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Cathy与你:我们的“师生情书”》刘畅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8 人气:

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Cathy与你:我们的“师生情书”》刘畅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刘畅,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曾任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2000年获“华中科技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2010年被评为“华中科技大学十佳青年教工”,所执教课程连年被学生评为“满意课堂”;曾执教于武汉新东方学校,多次被评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优秀教师”,现任中国工程院办公厅知识中心办公室副主任,负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IKCEST)的管理工作。作为一名教师,她切实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过往所教学生许多成为其一生挚友,留下珍贵回忆无数。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设计独特、饱含真情的“师生情书”,也是属于作者刘畅对个人教学记忆的温馨回顾。她穿过漫漫时光,怀着欣慰与满足之情,一字一句写下每一位学生与她之间的故事,并分享那些散落在记忆里的来往信件、贺卡、珍贵合影,以及自己多年来的教学感悟、从教心路历程和真实图景,以点带面,用真实的一手素材,展现教师职业的个人素养和初心,并用师生间积极而美好的互动阐释自己对教师身份的理解和认同。

正如whyITeach这本英文小册子所说,“我之所以教书,是因为与刚开始呼吸的学生相处,有时候我会发现,我与他们,非常神奇地,紧密关联,息息相通”。作者对此也深有感触——那些学生也是她缘何执教的真正原因,她享受与学生“共同呼吸”的过程,并视其为一生珍宝。

阅读本书,希望你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年轻生命奋发向上的力量、学子的赤子之心、为人师者的诲人不倦以及世间珍贵的浓浓师生情。

【名人的书评】

1.这是一本设计独特、饱含真情的“师生情书”。十余载教学生涯,一封封珍贵往来信件,百余张凝聚浓浓情意的贺卡与照片,你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极为真挚、积极而美好的师生情谊。

2.全书四色印刷,封面采取镂空设计,内外双封。书中珍藏百余幅作者与学生的合影、贺卡和照片,一封封老师与学生间的互动信件,一定能让你在某个瞬间忆起当时年少的时光,想起那值得回望的人和事。

刘畅的教育观(没有基于艰深的理论,而是出于朴素的、神性的爱)值得我国的教育者、尤其是教育管理者反思。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总是按照某种预期和目的去培养学生,不是从学生那个“你”出发,而是从“我”出发,实际上这是一种工具主义的教育观。刘畅从学生那个“你”出发,这就是教育者真正的善,是大善。这种善会浸透学生的灵魂,学生能够更好地成为他们自己。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李培根

天下大师者不少,老师更多,为何刘畅能记住那么多学生,而且是学生的点点滴滴。天下大学者不少,学生更多,为何有那么多学生能记住刘畅,而且是刘畅曾给的字字句句。原来是爱,刘畅把知识教成了爱,学生把爱学成了知识,爱一般的知识是会升华的,知识成了爱是永恒的。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第四军医大学原校长樊代明

2002年我到武汉创办武汉新东方学校,当然,也就有了后来关于武汉的很多故事,很多人物和“传说”。而在这些人物中,有相当多的有激情、有梦想、有学习力和向上精神的老师。而在这些老师中,刘畅*是一个能代表这些老师的“标杆符号”。

——跟谁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原执行总裁陈向东

【Cathy与你:我们的“师生情书”的书摘】

序:Cathy与你

刘畅(Cathy)原来是华中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华科大)的一名普通英语教师。这本书记录的主要是她在大学做英语教师的经历和感悟。

如今谈教育的著述多于牛毛,理论也很多。我自己做过教育管理工作,谈过很多对教育的看法,也写过一些关于教育的文章。但看了刘畅女士的这本书后,我感到自己所言苍白,感到“理论”的无力。

的确,这本书里没什么“理论”,有的只是感情和实践。刘畅的感情,化为一个字,就是“爱”。这不太普通了吗?爱学生,似乎是教育者们谈滥了的话题,似乎爱学生的教师也很多,刘畅之爱又有何新颖之处?爱,其实不在于新,甚至不在于世俗意义的真。

如果说爱不在于世俗意义的真,人们大概都会说,此言谬矣。记得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有一本书叫《我与你》,其中谈到人与人的关系,他把关系分两种:“我与你”与“我与它”。当“我”带着预期和目的去和一个对象建立关系时,这个关系即“我与它”的关系。不管那预期或目的看起来多么美好,这都是“我与它”的关系,因这个人没被“我”当作和“我”一样的存在看待,他在“我”面前沦为了“我”实现预期和目的的工具。

这种关系是布伯所不提倡的。妈妈对孩子的爱肯定是真的,但很多母亲对孩子的真实存在其实根本不感兴趣,这时,她们与孩子的关系就是“我与它”的关系,孩子成了她表达爱的对象和工具。同样的,有些教师不可谓不爱学生,但没有尽量去懂得学生的真实存在。布伯所提倡的关系是“我与你”,即放下“我”的预期和目的,以“我”的全部本真与一个人建立关系,不掺杂任何预期和目的,也就是要看到并尊重对

方的真实存在、神性存在。我之所以说爱甚至不在于世俗意义的真,即基于布伯之言。更高境界的爱则是类似于“我与你”关系的神性的爱。

刘畅不一定读过布伯的《我与你》,但她与学生的关系,看上去就好像她是真正读懂了学生神性的“你”。在她心目中,“一个不真的把学生当作朋友、当作平等个体的老师很难让学生感觉放松和亲近,所以我要求自己一定全心投入,一定激情飞扬,一定尽自己大的努力跟学生沟通、交朋友,绝不能有居高临下的心态,而是站在他们的立场和视角,跟他们的心相通。”“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切实感受到一名外语教师对他们的注视和爱护,朋友般的注视和爱护。”“教育是一件极其神圣的事情,那就是呵护人心。”她扮演的角色除了英语老师,还是一个知心大姐姐,一个心理咨询师。

