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广东散文精选2009—2013》广东省作家协会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8 人气:

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广东散文精选2009—2013》广东省作家协会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广东省作家协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接受中国作家协会指导的全省作家自愿结合的专业性人民团体。广东省作家协会坚持求真务实、团结创新,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全省文学事业蓬勃发展,文学队伍不断壮大,文学创作异常活跃,呈现出整体推进、亮点频现、人才辈出的喜人态势。

【编辑推荐】

本书精选2009-2013年度与广东相关的散文21篇,分为人文、记忆、社会、人生四辑,有缅怀杨靖宇、法拉奇、卡米耶的力作,亦有关注外来务工者,叩问人性的精品,选文多为有分量的获奖佳作。入选作者或为土生土长的广东人,或在广东就业、生活。

作品抒写岭南变迁、反映时代生活,表达精细情感,还把笔触伸入历史的深处或把别处人生体验带进岭南,全景式的社会生活画卷展现在他们笔下,岭南作家群正以朝气蓬勃的姿态呈现于世人面前。

【名人的书评】

l多为名作或获奖佳作。

l把笔触伸入历史的深处或把别处人生体验带进岭南,描绘全景式的社会生活画卷。

【广东散文精选2009—2013的书摘】

吴伟鹏

岭南春来早。广东是改革开放的一方热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块富有传奇色彩的土地上,生活如此斑斓壮阔,每天都演绎着大时代的小故事。这为广东作家带来了得天独厚的创作素材,也使作家们遭遇了新思考、新挑战。这些年,广东作家勤奋笔耕,勇于探索,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们抒写岭南变迁、反映时代生活,表达精细情感,还把笔触伸入历史的深处或把别处人生体验带进岭南,全景式的社会生活画卷展现在他们笔下,岭南作家群正以朝气蓬勃的姿态呈现于世人面前。这套广东文学作品精选丛书选取2009—2013年广东作家发表在国内文学名刊上的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结集而成,基本勾勒出广东文学发展的轨迹和广东作家创作的概貌。

我们欣喜地看到广东年轻的作家正在迅速崛起,“70后”、“80后”作家作品开始占据全国文学大刊重要席位,成长为广东文学的中坚力量,使得这套精品丛书充满了朝气活力。他们之中有的出生在广东,有的求学于广东,有的工作生活在广东,无论来自何方,他们已经扎根岭南,对这片土地的感情愈加炽热,认知愈加深入。广东年轻作家群的崛起,带来了广东文学继往开来的好局面,广东文学也因此更具清新而旺盛的生命力。

在广东籍作家对本土文化深挖精琢的同时,众多移民作家也加入了对岭南文化的书写当中,丛书散发着越来越浓郁的岭南气息。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给广东文学带来了新视野、新感知、新表达和新风貌。他们正在融入这片火热的土地,成为这片土地的歌者。“移民作家”与“本土作家”之间的界限悄然消弭,他们一道成为了岭南文学的继承者、创造者。

新世纪以来,城市化的浪潮渐行渐近,且行且高。城市不仅吸纳着活跃的资本、聚集着优秀的人才,而且也成为了文化创造与传播的主体力量。当代作家尤其是年轻一代作家,聚焦城市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多,对当代中国城市独特体验有了新的深度,呈现出新的气象。“城市文学”不再仅仅是题材意义上的命名,而是成为具有现象学内涵的写作场域或观察视角,标志着城市文学正在走向成熟。广东拥有中国最密集、最繁荣的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广州、深圳两大城市居住人口都已超过千万,成为世界级的巨型都市,因此,今天的广东文学已突破传统乡土风情展示的局限,呈现出更多现代城市文学的特征。比如以往热议的“打工文学”其实也属于城市文学的范畴,是某一阶层对以现代性为表征的城市生活的批判与反思。再比如,许多作家写城市生活的困境与希望,其笔触已经从外在的庞大而完整的城市形象深入到城市生活的具体细节以及城市人的微弱的情感涟漪。可以说,在表现人与城市生活的深层关系方面,广东的城市文学已有所突破,不论在书写城市的作品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行走在了中国文学大潮的前列。

广东文学作品精选丛书在遴选的过程中,广东文学院的诸位编辑批阅了大量的作品,以文学性作为最重要的入选标准,选本关注的是广东作家在时代大潮的冲击下,通过文学作品对现实有了怎样的呈现与思考,对心灵世界有了怎样的挖掘与探寻,尤其是,他们对广东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有了怎样的体认与发现。

丛书在编选编排上,入选作品排序均按姓氏笔画,每个作者只能入选一类体裁的作品。由于篇幅所限,丛书没有收录长篇小说。坦率地说,选集难免挂一漏万,因人力物力等种种原因,遗珠之憾在所难免,敬请广大作者和读者谅解。我们愿意这套丛书是文学大海上的一枚浮标,引领读者得以品味广东文学这五年的旖旎风光。

