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慢下来才是生活2册套装》罗敷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8 人气:

精校修书

女生小小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慢下来才是生活2册套装》罗敷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罗敷,瑞典语名TintinSverredal,一个在北欧生活了10年的MM。定居瑞典的华语作家,文章与诗歌刊登于北美《侨报》,国内《家庭》《读者》及《橄榄叶》等刊物。

汪曾祺(1920-1997)

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这就是汪曾祺。

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师从沈从文。

“我曾戏称自己是一个‘中国式的抒情人道主义者’,大致差不离。”

【编辑推荐】

《这么慢,那么美》

以慢博快,以简博繁,有舍方得的生活。

幸福永远得来不易!

许多人将全球幸福指数归结于北欧制度、福利、资源等因素,但真的仅仅是这样吗?

幸福是什么?物质很重要,但仅仅是“够用”就可以了。北欧人的幸福感,更多来源于简约、自然、宁静的心态,以及家庭的温暖、个人努力,而这些是我们可以学会,可以身体力行的,也是我们自古传统一直倡导的。

幸福是一种选择,我们不必去远方适应别人的生活,不必为了他人的价值观而将自己累得喘不过气,跟着罗敷,一个在北欧生活了10年的MM,体会那些真正能获得幸福的自信心态、简约的生活方式、生生不息的自强精神和温馨治愈的家庭观念。

《慢煮生活》

怀念汪曾祺更好的方式,就是阅读他的文字。

本书为汪曾祺的散文精选集。

完整收录《五味》《昆明的雨》《人间草木》《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等经典名篇。

同时新增《猫》《一技》《名优逸事》《和尚》《一辈古人》等罕见篇目。

从花鸟虫鱼、乡情民俗、凡人小事、旅途见闻等多主题出发。

详尽展现了一代“生活家”汪曾祺的精神世界与生活志趣。

“你很辛苦,很累了,那么坐下来歇一会儿,喝一杯不凉不烫的清茶,读一点我的作品。”

——汪曾祺

【名人的书评】

《这么慢,那么美》

关于生活、关于自律、关于体会、关于梦想,我们所努力寻找的,或许在世界某个地方已经实现。我们所遗忘或丢弃的生活方式,或许恰恰是真谛。

一个在北欧生活10年的MM分享幸福指数NO.1的生活本质。

生活断舍离,如果不能慢下来体会生活,又何必拼命活着。

慢悠悠却有效率,简约而不简单,闲适又不空虚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

《慢煮生活》

★汪曾祺逝世20周年,精装纪念散文集。

★完整收录《五味》《昆明的雨》《人间草木》《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等经典名篇,同时新增《猫》《一技》《名优逸事》《和尚》《一辈古人》等罕见篇目,内容涵盖花鸟虫鱼、乡情民俗、凡人小事、旅途见闻。

★全新修订,环保护眼纸,完美精装,适合珍藏。

★特别收录汪曾祺本人的书画作品,四色印刷,妙趣横生。

★汪曾祺留给世间的不仅是文字,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兴致盎然地生活。

★“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

★献给繁忙都市中渴望诗意栖居的你。

【慢下来才是生活2册套装的书摘】

《这么慢,那么美》

爱的教育:何谓尊重与理解

每个生命的个体都是值得尊重的,只是选择了不同的形式存在!这是瑞典绝大部分人的想法。而支持这一信念得以实行的,则是每个公民背后强有力的福利制度的支撑——也许个别瑞典人为政府何以接受那么多坐吃福利的难民抗议过,却从没有一个人为需要纳税供养一个残障人的一生而有过任何异议。这就是为什么残障人士、老年人为何在不能自理的时候,还活得那么有尊严。

时间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小女已经风平浪静地上了三四年幼儿园了。小小宝贝已经从一个一岁半的小可爱长成了一个整天呱啦呱啦嘴不停的“小烦人”,什么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

这一天,小女从幼儿园回来,一进门不呱啦了,小脸凑过来严肃地悄悄告诉我一个秘密:妈妈,今天幼儿园里来了一个奇怪的孩子!