有一名2007级的学生,给她发短信说:“Cathy,我觉得自己心理有些问题,而你总是那么快乐和乐观,我想跟你讲讲。”她马上约时间跟他聊。她认为自己毕竟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但是至少可以在学生求助的时候守候在那里,告诉他还有人关心他的感受,还有人愿意倾听。

通过一次一次地对话和沟通,直到有一天,那位学生说:“Cathy,我觉得我好了。谢谢你!”看刘畅与学生的关系,多么像布伯谈到的真正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把学生视为伙伴而与之相遇,根据对方的一切因素来体会这种关系。

刘畅的教育观(没有基于艰深的理论,而是出于朴素的、神性的爱)值得我国的教育者尤其是教育管理者的反思。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总是按照某种预期和目的去培养学生,不是从学生那个“你”出发,而是从“我”出发,实际上这是一种工具主义的教育观。不管“我”的预期和目的多么高尚,其效果总是有问题的。刘畅从学生视角的那个“你”出发,这就是教育者真正的善,是大善。这种善会浸透学生的灵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成为他们自己。刘畅教育实践的案例都能充分说明这一点。

该书可贵之处,恰恰在于其教育实践,书中诸多案例则是更生动的说明。

刘畅的实践不仅是近乎神性的爱的践行,还包括教育教学方法的实践。她在教学方面的一些做法有新颖独到之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兴趣激发者。学生王金花说:“Cathy的课程内容丰富,不拘于形式,鼓励大家用英语表达自己,以自然的方式传递英语知识……在Cathy的课程安排下,同学们一起排练话剧,一起表演,一起开展集市活动,我因此逐渐敢于表达自己。Cathy的个人魅力和课程魅力一直是相得益彰的。她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凭借其自身对英语、生活以及一切美好事物的极大热情感染着我们。我说我喜欢英语课上的你,更喜欢生活中的你,这是实话。”

她不断地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激励学生的兴趣。“不要让学生觉得每一次课都是一样,毫无变化,毫无生趣,何况不同类型的文章本来就应该用不同的适合其文体特色的方法来演绎,比如翻译法、交际法、戏剧表演法、学生自主学习授课法、竞赛法等。”

大学中的英语教师常常只关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于是要求学生写很多命题豆腐块作文,做一些整理错误类型并进行讲解、评讲范文之类的工作。“这样的工作有一定的效果,但一定是以减损同学们对于英语表达本身的兴趣为代价的。”刘畅还一直鼓励同学们写“自由作文”。也就是说,无论你有什么想法,只要愿意用英语表达出来,就尽情书写,而她则会用心去读每一个字。

学生逃课在高校不是稀奇的事情,请看她如何化解:“如果,老师们告诉大家,你们的到场能够给他们带来尊重感和快乐,大家愿意吗?愿意给你的老师这样的尊重和肯定,让他/她多一份信心,让他/她有

机会做得更好吗?如果可以,我代表所有的老师,真心地感谢大家!”这种激励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我明白,产生这种效果的前提是教师要使自己成为学生的伙伴和朋友。

我不能说太多,还是让读者自己去读。

这本书值得教师们认真一读。我也知道大多数教师(包括我自己)达不到刘畅的境界,如像她那样完全不计个人利益,把大量的业余时间花在学生身上,“学生永远享有我时间的优先权”,虽然这样的道德高

度的确是一般教师难以攀登的,但至少我们可以尽量去读懂学生,理解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去尝试各种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同时,我们也可以像刘畅那样去试图领悟,某种意义上教书其实是在学生面前教自己

(teachyourselftoyourstudents)。像前述的在教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建立朋友、伙伴关系(“我与你”),实际上于教师而言也是一种不断成长、升华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应该贯穿从教职业生涯的始终。能悟教书于此境界,也一定是教师自身成长和发展的新高度。

这本书值得学生们读读。当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碰到像Cathy这样的教师,但是你细读这本书后,不也是与Cathy在一起了吗?不也是能从中获得很多启迪吗?让Cathy伴随你一起成长!

这本书更值得教育的管理者们读读。你的学校中也可能有刘畅这样的教师,刘畅在华科大虽然也获得了不少荣誉,但其实并未引起学校高层管理者们(如当时的我自己)的多少关注(尽管她本人完全不在意)。现实中,有些本应该是楷模的教师在学校的评价体系中甚至有些边缘。大学的管理者们有责任去发现真正的楷模的存在,并使其发挥相应的效应。

读读这本书,我们的大学管理者们或许会明白,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其实是很难打动学生的。教育若不建立在理解学生神性存在的基础上,即使教师花了很多功夫,在课堂中洋洋自得、眉飞色舞,那也只能是“自

我陶醉式”的。读了这本书,大学的管理者们当明白,教育更不能以管理者为中心。大学的管理者们不能热衷于制定各种条条框框,不能热衷于以各种指标去驱动教育。政府的教育管理者们也该读读这本书,他们或许会明白,教育不能陶醉在自己设定的预期和目的中,不能沉迷于自欺欺人的说教中,切莫把学生当成了实现自己所谓美好目标的对象和工具。

只是,刘畅这样的人应该留在大学啊!Cathy不在学校工作,太可惜了!

但愿有了这本书,Cathy与你在一起!

李培根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

2017年2月5日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Cathy与你:我们的“师生情书”》刘畅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