我说,人应该是像你这样艾云

多年前,我就读过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的《风云人物采访记》上下两册。看过之后,给我的印象是:这是一个干大事的女人。她脚步匆匆,奔走在世界各地,随时可以采访到各国政要。她穿过幽僻的小径,走进宫邸或密室。她放置好录音机,采访开始了。很奇怪,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个女记者,竟有如此大的能耐,可以随时采访到基辛格、阿拉法特、侯赛因、勃兰特、英迪拉·甘地以及西哈努克、巴列维等人。要知道,这里边其中一些人,是随时可以转动战争电钮的权力至高者。可是他们,却愿意接受她犀利、辛辣,却是十分到位的提问,并且不由自主地循着她的思路,乖乖回答她的问题。

这是一个有着何等能量的强悍女人。这样的人,目光掠过的是五大洲、七大洋的雄迈景致;在风云之上,海浪之下,她是一个可以到处观览着、翻卷着意识和主义的人。

书看过,就放下了。法拉奇这个名字,仍然是记得很深。

2012年的11月,广州已经有了一周的阴冷天气,雨一直下个不停。人在濡湿中,心情倦怠得很。偎在床上,顺手拿起书架上的一本书,正是法拉奇的《风云人物采访记》。在续集,也就是下册中,读到了她采访亚历山大·帕那古利斯的一篇文章。这是一个拗口、生僻的名字,并不是人们耳熟能详、赫赫有名的人物。

我耐着性子读下去。

不承想,我却读到了她凛然风骨之外的另一面。她采访的这个人,是希腊的一个民族英雄,朋友们都叫他阿莱科斯。1968年,他只身暗杀希腊军事政变的发动者。但爆炸未遂,他被捕入狱,长达五年之久。在这五年之中,他经历过最残酷的刑罚;曾被判处死刑,在三天三夜中等待着被枪毙。他数度绝食,有一次曾有47天绝食。

这个人,在出狱的第三天,也即1973年8月23日,在寓所接受了法拉奇的采访。正是这一天,他不可抑制、强烈地爱上了她。曾经,在狱中,他早就熟稔了她的名字。这是支撑他活下去的文字阅读和相遇,像阳光、空气和鲜花。

此刻,当这个真实的人,这个非同寻常的女人站在他的面前时,他无力自拔。

法拉奇的这篇访谈在随后,即同年9月发表。她的声音,总能为世界所倾听。再随后,法拉奇与阿莱科斯有了三年刻骨铭心的爱情。1976年5月1日,这爱情被死神攫走。阿莱科斯被希腊当局故意制造的车祸撞死。阿莱科斯死后,法拉奇拒绝外出,隐居三年,写出了一部长篇传记小说《男子汉》。这是她献给他的。

于是,我到图书馆找来《男子汉》一书阅读。

法拉奇的面前,就好像仍然坐着阿莱科斯。她深情却又冷静地述说着他们的相爱和交往。这相爱,充满疑问;而交往,又布满荆棘。那丰饶而又荒凉的双重物象,让这个女人的一生更加充盈与丰富。

我又一次打量着《风云人物采访记》一书左上角法拉奇的木刻像。很传神,我认为她应该就是这个模样。但见她,头侧向一旁,眼睛向上看着。她脸部轮廓清晰,眼神充满冷冽的睿智,也有几分的倨傲和睥睨。她长发披垂,有着刚毅、果绝的独特气质。

这是一个内心充满了暴风骤雨的女人;同时,她又是具有对这深广无边狂烈景致的描述力。但是,她却也是不可自拔地陷入到自己纠缠迷乱的情感涡流。她与阿莱科斯相恋三年,这三年,浓缩、概括了她整整一生。通过这个男人,她更加立体地思考政治、阶级、革命以及无政府主义;通过这个男人,她也充分完成了一个女人如此复杂、丰饶的生命体验与过程。她注视着他,他的英雄气概和虚无品质,他的诗人才华与荒谬想法,这一切,无时无刻都令她陷入既热爱又批判、既狂迷又否定的、无以言喻的矛盾纠结中。她上下浮沉,如同爱琴海上的一叶扁舟,波浪颠得她不时地心悸发慌。

哎,看起来,天下的女人,命运都是有独异性又有相似性。法拉奇,如此一个散发灼热之光的女人,在其背后,也附着琐屑与真实的日子。我很想写下我的阅读感觉。

那么,我就从法拉奇与阿莱科斯的第一次见面写起吧。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广东散文精选2009—2013》广东省作家协会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