我笑问:怎么奇怪?

女儿回答这个奇怪孩子的名字叫斯万,和班里小朋友年龄一样大,都是五岁。但是老师说因为斯万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生病了,所以现在尽管五岁了,可还是像个两岁宝宝一样不会走路不会说话,不会画画,也不会唱歌。这么一说,我明白了那一定是个智障的孩子。我问她,跟斯万玩了吗?小女回答他一直坐在他的轮椅上,她不知道怎么跟他玩。我说,那你明天去的时候把唐瑞福(我家小女*宝贝的毛茸“爱犬”)带上,你和唐瑞福一起和他玩。小女答明天斯万就不在那里了,要等下周今天才来。

第二天送小女去幼儿园,问起斯万的事,才知道那是幼儿园里搞的爱的教育。原来小女口中的斯万,是一个大的布偶娃娃,足有五岁小孩那么高那么大,每周一次会来和小朋友们共度一天。幼儿园通过这个活动,就是想让每个孩子知道,生命是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每个通过生命缔造的人或动物都是平等的。

这个“斯万”,是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孩子,出现在每周三的幼儿园,和大家共度一天。目的就是让小朋友们学会如何和一个有残障的同伴相处。一起吃饭,一起画画,一起做手工,一起去户外活动。斯万要喝水的时候、要去厕所的时候,大家懂得怎样帮他。原来因为斯万的身体状况,幼儿园还为所有小孩子们“紧急”培训了简单的护理常识,比如如何在推行中保持轮椅的平稳,如何搀扶斯万去厕所,以及如何一起和斯万玩耍不伤到他等。

爱的教育已经持续了半年之久,斯万还是一如既往地来幼儿园做客。伙伴们给他讲故事、唱歌,做游戏——小家伙们已经习惯了这个特殊伙伴的存在。小女也不再用“奇怪”来形容斯万。上次斯万说他想我们。小女启动了小孩子的第三想象空间,想象着不见斯万的时候大家都很想斯万,那么斯万肯定也很想她们。

且自从跟斯万接触以后,每当我们出去碰见类似斯万的人,小女看他们的眼神都和看别人的眼神一样平平常常、别无二致。甚至有时在露天咖啡馆碰见被护理员推出来散步晒太阳的真实的“斯万”,小女还会跑过去像和其他小朋友玩耍一样,和这个孩子一起玩一会儿。

有次在站台上等车,过来一辆巴士,到站的时候一侧放气似的塌陷到与地面平行,然后开车门,供乘客上下。“妈妈你看”,小女指着塌陷的一侧,“车子会变矮!老师说等下次斯万来了,我们要一起乘车去奶牛农场看奶牛。每个车都会变矮,所以斯万哪里都可以去。”

这话倒提醒了我,以前也发现过这样的现象,还以为只是方便婴儿车上下,小女这么一说,倒让我领会了公交系统*人性化的设计真谛:公交车是提供给每个人乘坐的,包括那些以轮椅代步的人!惭愧,难道我还自以为是认为残障人士就应该待在家里吗?

后来仔细观察,发现北欧这些关顾人性的细节确实令人感慨!比如有轨电车本来就低,轮椅上下倒无所谓。可那些“高个子”的巴士,人要抬起一步才能上,此时若轮椅或婴儿车要上下怎么办?那就是小女所说的“车子变矮”——车门靠站台的那一侧装有可使车身倾斜的类似气囊的装置。

公交车正常行驶的时候,车身平衡,和一般车没什么两样,但是到站停靠的时候,这时类似气囊的装置打开,车身一侧的轮胎就像放了气似的陷下去,与地面保持平行,这样无论是残障人的轮椅还是宝宝的婴儿车或者老年人的助力推车,要上要下都不在话下。这些细节传达了一个信息:不管你身处何等状况,你永远都有出去享受阳光、雨露的机会和权利!

