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季羡林散文精选集:糊涂一点,潇洒一点》季羡林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8 人气:

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季羡林散文精选集:糊涂一点,潇洒一点》季羡林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梵文和巴利文专家、文学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与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终身教授。学术著作《印度古代文学史》于1997年获得*教学成果二等奖;翻译作品有《罗摩衍那》系列等,季羡林于2006年被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季羡林文集》共24卷,并于1998年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

【编辑推荐】

季羡林先生是个性情中人,他奉行“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反映的人生智慧的便是“糊涂”和“潇洒”。本书围绕这两个主题,从季羡林的的毕生散文中选取*能代表其人生智慧精华的文章,共分为五章,分别是季羡林对人生意义和生活烦恼的思考、对社会种种现象的看法、对追寻真我的要求、对平淡生活的热爱、对人间真情的感触。生老病死、酸甜苦辣,我们生命中要经历的人生迷思,季羡林先生也同样经历过。本书将季羡林先生经历过的烦恼、欢乐,对人生和社会的思索等呈现给读者,希望借大师90余年的人生智慧,让读者体悟人生的真谛,在复杂的世界里,做一个简单的人,以更加真实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或者在生活的忧思中得到一丝慰藉。

【名人的书评】

人生*好的状态就是活得真实。太明白是痛苦,但真糊涂是悲哀;潇洒不是装样子,而是真实、自在!

★心要乐观,人要糊涂人生不可能一直走平路,糊涂一点,是面对人生磨难的自愈力。它不是懦弱,而是真正的大智慧,是儒家的中庸、佛家的忘我、道家的无为。

★不完满才是人生人生没有百分之百的完满,一切都是*好的安排。只有能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

★淡定从容,潇洒度世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遇到挫折磨难是自然规律,谁也违抗不得。不用太操心,操心也无用。

★纪念季羡林逝世10周年,囊括大师一生精华精选季羡林1934-2003年创作的文章,时间跨度70年,囊括《清塘荷韵》《听雨》《赋得永久的悔》等经典篇目。全书分五章,分别为大师对人生意义和生活烦恼的思索、对社会现象的思索、对真实自我的表达、对生活的喜爱、对人间真情的感触。大师百岁人生智慧精粹,质朴中有让人安静的力量。

★金庸、白岩松、林青霞、钱文忠等极力推崇的大师季羡林是北京大学终身教授、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梵文和巴利文专家、文学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他的散文纯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作,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无论记人、状物或摹事,笔下流淌的是炙热的人文情怀,充满着趣味和韵味,往往在极浅显的文字中显出*朴素的哲理和浓浓的真情。

【季羡林散文精选集:糊涂一点,潇洒一点的书摘】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

*近一个时期,经常听到人们的劝告:“要糊涂一点,要潇洒一点。”关于*点糊涂问题,我*近写过一篇短文《难得糊涂》。在这里,我把糊涂分为两种:一种叫真糊涂,一种叫假糊涂。普天之下,绝大多数的人,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尝到一点小甜头,便喜不自胜,手舞足蹈,心花怒放,忘乎所以。碰到一个小钉子,便忧思焚心,眉头紧皱,前途暗淡,哀叹不已。这种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他们是真糊涂,但并不自觉。他们是幸福的,愉快的。愿老天爷再向他们降福。至于假糊涂或装糊涂,则以郑板桥的“难得糊涂”*为典型。郑板桥一流的人物是一点也不糊涂的。但是现实的情况又迫使他们非假糊涂或装糊涂不行。他们是痛苦的。我祈祷老天爷赐给他们一点真糊涂。谈到潇洒一点的问题,首先必须对这个词儿进行一点解释。这个词儿圆融无碍,谁一看就懂,再一追问就糊涂。给这样一个词儿下定义,是超出我的能力的。还是查一下词典好。《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看了这个解释,我吓了一跳。什么“神情”,什么“风貌”,又是什么“韵致”,全是些抽象的东西,让人无法把握。这怎么能同我平常理解和使用的“潇洒”挂上钩呢?我是主张模糊语言的,现在就让“潇洒”这个词儿模糊一下吧。我想到中国六朝时代一些当时名士的举动,特别是《世说新语》等书所记载的,比如刘伶的“死便埋我”,什么雪夜访戴,等等,应该算是“潇洒”吧。可我立刻又想到,这些名士,表面上潇洒,实际上心中如焚,时时刻刻担心自己的脑袋。有的还终于逃不过去,嵇康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写到这里,我的思维活动又逼迫我把“潇洒”,也像糊涂一样,分为两类:一真一假。六朝人的潇洒是装出来的,因而是假的。这些事情已经“俱往矣”,不大容易了解清楚。我举一个现代的例子。20世纪30年代,我在清华读书的时候,一位教授(姑隐其名)总想充当一下名士,潇洒一番。冬天,他穿上锦缎棉袍,下面穿的是锦缎棉裤,用两条彩色丝带把棉裤紧紧地系在腿的下部。头上头发也故意不梳得油光发亮。他就这样飘飘然走进课堂,顾影自怜,大概十分满意。在学生们眼中,他这种矫揉造作的潇洒,却是丑态可掬,辜负了他一番苦心。同这位教授唱对台戏的—当然不是有意的—是俞平伯先生。有一天,平伯先生把脑袋剃了个精光,高视阔步,昂然从城内的住处出来,走进了清华园。园内几千人中这是*的一个精光的脑袋,见者无不骇怪,指指点点,窃窃私语,而平伯先生则全然置之不理,照样登上讲台,高声朗诵宋代名词,摇头晃脑,怡然自得。朗诵完了,连声高呼:“好!好!就是好!”此外再没有别的话说。古人说:“是真名士自风流。”同那位教英文的教授一比,谁是真风流,谁是假风流;谁是真潇洒,谁是假潇洒,昭然呈现于光天化日之下。这一个小例子,并没有什么深文奥义,只不过是想辨真伪而已。为什么人们提倡糊涂一点,潇洒一点呢?我个人觉得,这能提高人们的和为贵的精神,大大地有利于安定团结。写到这里,这一篇短文可以说是已经写完了。但是,我还想加上一点我个人的想法。当前,我国举国上下,争分夺秒,奋发图强,巩固我们的政治,发展我们的经济,以期能在预期的时间内建成名副其实的小康社会。哪里容得半点糊涂、半点潇洒!但是,我们中国人一向是按照辩证法的规律行动的。古人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有张无弛不行,有弛无张也不行。张弛结合,斯乃正道。提倡糊涂一点,潇洒一点,正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2002年12月18日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季羡林散文精选集:糊涂一点,潇洒一点》季羡林的书评文摘