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文学馆·小说林—葵花向阳》尹群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尹群,本名尹百成,黑龙江青冈县人,1960年出生。在《岁月》《北方文学》《广州文艺》《当代小说》《鸭绿江》等多家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近百万字。中篇小说《天天向上》被《小说选刊》转载。黑龙江作协会员。
收在这本集子里共25个短篇和两部中篇。这些作品差不多都有着发黄的底色,像一张张老照片,把你带回到旧日的乡村时光。中篇《天天向上》被《小说选刊》2010第11期转载。小说写了一个小学民办老师含辛茹苦的一生,带着血与泪的底层叙事,平凡中闪烁着人性的光芒。短篇《冬月》,写农村女孩采芹结婚前,尽管煤油灯旁的她只能用一个脸盆洗澡,但却是那样洗礼般的神圣;《白腿》写学生时代的张光明无论怎么追葛菊,都是枉费心机,可是二十年后,当他作为一个成功人士回乡的时候,却轻而易举地圆了青春期的梦;《杀马》写的是包队干部老梁要吃马肉,逼着地主成分的爷爷去杀他心爱的马的故事……
序
李敬泽
“中国书籍文学馆”,这听上去像一个场所,在我的想象中,这个场所向所有爱书、爱文学的人开放,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都可以在这里无所顾忌地读书——“文革”时有一论断叫做“读书无用论”,说的是,上学读书皆于人生无益,有那工夫不如做工种地闹革命,这当然是坑死人的谬论。但说到读文学书,我也是主张“读书无用”的,读一本小说、一本诗,肯定是无法经世致用,若先存了一个要有用的心思,那不如不读,免得耽误了自己工夫,还把人家好好的小说、诗给读歪了。怀无用之心,方能读出文学之真趣,文学并不应许任何可以落实的利益,它所能予人的,不过是此心的宽敞、丰富。
实则,“中国书籍文学馆”并非一个场所,它是一套中国当代文学、当代小说的大型丛书。按照规划,这套丛书将主要收录当代名家和一批不那么著名,但颇具实力的作家的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和散文集等。“中国书籍文学馆”收入这批名家和实力作家的作品,就好比一座厅堂架起四梁八柱,这套丛书因此有了规模气象。
现在要说的是“中国书籍文学馆”这批实力派作家,这些人我大多熟悉,有的还是多年朋友。从前他们是各不相干的人,现在,“中国书籍文学馆”把他们放在一起,看到这个名单我忽然觉得,放在一起是有道理的,而且这道理中也显出了编者的眼光和见识。
当代文学,特别是纯文学的传播生态,大抵集中在两端:一端是赫赫有名的名家,十几人而已;另一端则是“新锐”青年。评论界和媒体对这两端都有热情,很舍得言辞和篇幅。而两端之间就颇为寂寞,一批作家不青年了,离庞然大物也还有距离,他们写了很多年,还在继续写下去,处在*难将息的文学中年,他们未能充分地进入公众视野。
但此中确有高手。如果一个作家在青年时期未能引起注意,那么原因大抵有这么几条:
一、他确实没有才华。
二、他的才华需要较长时间凝聚成形,他真正重要的作品尚待写出。
三、他的才华还没有被充分领会。
四、他的运气不佳,或者,由于种种原因,他的写作生涯不够专注不够持续,以至于我们未能看见他、记住他。
也许还能列出几条,仅就这几条而言,除了*条令人无话可说之外,其他三条都使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对这些作家深怀期待。实际上,中国当代文学的丰富性、可能性和创造契机,相当程度上就沉着地蕴藏在这些作家的笔下。
