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读者·原创版:陪你多走一段路》《读者·原创版》编辑部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读者·原创版》最初是《读者》杂志里的一个原创专栏,后于2004年9月独立成刊。作为读者出版集团刊群中的第一新军,是国内领先的综合性新锐原创青年杂志,内容均为原创首发,数百位海内外优秀作者、上百万读者共同打造的*实力的原创阵地。第一时间关注青年话题,报道社会热点,对话时代人物,分享人生故事,品味情感百态,与每一个曾年轻、正年轻、想年轻的人一路同行!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请珍惜那些与你并肩而行的人,在每一个孤寂的夜晚彼此温暖。
《陪你多走一段路:读者·原创版》,汇集了读者原创版杂志精华文章,篇篇精品,饱含真情。全书内容丰富,话题新颖,包含情感、历史、文化、旅游、及社会热点话题,包罗万象。
1.名家精华之作,篇篇精品:《读者·原创版》拥有众多名家作者,诸如王蒙、余秋雨、池莉、贾平凹、李开复、龙应台、肖复兴、梁晓声、林夕、方文山等一系列名家精品以供阅读;
2.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可读性强:情感细腻朴实,内容深刻感人,富有人生哲理。同时又结合当下社会热点,选题新鲜有趣,紧跟时尚潮流,话题热点。《读者·原创版》总是能在平淡的文章里读出哲理,思考人生。
与其不喜欢自己,不如不喜欢你
文_林特特
一
从前,我有个上司,能力很强。
他不主动带徒弟,但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跟他的人总能学到许多。
他的履历金光闪闪,业界常有牛人表示与他相识于微时。
他的脾气和他的成就成正比,公司上下,无人不知。他急起来便拍桌子、瞪眼睛,句句话戳心窝。
他最宠爱的下属,见了他,腿都直不起来,更别说那些刚入职的毕业生。“太差了”“窝囊废”,类似的话,总在他入木三分的业务点评后作为结束语。
一代新人换旧人,他的公司人员更迭特别勤。
一个长发女生告诉我,有一天,她下了班,在停车场,迟迟没法启动车子,一抬头,看见镜子里,长发裹着一张哭泣的脸,“他的每一句话,都让我觉得自己很失败”。
更让她受不了的是,一次,她和从外地来探亲的妈妈在街上偶遇了他。
她介绍:“这是王总,这是我妈。”而作为老板的他,不知是否对长发女生的工作有意见,竟扬长而去,连头都没冲这对母女点。
长发女生羽翼一丰,就跳槽了。
那天的经历让她难堪,“我像一个废物”,而从小到大,她都是妈妈的骄傲。
“跟着王总成长很快,但那成长伴随着自卑、绝望,现在走过原公司,我还有生理反应:不喜欢自己。”
她挑选形容词时,斟酌半晌,我点点头,谁不是呢?
二
从前,我有个女友,几乎完美。
一百分的家世、成绩、婚姻,毕业经年,再见面,还有一百分的儿女。
她很努力。
在凌晨发布的照片常是空荡无人的街,“刚下班”;而6点,她又出现在晨跑的路上,与之相符的表情是一个拳头,作加油状。
好几次聚会,大家喝咖啡,她的电话络绎不绝。
大家在一旁闲聊,她打开电脑开始工作。晚上再看她的网络空间,正是以我们为背景,她在电脑前的自拍,下面赞声一片,都说她:“不浪费一点儿时间。”
是真不浪费。
终于,她放下电脑,在餐桌上与我们对话。很快,我就在之后的某一天,看到她又联系了什么客户,结交了什么朋友,做了什么新选题,而这些创意、人脉、灵感,很大一部分是聚会中,我们无意讨论,她有心获悉的。
再见面,大家便有些不自在。
当她不在,终于爆发。
“她让我感觉,我不上进。”
“是啊,同样的机会,为什么我没抓住?”
“我的灵光一现,她竟做出了方案。”
“我说认识谁,第二天,就接到她的电话,求介绍……后来他们就单独联系。”
“我们是不是在嫉妒?”
善良的人都在心里为自己画了个叉。
可渐渐地,聚会便没有了她,有时是她忙,有时是大家忘了——没刻意不通知,却也不再刻意通知。
直至一个女友告诉我,已经屏蔽了她。
其实,我也屏蔽了她。
“你太懒”“你不积极”“你们同时认识的谁,你没把握好”……
她像电影院第一排站起来的人,在她身后的人都不得不站起来;只要关注她,类似自卑、自责的情绪就会围绕我,可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为什么要被她左右,不喜欢自己?
三
从前,我见过一对情侣。
两个人非常般配,十年感情,即将迈入婚姻。
我参加过他俩主办的沙龙,大腕云集,女孩是主持人,男孩是主讲人。
沙龙快结束时,女孩致辞,提到男孩,爱意满满:“如果没有他,这件事就做不成。”
可男孩呢?
后来,我们开过一次会,他俩都在,女孩一发言,就被男孩拦下,“她说不清楚”“我来说”“你听我说”“是这样的”……
女孩终于什么也不说了。
男孩的QQ签名是“我爱老婆”,各种场合也没见他对女孩有过二心。
有一天,他忽然找到我,原来,试婚纱时,女孩竟向他提分手。
他描述了当时的场景——
打扮停当的女孩问:“好看吗?”他看了一眼,用一贯的口吻评价:“还成,反正‘颜值’本来就不是你的强项。”
一石激起千层浪。
或者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女孩当场脸色大变,讲出装修时,他对自己品位的怀疑;挑戒指时,他对自己要求的鄙夷;身边走过一个胸大腿长的美女,他都会开玩笑“你看你就像一个矮冬瓜”……她将心里的苦涩全盘托出。
“想到未来几十年,都要忍受你的语言暴力,想到你用一句‘只是笑话,别介意’就可以解释,用‘一点儿小事也要生气’指责我,我就没信心继续了。”这是女孩发给他的最后一条短信。
男孩给我看罢,还让我看他的通讯记录,88个未接通的电话,都是打给女孩的。
果然——“一点儿小事也要生气。”他说。
我忽然想起从前的上司、从前的女友,并说给男孩听。他们无一例外都很优秀,某种程度上,人畜无害,甚至有益。但——
“一个人不喜欢你,可能只是因为,你传递给他的信息让他自卑。这自卑有时来自你自身,有时是你不经意的一次拒绝,有时只是一个眼神,有时是你的习惯——对比、贬低……天长日久,负面情绪累积,他与其不喜欢自己,不如不喜欢你。”
我,容易自卑的你或他,都保留这种权利。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读者·原创版:陪你多走一段路》《读者·原创版》编辑部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