自己才听得到

低到一滴泪落下都能听清

低到列车铁轨猛烈挣扎吼叫

也无法掩盖那些声音

201407

落下来落下来

一发炮弹呼啸而至

铺天盖地

钢铁的声音落下来

山体撕裂的声音落下来

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

精准地算计

在一瞬间

落了下来

昨天落下来

今天落下来

苦难落下来

死亡落下来

墓碑落下来

一首诗落下来

落下来吧

我唯有张开怀抱

来迎接

声音的石头

声音的钢铁

我唯有用青涩的目光

没有恋爱过的心跳

没有抚摸过月光的手

去迎接

落下来的战争

落下来的命运

落下来的黑暗

落下来

就是让根重新找回大地

落下来

就是犁铧给田园翻身

落下来

就是结束

就是开始

就是上升

落下来

战争的一片羽毛飘向天迹线

清晰留下一道五线谱

钢铁砸碎骨头发出琴裂之声

这头颅的道具

这眼球的道具

这手指的道具

这胳膊的道具

这断腿的道具

这残趾的道具

还有你已找不到的我的心脏

7

士兵花名册

还有我已放下的青春梦想

此刻都落在战场的大舞台

我放下梦想不是我没有渴望

你找不到我的心脏不是我没有心脏

它曾经多么有力地搏动着呵!

在这里我已一无所有

在这里我已倾其所有

全部为了迎接你

一切,戛然而止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士兵花名册》陈灿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