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亲疼——直达心底的亲情记录》王学武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8 人气:

精校修书

女生小小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亲疼——直达心底的亲情记录》王学武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王学武科技日报社主任记者,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1964年1月10日出生于浙江省淳安县威坪镇安川村,198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初中毕业后曾回家务农,挣过半劳力工分,砍过柴,学过木工,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生活的艰辛特别是父亲母亲的向善和坚韧,有深切的体会。1979年重新上学考上高中,之后上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中国电子报社、中国财经报社、科技日报社等机构任职。艰辛生活的磨练和多年从业历练,从未忘记自己从何处来,信守向善,心存山村孩子的本色。

【编辑推荐】

我们每个人最终都要面对亲人离去那一刻生与死的纠结,或早或迟自己也会有离开世界那一天,问题是那一天到来之前,我们如何做到能拥享更多一些幸福、更多一些美好,能更少一些愧疚、更少一些遗憾,而那一刻到来时,又如何做到可以更少一些眼泪、更少一些感伤。由《亲疼》、《亲缘》、《亲享》三部亲情文集构成的《孝?亲三部曲》,以原汁原味的心性表达,催人回归本源,启迪我们重拾生命里遗落的亲情,救赎正在淡漠的灵魂。《亲疼》(第2版)是作者怀念父母的博文的辑录。博文发表时即在网络上产生很大反响,激起众多网友的共鸣。作者以平实的文字记录了父亲母亲的往事,以敏锐的感觉,在最不经意处发现我们最深沉、最敏感的情愫,从而直抵我们心灵的最柔软处。

【名人的书评】

去年的这个时候,还是重阳节之际,学武先生的《亲疼》出版座谈会,让与会者沉浸在亲情的感悟与反思里。那是一场特别的座谈会。与会者一个个泪光闪闪,女士们说着说着情不自禁的泪流满面,以至于会议工作人员不得不临时派发纸巾。男士们当然要“矜持”一点,有泪不轻弹,但发言时的哭腔是无法抑制的。因为大家的内心甚为隐秘的领地被触动了,那就是——亲情。有意思的是其中一位是参加另外一场座谈会误入会场的,本想坐几分钟趁人不注意时悄悄退场,不成想坐下就不走了。不仅不走,还争取发言。因为是即兴发言,有点语无伦次,但说到动情处的哽咽还是获得了大家的共鸣。也就是在那次座谈会之后,一个新的选题浮出来了,那就是这部《孝?亲三部曲》。读过《亲疼》的读者朋友会有各自不同的感受和收获,但有一点恐怕是共同的,那就是学武先生近乎白描的语言,平淡,朴实,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和激越的表达,可是他的文字有一种摄人心魄的力量。学武先生的观察是细微的,他看到了平淡无奇的生活中真正醇厚的东西,而这些恰恰是我们所忽略、遗漏的。当他把稀释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时间长河中、掩藏在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的平淡生活的泥淖中的人生*可宝贵的东西——亲情打捞、提炼出来的时候,是那样的让我们心疼,让我们脸红,让我们无地自容……《孝?亲三部曲》是《亲疼》的扩展版。包括《亲疼》、《亲缘》和《亲享》三本书。再版的《亲疼》增加百名读者“亲疼”感悟等,版面设计更加体现亲情感念,相信会感染更多的读者。《亲缘》是学武先生的新作,收录了新近发表的感念亲情、乡情、友情的博文,文字依旧平淡而动人。《亲享》则是来自不同领域、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家境的32位作者的文章汇集——是学武先生拨动了他们的心弦,以至于使他们不得不说,不得不表达。他们的写作风格各不相同,有激昂的,有哀婉的,有粗犷的,有细腻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对亲情的珍视。每个人对亲情的表达方式不同,但对亲情都怀着一分虔诚、一分敬畏、一分神圣。他们或因为至亲的离去而肝肠寸断,或因父母健在而欣喜莫名。32位作者都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亲,是血脉,更是至近。疼,是至亲一生对我们的心疼。亲疼,是至亲间心疼的交互,生命里的至亲至疼之重。亲,是血脉之情的延伸;缘,是生命里的一份亲近。亲缘,是血脉相连而来的心灵交互,又是亲情相通而至的心灵向近。亲,是血脉相连而来的心灵靠近;享,是拥有,是珍惜,是亲情相通。亲享,是亲孝于当下,享爱于亲在的亲情拥享。让我们这个越来越浮躁喧嚣的世界多一点爱吧!它是我们日渐枯竭的精神世界中绿洲。

【亲疼——直达心底的亲情记录的书摘】

“我死不怕,怕痛——这个病痛得吃不消”,听到从不主动说哪儿不舒服的母亲,疼痛缓解时平静地说这番话,心如刀绞,期望能从心理上传递给母亲抵抗病魔的力量。

一个多月前,母亲左腿骨裂、脚踝扭伤,卧床静养一个多月后,虽不能走路,但已能扶床下地,能撑着墙挪几步,我们兄妹为母亲的康复有进展而欣慰,但母亲总觉得肚子痛,以为又是胃病。不识字的母亲和大多数农村老人一样,不太清楚哪儿是肝、哪儿是脾,更不清楚还有个胰腺,只要肚子不舒服,就会让村里的“赤脚医生”——现在已转成专职卫生员,给开点助消化之类的胃药缓解后,也就以为没啥事了。这一次,母亲8月3日住院后,依然以为自己是胃病,做了B超、验血、胃镜等,虽发现肝上有腹水,但胃里没大事,只是有点炎症,肝功能也没啥大问题,但用药后的母亲依然觉得肚子疼痛难忍。8月7日腹水化验和增强性CT结果出来,专家会诊,母亲情况不好,胰腺和肝上问题严重。得知母亲病情时脑袋一下子发蒙,但还是极为理智,跟医生商量治疗方案,并迅速咨询北京的专家。鉴于母亲的病情,专家会诊方案核心两条——缺什么补什么,关键是增强免疫力;尽最大可能减缓疼痛。