阳春三月,天慢慢暖和起来。领着小女往回家的路上,心也突然变得分外柔和,一个小孩子斯万,竟教会大人小孩这么多道理!

……

《慢煮生活》

1.

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2.

我们县北门的城门口有一家穿珠花的铺子,我放学回家路过,总要钻进去看几个女工怎样穿珠花,我就用她们的办法穿成各式各样的腊梅珠花。我在这些腊梅珠子花当中嵌了几粒天竹果——我家后园的一角有一棵天竹。黄腊梅、红天竹,我到现在还很得意:那是真很好看的。我把这些腊梅珠花送给我的祖母,送给大伯母,送给我的继母。她们梳了头,就插戴起来。然后,互相拜年。我应该当一个工艺美术师的,写什么屁小说!

3.

跑警报,大都要把一点值钱的东西带在身边。*方便的是金子,——金戒指。有一位哲学系的研究生曾经作了这样的逻辑推理:有人带金子,必有人会丢掉金子,有人丢金子,就会有人捡到金子,我是人,故我可以捡到金子。因此,他跑警报时,特别是解除警报以后,他每次都很留心地巡视路面。他当真两次捡到过金戒指!逻辑推理有此妙用,大概是教逻辑学的金岳霖先生所未料到的。

4.

闻一多先生上课时,学生是可以抽烟的。我上过他的“楚辞”。上*课时,他打开高一尺又半的很大的毛边纸笔记本,抽上一口烟,用顿挫鲜明的语调说:“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他讲唐诗,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这样讲唐诗,别的大学里大概没有。闻先生的课都不考试,学期终了交一篇读书报告即可。

唐兰先生教词选,基本上不讲。打起无锡腔调,把词“吟”一遍:“‘双鬓隔香红啊——玉钗头上风……’好!真好!”这首词就算讲过了。

5.

金先生是个单身汉(联大教授里不少光棍,杨振声先生曾写过一篇游戏文章《释鳏》,在教授间传阅),无儿无女,但是过得自得其乐。他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云南出斗鸡)。这只斗鸡能把脖子伸上来,和金先生一个桌子吃饭。他到处搜罗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别的教授的孩子比赛。比输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给他的小朋友,他再去买。

6.

只有一次,在昆明,我看见过一只非常好看的小猫。

这家姓陈,是广东人。我有个同乡,姓朱,在轮船上结识了她们,母亲和女儿,攀谈起来。我这同乡爱和漂亮女人来往。她的女儿上小学了。女儿很喜欢我,爱跟我玩。母亲有一次在金碧路遇见我们,邀我们上她家喝咖啡。我们去了。这位母亲已经过了三十岁了,人很漂亮,身材高高的,腿很长。她看人眼睛眯眯的,有一种惶惶忽忽的成熟的美。她斜靠在长沙发的靠枕上,神态有点慵懒。在她脚边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绣墩,绣墩上一个墨绿色软缎圆垫上卧着一只小白猫。这猫真小,连头带尾只有五寸,雪白的白得像一团新雪。这猫也是懒懒的,不时睁开蓝眼睛顾盼一下,就又闭上了。屋里有一盆很大的素心兰,开得正好。好看的女人、小白猫、兰花的香味,这一切是一个梦境。

7.

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

8.

有些东西,自己尽可不吃,但不要反对旁人吃。不要以为自己不吃的东西,谁吃,就是岂有此理。比如广东人吃蛇,吃龙虱;傣族人爱吃苦肠,即牛肠里没有完全消化的粪汁,蘸肉吃。这在广东人、傣族人,是没有什么奇怪的。他们爱吃,你管得着吗?不过有些东西,我也以为不吃为宜,比如炒肉芽——腐肉所生之蛆。

总之,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慢下来才是生活2册套装》罗敷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