这里的每一位作者都是值得关注、值得期待的。“中国书籍文学馆”收录展示这样一批作家,正体现了这套丛书的特色——它可能真的构成一个场所,在这个场所中,我们不仅鉴赏当代文学中那些*为引人注目的成果,而且,我们还怀着发现的惊喜,去寻访当代文学中那相对安静的区域,那里或许是曲径幽处,或许是别有洞天,或许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冬月
进入冬月,采芹*着急而又*令她费尽心思的一件事,你恐怕猜都猜不到,其实,就是洗个澡。就是一件简简单单洗澡的事。因为,因为进入冬月,农村女孩采芹结婚的日子就要到了。采芹结婚的日子就定在冬月十六,是个双日子。我们那里的农村人无论做什么事,都喜欢看看日子,结婚是大事,当然更要看。而将结婚的日子多数选在冬天,主要是考虑冬季农闲,不但自己家里有充足的时间来张罗婚事,老亲少友也都有时间来喝喜酒,随礼份子,连捧捧场。
洗澡对于过去的农村人来说,确实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冬天就更困难。说起来谁都不会相信,我们那里的农村人,一年到头能洗上个两回三回澡已是新鲜。这还得说是在炎热的夏天,还得说是指那些不管不顾的男人们,夏季可以在野外的泡子里赤条条地野浴。女人们就没那么方便了,女人们*多就是夜晚的时候,在自家门前的园子里端盆水洗一洗,到野外的泡子里,白天不敢,夜晚更不敢。所以呀,整个一个漫长的冬天,没有特殊情况,几乎就没有一个人洗一回澡的。天气暖和的时候,扒掉棉衣,换上单衣,孩子们不避人,可以坦然地露出黑黑的肚皮。不但肚皮是黑的,膝盖是黑的,胳膊肘是黑的,脚丫子是黑的,甚至连露在外面的脖子和耳朵也是黑的,只有脸颊那一点点地方每日象征性地洗一洗。老师检查的时候,吓唬说要拿砖头子蹭,都把脖子缩进棉袄里。那种黑,不是蹭上去的那种黑,而是长上去的那种黑,是在皮肤之外又长了一层的皴,像鱼鳞一样的皴。其实大人也好不到哪儿去。只是大人们知道羞耻知道掩饰,换衣服的时候避开人的目光。其实女人也是。所不同的,就是脸一定洗得干干净净。只要脸洗的干净,衣服里面的身体是不是干净也就无所谓了。
问题是,现在农村女孩采芹要结婚了。所以采芹打定主意,在她的婚事来临之前一定要洗个澡,并且一直在心里暗暗谋划着这件事,这件事已经搞得她心神不定寝食难安了。也怪大人们只是考虑冬天里的农闲,忽略了寒冷的冬天洗澡有多么困难,忽略了结婚的人,尤其是要出阁的姑娘,无论如何也一定要洗洗澡啊,怎么的也得让自己干干净净的做个名副其实的新人不是。
现在有必要介绍一下我们东北农村的民居。我们东北农村的民居,怎么说呢,实在是简陋,跟关里中原地区红砖青瓦独门独院的民居没法比,跟江南水乡那种青砖乌瓦古色古香的民居也没法比。人家的房子,要什么有什么,格局讲究,设备齐全。我们东北农村的民居,由于受生活条件的限制,也由于寒冷的自然环境的关系,再加上开发较晚生产力不发达文化积淀不厚等等因素,供人居住的房子,就是那种就地取材的土坯平房。房子使用黄泥抹墙,一遍一遍的,里外都要抹上多遍,抹到不透风为止。房顶儿用芦苇,也有用秫秸的,厚厚地棚上,然后抹一层也是厚厚的黄泥,然后再抹一层还是厚厚的碱泥,就是那种油黑油黑的碱泥,是从碱沟拉回的碱土,这种碱泥不溶于水,所以夏季房子不漏的(城里的平房略好一些,房顶铺油毡纸,之后浇的沥青,造价当然也高一些,所以农村人宁肯用土)。这样几乎全部的建筑材料都是泥土的房子,再加上屋里的火炕,还算暖和,很适合东北。只是显得多少有些原始的味道。
……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文学馆·小说林—葵花向阳》尹群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