“现代医学目前还无法治愈这个病,得这个病会很痛,痛得让人无法忍受,而你母亲体质很差…”,负责给母亲治疗的专家和北京的专家朋友观点一致的告诉我,可赶回老家的我,依然希望母亲自己树立信心,期望坚强的母亲能再次创造奇迹。十年前,母亲曾患严重的腰间盘突出,几乎只能借助凳子爬走走路,强行让母亲做了手术,卧床半年后,康复得很好,这些年不仅生活自理、照顾父亲,还能下地种菜种粮食,这一次,期望母亲能靠自己的意志创造奇迹。问医生,得这个病有没有出现奇迹的。医生说也有,有病人能带病灶生活了二、三年。

期望母亲因信心而自己创造奇迹,但不识字的母亲词库里没有“信心”和“奇迹”的词汇。在母亲床边,不能告诉病情全部,但又必须说病情的严重性。悄悄跟母亲说,“你不光是胃炎,还有很重的胰腺炎,肚子里有很多细菌,需要几个月逼退它,而能不能逼退,一半在药,一半在你自己”。母亲病痛减缓、精神见好时,我以聊天口吻跟母亲平静地说话。想找到老家威坪话里与“信心”和“奇迹”的同义词鼓励母亲。装作若无其事的问她,“你自己感觉好不好得起来?”,“从今天起感觉好得起来,这么多人关心我,好不了对不起大家,我还想多看看你们,多享几天福”,母亲以肯定的口气说。“如果你自己认为能好起来,就一定好起来”,以此作为“信心”的同义,用“自己争气就会逼退细菌”阐释“奇迹”,捏捏母亲瘦弱的胳膊,鼓励病床的母亲加油。

母亲在,心有方向。十多年来,我养成了每天给父母打两个电话的习惯。无论在北京还是出差,给父母打电话后,心会放松,会踏实一整天。上下班路上,早晚给老人打两个电话,会让父母觉得你每天都跟他们在一起。两年前父亲去世,我就每天给母亲电话,接电话已成了母亲生活里的重要内容。为宽慰母亲,在母亲肚子不痛时,头一次给母亲听为她而写的文字。不识字的母亲一辈子没看过孩子写的东西,不会想到电话里相忆的太多往事,成了博文的主要内容。艰辛岁月养育我们的恩惠,不仅是文字里的至重,更是流淌在我血脉的生命滋养。我特意从北京背回了电脑,看着中国之声主持朗诵《母亲,随身手机唯接听》的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g1NzQxNTUy.html),母亲说,那么小的事情都记得啊。

看得出,母亲听懂了博文里的绝大部分内容,当我把中国之声主持朗诵的《父亲,一生最倔是担当》博文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g4NDE3OTI0.html)放给她看时,母亲很静很静,眼角却流出了不易察觉的泪水…与母亲一起静听电台主持朗诵的博文,心回曾经的日子。母亲住院后,我从没有如此强烈地想把博文编辑成册。于我,不是简单出书或送给母亲一份礼物,而是因为博文太多文字,不仅源于难忘的记忆,更缘于常电话里与母亲聊往事。母亲有时记得更清晰,有时我比母亲更清楚。母亲不知,没有父亲母亲的恩惠,没有一次又一次的电话共同说起往事,就没有博文。母亲一辈子连我上学的成绩单都未曾看过,但母亲能听懂出文字里的亲情。聪慧的母亲,一辈子不讲大道理,我在《母亲,苦乐乾坤》(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74ba6e0100urlc.html)曾经这么记述母亲的品格,“极少听母亲说生活的苦,即便在温饱都得不到保障的岁月。听母亲说起以前的不易,也是因为老人感慨现在的幸福。母亲一直抱定日子会好起来、生活会好起来的信念,因为信念坚持,影响并改善着全家的生活,也决定了我的命运”。如此记录母亲对我的养育之情,“坚持养了近二十年的母猪、同意我务农后重新上学、白手重建家园,三件大事,缩影母亲的苦乐年华,但在我心里,更觉得是母亲内心的乾坤。再苦的日子也没改变母亲的信念——日子总会好起来的,虽然母亲连信念二字都不会写”。

母亲,听电台主持朗诵出这两个寻常的字时,忽然感觉是如此的分量。母亲于我,是生命的延续。于我的女儿,是亲情的延伸。当下半年上大四的女儿把暑假里打工(调研)挣的640元钱中的500元给奶奶(剩下100多元她要请爸妈吃饭),并让奶奶病好了自己买点好吃的时,母亲的眼睛里,母亲的脸上,溢满幸福。我和妹妹不敢在病床的母亲面前留眼泪,尽管妹妹和我时常在电话里说不下去话。这些日子,很多同学、朋友来看望母亲。母亲虽是疼痛,但能感觉出母亲心里被尊重的幸福。

看着母亲在病床能喝点点面汤,我们会无比的开心。看着母亲的痛苦,又深深的无助。亲情无华,孝顺并无来世。亲,是血脉,更是至近;疼,是至亲承受病痛,又是母亲一生对我们的心疼。亲,是流淌于心脉的生命滋养,更是血脉相连;疼,是揪心,更是至亲间心疼的交互,血脉之情的呵护。亲疼,生命里的至亲至爱之重。

祈福,母亲能创造生命的奇迹,祈福,母亲疼痛减轻些……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亲疼——直达心底的亲情记录》王学武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