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有谁曳杖过烟林》雪泥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8 人气:

精校修书

女生小小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有谁曳杖过烟林》雪泥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读者》《女友》原创作者,多家媒体专栏作家。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诗歌、小说百万字,作品获全国散文、诗歌大奖赛一等奖,河北省文艺评论奖,河北省“五个一工程”作品奖,河北省散文30年创作金星奖等各级文学奖项34次

【编辑推荐】

全书以文字引领热爱,以情动人,引经所典,经典诗词信手拈来,文字温暖有力,充满了哲思和智慧。作者以淡定从容的笔触,以女性的视野看问题看世界。说理娓娓道来,抒情收放自如。通过文字,可以读到作者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索和探究。

【名人的书评】

每一篇美文,不仅是文学园地里的一朵花,更是写作成长中的一面镜。“阅美文”系列,多篇文章曾被选为中高考及各级语文考试试题,提升阅读悟性,强化写作能力,解读考试路径,从“阅美文”系列入手,在生命中开花。

【有谁曳杖过烟林的书摘】

旧的

带朋友去段家楼。院子里的古柏参天,一年四季,不论何时,都呈现出深深的绿。高大的梧桐树,落叶飘荡下来,覆了满地,那种繁华过后的沧桑,如水,一波连着一波。

被磨得已经没有颜色的地板,依旧锃亮的壁炉,灰白的墙壁,微微的尘土的味道,一切都那么熟悉。木质的楼梯,被行人磨得有了弧形的缺口,但踏上去仍让人觉得安全,有种舒适感。

一块黄梨木,静置于房间的一角,上面用高浮雕和透雕手法,雕有缠缠绕绕的枝叶和果实累累的葡萄。虽陈旧,却有一种无与伦比的高贵与古朴。尽管岁月流转,却怎么也掩不住它精美绝伦的光华。它原来只是楼里的一块墙裙,其余的,在这百年的光阴里都渐渐失散了,只有它幸运地守在这*初的地方,见证了当年的繁华和过往岁月中的沉浮。

因为*,所以格外珍贵。

二楼的外墙上印着*语录,墙角处的墙皮有的已经剥落,露出整齐的红砖。由于资金的问题,这栋花楼一直没有被粉刷,但心里真的庆幸,它还保持着岁月的痕迹。没有被人为地修葺一新。

新物事,总有种咄咄逼人的气势,而旧的物事,会呈现一种绵长久远的温和,让人生出一种说不出的亲切与厚重。

旧的感觉,真好。

与他很久很久没有联络,几乎断了音讯。

一日,他打来电话,正是我摔伤卧病在床的第二天早晨。

很是意外。我问:“何事?”

他答:“这一日,总是觉得心神不宁,感觉你有什么事发生似的,故问候一声。”

“怎么这么不小心?”他关切地问,仿佛是责备。

眼睛湿漉漉的,却有暖意自心底缓缓漾起。旧日里,那些往事一下子呼啸而来。恍见青春年少时,合欢树下,相随相伴的纯真笑脸。

尽管隔了千山万水,旧日的朋友,从没觉得距离是距离。

听旧歌,张明敏唱《我的中国心》,无论何时何处,心总会疼一下。

那年,一台录音机,一盘翻录的旧磁带,与他听了很多遍。

那年,雪很大。走了很远的路,脸冻得通红,心里却有只梅花鹿在不停地跳。黑夜中,那扇窗透出的灯光,远远望去,有说不出的温暖。

那年,炉火很旺。

那年,我很年轻。

那年,一首歌成了记忆永远的背景。

衣橱里,有很多旧衣服。一直不舍得送人。

有些,只穿过半天,便永远挂在那里。比如,结婚当天穿的旗袍。

有的,穿了很多年,洗得绵软服帖,只是已不能再穿,依旧不舍得丢弃。比如,那件宝石蓝的连衣裙。

很多旧衣服,挂在那里,就像自己的岁月整齐地排列在那里,从年少青春到如今岁月苍茫。

旧的日子,被关在暗处,打开时,总有芬芳一闪。

*忆是杭州

杭州的春天,是水洗烟笼的春天。龙井山下的一位茶农风趣地说:“杭州这个月,下了两场雨。一场下了十八天,一场下了十二天。”一行外地茶人听了,不禁莞尔。

惊蛰前后,狮峰山下,当*对新芽从茶园中泛出嫩绿的颜色时,龙井村的人们便开始忙碌了。女人灵巧的双手十指翻飞,男人们在家里杀青炒茶。天南海北的茶客们,闻风而来。

待到阳升浊降、天气清明,这时,*金贵的明前茶,除了自家留着待客的,几乎售罄。春茶在春雨中一点点采制完成,齐整地装在筐中待价而沽。这时,茶园的主人换了月白的长衫,在自家后院的井中汲了泉水,取了各色茶具一一摆开,沏一壶新茶,稳稳坐下来,静待随缘的客人到来。

我们到达杭州时,正是烟雨朦胧的三月。“西湖美景三月天,春雨如酒柳如烟”,这样的诗句一直在脑海里萦绕。安顿好行李后,一行人顾不上天气将雨,迫不急待地去往西湖。人间天堂数苏杭。杭州人有着精致的生活。两千年的历史沉淀,让杭州的衣食住行有着数不清的故事和传说。

三月,杭州人出门习惯带一把天堂伞。晴时遮阳,阴时挡雨。在平常的日子里,那五颜六色的雨伞亦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想当年,西湖畔,白素贞与许仙的姻缘也全凭一把油纸伞。船将行至断桥,白素贞呼来一片急雨,顺势含情脉脉地借伞给许仙,为再见面做了铺垫;还伞时,郎有情妾有意,一把雨伞,终于成就了许仙和白素贞一段姻缘。故事的开始和结局总是悲喜交织,我们在长桥边,遥望夕照山上的雷峰塔,不由得会想到在雷峰塔下修行的白蛇,感慨戏如人生、变化无常。

长桥不长,远远望去,曲曲折折的长桥九曲回环,山伯和英台于此漫步。暗生情愫的英台,几次戏弄实诚的山伯,*终,山伯将手中的折扇送给了英台,做了娶九妹的信物。“十八相送”,大概是梁祝故事中*明亮和*轻快的情节。

我们走过长桥时,风吹水漾,阴暗的天空映着被湖水打湿的桥面,呈现出灰扑扑的颜色,无端让我生出丝丝忧伤情绪。刻在青石桥板上的蝴蝶,双双对对,沉重的翅膀终是无法飞过西湖,成为千古悲情。

由南山路过杨公堤向西,在狮峰山下的茶园里逗留,看女子们在茶园里采茶,抬头望见不远处的村落,白墙灰瓦,山岚飘来,似画中图画。约定好等时间充裕了,再来茶园品茗买茶。

过岳王庙,向南是苏堤,沿苏堤有曲院风荷、玉带晴虹、苏堤春晓、雷峰夕照几个著名景点。当时我们一路懵懂,并没有向南,而是信马由疆,从北山街口向西,转入白堤。

百年老店楼外楼不远,就是中山公园。无意中踱进园来,见小桥流水,再往前几步,发现眼前竟然就是孤山!呼朋唤友,沿台阶一路向上,有乾隆行宫鹫香庭、万菊亭,山后有梅鹤轩。孤山梅园,天下皆知,是因为梅园里有一位诗人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隐逸在此,放鹤种梅,称“梅妻鹤子”。“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好不逍遥。

在孤山上徘徊。因是雨天,绿意阴沉,倒是满山的香气隐隐散发出来,说不出是桂香、梅香还是菊香。一路上,亭子众多,形态各异,特别是半山上的万菊亭,建筑精巧,非常漂亮。孤山位于西湖的里湖和外湖之间,四周被湖水环绕,因东连白堤、西接西泠桥,可谓孤山不孤。孤山有众多人文遗迹,仅西泠桥畔,就有苏小小墓、秋瑾墓、纪念欧阳修的六一泉、著名的西泠印社等。因留恋于此,耽搁了过长的时间,我在众人的催促声中一步三回头地离开。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诗人白居易在杭州客居多年,入仕后,于822年至824年期间任杭州刺史,留下大量关于西湖的诗歌。

“湖上春来似画图”,西湖的每一个角度都是一幅美景。白堤上,一树一树的碧桃开得正好。沿堤缓缓而行,几丝细雨时而飘来,时而消失。绿的草,红的花,烟雾蒙蒙的湖,都让人恋恋不舍。“斜风细雨不须归”,年轻人三三两两骑了共享单车,在路上结伴而行;带了宝宝的父母们,只是把婴儿车的遮雨篷放下,给宝宝遮雨;白发的老太太和老爷子慢悠悠地散着步;游人们不急不徐,时不时举起手机拍照留念。

行至平湖秋月,视线顿觉开阔。“乱峰围绕水平铺”,想那秋高气爽、皓月当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那是怎样高远开阔的美景?心中生出无限向往。亦安慰自己,能赏得西湖春景,也很幸福了。

一路向东,便见一座桥绵延逶迤,如玉带盘绕于湖上,十分好看。我心想,这定是传说中的断桥。于是左右取景,一顿狂拍,结果被路人告知,此桥为锦带桥,断桥还在前面不远处。哦,是吗?谢谢!心里对断桥又多了几分期许。

漫步锦带桥上,向北遥望,宝石山上保俶塔纤如淑女,秀气端庄,再回想夕照山上雷峰塔,如老僧入定。二塔遥遥相对,相映成趣。

天色已暗,将近黄昏,小雨渐停。不过一里地,远远望见一片灯火,一座普普通通的单孔石拱桥就在灯火深处,这便是名满天下的断桥。

断桥,是一所爱情桥,因白蛇和许仙的故事,这座桥多了几分神秘和想象。桥上熙熙攘攘,游人都在拍照留念。断桥残雪,是西湖十景之一。但江南少雪,能看到断桥残雪的,寥寥无几。我们只能通过诗人的诗句,来满足我们内心的向往。“高柳荫长堤,疏疏漏残月。蹩躠步松沙,恍疑是踏雪。”诗人张岱在春夜里漫步断桥,在松软的沙地里奋力挪行,权当是踏雪。

世人皆言,断桥*美在冬季。但明代画家李流芳《西湖卧游图题跋》有语:“往时至湖上,从断桥一望,便魂消欲绝。还谓所知:湖之潋滟熹微,大约如晨光之着树,明月之入庐。”可见,断桥观西湖之春,深得西湖之髓。

于是,由断桥回望西湖,但见烟波浩渺,山水相映,如诗如画。虽无缘得观四季美景,但心无憾矣。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有谁曳杖过烟林》雪泥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